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應如何設置?

2021-01-12 交通言究社

導語:合理設置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對於解決出入口與交叉口的交通衝突、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關於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有哪些規定呢?如何借鑑國外經驗完善相關規定呢?今天,交通言究社繼續為大家推薦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室圍繞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組織涉及的規範標準撰寫的系列研究文章,敬請關注。

城市道路出入口是指地塊內部道路與城市道路的銜接點,城市道路的出入口間距是沿著路面邊緣,從一個平交路口或出入口最近的路面邊緣到相鄰的出入口或平交路口最近的路面邊緣之間的距離,分為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和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如圖1所示。城市道路出入口的接入使得附近路口、路段的交通特性變得更為複雜,容易形成交通交織點和衝突點,出入口接入交叉口距離過近、平交路口相鄰出入口接入間距過小,會在交叉口附近形成大量交通衝突點,直接影響道路交通運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平交路口附近出入口交通組織不合理,則會造成大量出入口處的轉彎車輛轉移到鄰近交叉口,增加交叉口的交通壓力,容易形成交通擁堵。

圖1: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示意圖

一、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有關規定

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TRB)制定的《道路出入口管理手冊》中,綜合交叉口功能區長度、出入口轉角淨距、右轉衝突重疊區等因素,對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設置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分析和詳細的計算方法介紹;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了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建議值。

1.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設置規定

城市道路出入口與鄰近交叉口之間距離的設置主要包括根據交叉口功能區長度和交叉口轉角淨距兩種方法確定。

交叉口功能區長度

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上遊時,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應滿足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的要求,如圖2所示,計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其中,Lu——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

L1——感知反應距離,即駕駛人從感知潛在減速需求到採取措施時間段內車輛行駛的距離;

L2——減速停車距離,即駕駛人從開始採取制動措施到車輛完全停止時間段內車輛行駛的距離;

L3——車輛排隊長度,即交叉口進口道處參與排隊的車輛在路段上的延伸長度,通常在15~65米範圍內選取;

v——車輛行駛速度,通常用道路設計車速代替;

t——感知反應時間,通常在1.5~3秒範圍內選取;

a——車輛減速度,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設計車輛減速度標準為3.4米/秒2。

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下遊時,出入口與交叉口的距離應滿足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的要求,可通過停車視距近似確定交叉口下遊功能區的長度,計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

其中,Ld——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

L0——停車安全間距,即車輛停車時與障礙物需要保持的安全距離,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最小停車安全間距為2.5米;

v——車輛行駛速度,通常用道路設計車速代替;

t——感知反應時間,通常在1.5~3秒範圍內選取;

a——車輛減速度,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設計車輛減速度標準為3.4米/秒2;

g——路面坡度值,上坡為正、下坡為負。

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了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和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的推薦值,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道路條件下交叉口功能區長度的建議值

註:美國各州對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建議值有各自的規定,略有不同

交叉口轉角淨距

交叉口轉角淨距是指沿著車行道邊緣,從交叉口到其最近出入口聯結處的距離,如圖3所示。設置足夠的轉角淨距能夠將出入口的接入位置與交叉口分開,避免在交叉口功能區範圍內接入道路從而形成交通交織或衝突。

美國道路運輸研究教育中心(CTRE)在《出入口管理手冊》(Access management handbook)中提出,城市主幹路上交叉口轉角淨距應不小於37米,次幹道上交叉口轉角淨距應不小於23米,支路上交叉口轉角淨距應不小於9米。此外,主幹道上經過交通渠化的交叉口在不同轉彎半徑下的轉角淨距要求也不相同,如表2所示。

表2:不同轉彎半徑下交叉口轉角淨距最小建議值

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上遊時,出入口與鄰近交叉口的間距取公式1測算值和表1、表2經驗推薦值中的較大者;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下遊時,出入口與鄰近交叉口的間距取公式2測算值和表1、表2經驗推薦值中的較大者。

2.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出入口間距設置規定

城市道路出入口與鄰近出入口之間距離的設置主要根據右轉衝突重疊區來確定。右轉衝突重疊區是指直行車輛駕駛人在進行其他駕駛操作的同時必須注意的兩個或以上出入口進入主路的車輛所引起的潛在衝突區域,如圖4所示。若出入口間距過短就會產生右轉衝突重疊區,因此,在確定出入口間距時應保障合適的距離避免產生右轉衝突重疊,使直行車輛駕駛人一次只處理一個右轉衝突,保障主路交通運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了城市道路上避免右轉衝突重疊區出現的出入口最小間距建議值,如表3所示。

