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量子之父,他把中國變成了一個量子超級大國

2021-01-12 露澤堂傳統文化

2017年9月29日,中國一顆名為「墨子號」的衛星使維也納和北京這兩個相隔半個地球的城市之間的視頻會議成為可能。當它以每小時18,000英裡(29,000公裡)的速度划過夜空時,衛星向位於興隆的一個地面站發射了一個小數據包。不到一個小時後,衛星經過奧地利,將另一個數據包發送到格拉茨市附近的一個站。

這些包是保護數據傳輸安全的加密密鑰。這一事件的特殊之處在於,由衛星分配的密鑰被編碼成一種微妙的量子態的光子。任何攔截他們的企圖都會瓦解這種狀態,破壞信息並發出黑客存在的信號。這意味著它們比傳統的比特(表示1和0的可讀可複製的電脈衝或光脈衝)密鑰安全得多。

視頻加密是傳統加密,不是量子加密,但因為需要量子密鑰來解密,所以它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證。這使得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加密的洲際視頻連結。

潘建偉

這一成就背後的人是潘建偉。現年48歲的潘是中國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USTC)教授,有時被稱為「中國的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

他的工作贏得了國家主席的讚揚,他經常被當地媒體稱為「量子之父」。

量子通信和計算仍處於萌芽階段,但它們屬於中國希望在2030年前實現突破的技術「巨型項目」之一。

它看到了一個引領量子時代曙光的機會,就像美國主導計算機時代及其引發的信息革命一樣。

2011年,潘成為中國科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他是這一努力的核心。

在接受採訪時,潘談到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但他也明確表示,中國看到了一個獨特的窗口,可以讓它塑造技術領域的下一個元轉移。「在現代信息科學誕生時,我們只是追隨者和學習者,」他說。「現在我們有機會……成為一名領導者。」

發射

潘的雄心包括計劃創建一個全球——跨越構成極其安全的量子網絡的衛星星座。他的清單上還包括:幫助中國在建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方面趕上——或許超過——美國。這些機器的基本計算單位是量子位,與位不同,量子位可以同時佔據1和0的量子態。通過將量子位通過一種被稱為糾纏的近乎神秘的現象連接起來,量子計算機可以產生處理能力的指數級增長。

在未來,這些機器可以通過模擬化學反應來發現新材料和新藥物,而對傳統計算機來說,這些化學反應的工作量太大了。它們還可以給人工智慧充電。使用量子密鑰分發(QKD)的安全網絡可以傳輸金融交易等敏感數據,並為軍事行動和通信提供最高保密。

研究人員還在研究量子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以讓潛艇在不依賴衛星信號的情況下航行,量子雷達可能能夠發現「隱形」飛機。

儘管中美在量子技術領域競爭激烈,但由「墨子號」衛星(以一位中國古代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名字命名)實現的視頻通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國際合作的結果。這是潘領導的一個團隊和奧地利大學量子物理學家安東澤林格(Anton Zeilinger)領導的另一個團隊合作的結果。

潘建偉

上世紀90年代,澤林格是潘的博士生導師,他看到了這位年輕中國學生的潛力。「當他來到這裡時,他百分之百地專注於理論物理,」澤林格回憶說。「但我意識到他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建議他轉向實驗,他做得非常成功。」事實上,這是如此成功,以至於當澤林格的前學生在2011年提出與洲際QKD合作時,他非常高興。

為了證明天基系統的可行性,潘的團隊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實驗,最終中國政府同意建造一顆專用衛星,該衛星於2016年發射升空。讓QKD在地面上工作已經足夠困難了。從衛星上發射意味著要解決許多額外的問題,從將衛星的傳輸與地面站精確地校準到將大氣中丟失的光子數量最小化。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物理學教授盧(ho - kwong Lo)表示,觀察人士對此印象深刻。他補充說,「中國有大量資源投入到量子領域,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做其他國家做不到的事情。」潘預測,有朝一日,不同大陸的數據中心將通過他正在計劃的量子衛星連接起來。

