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差壽命短不能繁殖,這些關於溫室龜缺點的傳言,真的可信嗎?

2020-12-04 鶇龜先生

烏龜是家庭中飼養比較多的寵物,從來源看,現在野生烏龜已十分稀少或滅絕,被嚴格保護、禁止買賣。目前合法來源途徑的烏龜,都是人工養殖出來的(主要是龜養殖場,少部分為玩家自行繁殖)。

根據環境不同,養殖場裡的烏龜又分為外塘、溫轉塘和溫室龜三類。外塘龜生長在室外池塘,有自然冬眠過程;溫室龜常年生活於溫室,不冬眠;早期生活於溫室,後又轉入外塘飼養的,就是溫轉塘龜。三者當中,大家非常認可外塘龜,認為其外形美、體質好、容易養;其次是溫轉塘龜。但對溫室龜,則普遍沒有好印象,說起來都是「體質差、易生病、易死亡、外觀差、不能繁殖、不建議養」等負面詞彙。難看、難養、不推薦養,基本是大家對溫室龜的共識。

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並不是這樣。以上說法,大多是以訛傳訛,或者是出於對溫室龜特點的不了解,進而採取了錯誤飼養方法所致。實際上,溫室龜選擇面廣、價格便宜,只要能在「恰當的時機」,選擇「恰當的溫室龜」,並處理好到家初期的應激反應,養起來並不困難,也是值得購買飼養的。今天就來談談這方面的問題,供朋友們參考。文中所說的溫室龜,是指溫室草龜。

一、溫室龜真的有那麼多缺點嗎?事實並非如此

大家之所以不推薦飼養溫室龜,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1)體質問題,認為體質差,易生病、易死亡、易應激;(2)外觀問題,認為生長快,體態胖、龜殼畸形、色澤差,不美觀;(3)繁殖問題,認為其沒有經過冬眠,繁殖能力差或不能繁殖;(4)壽命問題,認為溫室龜生長快、不冬眠,會減少壽命,死的快。

其實以上這些說法,有些是正確的,但多數都是「似是而非」的訛傳,不足以為信,原因簡單分析如下:

1、溫室龜真的體質差、易生病嗎?多數是飼養方法不當

溫室龜「體質差,易生病、易死亡、易應激」,幾乎成為眾口一詞的說法。表面上看,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但其根本原因,是在於對溫室龜特點缺乏了解,到家初期飼養方法不當所致

溫室龜長期生活在四季恆溫環境中,對溫度變化缺乏抵抗力,易因溫差大而生病(感冒或肺炎)。同時飼養密度大,為防止交叉感染,需要定期用藥物殺菌、消毒,即溫室龜是在藥物控制下生長的,對致病菌缺乏免疫力,容易被感染。而穩定的溫室環境,也致使溫室龜對環境變化缺乏適應力,易發生應激反應(如腐皮腐甲)。

以上就是溫室龜為何容易生病和應激反應的原因。穩定的溫室生活環境,造成溫室龜怕溫差大、怕致病菌、怕環境不穩定。從本質上看,這是新舊環境差異過大帶來的結果,即便是外塘龜,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如拒食、腐皮腐甲、暴斃等)。這有點類似我們通常所說的「水土不服」,如南方人初次到北方,或北方人初次到南方,都有可能會不適應或生病,這就是環境差異過大造成的,並不一定是體質不好。

實際上,溫室龜出現疾病或死亡,主要是剛買回家不久。一旦適應了家養環境,就不容易生病了。而生病的原因,則主要是飼養方法不當造成的,基本上是「烏龜怕什麼,就給什麼」,如此想不生病都難,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飼養環境溫差大

溫室龜怕溫差大,對氣溫變化需要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但很多龜友一開始就放在開放環境中飼養,並設置出水曬臺。這樣做非常容易受外界溫度,以及攀爬曬臺帶來的溫差影響,使龜感冒或肺炎。其實到家初期,只要設法穩定住環境,避免大溫差即可解決。方法也簡單,放在室內避風處飼養,以減少外界氣溫影響;使用大水體,以避免水溫波動過大,同時也可穩定水質;取消曬臺,避免出、入水帶來的溫差。通過上述做法,即能很好避免因溫差大帶來的生病問題。

(2)急於餵食(過早餵食)

