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2020-08-27 初談天下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中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各種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從牛頓三定律到相對論,每一次的科技理論革命,都會引發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變革。而很多科學家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獲得科學界的大獎,也就是諾貝爾獎。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雖然在和平獎和文學獎這兩項上尤為不靠譜。但是在其他的科學領域上,還是一個非常有分量的獎項的。許多的科學家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諾貝爾獎,而反過來說,其實並不是諾貝爾獎本身有多重要,而是諾貝爾獎得主們的研究成果,賦予了諾貝爾獎價值。

很多人都想知道,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其實,這個答案很多人都能猜得到,就是目前經濟和科技都比較發達的美國,美國一共有377名諾貝爾獎得主,是世界上目前諾獎得主最多的一個國家。

美國的科學技術發達,也是離不開歷史機遇的。很多人都知道,二戰的時候德國將一大批歐洲頂尖科學家逼到了美國避難,比如說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德裔美國人。在二戰結束之後,同樣接收了很多德國的科學家。蘇聯解體之後,又有大批的頂尖數學家、核物理學家、化學家從蘇聯去到了美國。

而世界上有哪些國家,能夠在諾貝爾獎這一項上跟美國相提並論的嗎?這國就站出來了: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到底是什麼國家這麼厲害呢?其實就是一個叫「聖露西亞」的國家。這裡出現過一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而聖露西亞的人口只有20萬,相當於每十萬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

很多人都覺得驚訝,其實,這並不全是聖露西亞當地居民努力的成功。聖露西亞是一個非常知名的避稅天堂,所以很多有錢人都選擇移民到這裡。這些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因此享受到了土豪們投資的義務教育,才有機會入學。而想去聖露西亞旅遊的看官,最好打消這個念頭,這裡被評為全球十大危險旅遊國家,並且還跟我國的臺灣省有著不太恰當的關係。

相關焦點

  • 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中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各種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從牛頓三定律到相對論,每一次的科技理論革命,都會引發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變革。而很多科學家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獲得科學界的大獎,也就是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雖然在和平獎和文學獎這兩項上尤為不靠譜。
  • 全球人才最多的國家:諾貝爾獎得主383名全球第一,比全歐盟還多
    科研能力不管是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畢竟只有科研能力提升上去了,一個國家才能夠更加發達且強大。而究竟如何標定一個人對世界的貢獻達到了全球頂尖水平呢?相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絕對是這一問題的完美答案,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重要獎項,這個獎項可以說是很多人終生奮鬥的目標了,而科研經費全球第一的美國,自然也就是這一獎項得主最多的國家了。
  • 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共有383人獲獎,比歐盟國家加起來還多
    相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絕對是這一問題的完美答案,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重要獎項,這個獎項可以說是很多人終生奮鬥的目標了,而科研經費全球第一的美國,自然也就是這一獎項得主最多的國家了。目前這個國家的諾獎得主究竟有多少呢?從wiki收錄的2018年數據中來看,這個國家一共有383人獲獎,這是什麼概念呢?
  • 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第二是英國,第三呢?
    2020年,諾貝爾所有獎項已經公布,諾獎的獲得者們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四個國家。 在今年的諾獎名單中有7位來自美國,是獲得諾獎最多的國家。諾貝爾成立獎至今,美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諾獎國,總共有386位諾獎獲得者。
  • 全球奪得「諾獎」最多的6所大學,中國這2所大學各出1諾獎得主
    他一生沒有妻子和孩子,他將自己的遺產全部捐出來,以自己的名字創立了「諾貝爾獎」,用來鼓勵世界上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很多人都以能得他的獎為榮。 縱觀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是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一共有377個人,但今天要說的不是哪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最多,而是哪6個學校是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2020-12-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本次諾貝爾獎共設置6類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而且受疫情影響,將於12月舉辦的頒獎晚宴將改為線上進行。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官方網站資料,每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都會向約80個國家的8000萬人口提供援助,是處於全球抗擊飢餓最前線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在很多國人心中,對我國和歐美科學家有兩個片面的認知:第一是把諾貝爾獎作為衡量科學家的唯一標誌,以此來貶低我國科學家;第二是認為我國科學家學術不端,造假成風,而歐美科學家從不造假,全是世界良心。但真的是這樣嗎?
  •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就在網絡籤名「要求收回翁山蘇姬諾獎」趨熱之際,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又揭曉了,不過,這回得獎的不是個人,而是一個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ICAN)。  諾獎花落非政府組織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也屬慣例。截至201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頒發了98次(其間有19年沒有授獎),共有131名得主,包括104位個人和24個組織。
  • 諾獎速遞:伯克利斬獲雙獎,歷年得主最多的大學有哪些?
    只要我們動動手指在網際網路上查詢一下就會發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歷史上獲得諾獎第三多的大學。截至發稿時,伯克利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統共誕生了109位諾貝爾獎得主,僅次於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也是全球獲得諾獎最多的公立大學。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牽扯中科大教授等多國學者
    2008年,塞門紮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2019年,塞門扎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其關於缺氧誘導因子1(HIF-1)的突破性發現(HIF-1是一種響應低氧水平而在細胞中打開或關閉某些基因的蛋白)。頒獎詞稱,該發現以及塞門扎其它的工作闡明了細胞中氧調節的分子機制。
  • 【科普知識】諾獎密碼:鈔票上的「科學圖騰」
    但這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巧合,紙幣上的人物和諾獎得主,他們之間有一種必然聯繫。 這種聯繫就是:給科學以充分的尊重,科學必然給你更多回報。盤點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國家 1 美國:無可撼動的科學霸主 美國,以短短兩百年的時間迅速崛起,成為當今世界的第一大經濟體,將無數歷史數倍於它的國家甩在身後。
  • 諾獎得主保羅羅默如是說
    專業化可以導致規模報酬,那麼國與國之間基於專業化進行貿易,就有造就各國共同繁榮,這一觀點為從國際貿易理論去思考增長問題奠定了基礎。羅默曾以日本、印度、美國為例,討論落後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路徑。羅默就曾稱讚中國的改革開放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當歷史學家回顧我們生活過的這個時代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中國決定要改革開放。這是一個國家如何能夠把控經濟增長的一個非常樂觀的例子。」新經濟周期來臨,環球風雲變幻,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中國經濟正處在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關鍵時期。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我們沒有最新的設備,沒有足夠的信息,沒有網絡,沒有電腦。出國之前我完全沒有用過電腦,當時寫論文全是手寫的。最不一樣的變化是與外界的聯繫。你看,現在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就在這裡。今天有個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可以直接和他面對面交流,我非常嫉妒他們。但是在我那個時代,我見不到任何諾獎大師,連講英語都很困難。
  • 諾獎得主有話說
    記者|陳 冰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科技之城」上海舉行——4大洲,25國及地區,超過100城,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將參加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盛會。
  • 皇臺酒業傍上諾獎得主 攜6億募資「跨界」保健品領域
    這一次,皇臺酒業拉上了諾獎得主、「一氧化氮之父」穆拉德,投資設立穆拉德(中國)有限責任公司(暫定名)及穆拉德(中國)廠房建設、後續產品研發。「若該方案接下來順利過會(董事會),投入市場,大概兩年後能見成效。」昨日(6月19日),皇臺酒業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業內人士認為,國內保健品市場在迅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行業混亂等問題。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