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合理設置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對於解決出入口與交叉口的交通衝突、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關於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有哪些規定呢?如何借鑑國外經驗完善相關規定呢?今天,交通言究社繼續為大家推薦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室圍繞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組織涉及的規範標準撰寫的系列研究文章,敬請關注。
城市道路出入口是指地塊內部道路與城市道路的銜接點,城市道路的出入口間距是沿著路面邊緣,從一個平交路口或出入口最近的路面邊緣到相鄰的出入口或平交路口最近的路面邊緣之間的距離,分為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和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如圖1所示。城市道路出入口的接入使得附近路口、路段的交通特性變得更為複雜,容易形成交通交織點和衝突點,出入口接入交叉口距離過近、平交路口相鄰出入口接入間距過小,會在交叉口附近形成大量交通衝突點,直接影響道路交通運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平交路口附近出入口交通組織不合理,則會造成大量出入口處的轉彎車輛轉移到鄰近交叉口,增加交叉口的交通壓力,容易形成交通擁堵。
一、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有關規定
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TRB)制定的《道路出入口管理手冊》中,綜合交叉口功能區長度、出入口轉角淨距、右轉衝突重疊區等因素,對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設置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分析和詳細的計算方法介紹;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了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建議值。
1.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設置規定
城市道路出入口與鄰近交叉口之間距離的設置主要包括根據交叉口功能區長度和交叉口轉角淨距兩種方法確定。
交叉口功能區長度
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上遊時,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應滿足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的要求,如圖2所示,計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其中,Lu——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
L1——感知反應距離,即駕駛人從感知潛在減速需求到採取措施時間段內車輛行駛的距離;
L2——減速停車距離,即駕駛人從開始採取制動措施到車輛完全停止時間段內車輛行駛的距離;
L3——車輛排隊長度,即交叉口進口道處參與排隊的車輛在路段上的延伸長度,通常在15~65米範圍內選取;
v——車輛行駛速度,通常用道路設計車速代替;
t——感知反應時間,通常在1.5~3秒範圍內選取;
a——車輛減速度,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設計車輛減速度標準為3.4米/秒2。
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下遊時,出入口與交叉口的距離應滿足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的要求,可通過停車視距近似確定交叉口下遊功能區的長度,計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
其中,Ld——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
L0——停車安全間距,即車輛停車時與障礙物需要保持的安全距離,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最小停車安全間距為2.5米;
v——車輛行駛速度,通常用道路設計車速代替;
t——感知反應時間,通常在1.5~3秒範圍內選取;
a——車輛減速度,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設計車輛減速度標準為3.4米/秒2;
g——路面坡度值,上坡為正、下坡為負。
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了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和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的推薦值,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道路條件下交叉口功能區長度的建議值
註:美國各州對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建議值有各自的規定,略有不同
交叉口轉角淨距
交叉口轉角淨距是指沿著車行道邊緣,從交叉口到其最近出入口聯結處的距離,如圖3所示。設置足夠的轉角淨距能夠將出入口的接入位置與交叉口分開,避免在交叉口功能區範圍內接入道路從而形成交通交織或衝突。
美國道路運輸研究教育中心(CTRE)在《出入口管理手冊》(Access management handbook)中提出,城市主幹路上交叉口轉角淨距應不小於37米,次幹道上交叉口轉角淨距應不小於23米,支路上交叉口轉角淨距應不小於9米。此外,主幹道上經過交通渠化的交叉口在不同轉彎半徑下的轉角淨距要求也不相同,如表2所示。
表2:不同轉彎半徑下交叉口轉角淨距最小建議值
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上遊時,出入口與鄰近交叉口的間距取公式1測算值和表1、表2經驗推薦值中的較大者;當城市道路出入口位於交叉口下遊時,出入口與鄰近交叉口的間距取公式2測算值和表1、表2經驗推薦值中的較大者。
2.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出入口間距設置規定
城市道路出入口與鄰近出入口之間距離的設置主要根據右轉衝突重疊區來確定。右轉衝突重疊區是指直行車輛駕駛人在進行其他駕駛操作的同時必須注意的兩個或以上出入口進入主路的車輛所引起的潛在衝突區域,如圖4所示。若出入口間距過短就會產生右轉衝突重疊區,因此,在確定出入口間距時應保障合適的距離避免產生右轉衝突重疊,使直行車輛駕駛人一次只處理一個右轉衝突,保障主路交通運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給出了城市道路上避免右轉衝突重疊區出現的出入口最小間距建議值,如表3所示。
表3:不同道路條件下避免右轉衝突重疊區出現的出入口最小間距建議值
3.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規定的特點
出入口間距計算方法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
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規定考慮了交叉口與出入口的交通特性差異性,分別針對出入口與交叉口、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制定了計算方法,通過交叉口功能區長度和轉角淨距確定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通過右轉衝突重疊區確定出入口與出入口的最小間距,降低城市出入口車輛通行對上下遊主路交通通行的影響,避免交通交織和衝突。
基於不同設計車速確定出入口間距標準,計算方法較為嚴密,建議值較為合理
綜合考慮道路交通運行特性,給出了出入口最小間距建議值,充分保障駕駛人在途經出入口時有充分的交叉口視距、決策視距和停車視距,出入口間距隨著道路設計車速提高而增加,較為合理。
二、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有關規定
