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賜: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與設計應考慮人車路的先天條件限制 丨...

2021-01-07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第三章 人因理論

上一期《徐耀賜: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設計必須適應人的能力》介紹了第三章人因理論3.1-3.5節,今天繼續介紹人因理論3.6-3.9節,包括人、車、路的先天條件限制;駕駛彷徨的幾種情況;吸睛效應的概念;與人因理論直接或間接相關的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設計細節等內容。

3.6 人、車、路的先天限制

3.7 駕駛彷徨

3.8 吸睛效應

3.9 人因理論的實務應用

人、車、路的先天限制

道路交通工程的四大變量為「人」、「車」、「路」、「環境」,其中「環境」比起其他三大變量更加具有不可控性,所以規劃與設計時應以充分了解「人」、「車」、「路」的先天條件限制為主。

「人」的先天條件限制

視覺限制

如前文所述,道路信息主要依靠道路使用者的視覺進行傳輸。視覺對道路使用者(含駕駛人)的交通行為影響最普遍也最深入,主要因為幾乎85%~90%的交通控制設施都是利用視覺傳輸原理將信息傳輸給道路使用者。因此,交通控制設施設計細節與道路使用者的視覺關係緊密。(編者註:此處的交通控制設施所指含義與大陸相關標準不同,包含了標誌、標線、信號控制設施等。)

在道路交通工程領域,進行交通控制設施規劃設計時,應深入評估與道路使用者視覺能力有關的多項重要指標:

▼道路使用者能看多遠;

▼道路使用者能看多寬;

▼道路使用者能否看清信息內容,明白信息含義;

▼道路使用者能否辨識清楚顏色;

▼道路使用者對顏色的感受程度;

▼不同速度對道路使用者視覺的影響;

▼年齡對道路使用者視覺能力的影響;

▼各種光線對道路使用者的視覺影響。

圖3-5是視覺圓錐角示意圖,人目視正前方,以雙眼中點為圓錐頂點,其目視可及的有效範圍近似一個立體的圓錐。

圖3-5:視覺圓錐角示意

由人類視覺原理,結合圖3-5,可得出以下我們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

以道路使用者集中注視目標時,視物的清晰度(即視覺敏銳度,Visual Acuity)而言,視覺圓錐角3°~5°範圍內最清晰。

視覺圓錐角越大則視野越大,但能明確辨認信息的程度越差。視覺圓錐角在10°~12°範圍內時,雖仍可以看到路外目標物,但其清晰度已明顯下降。因此,道路交通設計相關規範都會嚴格要求,交通控制設施應布設於駕駛人10°視覺圓錐角之內,如路側標誌與信號燈的布設位置。

人在靜止與運動狀態中的視覺能力有明顯區別,靜止時最佳,運動速度越快則越差。

行車間距小時,因前車遮擋,視覺範圍易被壓縮。

周邊視界、邊緣視野(Peripheral Vision),圖3-6為周邊視界示意,即看單一物件與同時看多樣物件的廣度;從長度方向而言,駕駛人靜止時能清楚辨認目標物的距離極限約為180m~200m,當車速提高時則隨之減小。

圖3-6:周邊視界示意

顧盼時間,這是駕駛人為了認清周遭環境,在駕駛過程中頭部左右移轉調整明視(註:在明亮的地方,視細胞中只有視錐細胞起作用,用這種狀態看物體時稱為明視)的視覺情況所需時間約為0.5~1.26秒。

視覺深度(Depth Perception),即道路使用者預估對向來車遠近的能力,例如雙車道超車、行人穿越道路時須利用視覺深度判斷遠處來車距離。

閃光恢復,當道路使用者由暗處至亮處或由亮處至暗處,為適應視覺明暗變化,瞳孔收縮或放大所需時間一般為2~4秒。因此一般會採取一定措施以消除或減輕駕駛人閃光恢復的視覺負荷,例如長隧道的洞口端增設半遮光式構造物,圖3-7為典型的案例。

