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小塊晶片到墨子號衛星:讓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2020-12-05 大眾網

  編者按:

  我是黨員,面對危險,就要衝在前面;我是黨員,脫貧致富,就得做帶頭人;我是黨員,創新進取,一定要身先士卒……黨員,代表的不是權力,而是責任、是義務,身為一名黨員,如何用行動詮釋「鐮刀與錘頭」的光芒,詮釋黨旗的鮮豔?大眾網即日起推出「黨旗在我心中」系列報導,以普通黨員的視角,講述愛黨愛崗、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奮鬥故事,展現優秀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黨旗在我心中」系列報導④

  從一小塊晶片到墨子號衛星:讓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大眾網記者 樊思思 亓翔

  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量子都卜勒雷射雷達……普通人聽到這些名詞,恐怕連念都念不順溜,更別說弄懂它們有什麼用了。但對於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周飛來說,這些都是平日裡最「親密」的工作對象。

  初次見到周飛,很少有人能猜到他是個研究量子學的「科技咖」。他健談,幽默,穿上實驗室的白大褂,就像個還沒走出校園的博士生。千萬別小看了這個80後「大男孩」,他的經歷可不一般。還記得我國去年成功發射的「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嗎?周飛曾經參與過量子通信科學試驗衛星的預研,他的老師潘建偉院士,便是量子衛星的科研團隊帶頭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量子通信算是個新概念。周飛給大眾網記者科普,所謂量子通信,就是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信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傳輸特殊的「量子通信密碼」,基於這種密碼進行的信息傳遞,可以達到無條件「絕對安全」的級別。簡單來說,假如把量子通信技術應用到銀行等金融機構,密碼被盜、銀行卡被盜刷、手機支付被黑等情況就幾乎不會出現了。

  不過,周飛的主要工作並不是研發「墨子」號量子衛星,而是量子通信所需的關鍵器件——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的研發。2012年,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研製實驗室在濟南量子研究院籌建,周飛作為重要的引進人才來到這裡,一幹就是5年,和同事們一起貢獻了多項科研成果。

  「我們這裡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實驗室是國內第一家,可以進行波導的研發和定製,是量子通信中非常關鍵的核心器件。」提到這種「神奇」的波導,周飛滔滔不絕地講解起來。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其實就是一種高性能頻率轉換器件。比如,「墨子號」量子衛星在星地之間進行單光子傳輸的時候,它的光打到地球表面是非常微弱的。科學家們需要一種特殊的高效探測器,才能探測到這些微弱的光。周飛和同事們研發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晶片,正是高效探測設備的核心關鍵器件,有了它,才能更清晰地「讀懂」量子衛星說了些啥。

  神奇的波導晶片不僅能「讀懂」量子衛星傳回的信號,在經典通信、大氣探測、生物醫療等領域也能大顯身手。周飛給大眾網記者舉了個例子,生活中常見的通信光纜,一旦光纜某處出現斷點,就會影響通信傳輸。但是,通信光纜動輒長達數百公裡,為了找到斷點的位置,經常要花費很多時間。有了這種波導晶片,就能迅速精確定位斷點的位置,大大減少因為通信中斷而帶來的巨大損失。

  「再比如對付讓人頭痛的霧霾天,這種波導晶片也能發揮作用。」周飛說,大氣汙染嚴重的天氣裡,空氣裡漂浮著各種汙染物,要對它們進行準確的識別和監控可不是件容易事。利用這種波導晶片,可以研製出高性能、超靈敏的光子雷射雷達,精確探測PM2.5等汙染物的排放、大氣能見度等等,為環保和氣象部門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數據。大眾網記者了解到,不久前舉行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一種基於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研發的量子都卜勒雷射雷達榮獲特別金獎,它就是周飛他們這個實驗室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除了量子關鍵器件研發,周飛負責的大規模城域量子通信網絡建設,已經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實用量子網絡——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到去年底,濟南有28家單位通過濟南量子通信實驗網內量子通信集控站和終端,在政務、金融、政法、科研、教育等五大領域的業務中,實現了數據的安全傳輸。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量子通信網絡的不斷升級,量子通信的應用領域將從目前的金融、政務、軍事等客戶推廣到個人生活,到2030年,量子通信市場有望達到千億元水平。

