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們看周星馳的電影就是喜劇片,每一次他的出現,大家都會哈哈大笑。成熟一點看周星馳的電影,就變成了勵志片,在電影裡面每個小人物的角色,我們仿佛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成熟一點,我們看周星馳的電影,就成了文藝片,偶爾會思考一下,眼淚跟笑聲哪個才重要呢?
這張圖片應該就是現在的我們對周星馳最深刻的印象了吧。一頭白髮,面容也不在是記憶中清秀的模樣了。
近日,網上傳言,周星馳因為之前捐獻骨髓,導致目前後遺症愈發嚴重。對此消息,周星馳助理微博闢謠:「fake(假的)」。這 可讓廣大網友鬆一口氣。網友紛紛表示「我們等著看星爺的功夫2呢」
自從今年星爺親口確認要拍功夫2,就讓大家心中滿滿的期待。不過目前還沒有開拍的消息,各大電影網也是預先給出了劇情介紹。
看到這樣簡短的介紹,你有沒有很期待呢?希望周星馳能再現當年被稱為「星爺」的輝煌時代。
香港明星剛出道的時候,一般都被人稱為「仔」。就像劉德華一開始叫華仔,周星馳叫星仔。等到名氣大了,他們就升級了,就變 成了「哥」了,就像成龍大哥啊,發哥啊。周星馳為什麼最後被稱為「爺」呢?
原來這個稱號是因為周星馳拍賭聖的時候,吳君如連續叫了他三聲星爺,之後周星馳連續三年打破香港的票房紀錄。後來在一個 電影活動中,洪金寶也稱周星馳為星爺。在香港電影圈中洪金寶的地位可是很高的,連成龍大哥都要叫他大哥。而被他承認的周 星馳終於熬出頭,成為了「星爺」。
然而從《功夫》開始,那些跟周星馳合作了十多年的老朋友很多都選擇紛紛的離開。不僅僅是吳孟達,還有田雞啊,八兩金啊等等。有些人說可能是片酬問題,也有人說可能是吳孟達的身體健康問題。其實都不是,這是周星馳在「自救」,香港的電影圈一向都是很認小圈子的,都喜歡用原來的班底。但是電影圈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如果你沒能追上周星馳的思想跟步伐的話,就很容易被淘汰掉。看看現在香港還有多少老一輩的明星還奮鬥在前線呢?就像上年的賀歲片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成龍的《神探蒲松齡》就是一個例子,所以說要不斷強制更新團隊,注入新的血液。由於對電影的嚴苛,也讓他們很難再工作中找到朋友。
周星馳是貧苦出身,他的生命底色是比較憂鬱,孤獨的。就像導演王晶說的「能拍喜劇的人,恰恰就是這種悲觀的人」。像《喜劇之王》《唐伯虎點秋香》等等,裡面都有周星馳的影子。他體會過生存的那種艱難,也見識過人情的涼薄,所以他就更加的努力,同時也不忘激勵大家,他這種帶有悲劇底色的喜劇,反而更加深刻。
最後給大家一張老照片,你知道周星馳後座是坐著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