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萬物有靈」為中心思想的薩滿教,可以說是世界各大早期文明的共同信仰,因為人們相信風、雨、河流、樹木都是靈魂的載體,都有靈魂寄宿其中,久而久之,就衍生出一種特有的象徵——圖騰。
圖騰各式各樣,不勝枚舉,比如漢族民圖騰是龍,遠古氏族中還有熊、鶴等,無不寄託著神聖、強壯的寓意,是一種最原始的崇拜,可是你知道嗎,在我國境內有一支民族,他們信仰的圖騰是青蛙,這個民族就是壯族。
眾所周知,青蛙是對人有益的動物,要愛護,但青蛙為什麼會被視為圖騰呢?其實青蛙作為圖騰的意義,比起龍、熊等毫不遜色。
在壯族傳說中,青蛙是最重要的神祇,是雷神和蛟龍的兒子,也是眾多神子中最受寵的一個。
某年,天下大旱,大地乾涸,水稻絕產,無助的壯族百姓只好向雷神祈雨,雷神聽到地上的呼喚後便派青蛙下凡,監測旱情,以後只要青蛙一叫,雷神就會大手一揮,降下甘霖。
壯族認為是青蛙帶來了雨水,恩澤了大地,這樣的崇拜時至今日,所以青蛙在壯族聚居地格外受尊敬,還有專門的節日叫「敬蛙儀」,很多去廣西旅遊的朋友也會被特別告知,不能做出對青蛙不敬的事,更不能捕捉或吃青蛙。而壯族人在雨後田間做活時,也要繞著青蛙走,很多壯族百姓死後還會將墳墓做成青蛙狀。

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究其原因,是因為數千年前,壯族百姓通過觀察發現,雨水經常伴隨蛙鳴出現,久而久之,他們認為青蛙是能呼風喚雨的神靈,每年春天青蛙復甦時,蛙鳴就提醒壯族人民雨來了,要播種了,逐漸,人們對青蛙的認知從好奇變成敬畏,敬畏變成崇拜,因為對於以水稻為主要食物的稻作民族壯族來說,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來年糧食產量,為了祈求豐收,壯族開始供奉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