很多龜友都認為新買來的烏龜越早吃食越好,其實過早餵食弊大於利。如前所述,溫室龜長期在藥物控制下生長,對致病菌缺乏免疫力,到家初期應儘量避免接觸大量致病菌(少量則可以培養免疫力)。而大量致病菌,是來源於餵食,即食物殘渣和烏龜糞便的腐敗分解而產生。過早餵食的結果,使得溫室龜在沒有緩衝的情況下,暴露於大量致病菌環境,由此帶來腸炎、腐皮腐甲、白眼病等感染性疾病。

解決方法也不難,只要控制住自己,不過早餵食即可。建議剛買回來的龜,至少一周內不要餵食,大龜則可延長至2-4周後再餵食。沒有了食物,也就沒有了食物殘渣和烏龜消化後的糞便,自然就不會產生大量致病菌,烏龜也就不容易因細菌感染而生病。等適應了家養環境後,免疫力也慢慢恢復,再餵食就不容易出現問題了。

(3)飼養環境不穩定,幹擾過度

溫室龜原生活環境非常穩定,到了家養環節,是一個全新、陌生的環境,容易因環境差異過大而應激反應。恰當的做法是提供穩定的環境,減少人為幹擾,讓其靜養,以便儘快適應新環境,避免應激反應。而很多龜友的做法,卻是恰恰相反,例如經常觀察、把玩烏龜,變著花樣餵食,頻繁換水等。烏龜本身就膽小,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其一直處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帶來嚴重的應激反應病變,如腐皮腐甲、拒食或暴斃等。解決方法是在到家初期,給烏龜提供一個陰暗、安靜、穩定、免打擾的環境,讓龜安心靜養,等適應了家養環境後,就好了。

綜上所述,所謂溫室龜體質差、易生病,實際是不了解溫室龜特點,在到家初期飼養方法不當造成的。只要能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不頻繁打擾和過早餵食,溫室龜就能更快適應新環境,並不容易生病和死亡。以鶇龜先生在3個月前買的4隻體長約8cm的溫室龜為例,到家後即放在陰暗的地方靜養,極少打擾,也沒有餵食。直到近一個月後,這4隻溫室龜才開口吃食,進入正常飼養,並沒有出現過任何腐皮腐甲等病症。

關於溫室龜到底是否「體質差」,只要看看它們目前的生存環境就明白了。由於疏於管理,3個月內只換了一次水,生存環境堪稱惡劣(見下圖)。但即便如此,它們仍然狀態良好,這說明抗逆性很強,體質並不差。因此,所謂溫室龜「體質差」,只是飼養方法不當帶來的結果,其根子在於養龜的人,而不是烏龜

2、溫室龜真的觀賞性差嗎?確實如此

形體差、不美觀,也是溫室龜被經常提及的一個缺點。客觀來說,溫室龜確實或多或少存在外觀差、影響觀賞性的問題。但這也是其生活環境造成的結果,且大部分情況下,經過合理調養,是可逆轉、能夠改善的。

四季恆溫、食物供應充足的溫室環境,使得溫室龜生長迅速,一年基本相當於自然生長的兩三年。這樣的「速生」也導致了在外觀上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態偏胖

溫室龜衣食無憂,唯一的任務就是猛吃猛長。由於食物充足、運動量少,脂肪容易積累,導致體態偏胖,嚴重時頭尾和四肢都無法縮進龜殼內;肌肉觸感較鬆散、不緊緻。同時由於長期在室內生活,曬不到太陽,導致皮膚慘白。這樣的龜,在觀賞性上確實不如外塘龜,不過好在是可以逆轉的。

解決方法是控制餵食次數,同時加強運動鍛鍊,即給烏龜「減肥」。對於小龜,夏季可每天餵食一次,春秋每周餵食兩三次;大龜夏季每周餵食兩三次,春秋每周餵食一兩次。同時使用大水體飼養,並在水中投餵泥鰍苗、小魚蝦等活食,吸引其追逐捕食,以增加運動量。通過合理餵食和運動,溫室龜的胖體型還是容易「瘦」下來的。

(2)體色(殼色)偏淡

由於長期在室內生活,很少見陽光,龜殼中色素沉澱少,故而色澤偏淡,影響觀賞性。不過這也是可以轉變的,方法也簡單。一是營養均衡,建議多餵食新鮮的小魚蝦等食物;二是在生長季經常曬太陽。通過營養均衡的餵食和曬背,龜殼顏色可以慢慢變深,改善色澤。

