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事跡編入教材,激勵新青年!

2020-12-04 小七說熱點

據悉,今年秋季學期將開始推廣的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已確定將屠呦呦,2011年的獲獎感言及同年發表的論文改編成課文《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此外,初中歷史教材也在《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中對屠呦呦,科研團隊先進事跡進行了專題介紹。小學課本也不甘落後,《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也對屠呦呦的事跡進行了簡述。

屠呦呦,作為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科學家,他和她的科研團隊的傑出貢獻和事跡為世人所傳頌。近日據新華社報導。屠呦呦團隊6月17日正式公布了,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的最新進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對於將屠呦呦及其事跡編入教材,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屠呦呦,在青年時期培養了對傳統醫藥學的熱愛歷經數年終於從古代藥典中獲得靈感發現了青蒿素,並且至今仍在科學探索道路上孜孜不倦,孜孜以求。並且青蒿素是中國古代傳統的中醫藥材,中醫藥學已有千年的歷史,獨特的醫學理論診療方法和豐富的中藥學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選取屠呦呦團隊也是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去投身於中醫藥學的領域研製出更多有效的藥劑去拯救更多的人的生命。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顆神奇的中醫藥草。抗擊瘧疾治療紅斑狼瘡意義重大。而屠呦呦,已經成為了中國科學的一種精神符號。

從那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依舊保持初心去研製青蒿素去拯救更多的人類。這種蘊含著愛國創新奉獻與人的高尚品德匯聚成科學家的精神引導中國青年去理解新時代的科學家。去鼓勵他們繼承敢於創新,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和愛國之心。

希望以後,中國科學家可以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祝祖國繁榮昌盛,團結一致,做最好的中國!