量子

中國的其他成就包括建立了世界上最長的地面QKD網絡。2032 -公裡(1263英裡)的地面連接北京和上海也策劃了鍋和發送該院站之間的方式,提供一個超傳輸網絡金融和其他敏感數據。

中國正在發表大量高質量的量子科學論文,在量子通信和量子密碼學等領域註冊的中國專利數量也在飆升,遠遠超過了在美國和其他地方註冊的專利。

為了幫助發展未來的量子研究人員,中國正在合肥建設一個耗資10億美元的國家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該實驗室將於2020年開放;它將匯集來自物理、電氣工程和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的專家。其中一部分資金將用於在同一地點建設一個新的科技大學校園,培訓量子研究人員。

量子

潘表示:「我們正在努力培養未來量子技術領域的人才。」他已經在中大創建了一個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中心。2018年6月,該中心的一個團隊宣布,他們創造了一項將18個量子連接在一起的糾纏量子位元的世界紀錄。這樣的進步將使我們更接近這樣一個時刻,即量子計算機最終能夠在某些任務上超越最強大的傳統超級計算機。

此外,中國還制定了太空計劃。潘說,未來四到五年,中國將推出四更低——量子衛星,軌道和軌道同步人會跟著不久。長期的願景是創建一個跨越大洲、量子安全的網際網路,可能超越今天的網際網路。展望未來,這項技術有一天可能被用於保護從智慧型手機到筆記本電腦的一切。