(3)龜殼放射紋和葫蘆腰

自然生長的烏龜,龜殼上有類似樹木年輪的環狀紋路,俗稱「刀刻紋」(老年龜除外)。生長速度越慢,紋路越細密,反之則越稀疏。溫室龜由於生長速度快,龜殼上沒有或僅有稀疏「刀刻紋」,而是代以大量放射狀紋路,俗稱「放射紋」。同時在龜殼外形上,前後端凸出,中間凹進,類似葫蘆形,俗稱「葫蘆腰」。

由於草龜不像巴西龜等一樣會「蛻殼」,龜甲一旦形成,只會從小變大逐漸生長,因此「放射紋」和「葫蘆腰」出現後,很難再完全消除但這兩者對觀賞性影響都不大,其中條紋深刻的「放射紋」也是一種另類美,且會隨著龜甲顏色變深而逐漸不明顯;而「葫蘆腰」本身即是成年公草龜的特徵之一,自然談不上影響美觀。

綜上所述,關於溫室龜「外觀差,影響觀賞性」的說法,基本是屬實的。體態胖、龜甲顏色淡、具有「放射紋」和「葫蘆腰」,是溫室龜的典型特點,確實不如外塘龜好看。但體態胖和龜甲偏白,通過合理餵食、增強運動和曬背等操作,是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的;「放射紋」和「葫蘆腰」,一旦形成雖不能完全消除,但對觀賞性影響不大。

3、溫室龜真的無法繁殖嗎?並不符合事實

溫室龜繁殖能力低或無法繁殖,也是常見說法。其原因,一說是烏龜生殖系統需要在冬眠階段發育,而溫室龜是不冬眠的,因而影響繁殖;其二認為溫室龜生長快,但生殖系統發育跟不上,進而影響繁殖。這兩種觀點,其實都不符合事實。

實際上,冬眠並不是烏龜必需的自然生命過程,只是對低溫的一種被動適應,不是主動選擇的,自然也就談不上促進生殖系統發育問題。在我國海南島、西雙版納,以及國外越南等熱帶地區生活的草龜,就是不冬眠的,顯然不影響它們繁殖。目前海南和兩廣地區,都是我國著名的龜鱉生產、繁殖基地。

認為溫室龜生長快,影響繁殖的說法,同樣也有問題。生殖系統發育滯後,並不等於不再發育,年齡到了以後自然可以正常繁殖。實際上,即便是養龜場的種龜,前一兩年也基本都是在溫室中度過的,並不會對繁殖產生不利影響。

退一步說,就算溫室環境真的會對繁殖有不利影響,但我們絕大多數龜友,飼養烏龜都是作為寵物,並不以繁殖為目的,真沒有必要過於糾結這個問題。

4、溫室龜真的壽命短嗎?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在不推薦飼養的理由中,還有一條被反覆提及,那就是壽命短。認為溫室龜不冬眠,會減少壽命,死的快這一說法,從科學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冬眠並不是烏龜的主動選擇,只要冬季溫度足夠高(>15℃),它就不會冬眠;但溫室環境打破了冬眠限制,延長了生長期,與自然冬眠的烏龜相比,溫室龜生長發育和老化速度都加快了,因而其壽命會相應縮短些

但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南方熱帶地區的草龜(不冬眠),其壽命會明顯低於北方地區的草龜(冬眠)。因此,對這一問題也不必過於擔心。理論上,草龜自然壽命為30年左右,而我們所養的烏龜,很多在買來的第一年就被養死了,能僥倖活過10年的已經屬於少數,能活過20年的數量更稀少,能活30年以上的則可謂鳳毛麟角。簡言之,絕大多數烏龜,在達到其自然壽命之前,就已經被我們養死了,根本無需擔憂所謂「壽命低」問題

綜上所述,目前關於不推薦飼養溫室龜的種種說法中,除了部分內容基本屬實外,其他多是屬於訛傳或飼養方法不當所致。而造成大家提到溫室龜,就想到各種「缺點」,還在於我們看問題不夠全面,只看到了其缺點,忽視了優點所致,其實溫室龜也有其明顯優點。

二、溫室龜的主要優點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溫室龜也不例外。除了具有觀賞性差等缺點,它也有不少優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價格便宜,性價比高

目前各地水族市場草龜價格並不透明,且地區差異較大,無從比較。但網購價格是透明的,以淘寶為例,體長8cm左右的外塘草龜,目前售價約20-50元/只,普遍在30元左右,個別品相好的甚至超百元;而同等大小溫室草龜,價格只有外塘龜的1/5到1/3左右。只要掌握了恰當的飼養方法,溫室龜並不難養,相對來說價格便宜、性價比高。

