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楊振寧還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楊振寧雖然之前加入過美國國籍,但是楊振寧在美國好幾個城市舉行演講,許多美國人,因為受他的影響,開始對中國持友好態度,並願意同中國親近;一些美籍華人學者,紛紛回國探訪,為祖國的科技教育事業獻計獻策。在當時中美關係還沒有解凍的情況下,他這樣做,是擔了相當大的風險的,但他認為正面報導中國在各方面的許多發展是他的義務。
由於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他經常到歐洲、南美洲、東南亞、日本等地去講學或訪問,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關於中國的情況的報告,他的報告在這些地方,尤其是對當地的華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願意同中國親近,楊振寧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
他1971年甫一回美,即應「保釣」學生的邀請,穿梭在全美各高校演講,以所見中國不屈不撓之精神示於學生,感染了一批熱血青年立下報國之念。而且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上作證。他從歷史、地理和現實的角度全面講述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推動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同復旦籤訂交流協議。
他在保釣學生中發表題為《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印象》的演講,轟動異常。他和歷史學家何炳棣、數學家陳省身都堅決支持保釣運動,被稱之為運動的精神導師。當年臺灣赴美留學生寫的回憶錄,談到楊振寧在保釣運動中的影響力,徵服了許多臺灣學生。
據朱邦芬院士在南開大學講: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他1997年親自創辦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他變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一處豪華住宅,向清華捐了100萬美元。在清華大學,他設立了「楊振寧講座」,「楊振寧獎學金」,「楊振寧基金會」,並親自擔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基金會主席。
廣東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何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經常參加國內的學術交流,國內已有不少地方通過楊振寧教授引進了不少『少壯派』高端人才,這其中包括楊振寧教授的弟子。」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為世界,為國家做了這麼多重要貢獻的人,卻因為娶了比自己小几十歲的媳婦,而被國內媒體為了吸引大眾眼球噴,何其悲哀啊。可是你們可知道如果按物理學貢獻進行排名的話,第一梯隊就是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偉和楊振寧。值得慶幸的是他以經回國20多年了。他晚年的工作就在國內,就在清華,他也在2017年時改回了國籍。
楊老也是現在活著的唯一一位神級物理學家,Nature雜誌評的最偉大的20位物理學家裡就楊老一位黃種人,而且國際小行星中心在1997年5月將國際編號為342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楊振寧星」;最後希望楊老身體健康,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