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屠呦呦為原型 浙產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有哪些幕後故事
歌劇《呦呦鹿鳴》走進貴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樓納村受到觀眾歡迎 寧波演藝集團 供圖 浙江在線寧波7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見習記者 段松豔 實習生 張慕昭)「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近日,一部浙江民族歌劇《呦呦鹿鳴》走進貴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樓納村,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廣泛讚譽。
-
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唱響重慶國泰 青年歌唱家呂薇將飾屠呦呦
根據「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事跡改編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榮譽1月19日19:30以屠呦呦為題材的民族歌劇《呦呦鹿鳴》登上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劇院的舞臺
-
民族歌劇演繹女科學家屠呦呦 《呦呦鹿鳴》打動杭州觀眾
《呦呦鹿鳴》講述了寧波籍女科學家、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故事,是首次以女科學家為主要人物形象的民族歌劇。雖然屠呦呦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她的故事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她追求夢想的執著和努力攀登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將在紹興震撼上演
由寧波市演藝集團創作的民族歌劇並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呦呦鹿鳴》,將於11月21日在紹興大劇院上演。該劇以中國中醫藥科學家、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為題材,講述了青蒿素發現背後的故事。
-
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北京演出 呂薇演繹屠呦呦
青年歌唱家呂薇在民族歌劇《呦呦鹿鳴》中飾演著名科學家屠呦呦。 郭簫萌 攝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馬海燕)作為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劇目,民族歌劇《呦呦鹿鳴》18日晚登陸北京保利劇院。
-
以著名科學家屠呦呦真實事跡為藍本 歌劇《呦呦鹿鳴》在江西上演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見習記者朱嘉明報導:基於我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女科學家屠呦呦真實事跡創作,原創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於4月15日在江西藝術中心上演。據悉,該劇已列入中國文聯「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工程,被業界認為「對中國民族歌舞劇現實題材創作具有示範意義」。
-
呂薇飾演屠呦呦 歌劇《呦呦鹿鳴》為首都舞臺注入正能量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 (尹星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近日,當《詩經·小雅·鹿鳴》唱響在北京保利劇院時,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正式拉開了晉京展演的序幕。據了解,這部由寧波演藝集團創排的歌劇,藝術地再現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寧波籍科學家屠呦呦的生動事跡。其中,劇中屠呦呦一角由著名青年歌唱家、海政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呂薇飾演。
-
《呦呦鹿鳴》唱響珠海,藝術演繹科學家屠呦呦傳奇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伴隨著交響樂風格的唱腔響起,《詩經·鹿鳴》的詩句在舞臺上被反覆詠唱。11月25日晚,曾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大型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在珠海大劇院上演,藝術再現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女科學家屠呦呦的傳奇。
-
2019年寧波十大版權事件揭曉公布,《呦呦鹿鳴》等上榜
2019年寧波十大版權事件分別是—— 1、寧波具有自主版權的歌劇《呦呦鹿鳴》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2019年8月19日,由寧波市演藝集團和寧波交響樂團共同創作的民族歌劇《呦呦鹿鳴》獲全國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
《詩經》才是屠呦呦獲諾獎真正的預言帝: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585萬元人民幣),屠呦呦將獲得一半獎金,另外兩位科學家將共享另一半獎金。 昨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示祝賀。
-
【爭做新時代巾幗奮鬥者】屠呦呦:青蒿一握,呦呦鹿鳴,堅守到底的...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共和國勳章」榮譽獲得者、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屠呦呦的故事。△ 視頻:屠呦呦——堅守到底的中國「勁草」來源:央視新聞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呦呦」是指鹿的叫聲;「蘋」是指艾蒿。小鹿呦呦叫著,在原野裡吃艾蒿。不知道這是不是冥冥中註定的宿命,1930年12月30日,浙江寧波有一名剛出生的女嬰,她的父親取了「呦呦」二字作為她的名。此時,這位父親並不知道,他的女兒將在未來從大自然裡一種名叫「青蒿」的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素,成為瘧疾的剋星,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事跡編入教材,激勵新青年!
據悉,今年秋季學期將開始推廣的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已確定將屠呦呦,2011年的獲獎感言及同年發表的論文改編成課文《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此外,初中歷史教材也在《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中對屠呦呦,科研團隊先進事跡進行了專題介紹。
-
甬籍科學家屠呦呦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寧波日報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甬籍研究員屠呦呦名列其中。 屠呦呦1930年12月出生於寧波,父親摘引《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為她取名呦呦。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學習生物藥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的中藥研究所工作。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寧波,「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他的父親為她起名呦呦。任誰也不曾想到,多少年之後,屠呦呦會與這首詩結下不解之緣。2015年10月5日,這一天對祖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對中醫學領域來說更是揚眉吐氣的一天。
-
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屠呦呦簡介 名字源自《詩經》
1,屠呦呦,今年85歲;2,她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3,她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3,2011年,屠呦呦曾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
《素材積累》——屠呦呦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其成就跨越東西。」她就是屠呦呦!青蒿鹿呦呦 救治億萬人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
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生於浙江寧波一個書香世家。呦呦一詞出自《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呦呦」意為鹿鳴之聲,「食野之蒿」, 據宋代朱熹注稱,「蒿即青蒿也」。當時並沒人預見到詩中的那株小草會影響到屠呦呦的一生。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詩經小雅鹿鳴》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此蒿,青蒿也。青蒿作為中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物, 青蒿素聯合療法已被用於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瘧區, 每年治療病例一億以上, 降低了全球瘧疾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屠呦呦: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科技--人民網
埋頭幹事何顧它,呦呦晚鳴!」 10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為新晉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所題的《浪淘沙·諾獎》一詞,道盡了已是耄耋之年的屠呦呦與全國眾多科學家為研製全球抗瘧藥物青蒿素所歷經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