2、對人警惕性低,便於培養互動性

溫室龜因長期在室內生活,水體淺且小,接觸人的機會多,對人警惕性低。而外塘龜在室外池塘生活,水體大、環境較隱秘,對人警惕性高。因而溫室龜更容易培養與主人的互動性;外塘龜則基本見人就躲,需要花費更多時間。

3、溫室龜更容易適應家養環境

我們都知道溫室龜容易應激反應,但實際上,外塘龜的應激反應並不比溫室龜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體型較大的外塘龜,動輒就拒食、腐皮腐甲或暴斃。其原因在於,室內家養環境與室外池塘相比,差異更大。只要控制好溫差和保持水質穩定,在到家初期少打擾、不餵食,溫室龜比外塘龜更易適應家養環境。

4、溫室龜貨真價實,購買不易受騙

由於外塘龜價格比溫室龜貴得多,導致不少商家以溫室龜來冒充外塘龜銷售,特別是網購途徑。每年因以外塘龜的價格買入溫室龜而被騙的龜友,數量眾多。如果我們本身就是奔著購買低價溫室龜去的,則很難受騙,可謂貨真價實。

三、結語

溫室龜是打破了冬眠限制,一年四季生活於恆溫環境的烏龜。受其生活環境所限,確實存在「體態胖、龜殼發白、具有放射紋和葫蘆腰」等外觀,以及壽命稍有縮短等問題。除此之外的其他缺點基本都屬於訛傳或飼養方法不當所致。例如「體質差、易生病」,實際上是因為到家初期沒有為其提供一個「穩定、免打擾」的飼養環境所致;而「不能繁殖」等說法,並沒有多少科學依據。

實際上,溫室龜與外塘龜相比,價格便宜、互動性好、更容易適應家養環境,還是值得購買飼養的。儘管如此,對於溫室龜也不能盲目購買,需要在適宜的季節,選購合適的溫室龜,以提高成活率。關於新手龜友如何選購溫室龜,限於篇幅,鶇龜先生將在後續的文章中做出詳細介紹,歡迎到時關注。

