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飽喝足後,麋鹿在救助站內撒歡奔跑。
工作人員為即將放歸野外的麋鹿套上北鬥野外追蹤器。
本報記者李偉通訊員黃擁軍鍾祖彪 「婆婆子,今天麋鹿的吃食餵了沒?」12月28日傍晚,在工地工作了一天的沅江市漉湖蘆葦場合興洲村民肖光輝剛到家,一見老伴劉建輝就脫口問道。「你這個老倌子啊,只怕是神經出問題噠吧?那三隻麋鹿不是野放好幾天了麼?」迎上來的劉建輝右手握拳捶了一下他的肩膀,嗔怪地說。「喔?哦!」肖光輝使勁拍了下自己的額頭,情緒一下子低落下來,擔心地自言自語:「這氣溫突然降得這麼低了,也不知道這三個傢伙習不習慣,能不能找得到飯食……」 肖光輝是沅江市林業局臨時聘請的麋鹿飼養員。2017年7月的一天,肖光輝從沅江市 南大膳鎮林業站長郭建明手裡接到了一 個「小業務」,餵養剛剛救活過來的 兩隻野生小麋鹿。「麋鹿是國家一 級保護動物,現在全國都只有 幾千頭。你這個飼養員任務 很重咧!雖然工錢不高,但 你要精心飼養,馬虎不得 哦!」郭建明把兩隻幼小 的麋鹿交到肖光輝的手 中,不停地叮囑著。 「放心咯,我會好 好養的!」肖光輝堅 定地承諾道。可令肖 光輝沒想到的是,這 樁原本想著就幹幾個月 的差事,一幹就是三年 多。三年來,肖光輝把老 伴培養成了自己的得力助 手,還把自家屋門前十幾畝 荒坪隙地租給了市林業部門, 建成了麋鹿臨時救助站;今年7 月又新添了一隻受傷的麋鹿照料飼 養…… 12月22日,是肖光輝夫婦倆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經省林業部門批准,由他倆精心救護和照料的三隻麋鹿,已完全符合放歸條件,要還鹿歸湖了。 養了這些年,麋鹿依然不通人性,即使餵食仍然會躲著他們,看向他們的眼神依舊是驚訝和膽怯。可養了整整三年,人非麋鹿,孰能無情啊!「野生動物自有它們野生的環境,再捨不得也得放歸啊!惟願它們今後能更加自在地生活吧。」放歸的日子,肖光輝這樣安慰著依依不捨的老伴。 與依依不捨的肖光輝夫婦倆不同,沅江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熊立先這些天顯得格外振奮。麋鹿放歸後的第三天,他接到了一個來自長沙林業科技公司的電話,報給他一個至好的消息。原來,技術人員結合三天來,懸掛在三隻麋鹿脖子上的北鬥追蹤器傳回的信息進行比對分析,推斷出他們救助的三隻麋鹿已經適應了野外環境,融入了一個麋鹿群,不受幹擾地生活著。 在熊立先這位長期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管理者眼中,沒有比麋鹿能在自己管轄區域內以純野生狀態存活更值得高興的事了。「這證明了益陽這些年鐵腕治汙、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取得了明顯成效,也證明了這些年大力開展野生動物宣傳保護取得了積極作用,更證明了以保護麋鹿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一片光明……」熊立先激動地說:「我們這幫人的心血真沒白費啊!」 麋鹿是我國特有珍稀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而得名「四不像」。麋鹿性溫和,好合群,善遊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洞庭湖區自古就是麋鹿生存的天堂,但由於種種原因麋鹿在此已經絕跡。1998年全流域大洪水,十幾頭麋鹿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逃出,橫渡長江,遊到了它們祖輩生存的洞庭湖區……「初見麋鹿時,當地群眾以為是怪物,總是又追又打。」郭建明在南大膳鎮擔任林業站長多年,一直致力於野生動物的宣傳保護,現在他負責的轄區內生活著近百頭麋鹿,對湖區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漸變過程知根知底。「這些年,通過我們的反覆宣傳,群眾都知道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了解了麋鹿習性,看到麋鹿經過都會輕手輕腳地走動,碰到麋鹿受困也會主動給我們打電話。」 郭建明介紹,麋鹿最喜歡在湖堤邊遊弋嬉戲,每到汛期漲水,麋鹿就會成群地跑到湖洲裡來。湖區群眾有養魚的習慣,魚塘又大都用水泥護了坡,經常有麋鹿跌倒其中,僅今年鎮林業站就接到群眾電話,救助了26頭麋鹿。群眾自發救助抬到臨時救助站的也有4、5起。 在郭建明看來,洞庭湖區的麋鹿能從最初的10多頭增加到近200頭,要歸功於湖區群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增強,歸功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肉眼就可看見,現在那些影響麋鹿及珍稀鳥類魚類生存的挖砂船不見了,湖中的矮圍推平了,『迷魂陣』也沒有了,洞庭湖又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郭建明說。 茵茵湖畔,鹿鳴呦呦。隨著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的不斷深入,洲灘蘆葦叢中飛奔的麋鹿將會和天空中飛過的候鳥、不時躍出湖面的江豚,共同勾畫出一幅洞庭湖美麗生態新畫卷。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