圖3-7:長隧道洞口的視覺調適構造(圖片來自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杜志剛)

辨色能力(Color Vision),其對道路使用者的交通行為影響不大,只要能辨識亮度即可,不過建議色盲患者出行應更加謹慎。

視力衰退,人的視力會隨年齡增大而衰退,進行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設計時,應對年長者(一般指超過65歲)進行特殊考慮。圖3-8為不同年齡眼球水晶體的狀態,年齡越大,視力越差。

圖3-8:不同年齡的眼球水晶體

反應時間限制

車輛以一定速度前進時,時間也在往前推進,距離也在發生改變,所以速度、時間、距離三者是同時發生變化。道路交通工程設計中的所說的反應時間都以「秒」為單位;但其還有另一層意義是可觀的距離,即時間間接代表車輛已移動一段距離,以車速60kph(即60km/h)為例,一秒內車輛移動約17米,超過三輛小汽車的總長度。

當道路信息已完整清晰傳輸給駕駛人,駕駛人也已完整認知該信息的內涵時,還應保證駕駛人有充足的反應時間,這就是前述章節已簡述的認知-反應時間(PRT,Perception-Reaction Time)(詳見《徐耀賜:道路及街道幾何設計應遵守八大控制準則》)。如圖3-9所示,駕駛人在看清並明白路側標誌的內容後,須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進行減速與剎停動作,這樣才能保證駕駛人的安全。

圖3-9:路側標誌與駕駛人的反應時間

依據2012年出版的NCHRP Report 600[1],駕駛人視覺運作所須時間(單位為秒,s)如下:

▼眼睛定視(Eye Fixation)某物,0.2~0.35 s;

▼頭部左轉目視某物,1.3~1.5 s;

▼頭部右轉目視某物,1~1.2 s;

▼目視多信息中某一信息,1~2 s;

▼目視車輛後視鏡(Reflective Mirror):中央後視鏡,0.8~0.9 s;左側後視鏡,0.9~1 s;

▼判讀標誌(Sign Reading):小型標誌,1~1.5 s;多行字標誌,每行1s。

上述各單項反應時間看似都極為短暫,但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與設計者應明白人無法一心二用,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需要一段單獨的時間來接收一條信息。當駕駛人必須接收、認知的信息量過多時,累積需要的時間可能長達4~6秒,甚至更長,然而車輛也同時能行進一段較長距離。

「車」的條件限制

行駛在道路上的車輛繁多,車輛尺寸、性能優劣、駕駛人的經驗以及速度都有差異,但無論如何,任何道路設計本身對車輛一定有某種程度的限制,如:

剎車力限制。不論車輛性能如何優異,路面的乾燥、潮溼程度一定會影響有效剎車距離,此時路面摩擦係數的重要性必然遠大於車輛本身的剎車性能。

速度限制。道路是公共財產,服務於所有民眾,絕不是任人隨心所欲的車輛競技場。任何道路設計必有相對應的設計速度(Design Speed),在道路幾何線形、路面狀況、車流狀態等諸多條件限制下,車輛的運行速度(Operating Speed)不可能任由駕駛人隨心所欲,其必然有所限制,即車速應在合理速度(Rational Speed)之內,否則必有安全隱患。從執法來看,車輛的運行速度也不可超過標誌所示速度值(PSL,Posted Speed Limit)。

任何道路設計時必有作為參考的設計車輛(Design Vehicle),在設計規範、標準之中也必然已明確規定了車輛的尺寸(長、寬、高、前後懸伸量等)。道路交通工程設計必須在車輛不超速的前提下,保證車輛前後輪行進的運行軌跡都在設計路權範圍之內,尤其遇到有轉彎的情況。

「路」的條件限制

彎道限制。由於地形、土地使用與外部環境條件的限制,任何等級的道路幾何線形中都會有曲線段彎道,車輛行進至彎道處會出現離心力現象,因此,道路橫斷面必須有超高(Superelevation)的布設。當然,超高值與該路段的設計速度有關。