相關焦點

  • 中國「量子之父」分享了一個「小目標」,燃了!
    中國「量子之父」分享了一個「小目標」,燃了!「墨子號」首席科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1970年出生的他41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2歲獲得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國際量子通信獎」參與的研究成果同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一起被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2017 年度十大人物
    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上榜。圖:「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Nature》2017年度人物據悉,「2017年度十大人物」是指在2017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
  • 沉寂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 中國「量子之父」入選《自然...
    《自然》雜誌為每一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量子之父》開篇便是:「在中國,人們稱他『量子之父』。對於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領導者。」去年底,《華爾街日報》發表《沉寂了一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的專題文章,將「墨子號」量子衛星作為中國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誌。英國《經濟學人》報導則稱,「沒有一個量子網絡比中國在去年底建成的『京滬幹線』更具雄心」。量子通信是目前最接近實用的技術。
  • 共和國的脊梁——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
    他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新中國成立伊始,他謝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導師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國。        他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唐敖慶。        「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掛墜」等騙局大行其道 科普任重道遠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邢曉婧】回顧2019年的科學進展,量子物理領域收穫頗豐。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谷歌實驗證明「量子優越性」,一個新的信息技術時代迎來新曙光。然而,「量子水杯」「量子鞋墊」「量子馬甲」「量子波動速讀法」等量子商業領域的「另類繁榮」也隨之而來。
  • 中國量子霸權成果遭谷歌量子計算之父質疑
    科學家們對九章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努力表示讚賞,但它是否可編程和實用?在當今的全球科學事業中,這種情況通常要等到全世界的科學家群體能夠發表意見時才會發生,特別是在量子科學這樣複雜的領域。而這個共同體開始對中國的量子霸權主張進行評價。約翰-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他的團隊去年領導谷歌在量子霸權上的努力,他說,最新的量子霸權努力 "陪審團還沒出來"。
  • 中國量子計算「九章」問世,速度比美量子計算機快100億倍
    文案:燁華編輯:俊熙對於一個國家發展而言量子計算機可謂是相當重要,在量子計算機面前,超級計算機根本就沒有用,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量子計算機能夠對超級計算機開啟致命打擊。同樣一個項目,超級計算機可能需要一億年來完成,而量子計算機僅僅只需要一分鐘。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得重大突破據科技日報報導,近期中國取得了新突破,在潘建偉、陸朝陽研究團隊與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究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機九章。隨著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美國此前一直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將會打破。
  • 答卷2020|潘建偉:身家超27億的中國「量子之父」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周琦2020年年底,一則科技大新聞登上全球熱搜。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後來居上,計算能力遠遠超過了美國谷歌的「懸鈴木」。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也將全球量子計算研究推向下一個裡程碑。
  • 中國量子通信是精心謀劃的騙局?這是胡扯!
    信息科學奠基人維納教授曾對信息有過一個定義,他稱: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這看似是一句廢話,實則是對信息概念劃時代的描述——我們人類之前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有物質和能量兩個維度,而維納教授把信息當作了另一個獨立的維度,使我們觀察客觀事物的視角從二維變成了三維。
  • 潘建偉:出自浙江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被稱中國「量子之父」
    他是著名物理學家,也是中國量子之父,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潘建偉,在量子學領域有著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而且他還曾在央視「朗讀者」節目中說道,「後來我發現上了初中,沒想到還有這麼簡單的學科,那就是物理!」可能只有這樣天賦極強的天才來說,物理才算是簡單的學科吧!
  •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 多家A股公司已布局了量子科技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200秒就幹完了 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了200秒就幹完了。今天,中國科學家再度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據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
  • 中國量子計算機比美國的快100億倍,是超級計算機的100萬億倍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超級計算機,因為現在是資訊時代,數據傳輸和交互的規模太過於龐大,普通的計算機根本提供不了什麼幫助。而這時超級計算機就顯得無比重要,它的計算能力有質的提升,可以滿足各種數據和信息處理的要求。
  • 中國量子計算機有新進展,美國稱,要加力抗量子技術
    近日,「中國量子計算機運算速度超過最快的經典超級計算機」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可謂震驚世界,而這,也讓美國心急不已,美國相關部門隨後表示,要加力研發抗量子技術。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的論文顯示,其結果是76個被探測到的光子,這遠遠超過了先前創下紀錄的5個被測光子以及經典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與利用矽處理器構建的傳統計算機不同,「九章」量子計算機是一個由雷射器、反射鏡、稜鏡和光子探測器組成的精密桌面裝置。它不是有朝一日可以發送電子郵件或存儲文檔的通用型計算機,但它卻可以展示量子計算技術的潛力。量子技術的潛力是有目共睹的。
  • 中國「量子之父」被西方情報公司咬上了!
    不過,這家擁有FBI背景的安全情報公司所發布的報告,講述的並不是中國量子物理技術的學術發展歷程,而是一篇以「麥卡錫主義」為「指導精神」,通過斷章取義和歪曲事實等卑鄙的手法,對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等中國量子物理科學家赤裸裸的栽贓和污衊。
  • 超級計算機的100萬億倍!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為何這麼快?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2月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該計算機處理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2019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超級計算機的100萬億倍!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為何這麼快?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2月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該計算機處理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2019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比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量子計算領域中國是否已經領先美國?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比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量子計算領域中國是否已經領先美國?1. US can do China do better, do you agree this is the new trend?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原標題:「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科普「量子通信」。「還有最後20分鐘,我把話筒交給潘建偉委員,讓他給我們講講量子通信。」30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一邊說,一邊把話筒遞給潘建偉。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個「最後20分鐘」,系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分組討論的「最後20分鐘」。量子通信時代來了?潘建偉此間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 日媒關注:中國量子計算機突破展現實力
    日媒稱,在新一代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開發領域,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13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繼美國谷歌公司之後,第二個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這是一項利用特殊問題的基礎性成果,儘管未來還是未知數,但給人留下了中國研究實力提高的印象。
  • 日媒:中國量子計算機200秒內完成的實驗 日本超級計算機要花6億年
    來源:新華社日媒稱,在新一代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開發領域,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13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繼美國谷歌公司之後,第二個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這是一項利用特殊問題的基礎性成果,儘管未來還是未知數,但給人留下了中國研究實力提高的印象。報導稱,僅用200秒就能求解日本引以為傲的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富嶽」需要花費6億年才能解決的問題。美國《科學》雜誌12月3日刊登了量子計算機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論文作者是中國的研究小組。該小組開發出了利用光子(「光粒」)的量子計算機,挑戰了「高斯玻色取樣」這一特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