相關焦點

  • 溫室龜容易生病死亡真的是因為體質差?根源不在龜,而是養龜的人
    從今天開始,鶇龜先生將恢復更新關於烏鶇、烏龜和原生魚等方面的文章和視頻內容,敬請關注。對於烏龜的飼養,本年度計劃主要分享關於溫室草龜(以下簡稱溫室龜)和硬幣苗龜的飼養兩個方面的內容。由於烏龜頭苗基本要到7月初才大規模上市,我們就首先來談談關於溫室龜的飼養系列問題。烏龜因為外形呆萌可愛,打理起來也相對簡單、省心,是家庭中常見的寵物,飼養數量非常多。
  • 闢謠:溫室龜易生病是因體質差?這是不了解龜特性,錯誤飼養所致
    由於烏龜頭苗基本要到7月初才大規模上市,我們就首先來談談關於溫室龜的飼養系列問題。顧名思義,外塘龜就是生長於室外池塘的烏龜;而溫室龜則生長於室內恆溫環境。外塘是仿野生環境,大家普遍認為養出的龜體質好,抗病能力強。由於很多朋友買回家的溫室龜,動輒就出現腐皮腐甲、感冒和腸炎等問題,甚至成為養不過一周的「星期龜」,導致大家都認為溫室龜體質差,容易生病和死亡。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溫室龜真的難養嗎?做好三件事,輕鬆解決溫室龜易生病易死亡問題
    一般認為,外塘是仿自然環境,有正常冬眠期,烏龜生長速度慢,但體質好;而溫室龜生長速度快,體質差。作為寵物龜飼養,溫室龜容易生病和死亡,非常難養。而從不少龜友的飼養結果來看,似乎又印證著這種說法,剛買回家不久的溫室龜,動輒就感冒、肺炎、腸炎、腐皮腐甲,甚至「吐血」、暴斃而亡。溫室龜難養,似乎成為大家的共識。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 真的是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各種龜壽命一覽表
    中國有句俗話: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可現實確實如此嗎?真鱷龜):60-80年左右有記載的人工最長壽命為60年,據說因大鱷龜屬成長緩慢龜種,故成長順利可達百年以上,可信但目前只是理論,尚無實例。有個有趣的現象,長頸的壽命和脖子長度成反比,你家長頸要是短脖子估計就是高壽了。  5.紅耳龜(巴西):15年左右有記載的人工最長壽命為35年,普遍的大眾龜種,由於此龜生命力公認的頑強,所以一般來說20、30年都不足為奇。
  • 常說的龜有千年壽命,是這樣的嗎?
    我們都知道龜一直以來是長壽吉祥的象徵,自然這與龜的天生壽命長是分不開的。除了一些大型的哺乳動物壽命相對較長些,很多動物的壽命不過短短幾年而已。要是像昆蟲那些就更短了,短則數月長則一兩年,感慨生命的短暫啊。
  • 大名鼎鼎的「淺水過背」究竟是利龜還是害龜?
    淺水飼養龜(水龜),水位不足龜背或者水位剛過龜背1~2cm,即「淺水過背」。一般水位以3~6cm為主。龜在水中基本無法遊泳,只能爬。淺水過背的由來:1.導入:養龜的朋友都知道我們養的龜無非就三種:溫室龜,溫轉塘,外塘龜。其中龜友所嚮往的都是外塘龜。因為溫室龜,飼養場為了提高成活率,讓龜從小在溫室內成長。體質,外觀,繁殖往往都是很差的。
  • 龜的壽命有多長?養龜之前先看看
    很多人對龜的壽命不熟悉,以為龜是簡單都能活70年以上的動物,甚至百齡也不是問題。其實不然,如果這樣籠統歸類它們的年齡,無形中會影響它的價值得益。養殖前,請先知道它們的壽命。人氣也很高,體質略有些脆弱,很可愛的品種。黃緣閉殼龜:40—60年左右,傳說最長壽命過百(無從考證),黃緣也是普及率較高的品種,尤其和人的互動性極強,很受喜愛,它活潑好動、不懼人類、能吃能喝的樂天派性格,可能是它長壽的秘訣。
  • 「千年王八萬年龜」,龜的壽命到底蘊含著什麼道理呢?
    那麼龜的壽命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那樣有千年萬年那麼長呢?當然,我們知道古籍史書記載的內容屬於神話傳說的成分會更多一些,它的數據可信度很低,不能作為推算龜壽命的依據。根據金氏世界紀錄,一個叫哈裡特的陸龜是現存最年長的龜類,它出生於1830年,在1836年的時候被結束環球考察的達爾文帶回英國,之後一直生活到了2006年,因為心臟衰竭而去世,享年176歲。另外在金氏世界紀錄中,海龜的最長壽命可達152年,與長壽的陸龜和海龜相比,那麼淡水龜就相對要短一些,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
  • 龜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水龜為了增加上班時間的生活樂趣,我將一隻寵物巴西龜帶到了公司飼養,這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的品種,買好了各種器材,相信可以在公司生活的很好,事實是,這隻巴西龜真的在公司生活的很好,只不過我經常會被問到:巴西龜的壽命是不是有一百多年
  • 英短並不是完美的,看看這些缺點你能接受嗎?
    在飼養它之前,先看看這些缺點,你能接受嗎?01貪吃英短非常貪吃,對於食物簡直是來者不拒,只要一點食物就能把它吸引過來。但暴飲暴食會影響英短的消化系統健康,建議主人不要給英短採用自由採食,定時定量的餵食更有利於它的腸道健康。
  • 你想不到的龜類之最
    人類的世界有金氏世界紀錄,龜類也有龜類之最,最大、最小、最長壽、最短命、數量最巨大、數量最少的等等,你們都知道是什麼嗎?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龜是什麼龜:紅耳龜(巴西龜,就差按斤出售了)世界上數量最少的龜是什麼龜:雲南閉殼龜(世界上不足10隻)繁殖最快的龜:紅耳龜(巴西龜)和蛇鱷龜繁殖最慢的龜:加拉帕戈斯象龜(孤單的喬治,至今未繁殖成功)