交叉路口限制。區域道路網結構中必然有交叉路口(Intersection)存在,依據信號控制系統而論,分為燈控路口(Signalized Intersection)與非燈控路口。從車流理論而言,交叉路口處的車流型態屬阻斷性車流(Interrupted Traffic Flow)。任何人、任何車輛在燈控交叉路口必須按照信號燈指示通行;非燈控路口,車輛在接近路口時,必須做隨時可剎停的準備。

路側環境限制。路側環境(Roadside Environment)對駕駛人的駕駛行為有絕對的影響,因此,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設計者對路側安全設計(Roadside Safety Design)[2]也應深入了解,可參考AASHTO於2011年出版的《路側設計指南》(Roadside Design Guide)[3]。

總的來說,道路交通工程設計領域中,各工程設計細節的使用或限制可能並非源於工程科技本身,而是基於人因理論,即由於人的先天條件限制所致。

什麼是「駕駛彷徨」?

駕駛彷徨的基本概念

任何人遇到彷徨、猶豫不決(Dilemma)的處境時,都可能思緒不穩、邏輯思考紊亂,導致判斷不準確,無法做出最佳決策,甚至可能做出錯誤決定。

道路交通工程設計時須考慮充分,極力避免出現令駕駛人駕駛彷徨(Driving Dilemma)的現象。駕駛彷徨,指駕駛人遇到眼前狀況而出現彷徨、猶豫、短暫性不知所措或陷入思考導致行為遲鈍與紊亂。駕駛人在道路上一旦遇到駕駛彷徨的狀況,等同於深陷安全隱患之中。

駕駛彷徨的幾種情況

從駕駛任務及人因理論來說,駕駛彷徨的情況可做如下細分:

黃燈彷徨(Yellow Light Dilemma),駕駛人行進過程中遇到信號燈為黃燈(Yellow Change Interval),難以決定是要快速通過路口還是在停止線前停車,參考圖3-10所示的彷徨區間或猶豫區間(Dilemma Zone)。

圖3-10:黃燈彷徨區間示意圖

信號指令彷徨(Signal Dilemma),駕駛人看到信號燈顯示指令(Signal Indication)時,對通行路權歸屬或可行進流線彷徨。如圖3-11所示,駕駛人看到此信號燈,容易彷徨,無法判斷是否可以右轉。

圖3-11:典型的信號燈彷徨狀況(圖片來自曲濤)

標線彷徨(Marking Dilemma),路面標線令駕駛人對通行路權產生短暫彷徨,圖3-12所示是此類典型案例。

圖3-12:典型的標線彷徨狀況

標誌彷徨(Sign Dilemma),標誌內容不清晰、含義模糊,駕駛人即使能看清楚也無法判斷標誌內容意義。駕駛人遇到此類情況,可能會無意中作出錯誤決策,進而陷入安全隱患中。圖3-13即為典型的標誌彷徨狀況。

圖3-13:典型的標誌彷徨

道德彷徨(Ethical Dilemma),駕駛人在行進過程中,可能面對「顧此則失彼」的雙重窘境,此時面臨彷徨心境,決策過程必定紊亂。例如下山時遇到車輛剎車明顯受損,而右側巖壁凸出,左側為懸崖,此時駕駛人只能二選一,採取損傷較小的決策,但可能因時間短暫而錯失先機。駕駛彷徨是人因理論在道路交通工程設計中應重點考慮的,駕駛彷徨等同於存在安全隱患,所有人都可能面臨此類風險。尤其應該注意的是,駕駛人在行進過程中,可能同時面對兩種或以上的彷徨狀況。例如圖3-14為典型的雙重彷徨(Double Dilemma)狀況,不只有標誌彷徨,同時也有標線彷徨。