表3:不同道路條件下避免右轉衝突重疊區出現的出入口最小間距建議值

3.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規定的特點

出入口間距計算方法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

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規定考慮了交叉口與出入口的交通特性差異性,分別針對出入口與交叉口、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制定了計算方法,通過交叉口功能區長度和轉角淨距確定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通過右轉衝突重疊區確定出入口與出入口的最小間距,降低城市出入口車輛通行對上下遊主路交通通行的影響,避免交通交織和衝突。

基於不同設計車速確定出入口間距標準,計算方法較為嚴密,建議值較為合理

綜合考慮道路交通運行特性,給出了出入口最小間距建議值,充分保障駕駛人在途經出入口時有充分的交叉口視距、決策視距和停車視距,出入口間距隨著道路設計車速提高而增加,較為合理。

二、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有關規定

目前,我國關於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的現行標準有5項,其中,國家標準3項,分別為《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GB50220-95》(以下簡稱GB50220)、《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範GB50647-2011》(以下簡稱GB50647)、《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 GB50180-93》(以下簡稱GB50180);行業標準2項,分別為《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以下簡稱CJJ152)、《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範 CJJ129-2009》(以下簡稱CJJ129)。

1.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設置規定

GB50647、GB50220、CJJ152對交叉口附近地塊或建築物的道路出入口作出如下規定:

GB50647規定,入口匝道與上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宜大於80米,入口端宜布置在交叉口出口道展寬漸變段的下遊。

GB50220規定,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出入口應距離城市道路交叉口、橋隧坡道起止線50米以上。

CJJ152規定,城市快速路上,出口匝道與下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宜大於100米,即匝道端部離下遊平面交叉口進口道展寬漸變段起點應大於紅燈期間車輛排隊長度與匝道車流與幹路車流所需交織長度之和;城市主幹路上,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100米,且出入口應設置成右進右出;城市次幹路上,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80米,且出入口應設置成右進右出;城市支路上,出入口距支路與主幹路或次幹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50米,距支路與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30米。

我國現行標準尚未對城市道路出入口與出入口間距的設置有明確規定,僅CJJ129對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入口間距作出了規定:城市快速路上,相鄰兩處匝道入口端部之間的距離應保證主線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幹擾,並應為分合流交通加減速及轉換車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條件,最小間距值如表4所示。

表4: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間距值(單位:m)

GB50180對居住區出入口間距作出了規定,規定城市道路居住區出入口之間的間距不小於150米。

2.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規定存在的問題

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設置要求考慮因素不充分

相較於美國通過道路設計車速劃分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標準,我國現行標準中,通過城市道路類型界定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標準,未考慮出入口與交叉口的位置關係、駕駛人視距要求和道路交通特性等因素,實用性和操作性欠佳;同時,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的最小間距要求相較於美國總體偏低,而我國大量城市道路在尖峰時段的交通流量接近飽和狀態,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過小直接影響了交叉口通行效率,容易造成交通流交織和衝突從而形成交通擁堵。

缺乏對出入口與出入口間距設置的系統研究

我國現行標準中,除對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間距有明確要求外,對其他道路上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沒有明確要求。城市道路出入口管理缺乏依據,出入口設置混亂、接入數量多、接入密度高等問題十分普遍,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帶來明顯的不利影響。

三、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及相關規定完善建議

1.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應不低於我國現行規定要求的下限值

借鑑美國對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設定方法,綜合我國關於城市道路出入口的現行標準和交通狀況,提出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推薦值,為新建或改建城市道路出入口提供參考依據。

當前,新建或改建的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應不低於我國現行標準規定的下限值,具體如下: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與上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80米,與下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100米;

城市主幹道:出入口與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100米;

城市次幹道:出入口與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80米;

城市支路:出入口與主幹道或次幹道的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50米,與支路的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30米。

2.借鑑美國經驗,推動完善我國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標準規範

針對不同出入口位置細化間距設置要求,借鑑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經驗,推動完善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標準規範。

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要求建議

明確規定在交叉口功能區範圍內不應設置道路出入口,同時考慮出入口與交叉口的位置,提出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測算方法。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按照公式1進行測算,其中,結合我國道路運行實際狀況,車輛排隊長度以15~65米為參考值,駕駛人感知反應時間以2.5秒為參考值,車輛減速度以3~4米/秒2為參考值;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按照公式2進行測算,其中,結合我國道路運行實際情況,停車安全間距以1.5~2.5米為參考值,駕駛人感知反應時間以2.5秒為參考值,車輛減速度以3~4米/秒2為參考值。