目前,我國關於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的現行標準有5項,其中,國家標準3項,分別為《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GB50220-95》(以下簡稱GB50220)、《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範GB50647-2011》(以下簡稱GB50647)、《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 GB50180-93》(以下簡稱GB50180);行業標準2項,分別為《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以下簡稱CJJ152)、《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範 CJJ129-2009》(以下簡稱CJJ129)。
1.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設置規定
GB50647、GB50220、CJJ152對交叉口附近地塊或建築物的道路出入口作出如下規定:
GB50647規定,入口匝道與上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宜大於80米,入口端宜布置在交叉口出口道展寬漸變段的下遊。
GB50220規定,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出入口應距離城市道路交叉口、橋隧坡道起止線50米以上。
CJJ152規定,城市快速路上,出口匝道與下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宜大於100米,即匝道端部離下遊平面交叉口進口道展寬漸變段起點應大於紅燈期間車輛排隊長度與匝道車流與幹路車流所需交織長度之和;城市主幹路上,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100米,且出入口應設置成右進右出;城市次幹路上,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80米,且出入口應設置成右進右出;城市支路上,出入口距支路與主幹路或次幹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50米,距支路與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線的距離應不小於30米。
我國現行標準尚未對城市道路出入口與出入口間距的設置有明確規定,僅CJJ129對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入口間距作出了規定:城市快速路上,相鄰兩處匝道入口端部之間的距離應保證主線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幹擾,並應為分合流交通加減速及轉換車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條件,最小間距值如表4所示。
表4: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間距值(單位:m)
GB50180對居住區出入口間距作出了規定,規定城市道路居住區出入口之間的間距不小於150米。
2.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規定存在的問題
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設置要求考慮因素不充分
相較於美國通過道路設計車速劃分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標準,我國現行標準中,通過城市道路類型界定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標準,未考慮出入口與交叉口的位置關係、駕駛人視距要求和道路交通特性等因素,實用性和操作性欠佳;同時,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的最小間距要求相較於美國總體偏低,而我國大量城市道路在尖峰時段的交通流量接近飽和狀態,出入口與交叉口間距過小直接影響了交叉口通行效率,容易造成交通流交織和衝突從而形成交通擁堵。
缺乏對出入口與出入口間距設置的系統研究
我國現行標準中,除對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間距有明確要求外,對其他道路上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沒有明確要求。城市道路出入口管理缺乏依據,出入口設置混亂、接入數量多、接入密度高等問題十分普遍,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帶來明顯的不利影響。
三、我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及相關規定完善建議
1.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應不低於我國現行規定要求的下限值
借鑑美國對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設定方法,綜合我國關於城市道路出入口的現行標準和交通狀況,提出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推薦值,為新建或改建城市道路出入口提供參考依據。
當前,新建或改建的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應不低於我國現行標準規定的下限值,具體如下: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與上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80米,與下遊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100米;
城市主幹道:出入口與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100米;
城市次幹道:出入口與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80米;
城市支路:出入口與主幹道或次幹道的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50米,與支路的交叉口之間的距離不小於30米。
2.借鑑美國經驗,推動完善我國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標準規範
針對不同出入口位置細化間距設置要求,借鑑美國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經驗,推動完善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標準規範。
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要求建議
明確規定在交叉口功能區範圍內不應設置道路出入口,同時考慮出入口與交叉口的位置,提出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的測算方法。交叉口上遊功能區長度按照公式1進行測算,其中,結合我國道路運行實際狀況,車輛排隊長度以15~65米為參考值,駕駛人感知反應時間以2.5秒為參考值,車輛減速度以3~4米/秒2為參考值;交叉口下遊功能區長度按照公式2進行測算,其中,結合我國道路運行實際情況,停車安全間距以1.5~2.5米為參考值,駕駛人感知反應時間以2.5秒為參考值,車輛減速度以3~4米/秒2為參考值。
新建城市道路出入口與交叉口的間距設置應選取現行標準的下限值和計算值兩者之間的較大值。
出入口與出入口的間距要求建議
綜合我國現行城市道路出入口間距設置相關規定要求,城市快速路的出入口間距應滿足CJJ129要求;城市主幹道、次幹道、支路的出入口間距可參照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協會(AASHTO)的建議值,主幹道上出入口最小間距為90米,次幹道上出入口最小間距為60米,支路上出入口最小間距為30米。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室 趙琳娜、劉金廣)
參考文獻
[1] 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 道路出入口管理手冊[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範[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範[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