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斜照,落葉金黃。近日,記者在東風東街與四平路路口東南角看到,嶄新的「四平路」路名牌佇立在道路一側,幾位工人正在對牌杆進行最後的鋪磚固定工作。
記者進一步觀察發現,此次更換的新型路名牌為藍底白字,牌面與立杆連接處雙面刻有濰坊風箏標誌。牌上不僅標有道路名稱與方向,而且每塊路名牌斜下方都印有二維碼,通過微信掃描即可直觀顯示當前所在位置及周邊公園景區、銀行、商超、酒店、醫院、公廁、公共自行車及政府機關等相關便民信息。
老式路名牌破損陳舊
整治提升迫在眉睫
路名牌又稱為路牌、道路指示牌、城市道路路名牌以及交通路名牌,屬於公共設施,設在主要交通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功能為幫助行人以及過往車輛識別方向。
由於使用時間較長,我市中心城區之前的路名牌總體上比較老舊,部分路名牌甚至出現了凹陷、破損、掉色現象,不僅不利於群眾識別道路,也拉低了城市形象。
作為城市管理領域的一項系統工程,路名牌整治提升涉及方方面面,內容繁雜,既需要宏觀上的設計,也需要在精細化上下功夫,在執行階段做好精打細算。前期,市委、市政府作出實施中心城區道路路名牌整治提升工程的部署,並作為我市城建重點項目列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
制定規範周密組織
精心精細精緻建設
為做好「小小路名牌」這篇大文章,前期,在對中心城區的路名牌進行全面排查摸底的同時,市城市管理局積極學習汲取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濟南、青島等先進城市經驗,確定了「彰顯濰坊個性、方便市民出行、體現國際元素」的設計理念,賦予了新式路名牌風箏元素、智慧便民元素、國際元素、精準定位元素「四大元素」。同時,多次組織市民政局、公安局、外事辦等部門認真研究會商,對路名牌標準要求、門牌號設置、標準英語翻譯以及二維碼小程序等有關內容逐一敲定落實。
市城市管理局特意制定了《路名牌文明安裝施工規範》,對如何規避地下管網、門店習俗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如何設置才能達到路名牌最佳觀感效果,如何在綠化帶內設置以及如何科學施工等內容提出了具體規定,確保工程每一個環節都做到規範有序。
《規範》進一步規定,對挖掘出的土方,涉及到硬化鋪裝路面的,一律按照環保要求進行鋪墊和遮蓋,做到挖出土方不露天、不落地、無揚塵;涉及綠化帶的,現場要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綠化苗木損傷,挖出的土方禁止在綠化帶內留置堆放,不得遺落綠化苗木的殘枝斷葉;對施工現場產生的垃圾全部集中裝袋並及時清理,堅決杜絕散落汙染地面,確保市容乾淨整潔。
全新路名牌亮相街頭
城市增添靚麗新名片
經過全面摸排、充分調研、確定方案、工程招標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後,自今年6月份開始,工程進入全面施工安裝階段。
「為最大限度保障道路的完整美觀,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儘可能選擇採用與開挖前同等規格、同等樣式的大理石地面,安裝完成後重新鋪裝,地上幾乎看不出開挖的痕跡。」施工單位山東長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說。見微知著,工程的各個環節都體現著精細化。
為確保路名牌安裝質量,在點位開挖期間,執法人員會同監理單位逐一盯靠,嚴把開挖質量關。在點位澆築期間,執法人員加班加點,協調解決因澆築車輛停靠影響行人通行等有關問題,並盯靠在澆築現場,有時直至凌晨4點,有力保障了點位澆築高質量推進。
據市城管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本次中心城區道路路名牌整治提升工程中共計有1290塊路名牌需要更換。目前,除部分施工路段和尚未命名的路段之外,更換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小小路名牌,是一座城市形象的良好代言,不僅能夠給廣大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更能直觀展現城市的整體品質。本次中心城區道路路名牌整治提升工程精心設計,精細安裝,精準管理,提升了城市形象,方便了市民生活,讓路名牌「秀」出城市高品質,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責任編輯:楊凡、楊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6-819810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6-8198101,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