新建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設置應選取現行標準的下限值和計算值兩者之間的較大值。

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要求建議

綜合我國現行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規定要求,城市快速路的出入口間距應滿足CJJ129要求;城市主幹道、次幹道、支路的出入口間距可參照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的建議值,主幹道上出入口最小間距為90米,次幹道上出入口最小間距為60米,支路上出入口最小間距為30米。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室 趙琳娜、劉金廣)

參考文獻

[1] 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 道路出入口管理手冊[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範[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範[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

相關焦點

  • 浙江省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城市道路試題
    (      ) A.互通式立體交叉 B.分離式立體交叉 C.喇叭形立體交叉 D.平面交叉 8.我國《城市道路設計規範》規定,在一個信號周期內,對面到達交叉口的左轉車超過__________pcu時,應折減本面各種直行車道的設計通行能力。
  • 關於徵求《廣州市中心六區城市道路臨時泊位設置規劃(2020—2022年...
    (2)短時準停區域路段:設置在學校(教育部門認證的中小學、幼兒園、託兒所)出入口道路,上下學時段供車輛短時間停放接送學生的路段區域。每條路段準停時段根據學校上下學時間及對應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確定。 (3)臨停快走區域路段:設置在醫院等場所附近,供車輛短時間停放上下客的路段區域,停放時長原則上設置在10分鐘(含10分鐘)以內。
  • 趁「優化街區路網結構」,談談城市路網的問題
    但理論層面的分析仍然多於技術層面的分析:對如何增加支路,缺乏技術上的指導;對如何確定路網的銜接方式,亦有許多觀點相互矛盾。這就使得規劃設計人員並不確切知道如何增加支路。3.道路功能不清、機非混行嚴重、交通效率低下《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規範》規定,快速路和主幹道在城市交通中起「通」的作用,要求通過車輛快而多,在道路網絡中以滿足長距離的通過性交通為主要功能,在整個路網中承擔骨幹運輸的作用,兩側不宜設置公共建築物出入口;次幹路兼有「通」和「達」的作用,其上有大量沿街商店、文化服務設施,主要靠公共運輸對居民服務;支路主要起「達」的作用
  • 淺談海綿型城市道路的路面徑流控制技術
    低影響開發設施應結合綠地及人行道的布局及規模合理選擇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帶、透水鋪裝等措施,從而實現徑流控制目標,及最大化經濟效益。因此,分析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綠地、樹池以及部分道路改造工程的徑流控制,是發揮海綿城市道路工程徑流控制效用的關鍵環節。
  • 「建築界」做一個合格的巖土工程師,城市道路勘察勘探孔有何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提速, 我國建設領域工程質量也在不斷加快跟進,巖土工程勘察是各個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之一, 也是基礎工程設計的依據。作為一個巖土工程師,城市道路勘察勘探孔要求你城市道路勘察勘探孔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勘探孔應沿道路中線布置,當條件不許可時,勘探孔移位不宜超出路基範圍;每個地貌單元和不同地貌單元交界部位均應布置勘探孔。
  • 南昌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徵求意見 高層住宅樓間距至少24米
    本報南昌訊(記者餘紅舉 實習生周小咪)12月11日,南昌市法制辦公布《南昌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要求高層住宅樓間距至少24米。  據了解,該規定擬要求,建設用地規模在舊城區未達到5000平方米、在新城區未達到1萬平方米的,一般不得進行房地產開發。
  • 公園綠地遊樂區距居民區不得小於20米 應安裝監控設備
    東方網2月25日消息:今後,上海公園綠地設置的遊樂區,距離城市道路不小於10米,距離居民區不小於20米。同時,嚴格控制公園綠地遊樂區面積,而歷史名園、4公頃以下的公園、開敞式公園綠地、以科研為主要功能的公園,原則上不得設置有動力的遊樂設施。
  • 淺議:城市中植物選擇與配置的應用
    街道綠化所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如美化街景、淨化空氣、減弱噪音、減塵、改善小氣候、防風、防火、保護路面、組織城市交通、維護交通等等。同時也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如何合理的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是園藝工作者必須進行分析與解決的問題。
  • 臨時執法卡點的設置原理與選址分析
