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0-12-05 人民網

剛剛過完86歲生日的屠呦呦今天獲得了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2015年10月5日,她因為發現青蒿素,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時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還有超導專家趙忠賢。2000年至今,共有27位科學家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去年該獎曾空缺。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生於浙江寧波一個書香世家。呦呦一詞出自《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呦呦」意為鹿鳴之聲,「食野之蒿」, 據宋代朱熹注稱,「蒿即青蒿也」。當時並沒人預見到詩中的那株小草會影響到屠呦呦的一生。

寧波舊居的屠家樓頂有個擺滿各類古典醫書的小閣間,這裡是屠呦呦童年時的閱覽室:《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四部醫典》……雖然因識字不多且讀得磕磕絆絆,這裡是她醫學夢想萌發的溫床。

1946年一場災難降臨,她不幸染上肺結核,學生生涯被迫中斷兩年多。這段經歷,在屠呦呦看來,正是自己對醫藥學產生興趣的起源。「醫藥的作用很神奇,我當時就想,如果我學會了,不僅可以讓自己遠離病痛,還可以救治更多人,何樂而不為呢?」

讀書時的屠呦呦「長相清秀,戴眼鏡,梳麻花辮」;讀中學時,她「成績在中上遊,並不拔尖」。據學校一位老師說,成績單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但屠呦呦那時就有個特點,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堅持下去,努力去做。

1951年春,屠呦呦從寧波中學畢業,考入北京醫學院,選擇了一個在當時比較冷門的專業——生物藥學。她覺得這個專業可以接近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醫科學院)工作。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上世紀60年代,因瘧原蟲對抗瘧特效藥奎寧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瘧疾的防治重新成為世界各國醫藥界的研究課題。1967年5月23日,中國60多家科研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開始了代號「523」的任務,研究防治瘧疾新藥。兩年後的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院也參與進來。39歲的屠呦呦被任命為課題研究組組長。

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製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藥方。最後,從200種草藥中,得到380種提取物用於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瘧疾檢測。利用現代醫學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提取方法,但進展並不順利。

當年屠呦呦整天泡在實驗室,每次回到家,身上滿身酒精味道。而當放棄酒精改用乙醚後,由於乙醚對人體有毒性,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發出刺鼻的氣味,後來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型肝炎,而她團隊中的鐘裕榮,則切除了部分氣管和肺葉,另一位研究人員崔淑蓮,則很早就過世了。

「我面臨研究困境時,又重新溫習中醫古籍,進一步思考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這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中國古老醫學給屠呦呦及科研團隊「關鍵啟發」,在經歷191次試驗後,屠呦呦課題組終於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

青蒿素的發現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消滅瘧疾的「首要療法」。幾十年裡,已經在100多個國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為了確定藥物對人類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組的成員甚至充當了第一批志願者,以身試藥。提及此事,老伴兒李廷釗插嘴道:「人家抗美援朝還志願犧牲呢,吃藥算什麼?」

「只要有任務,孩子一扔,就走了。」

屠呦呦的博士生王滿元說,「屠老師是一個特別執著、堅定、事業心特別重的人,心無旁騖。」

生活上,屠呦呦是個實打實的「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回,她的身份證明找不到了,讓同事幫忙找找,打開她的箱子,發現裡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被大家戲稱:「能收拾得那麼不妥當,完全不像女生。」

屠呦呦現在自己也說,要讓身邊的生活瑣事變得井井有條,「我依然不靈光,成家後,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做。」屠呦呦口中的「老李」,是她的丈夫李廷釗。

由於工作忙,屠呦呦對孩子疏於照顧,這讓她經常感到愧疚。「交給你任務,當時對我們來說,就努力工作,把國家任務完成。只要有任務,孩子一扔,就走了。」

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任務時,在寶鋼工作的丈夫也同樣忙碌,兩個人都要經常出差,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們咬牙把不到4歲的大女兒送到別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送回了寧波老家。 長期的分離曾一度造成了親情的疏離。大女兒接回來的時候都不願叫爸媽,小女兒更是前兩年才把戶口從寧波遷回北京。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應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發表主題演講,「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請各位有機會時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涵於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屠呦呦獲諾獎以後,由其帶領的中國青蒿素研究團隊受到了更多關注和支持,其團隊成員坦言:「諾貝爾獎讓中國中醫藥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已經將青蒿素系列研究列入中藥所發展的重點任務,將闡明青蒿素類藥物的耐藥機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臨床應用。除了政府機構的支持,企業也拋來了橄欖枝。雲南昆藥集團宣布,擬出資7000萬元,向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購買其所持有的屠呦呦教授團隊開發的雙氫青蒿素片新適應症-紅斑狼瘡研發項目臨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關專利及臨床批件。

