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一條天鵝湖路,不同路名牌和指示圖上的拼音標註中英「混搭」;南二環路上不足5公裡的一段路,路名牌上的標註竟出現了6個版本;交通指示牌上的路名拼音標註分不清前後鼻音……今年是合肥城市品質提升年,不少市民發現,身邊的路牌、交通指示牌相比過去,更加規範清楚。但要認真「挑刺」,還是有不少瑕疵。
問題:LU還是ROAD 中英「混搭」太亂
到底是「NAN ER HUAN LU」還是「Nan er huan Road」?省城市民王先生發現,一條南二環上,不同的路名牌標註卻各不相同。「路」字,有些翻譯成英文單詞「Road」,有些標註成漢語拼音「LU 」。
5月14日下午,記者沿著南二環路走了一段。在南二環路與懷寧路交口東南角的一塊路牌上,漢字「南二環路」下標註「NAN ER HUAN ROAD」。繼續向東,相距數百米的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東南角,路牌上的「南二環路」下方則標註成「NAN ER HUAN LU」。僅相隔一條馬路,南二環與齊雲山路交口的一塊路牌上,南二環路又被標註成了「Nan er huan Road」。繼續向東,南二環與合作化路交口的路牌上,南二環路又被標註成了「Nanerhuan LU」。同樣在這個路口,馬路對面的一塊路牌又不相同。路牌上直接寫著「南二環」,拼音標註「NAN ER HUAN」。
記者簡單數了下,南二環路不到5公裡的一段路上,路牌上的「南二環路」居然出現了6種不同的標註。除了南二環路,記者在翡翠路、休寧路、潛山路上也都看到了「LU」和「ROAD」同時「在崗」的現象。不僅僅在「路」上很糾結,路名翻譯不翻譯,在不同的路牌上也有不同的標註。在聚雲峰路與天鵝湖西路交口西北角的一個路牌上,「天鵝湖西路」下方標註「TIAN E HU XI LU」。而在懷寧路和潛山路上的兩塊路名牌下方的交通示意圖上,「天鵝湖路」則都被標註成「Swan Lake Road」。附近上班的市民陳女士打趣說,「外國人要看了這兩塊路牌,肯定想不到這是一條路。」
問題:拼音標註鏡像翻轉 令人啼笑皆非
翻譯「很糾結」尚可理解,但省城一些路牌、交通指示牌上的拼音錯誤就有些不能理解了。
在省城明光路與和平路交口附近的一個公交站附近,一塊交通指示牌上的「濱河路」下方注音為「BING HE LU」。而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第11版中,「濱」字只有一個讀音「bin」。
在政務區潛山路與湖東路交口的一塊路牌上,「湖東路」的標註為「Hu E' Road」。不僅中英混搭,路名拼音也不知所云。沿著湖東路繼續向南,就在不到500米的下一個路口附近一塊路牌上,同樣一個「湖東路」,拼音標註又成了「Hu Dong Lu」。在省城三孝口西側的四聯大廈巷,路口一塊路名牌上的拼音標註更是錯得離譜,所有的拼音呈鏡面樣反了過來,令人啼笑皆非。
回應:路名用漢語拼音國家早有規定
記者將這些情況向合肥市政工程管理處等部門進行了反映,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市民反映的情況將儘快核實處理。
全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合肥市外辦翻譯室原主任王冀皖說:「地名翻譯是法律法規問題,不是學術問題。 」他表示,國家早在1987年就曾出臺過《關於地名標誌不得採用「威妥瑪式」等舊拼法和外文的通知》,明確要求:「地名標誌上的地名,其專名和通名一律採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不得使用英文等其他外文譯寫」。 「地名的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按《中國地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的規定執行」。王冀皖認為,路牌上應該用「LU」而不是「road」,但在旅遊類介紹材料中,對有故事的路名或景點地名可以對專名進行意譯,也可以採用加譯的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