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2020-12-06 和訊科技

市場規模將達805市場規模將達805億億

近日來,A股量子通信板塊表現活躍。多家分析機構指出,此輪上行行情與近來政策層面釋放的積極信號有關。

記者注意到,在10月21日舉行的國新辦有關會議上,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也明確表態,在「十四五」期間將加強前瞻部署和大力發展以智能技術和量子技術為特徵的新一代高新技術,打造我國高新技術先發優勢。

上層的高度重視再度將量子信息技術產業推到了輿論關注的聚光燈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量子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和產業升級的關注焦點之一,在未來國家科技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國防和經濟建設等領域,將產生基礎共性乃至顛覆性的重大影響。

加快量子信息領域產業布局

以歐美為首的發達國家近年來紛紛啟動了國家級量子科技戰略行動計劃,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同時開展頂層規劃及研究應用布局。

據悉,歐盟已於2016年推出了為期10年,總投資額超過10億歐元的「量子宣言」旗艦計劃,並在2018年10月啟動首批19個科研類項目;英國也於2015年正式啟了動「國家量子技術計劃」,投資2.7億英鎊建立了量子通信、傳感、成像和計算四大研發中心,開展學術與應用研究。

美國則於2018年12月通過《國家量子行動計劃(NQI)》立法,計劃在未來四年增加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投資12.75億美元,以確保美國在量子技術時代的科技領導力,以及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

而隨著科技強國戰略的提出,中國近年來也非常重視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投入,並加快了在量子信息領域的產業布局。據業內預測,到2023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05億元。從長期來看,量子通信產業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包括網絡信息安全、量子通信幹線、量子城域網、金融、國防等方面。

商用方面,我國也已形成一批完備的產業鏈企業。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量子通信產業鏈主要包含元器件、核心設備、傳輸幹線、系統平臺四個環節。截至目前,A股中量子通信概念股已達35隻,總市值規模達到8736.49億元,其中中國聯通(600050,股吧)和中興通訊(000063,股吧)市值均達千億級別,此外國盾量子、神州信息(000555,股吧)、藍盾股份(300297,股吧)、光迅科技(002281,股吧)、華工科技(000988,股吧)、亨通光電(600487,股吧)、中天科技(600522,股吧)等也在該領域具備了全球競爭力。

「目前來看,美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綜合實力是最強的,但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可以說已經處於第一梯隊了。」量旋科技總經理、聯合創始人鄒均庭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包括2016年自主研製的全球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通過驗收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今年3月所實現的光纖雙場量子密鑰分發509公裡傳輸新紀錄,都已居於世界一流水平。

競逐量子計算賽道

在量子技術的另一大分支——量子計算領域,鄒均庭則認為,學術研究水平我們雖與發達國家沒有太大差距,但在產業化實力上仍落後於領頭羊美國2~3年的時間。「因為目前我國的整個工業體系的實力,包括工程師培養體系與人才儲備規模,其實都還低於美國。」他表示。

鄒均庭告訴記者,量子計算產業非常依賴整個國家工程化的投入。需要依靠大量人才、時間、資金去解決實際工程中的問題,才能提高水平。據記者了解,目前谷歌、微軟、IBM、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巨頭已進入該領域10多年,在工程水平上積累了大量經驗。

而除了提升工程水準外,如何增加量子比特糾纏數量以提升算力也是目前各國量子計算競爭力拉開差距的重要指標。去年10月,谷歌就表示已基於一個包含54個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開發了量子計算系統,用200秒算完了傳統超級計算機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以至在業界被稱為「量子霸權」。而據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透露,目前英特爾也擁有了49個量子比特的處理器原型。

對此,我國知名量子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年初表示,在光量子計算方面,我國已經做到了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結果,今年預計能夠實現50個光子相干操縱,達到谷歌去年的研究結果水平。

不過,宋繼強告訴記者,由於量子計算系統工作有很多嚴苛的條件,如需要低溫、抗幹擾等,因此距離產品大規模應用階段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量子計算機未來更適合在數據中心有獨立的機房管理,作為協處理系統,而不是取代現有CPU、GPU 等應用與手機、筆記本等設備。」宋繼強表示。

同時,鄒均庭也認為,目前全球量子計算產業還遠沒有進入到能夠提供生產力的階段,在其看來,量子計算機想要如目前的消費級產品一樣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保守預計也要10年時間。

正因如此,通過雲服務進行量子處理器的接入和量子計算應用推廣也成為產業界努力的方向之一。除開IBM、微軟等美國巨頭外,我國也同樣在努力實現趕超。2018年,國內阿里與中科大聯合發布量子計算雲平臺並推出量子模擬器「太章」,而華為也在同年發布HiQ量子云平臺,並在2019年推出崑崙量子計算模擬一體原型機。