  「我們研發的波導晶片,不僅在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周飛鄭重而自豪地告訴大眾網記者,幾年來,團隊的科研成果在特殊單位通信、大型安保活動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目前從事的量子通信科研工作能為國家信息安全事業盡一份力,使我國在世界通信領域從「跟隨者、模仿者」轉變為「帶頭人、領跑者」。

相關焦點

  •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原標題:「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 量子技術突破天空限制多張照片合成了衛星過境的全貌,背景是恆星的星軌。中科院供圖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 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墨子號」衛星提前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
    千裡糾纏、星地傳密、隱形傳態——繼「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設定的三大科學目標,全部圓滿完成。》》》推薦閱讀:合肥科學島小太陽再出好消息 中國造ITER首個部件研製成功8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大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彭承志等組成的科學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下
  • 「墨子號」完成三大實驗任務 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8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宣布,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 1200公裡的超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成果,1個月前曾登上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的封面。這次,星地間的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又同時發表在另一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原來這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與地面進行試驗的畫面。 微博說明為「 現任中科院量子信息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的網友@九維空間Sturman 解釋說,照片中的兩束光是信標光,對準衛星的地面兩個望遠鏡做高速跟瞄用的,不是用來做量子通信實驗的光(通信用單光子人們的肉眼也看不到)。綠色532納米從星到地,紅色810納米從地到天。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墨子號衛星的發展歷程.量子晶片.量子加密通話手機量子SIM卡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
    中國實驗回答愛因斯坦之惑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6月16日,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為未來開展大尺度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以及開展外太空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實驗檢驗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 墨子號發射成功帶動量子晶片.量子加密SIM卡.量子通信與量子手機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而幾個月前,2018年12月17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成果,還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世界領先,還有首顆量子衛星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從量子晶片、量子通信以及我們的量子衛星,都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並且刷新了世界紀錄,讓我們在未來的智慧化、智能化城市中掌握先機。,或將帶領我們走進一場新的數據變革,讓科幻變成現實!
  •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嗎?「墨子號」,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量子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順利升空 成都技術實現「天地對話」
    相關報導:  「墨子」入軌 中國領跑量子太空競賽  揭秘首顆量子衛星四川研發團隊 80後佔多數製圖楊仕成華西都市報記者探訪量子衛星地面望遠鏡系統研發團隊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已順利升空。衛星升空後,如何跨越時空距離,和地面望遠鏡找到彼此?地面設備又如何精準捕捉衛星信號,實現天地間對話?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潘建偉團隊今年6月已發布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宣布,「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宣布: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這些科學目標的實現有何意義?量子衛星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麼?我國空間科學還將瞄準哪些前沿去發力?
  • 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超期服役」TA還好嗎?
    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量子究竟是什麼黑科技?它現在發展到了哪一階段,又將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7講聚焦當下熱議的「量子科技」話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與觀眾一起探秘神秘的量子世界。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為什麼叫「墨子號」?
  • ...地球——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潘建偉團隊今年6月已發布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宣布,「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宣布: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這些科學目標的實現有何意義?量子衛星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麼?我國空間科學還將瞄準哪些前沿去發力?
  • 「墨子號」衛星亮絕技 量子通信概念脈動
    原標題:「墨子號」衛星亮絕技 量子通信概念脈動 摘要 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秘鑰分發——8月10日,隨著這一重大科技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人類首次實現量子通信,中國的「墨子號」牛在哪?
    如果說量子被提起的頻次,那麼大家最常聽到的大概就是「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了。量子是物理世界中的「幽靈」,不說就科學家來看它是一個難題,我們普通人看到「量子」「量子力學」等詞彙更是兩眼一抹黑了。幽靈「量子」究竟詭異在哪裡呢?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