圖3-14:典型的雙重彷徨現象

分心彷徨(Distracted Dilemma),指駕駛人在車輛行進過程中,由於某些因素,可能是外在環境,也可能是駕駛人自身原因,導致駕駛人迷惘或彷徨,精神不能完全集中在駕駛行為上,致使駕駛任務(Driving Task)產生瑕疵。例如未能合理操控車速、未遵守交通控制設施指示等,這樣等同於陷入安全隱患之中。嚴格來說,分心彷徨是分心駕駛(Distracted Driving)中的一種現象。如何避免、防治分心駕駛是另一專業領域,在此處不做過多介紹。

視距彷徨(Sight Distance Dilemma),駕駛人目視前方,無法及時判定視距而產生短暫彷徨,此內容將在第八章(視距、視區)中另行詳述。

縱坡彷徨(Grade Dilemma),遇到長距離下坡路段,駕駛人無法正確判斷前方縱坡改變情況而產生彷徨現象,圖3-15為典型的縱坡彷徨現象。

圖3-15:典型的縱坡彷徨現象

什麼是「吸睛效應」?

駕駛人面對多重外在信息時,通過其中樞神經一次只能細看某一信息,須完全了解此信息的內容後才有可能再繼續了解下一信息。

吸睛效應(Eye-Catching Effect),指駕駛人面對多重信息時,較為突顯或鮮明的信息會造成駕駛人對其他的信息疏忽。圖3-16與圖3-17所示皆為此類典型現象:圖3-16中,字體極大的發光字會格外吸引駕駛人注意力;圖3-17中,駕駛人可能會因急行趕綠燈,而完全忽視眼前還有一無燈控路口存在。因為「吸睛效應」而導致事故的實例數不勝數,因此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設計者應深入了解此類情況,尤其面對異常天氣情況或夜間時更應注意。

圖3-16:典型的吸睛效應(宣傳語字體大)

圖3-17:典型的吸睛效應(忽視無燈控路口)

人因理論的實務應用

道路交通工程設計的終極目標在於建造完善且安全的「路」,其服務對象是「人」、「車」,其中許多設計細節都涉及到人因理論。總體而言,下列道路交通工程規劃設計細節都與人因理論直接或間接相關:

▼視距設計(Sight Distance Design);

▼道路幾何線形(Roadway Geometric Alignment):包括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切線路段、橫斷面變化(Horizontal Alignment、Vertical Alignment、Tangent Segments、Sectional Variation);

▼路側條件(Roadside Conditions);

▼市、鄉區的漸變段(Transition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

▼非燈控路口(Non-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燈控路口(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互通式立交(Interchange);

▼施工作業區布設(Layout of Work Zones);

▼平交路口(Rail-Highway Grade Crossings);

▼速度認知、速度選擇、速度控制(Speed Perception、Speed Choice、 Speed Control);

▼市區環境的特殊考慮(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Urban Environments);

▼鄉區環境的特殊考慮(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Rural Environments);

▼標誌設計(Sign Design);

▼信息可變標誌、信息可變標誌(CMS,Changeable Message Signs);

▼標線設計(Marking Design);

▼照明設計(Lighting Design)。

參考文獻:

[1]Human Factors Guidelines for Road Systems, 2nd Ed., NCHRP Report 600,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C., 2012.

[2]徐耀賜,路側安全設計,滄海圖書,臺灣,臺中市,2018年1月。

[3]AASHTO, Roadside Design Guide, 4th Ed., Washington, D.C., 2011.