截至目前,涵蓋物理底層、計算引擎、應用軟體開發到上層應用的量子計算雲服務平臺生態正在加速構建。業內預計,在量子計算機普及前,量子計算雲平臺會率先成為量子計算爭奪戰的主陣地。 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
    中國實驗回答愛因斯坦之惑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6月16日,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為未來開展大尺度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以及開展外太空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實驗檢驗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原標題:「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 量子技術突破天空限制在8月4日的媒體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等媒體表示,「(『墨子號』量子衛星)系列成果贏得了巨大國際聲譽,標誌著我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關乎「無條件安全通信方式」的實驗:投稿最早,發表最晚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通信安全的追求從未停止。
  • 從一小塊晶片到墨子號衛星:讓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黨旗在我心中」系列報導④  從一小塊晶片到墨子號衛星:讓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大眾網記者 樊思思 亓翔  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量子都卜勒雷射雷達……普通人聽到這些名詞,恐怕連念都念不順溜
  • 「墨子號」完成三大實驗任務 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8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宣布,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 1200公裡的超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成果,1個月前曾登上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的封面。這次,星地間的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又同時發表在另一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
  • 國盾量子今日登陸科創板!中國量子中心誕生「量子通信第一股」
    7月9日上午,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027)科創板上市儀式在安徽合肥中科大先研院舉行。經過11年的砥礪奮進,國盾量子正式鳴鑼上市,成為中國量子通信領域首家A股上市企業。而國盾量子所在的合肥高新區,也發展成為國內量子技術產業最為集聚的中國「量子中心」。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今天,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量子通信「墨子」領跑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2020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整體市場規模已突破300億元
    中國量子通信領域成功實現直道超車我國量子通信雖然起步較晩,但是憑藉政策大力支持及大量資金投入,在量子通信領域成功實現了直道超車,在試點應用數量和網絡建設規模方面全球領先,並且多項建設記錄領跑全球。1、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實現直道超車我國量子通信雖然起步較晩,但是憑藉政策大力支持及大量資金投入,在量子通信領域成功實現了直道超車,在試點應用數量和網絡建設規模方面全球領先,並且多項建設記錄領跑全球。
  • 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墨子號」衛星提前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
    》》》推薦閱讀:合肥科學島小太陽再出好消息 中國造ITER首個部件研製成功8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大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彭承志等組成的科學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下
  • 2020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分析
    原標題:2020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分析   量子保密通信是未來抵禦竊聽和破譯挑戰的持續有效手段,是未來信息安全的基礎和方向之一。
  • 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商業化 美國對全球的監聽幻想將徹底破滅
    我國全球首個用於發送和接收加密量子通信的移動式地面站已啟動並正在運行。這是繼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以來,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又一成就。目前該基站已經成功地與墨子號衛星建立了通訊,並以糾纏的光粒子的形式接受加密密鑰。
  • 潘建偉團隊獲得新突破,我國初步完成構建量子通信網絡
    就在1月7日,中科大正式對外宣布稱,潘建偉教授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有了新突破,他們目前已成功實現距離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秘鑰分發,這標誌著我們已完成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雛形。
  • 新「中國名片」:我國量子計算機比美國谷歌快100萬倍!領跑世界
    具體來看,目前佔優的一方:量子計算領域美國領先,量子通信領域中國領先。目前在超導量子計算方面,中國的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Google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IBM並稱國際上最強的三家機構。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潘建偉是中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在量子計算及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量子通信,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量子通信在全世界處在領跑的位置。也許是跪久了不習慣處在領先位置;也許是人們更樂意相信陰謀論;也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幾年前國內刮有一股妖風,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直到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咬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你可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量子力學》學習,但這不妨礙你判斷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不是騙局。
  • 中國在量子通信獨佔鰲頭,量子通信到底有多重要呢?
    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這不僅讓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通過量子通信的國家,更是我國走在世界量子通訊最前沿的象徵。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科學有可能成為未來引發第4次工業革命的事物,量子通信就是基於量子科學的一種新技術,下面小編就向大家淺要的介紹一下量子通訊。
  • 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突飛猛進!那到底什麼是量子通信?
    正文10月14日,由中科院控股的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與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計劃在海南打造全球第一條「星地一體」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這是中國在民用量子通信領域的又一個標誌性事件。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曾幾何時,潘建偉和量子通信這兩個名字,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如今,談潘建偉和量子通信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1,科研需要寂寞。其實,所謂的科學研究,絕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燈之下。我在高中時曾被一位同學告誡——在穿越時空時,要耐得住寂寞。
  • 中科院: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領跑世界
    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中科院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中國科學院在第一階段「率先行動」計劃中,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另外,我們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500公裡的世界紀錄。這個階段我們第一次實現了洲際的量子通訊,通過量子密鑰傳輸,當時院長白春禮和奧地利科學院的院長進行量子密鑰保密的洲際通訊,開了一個視頻會議,第一次通過量子密鑰進行保密的洲際量子通訊。科學院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處於國際領跑地位。
  • 量子通信板塊高開低走,距離產業化還有多久?
    量子通信是科技領跑名片 雖然我國在量子科學領域的起步不算早,但發展卻是最快的。早在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2017年9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2018年,國家廣域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建設一期工程開始實施,在「京滬幹線」基礎上,增加武漢和廣州兩個骨幹節點,中國使用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長度達到7000公裡左右。 要說到量子科技在我國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研究團隊。
  • 量子通信,毫無疑問中國就是第一
    ,此前,中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並開通了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而在2016年至2017年間,中國分別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並開通了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預示著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中國引領量子通信發展,海南加入星地一體系統,為何這樣布局
    目前,中國走在全世界量子通信方面的最前列,美國和歐洲都在緊追中國量子科技的發展。事實表明,發展量子科技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