治療紅斑狼瘡是抗瘧之外,青蒿的又一重大應用突破。研究表明青蒿對於抗腫瘤、治療免疫抑制病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青蒿素研究團隊的研究方向是青蒿素治療瘧疾的原理,其重點是青蒿以及其他相關成分進入體內後的代謝過程、與瘧原蟲的相互作用等。

而屠呦呦在86歲生日之際,捐資100萬元人民幣設立「北京大學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屠呦呦說,自己有今天的成績,要感謝母校的培養,自己還有很多研究沒有完成,希望北大、北醫的年輕人能夠接過接力棒。

蒿草青青,報之春暉。

(本文綜合環球人物、健康時報、法制晚報、澎湃等媒體報導) 

    推薦閱讀: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趙忠賢屠呦呦獲最高獎

屠呦呦:一生傾情青蒿素

潛心超導50年「北京的趙」成為「世界的趙」

北鬥原子鐘: 用北京時間為世界定位

推動國家科技獎勵回歸「推薦制」

國家科技獎增強評審透明度 最高獎候選人首次納入公示範圍

27位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家都說過啥

 

(責編:郝孟佳、熊旭)

相關焦點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一獎勝百獎!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如果說,諾獎得主中女性獲獎的比例9%,是「諾獎的評審規則和結果也跟不上時代」、是「性別歧視」的一個證據,那麼,兩院院士和國家最高科學獎的評審規則,豈不成了「黃曆」和典型的「性別歧視」?其實,女性科學家獲某科學大獎或崇高榮譽,能佔到9%的比例是不低的,至少在中國來講,王教授舉的是「反例」。而在科學論證中,作者自己舉隅「反例」是大忌。則王教授此文撰寫的嚴肅性可想而知!
  •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因車禍去世 終年86歲
    另據新華網 5月19日,納什剛剛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獎的阿貝爾獎,並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事故發生時,他和妻子剛領完獎回到國內。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警方的話說,計程車司機當時試圖超車,車輛卻失控,撞上防護欄。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盤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國務院設立,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劉永坦、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兩人獲得,本文為您盤點了歷屆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一起來看!
  • 于敏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張素)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日揭曉:弗洛伊德「陪跑」該獎32次
    除此之外,諾獎得主在12月的頒獎典禮上,還能獲得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2017年,諾貝爾單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被這筆巨額獎金「砸中」可不簡單。事實上,每年諾獎候選人都要經歷約一年時間「錘鍊」。從9月起,第二年的諾獎評選程序就已啟動。之後,候選人都將經過嚴格篩選、審定,以及專家審查,才能成功「晉級」。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17個字給世界一個驚喜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的當天下午,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屠呦呦是寧波人,老家在寧波市海曙區開明街一帶。1951年,她考入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物學系,選擇當時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願。
  • 201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公布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1月10日消息,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會上公布了2019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由94歲的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今天(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 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原標題: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日前在醫院去世,享年95歲。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他還提出了快速測定DNA序列的技術雙去氧終止法(桑格法)。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2015年,屠呦呦女士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科學家。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誕生了日本乃至亞洲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俄羅斯有23人拿過諾貝爾獎,奧地利有21人拿過這個獎。至於美英德法就不用說了。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都怎麼花的?
    據新華社消息,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6-02-21 03:44:56   昨天早晨8點1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今天(10日)揭曉。其中,最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1954年河南的晚霜,正好(是)麥子要抽穗的時候,一晚上死了40%。你可以想像,我是農民(出身),聽到這個,那真是非常驚心動魄。中國的氣象學要搞好,天氣預報要搞好,這個心願。我要讀這個,一定要讀好。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事實上,經濟學獎與其他幾位「老大哥」除了年歲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三無科學家屠喲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打了誰的臉
    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編號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及單位 推薦單位 F-307-2-01 水泥基壓電複合監測材料與器件成套製備技術及在混凝土工程應用 程新,黃世峰
  • 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而很多科學家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獲得科學界的大獎,也就是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雖然在和平獎和文學獎這兩項上尤為不靠譜。很多人都想知道,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其實,這個答案很多人都能猜得到,就是目前經濟和科技都比較發達的美國,美國一共有377名諾貝爾獎得主,是世界上目前諾獎得主最多的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