相關焦點

  • 徐耀賜:人因與道路工程設計
    2018年武漢理工大學道路交通安全研討會宣講人:徐耀賜先生整理人:倪玉丹、王濤、蔣錦港、杜志剛1、講座部分徐耀賜:大家早上好,今天跟各位匯報這個議題,你看這個人因與道路工程設計,這裡面人因,基本上就是人,而且這個人是正常的人,一般的,我們所看到一般的人,所以說一些奇奇怪怪的,比如說他有精神疾病的,他有特殊狀況的,不要考慮,因為不在我們的範圍
  • 2021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Ⅱ基礎》博士考試大綱
    點擊查看:全國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匯總  重慶交通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交通運輸工程Ⅱ基礎》考試大綱  一、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報考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方向的博士生重點複習第一部分;報考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方向的博士生重點複習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 巴州區迴風北路道路和排水工程設計方案規劃公示
    巴州區迴風北路(華業房產段K0+000-K0+480)道路和排水工程設計方案規劃公示廣大居民:巴州區迴風北路(華業房產段K0+000-K0+480)道路和排水工程設計方案,已經專題研究,擬同意,現將其設計方案進行公示
  •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編制指南(GA/T 1148-2014)
    主要包括駕駛人培訓內容和方式改進、駕駛人培訓機構監管、駕駛人考試內容和方式改革、考試場地和設施建設等。近期規劃中,應根據交通事故特徵分析反映出的駕駛人培訓存在的不足,提出落實培訓大綱、加強培訓和考試過程動態監管、強化實際道路考試、增加模擬考試項目等措施;  c)   車輛安全性改善規劃。
  • 普通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道路設計總說明
    ;(10)《道路工程製圖標準》(GB50162-92);(11)《公路交通標誌標線設置規範》(JTG D82-2009);(12)《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GB5768-2009);(13)《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2.2 技術標準道路等級:公路三級;設計速度:30km/h,漕塘集鎮段20km
  • 浦東| 龍陽路交通樞紐規劃新鮮出爐
    日前,浦東新區規土局網站公布了浦東新區北蔡培花社區Z000501(白楊路以東地區),也就是龍陽路交通樞紐地區中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公眾參與規劃草案——補充公示稿)。 未來,龍陽路樞紐地區將成為上海市中心城重要的集軌道交通、磁懸浮、地面公共運輸等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龍陽路交通樞紐將「舊貌換新顏」,將形成多層次、高品質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
  • ROADM網絡規劃設計怎麼考慮?
    可以看得出,其結構已經與傳統WDM系統明顯不同,那麼ROADM網絡規劃設計應該怎麼考慮?下面我們就從網絡結構、局(站)設置、路由及波長規劃、業務保護恢復機制以及系統調度管理等方面的整體建設策略,通過對比分析,提出ROADM網絡的設計方法與原則,對ROADM網絡的規劃建設給出建議。
  • 汙水處理廠規劃應考慮初期雨水處理
    這些問題都關係到市政工程的設計、建設,記者近日採訪了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李藝,探討如何更好地解決內澇、排水系統建設還存在哪些問題等。 除了管網設計,還有什麼影響排水? 排水管網河道系統的建設和公眾素質都需要提高 雨水排出問題,關係到雨水管網及排水河道的規劃設計。
  • 蔡甸經濟開發區雙豐三路道路排水工程 主體路面完成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孫克亮)近日,蔡甸經濟開發區雙豐三路道路排水工程主體路面順利完成建設任務,一條寬闊平整的混泥土路面展現在居民面前。據了解,武漢市蔡甸經濟開發區雙豐三路道路排水工程位於蔡甸經濟開發區奓山工業園叢林村,設計起點連接規劃的常樂大街,止點相交現狀雙豐大街,與規劃叢林路相交規劃紅線寬20米,路線全長499.723米。