  • 烏龜的壽命是有限的 各種龜類的壽命各有不同
    烏龜的壽命是有限的,為何有如此長的壽命 都說世界上有萬年龜,其實萬年龜是很難得的,一般烏龜都能活到20年以上,但其實能活 到20年的烏龜也是少見的,人們判斷烏龜20年壽命是根絕烏龜背上同心環了解,環紋越多壽命 則越長,一般家養能養到20年以上,但是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壽命。
  • 烏龜界的大個子——亞洲巨龜,膽大皮實,你愛了嗎
    亞洲巨龜亞洲巨龜壽命相對來說較長,據數據記載,亞巨龜最長可達80年壽命亞巨龜膽子大,皮實好養,不嬌氣,而且和主人的互動性也好,熟悉環境後可以在主人的手中接食吃,不怕人,吃食也是不緊不慢的,可愛至極。亞洲巨龜亞巨龜是半水龜,它也可以在陸地上進食,不一定非要在水中飼養,有時候在陸地上,亞巨龜比一般的陸龜還要矯健。當然,亞巨龜雖然是皮實好養且互動性很強的龜種,但也不是毫無缺點的。
  • 巴西龜為什麼不能放生——巴西龜怎麼養必知的8個要點
    很多不方便養貓狗的家庭想要養一隻不佔地方又安靜的寵物,巴西龜就是很好的選擇。巴西龜的餵養比貓狗簡單,也不需要花費主人太多時間精力和金錢。那麼你知道巴西龜為什麼不能放生嗎?佩特汪為你總結巴西龜怎麼養必知的8個要點,養龜的小夥伴們可以收藏哦!
  • 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帶你了解關於珊瑚的小秘密
    人們對於珊瑚的喜愛由來已久了,但是真正了解珊瑚的人也不是太多,因此對於珊瑚的各種傳言也就不絕於耳際了,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比較常見的幾個傳言吧。1、珊瑚是動物的屍體變成的珠寶我們知道,珊瑚是由珊瑚蟲形成的,它們在海中吸收二氧化碳與鈣,日後分泌出石灰石作為它們身體的骨骼,當珊瑚蟲死亡以後它們的屍體堆積起來,繼而在大海中石化,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形形色色的珊瑚,因此,「珊瑚是動物的屍體變成的」這一傳言是真的。
  • 烏龜的壽命其實並不長,千年王八萬年龜,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民間則更有「千年王八,萬年龜」之說,用以形容龜的長壽。就算時至今日,龜是地球上最長壽動物的觀點,仍然深入人心。那麼龜的壽命是否真如傳說中那樣,動輒就「千歲、萬歲」呢?其實並不是這樣,這裡更多的是象徵意義。今天鶇龜先生就來聊聊這方面的問題,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一、龜的壽命真的會有千年、萬年嗎?
  • 手機能不能放床頭?微波爐有輻射?這些關於輻射的傳言還要驚嚇人們...
    手機能不能放床頭?微波爐有輻射?這些關於輻射的傳言還要驚嚇人們多久?長期放在枕邊或是床上,大腦被輻射久了會得腦癌;有人說,微波爐能短時間加熱食品,這電器的輻射一定很強,開著運行的時候,人離得越遠越好;CT機檢查身體,輻射非常強,能不做CT儘量不要做CT…… 這些生活中的傳言,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到處真有這麼強的輻射,我們還要繼續用手機幹嘛?要用微波爐幹嘛?要開著WIFI幹嘛?直接回到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時代算了。這些傳言到底可信嗎?
  • 千年王八萬年龜?別天真了,看看龜真實的壽命吧!
    小時候常聽人說「千年王八萬年龜」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龜是很長壽的動物。不可否認有些品種的龜類的確擁有較長的壽命,但是真的有人所說的那麼誇張嗎?答案是否定的,可以活萬年的龜聽著著實有些匪夷所思。眾所周知,全世界的龜類大約有兩百多種,因形態大小和生存環境各異,每種龜類壽命長短也有差別。而家庭飼養的龜因飼養環境和食物等因素較之野生的龜類壽命普遍要長一些,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常見的龜類壽命到底有多少:三線閉殼龜:30-50年左右。
  • 還在擔心深水淹死龜?淺水不僅能淹死烏龜,弊病更比深水多太多
    江河湖泊這些水體,可是和我們家養的環境,天壤之別。自然水體深淺的劃分,它的單位是米。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家養的環境,其實都是淺水,沒有深水。我們所謂的深淺,實質上是深的淺水,還是淺的淺水問題,根本達不到深水標準,差太多了。
  • 闢謠:烏龜的壽命其實並不長,千年王八萬年龜,原來是這麼回事
    一、龜的壽命真的會有千年、萬年嗎?古代典籍中記載的那些千年、萬年,甚至長生不老的「神龜」、「靈龜」,顯然都是神話傳說,作為古人對健康長壽生命的美好嚮往,是可以理解的。但其數據沒有可信度,更不能據此去推測龜的壽命。現實中的龜,是沒有這麼長命的。那麼它們的壽命,最長到底有多少呢?目前有確切可信資料記載的最長壽龜類動物,是加拉帕戈斯象龜。這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原生種群僅分布在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因其腿腳粗壯、體型巨大,狀如大象,故名象龜。它們的壽命普遍較高,超過100年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