相關焦點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什麼意思什麼梗?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3-24 17:5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什麼意思什麼梗?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 《詩經》才是屠呦呦獲諾獎真正的預言帝: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原來,屠呦呦出生於世家,長輩在取名的時候更是引用了《詩經·小雅》中的篇目。不過,更有意思的是,屠呦呦這次獲獎似乎冥冥中有定數,而《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一篇穿越了兩千多年的障礙,似乎早已「預言」了如今的一切。 不信? 且聽詩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詩經小雅鹿鳴》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此蒿,青蒿也。青蒿作為中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物, 青蒿素聯合療法已被用於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瘧區, 每年治療病例一億以上, 降低了全球瘧疾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鹿鳴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一定背過這樣兩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這兩句出現在曹操的《短歌行中》,用典於《詩經·小雅》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呂薇飾演屠呦呦 歌劇《呦呦鹿鳴》為首都舞臺注入正能量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 (尹星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近日,當《詩經·小雅·鹿鳴》唱響在北京保利劇院時,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正式拉開了晉京展演的序幕。據了解,這部由寧波演藝集團創排的歌劇,藝術地再現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寧波籍科學家屠呦呦的生動事跡。其中,劇中屠呦呦一角由著名青年歌唱家、海政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呂薇飾演。
  • 《呦呦鹿鳴》唱響珠海,藝術演繹科學家屠呦呦傳奇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伴隨著交響樂風格的唱腔響起,《詩經·鹿鳴》的詩句在舞臺上被反覆詠唱。11月25日晚,曾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大型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在珠海大劇院上演,藝術再現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女科學家屠呦呦的傳奇。
  • 每天學點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鹿 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愧,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譯文】野鹿呦呦鳴 夾食郊野蘋。我有嘉賓聚,彈瑟又吹笙。吹笙又彈簧,筐工將禮贈。嘉賓顧念裁 大道教我行。野虎呦呦叫 夾食郊野蒿。 我有嘉賓聚,人人品德高。
  • 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將在紹興震撼上演
    由寧波市演藝集團創作的民族歌劇並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呦呦鹿鳴》,將於11月21日在紹興大劇院上演。該劇以中國中醫藥科學家、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為題材,講述了青蒿素發現背後的故事。
  • 以屠呦呦為原型 浙產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有哪些幕後故事
    歌劇《呦呦鹿鳴》走進貴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樓納村受到觀眾歡迎 寧波演藝集團 供圖 浙江在線寧波7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見習記者 段松豔 實習生 張慕昭)「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近日,一部浙江民族歌劇《呦呦鹿鳴》走進貴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樓納村,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廣泛讚譽。
  • 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唱響重慶國泰 青年歌唱家呂薇將飾屠呦呦
    根據「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事跡改編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榮譽1月19日19:30以屠呦呦為題材的民族歌劇《呦呦鹿鳴》登上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劇院的舞臺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短歌行》裡竟然還藏有一篇詩歌?
    前面文章說到,短歌行中的這句是引用了詩經中《子衿》的句子,我們已經對原文進行了鑑賞,那麼短歌行下面這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同樣是出自於《詩經》,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首《鹿鳴》。鹿鳴《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 民族歌劇演繹女科學家屠呦呦 《呦呦鹿鳴》打動杭州觀眾
    舞臺上,一頭短髮,一副眼鏡,一身白大褂,女科學家屠呦呦的形象是那麼打動人心。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呦呦就是我的名字,從《詩經》中走來。」海政文工團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呂薇在劇中扮演屠呦呦,以精湛的技藝塑造了這位寧波籍女科學家的風採。呂薇用一句話概括了她對屠呦呦思想境界的理解: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知行合一,盡力為之。
  • 屠呦呦: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科技--人民網
    埋頭幹事何顧它,呦呦晚鳴!」     10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為新晉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所題的《浪淘沙·諾獎》一詞,道盡了已是耄耋之年的屠呦呦與全國眾多科學家為研製全球抗瘧藥物青蒿素所歷經的艱辛。
  • 歌劇《呦呦鹿鳴》將在寧波首演:講述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故事
    據中新網5月25日報導,5月25日,浙江省首部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新聞發布會在浙江寧波舉行,這部由寧波市演藝集團製作的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即將於5月30日在寧波首次亮相,這也是浙江省歷史上首部原創的寧波本土民族歌劇。
  • 鹿鳴社專訪 •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鹿鳴社專訪 •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2019-11-02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屠呦呦:打破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獲諾貝爾獎「零」的記錄
    您的獲獎,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我相信,這必將激勵更多的中國科學家不斷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為人類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賀信中說)89年前,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家裡5個孩子中惟一的女孩。
  • 以著名科學家屠呦呦真實事跡為藍本 歌劇《呦呦鹿鳴》在江西上演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見習記者朱嘉明報導:基於我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女科學家屠呦呦真實事跡創作,原創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於4月15日在江西藝術中心上演。據悉,該劇已列入中國文聯「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工程,被業界認為「對中國民族歌舞劇現實題材創作具有示範意義」。
  • 河南許昌鹿鳴湖來了5隻「梅花鹿」再現「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意境
    據了解,新安置的5隻梅花鹿雕塑高達6米,為不鏽鋼材質。近年來,許昌市鹿鳴湖體育公園管理辦公室接受市民建議,先後在湖水邊、南入口廣場和兒童遊樂場等地設置了多組梅花鹿雕塑,這些雕塑神態各異,再現了「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意境,成為許昌市鹿鳴湖體育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9年1月23日,河南許昌,在鹿鳴湖體育公園南入口廣場拍攝的梅花鹿雕塑。
  • 屠呦呦林徽因瓊瑤 從《詩經》中得名的名人都有誰[圖]
    編者按: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名「呦呦」以及其研究的「青蒿素」,都包含在了《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一句當中,讓不少國人再度將目光聚焦到了這部吟誦了三千年的古老詩集上。
  • 【爭做新時代巾幗奮鬥者】屠呦呦:青蒿一握,呦呦鹿鳴,堅守到底的...
    點擊標題下「昆明女聲」可快速關注學習英雄模範 爭做新時代巾幗奮鬥者日前,全國婦聯向廣大婦女發出倡議,向申紀蘭、屠呦呦、於漪等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最美奮鬥者」等英雄模範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爭做新時代巾幗奮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