  • 《濟南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徵求意見 駕車飲食罰款
    信號燈應配專用電源  徵求意見稿明確,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應當科學規劃建設非機動車道、人行道,條件具備的應當規劃建設公共運輸專用車道、合乘車道、公交港灣式停靠站臺、計程車臨時停靠站點和自行車停放區。
  • 《湖南省鄉鎮排水與汙水處理專項規劃設計技術導引》印發
    鄉鎮汙水應採用管道或暗渠收集輸送,嚴禁採用明渠,雨水應充分利用地表徑流和溝渠排除。鄉鎮排水工程規劃設計應列表明確各條道路鋪設排水管道的路名、起止點、管徑、長度、坡度和控制點標高。   3.5.2 排水管渠布置原則應遵循:   (1)雨水應就近排入水體。   (2)汙水應全收集、全處理。
  • 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應如何設置?
    基於不同設計車速確定出入口間距標準,計算方法較為嚴密,建議值較為合理綜合考慮道路交通運行特性,給出了出入口最小間距建議值,充分保障駕駛人在途經出入口時有充分的交叉口視距、決策視距和停車視距,出入口間距隨著道路設計車速提高而增加,較為合理。
  • 華龍路東延、春暄路南延……濟南又一批道路建設工程將開工
    專車專列專機「搶人」,濟南復工復產加速,一批道路建設工程也提上日程。近日,濟南建設網掛出一批道路工程施工中標公示,有華龍路東延、漿水泉路、宏宇路道路建設等一批工程,此外輕風路、鳳華路、幸福柳路等啟動工程前期工作。這些道路建設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進一步提高通達性。
  • 民生智庫 | 頂層設計、策劃、規劃、總規、控規、修規、概念性規劃...
    居住區的詳細規劃設計基本原則1)詳細規劃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2)詳細規劃符合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3)詳細規劃綜合考慮所在城市的性質、氣候、民族、習俗和傳統風貌等地方特點和規劃用地周圍的環境條件,充分利用規劃用地內有保留價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
  • 上遊•文薈丨高速冷知識 · 設計丨為何高速公路彎彎曲曲還不修...
    《現代道路路基路面工程》記載,汽車運動時,輪胎對路面的壓力為0.63到0.77兆帕。飛機降落到地面的衝擊力是1兆帕,超載車輛對路面的壓力甚至可以達到1.2兆帕。在20℃的情況下,瀝青路面的抗壓強度只有2.5到5兆帕。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壓強度有30到40兆帕,所以大多數飛機場也使用水泥路面。
  • 關於G106陽新縣沿鎮至黃土坡段改建工程初步設計的批覆
    下階段應結合區域路網規劃建設情況,核查預測交通量,進一步優化平交布置;應結合被交的公路(包括其它低等級公路)現狀情況,進一步完善交叉路口的方案設計;加強沿線平交口安全設施設計,確保道路行車安全。原則同意本階段的交通安全工程設計。下階段應加強以下工作:1.應進一步完善起終點、變化路段限速及解除限速標誌,分界標誌、平面交叉口停車或讓行標誌、緊急停車帶標線、注意行人標誌牌等設施的設置。2.加強路基寬度漸變路段交通安全工程的綜合設計,完善路基與橋梁、平交範圍等護欄銜接過渡設計。
  • 綜合防災工程系統規劃_2020年綜合防災工程系統規劃資料下載_築龍...
    瀏覽數:1356 關鍵詞: 城市空間規劃 道路空間設計 風景園林設計
  •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省人民政府制定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制定本地區的具體規劃,並組織實施。
  • 關於對烏魯木齊市城北主幹道1~3標段新建工程初步設計的批覆
    如受條件限制無法避免時,應保證承臺頂面至路面的埋深不小於1.5m;當高架橋承臺伸入地面機動車道範圍時,承臺基坑內的路基回填採用級配砂礫填料,其壓實要求應滿足所在地面道路設計要求。4. (7)主線出入口最小間距出入口間距應能保證主線交通不受合流交通的幹擾,並應為合流交通加減速及轉換車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條件。出入口間距根據出入口的布設位置分為四種情況:出—出、出—入、入—入、入—出。
  • 嘉興市區快速路環線工程100問
    答:在選定中環西路、中環北路和長水路為快速路環線西線、北線和南線的情況下,若選擇中環東路,則構成的快速環偏小,不利於城市空間擴展;三環東路基本符合選線要求,對涉及的07省道交通功能,可以採取道路拓寬、工程技術措施等予以保留(遠期可以考慮外遷07省道)。32.快速路的南線為什麼選擇長水路而不選擇三環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