    一、臨時執法卡點設置應考慮哪些因素? 機動車在道路上根據交通控制科學原理設定的規則行駛,從而實現駕駛人用路行為的安全、有序。但人的生理特徵決定了其感知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說駕駛人易丟失信息、判斷失誤。
  • 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從雨水資源利用這一角度來說,建設「海綿城市」最大的價值在於幫助城市有效利用雨水資源,這也是「海綿城市」這個名字的由來。顧名思義,「海綿」就是不僅能夠吸水而且也能夠排水,吸水是為了緩解城市旱澇期間的排水壓力,排水是為城市生活和生產供應水。眾所周知,水資源是當下我國城市建設中短缺的資源之一,而「海綿城市」能夠為城市生產生活供應足夠的水資源,這就是對城市建設最大的貢獻。
  • 哪些場所應該設置火災探測器?應符合哪些要求?
    (2)需要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易燃易爆場所。     (3)需要監測環境溫度的地下空間等場所宜設置具有實時溫度監測功能的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     (4)公路隧道、敷設動力電纜的鐵路隧道和城市地鐵隧道等。     5、線型定溫火災探測器的選擇,應保證其不動作溫度符合設置場所的最高環境溫度的要求。
  • 軌道交通資陽線資陽5個站點出入口位置明確了
    各個站點出入口如何設置?A號出入口位於萬達廣場;B號出入口位於榮德大廈外;C號出入口位於濟民醫院外;D號出入口位於嬌子大道人行道。其中 A1、A2號出入口、安全出口設置於濱江大道北側。B號出入口設置於濱江大道南側萇弘廣場內。
  • 廈門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暫行)
    ; ×不允許設置 O允許或不允許設置,由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根據具體條件和規劃要求確定。; ×不允許設置 O允許或不允許設置,由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根據具體條件和規劃要求確定。  第五章 建築退讓  第三十條 沿建築基地邊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山體、鐵路兩側以及電力線路保護區範圍內的建築物,其退讓距離除必須符合消防、防訊和交通安全、景觀、環保等方面的要求外,應同時符合本章的規定。  建築後退紅線指標分為後退用地紅線和後退城市道路紅線兩種。
  • 怎樣記憶廠房和倉庫的防火間距的口訣不容易忘記?
    2、甲類廠房與重要的公共建築防火間距不應小於50m,與明火或者散發火花地點的間距不小於30m。可燃材料堆場(除煤和焦炭場外)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相關規定,且不應小於13m。4、丙丁戊類廠房與民用建築的耐火等級均為一,二級時,丙丁戊類廠房與民用建築的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應符合下列規定:①當較高一面外牆為無門窗洞的防火牆,或者相鄰較低一座建築屋面高15m及以下範圍內外牆為無門窗洞的防火牆時,其防火間距不限。
  • 廣州:新建築空調設置不合理 規劃將通不過
    空調室外機設置優秀案例指定三大設置規範 納入多個規劃許可環節《意見》中明確,為更好地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根據國務院、省、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意見的精神,加強對新建建築工程空調設置、第五立面設計、裙樓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規劃審批管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制定了
  • 山東:冬季最低氣溫為5℃及以下時,城市道路應暫停衝洗作業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做好冬季城市道路灑水保潔工作的通知  各市城市管理局,東營、威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  進入冬季以來,隨著氣溫下降,灑水保潔作業後城市道路易出現結冰打滑現象為進一步規範冬季道路保潔工作,消除灑水作業導致道路結冰帶來的安全隱患,確保市民安全出行,現就做好冬季城市道路灑水保潔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科學制定冬季灑水保潔作業預案。
  • 廈一路段200米內設兩處斑馬線被質疑 交警:間隔超100米符合設置標準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高峰期該路段確實有車輛排隊現象,一些計程車司機對這裡斑馬線的設置也表示不理解。交警部門回應稱,兩條斑馬線間隔超過100米,符合國家標準。在公交車站設置斑馬線和紅綠燈是為了防止行人橫穿馬路,同時採取信號燈聯控措施,不僅方便行人通行,還提高了車輛通行效率。
  • 路燈一般間距50米 小區路燈布置規範有哪些
    路燈的存在給人們照亮了回家的路,同時也讓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更明亮。對於路燈的布置人們該深入的了解。當然在不少的時候人們要清楚的認識到路燈的間距以及布置等多種問題。當大家認識的清楚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路燈的設置是否合理了。那麼路燈一般間距50米和小區路燈布置規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