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的神仙信仰,拋去佛教而言,剩下的應該就是道教神和俗事神。雖然道教神和俗事神有著一些重合,如民間稱灶王爺或灶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的全稱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而從眾多神靈具體來看的話,道教神與俗事神還是有著極大的區別。民間的神仙信仰其實也只有「俗事神」而已。
那麼什麼是俗事神呢?主要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萬物的感恩以及對自然萬象的崇拜下形成的神仙信仰。比如井神、土地神、灶神、財神、河神等,還有自然萬象的風神、雨神、山神等等。也就是指人們能接觸看到和感受到的萬物萬象,這類民間神仙信仰是要比道教神仙的形成要早很多的。籠統的歸納,在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教之前,凡是被有名號的神仙,都可以算是俗事神。
上面介紹的是俗事神的一類,還有一類不得不提的就是《封神演義》一書,作者在結合民間流傳的眾多神仙傳說,配以武王伐紂姜子牙封神的故事,而形成了天地三界八部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受封神故事的影響,這位列封神榜上的神靈,如今都可以算是民間的俗事神,並為民間所認可和信奉。
說完了俗事神相關,我們再說「道教神」。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現象,對於道教神,即使人們熟悉的三清四御五老之類的道教大神,也很少有在家庭供奉的,這其實也是道教神與俗事神的區別。道教神基本上都存在廟觀殿堂之中,在民間人家是很難有供奉的。如果非要找個理由說明這個原因,那就是「人間還不配」,即使過年家家戶戶供奉的老天爺,都認為是玉皇大帝,那也是除夕夜就要送走的。
眾多的道教神中,大體可分為先天神靈(三清五老就是);管轄三界神靈(玉皇大帝、后土娘娘、四極大帝、三官大帝等);代理管轄神靈(如真武大帝本紫微大帝手下的、玄壇真君、五嶽大帝等)。另外就是道教形成後,在宗教領域內的仙真,如四大真人、四大天師、三茅真君,五祖七真,這一類都是從人間成仙的。
總體來說俗事神和道教神的區別,在於俗事神的神名多是民間習慣性稱呼的神靈,最明白直接。道教神的全稱比較有宗教意味,如玉皇大帝,道教全稱為「昊天金闕玉皇玄穹高上帝」;又或者民間稱財神,在道教裡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以上這些例子不一而足。民間人家是無法信奉道教神的,除非在俗事神裡有對應的,而直接供奉三清四御五老,甚至三官大帝、五嶽大帝及真武大帝等都沒有。刨除迷信的觀點,或者是因為這些神離我們太遠,地位太高,人間企及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