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水母永生違背自然規律嗎?當然不違背啦,因為它根本就不能永生!所謂「燈塔水母永生不死」只是一個誤會而已,經過網絡的發酵,成為一個廣泛傳播的謠言。
在現有的認知中,「生老病死是常態,能量守恆是規律」。世間萬物皆在其中,沒有誰能夠跳脫出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是說的神話傳說中的仙人,現有的世間萬物,還沒有聽說過誰有這個能力。
那麼,燈塔水母是怎麼回事呢?
燈塔水母簡介
大家切莫以為燈塔水母是長得和燈塔一般模樣一般大小的水母。它的形狀其實是古代的鐘形狀相似,而之所以叫做燈塔水母,那是因為它長了一個鮮紅的胃。它的胃比較大,在透明的身體裡很是顯眼,通紅的顏色隨著身體在海裡漂浮,就像是海面上的燈塔一樣耀眼奪目,所以被稱之為燈塔水母。
它的個頭非常小,可以算是最小的幾種水母之一了。它的身體大小只有5毫米左右。別看它個頭小,它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好幾億年,比恐龍的時代都要久遠。雖然個頭小,但也是食肉動物,它會捕食水裡的浮遊生物以及一些體積微小的魚類和它們的幼體。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永生?
永生是一個非常誘惑人的話題,任何一個有智慧的生物,都會對之嚮往不已。而燈塔水母之所以如此出名,就是由於它的類似永生的繁殖能力。
2010年,國外某科學作者在《自然與科學》上發文稱:燈塔水母可以在成年後重返水螅體狀態,並不斷重複這一過程,實現「永生不死」的效果。燈塔水母這種令人羨慕的能力使它迅速爆紅網絡,成為各種排行榜和冷知識的常客,
燈塔水母的一生分為兩個階段,叫做水螅體和水母體。在20°的水溫下,燈塔水母需要差不多25天的時間達到成熟體。成熟體的標誌就是能夠重新回到水螅體形態。值得一提的是,水螅體和水母體並不是為了區分幼生體和成熟體,而是代表了燈塔水母一生中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個體兩個階段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
都說燈塔水母是無性生殖,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燈塔水母具有兩種生殖方式,水螅體的無性繁殖和水母體的有性繁殖。這種在同一生物的生活史裡既有無性生殖又有有性生殖,兩種相互交替的行為方式被叫做世代交替。
不過,正常情況下,燈塔水母會選擇有性繁殖,所以也會不可避免地死亡,而且燈塔水母體型非常小,缺乏自保能力,很容易成為其他動物的盤中餐,因此燈塔水母選擇了這種看似神奇,實則無奈的方式,以延續種群。水母這種動物在地球上生存幾億年了,演化出這種「小把戲」也很正常。還有很多低等生物擁有神奇的「超能力」,像水熊蟲的不死之身,渦蟲的強大再生能力。
也就是說,在水母體的時候,燈塔水母是可以異性交配產下後代的。那文中所說的永生是什麼意思呢?
科學家們經過實驗得出結論,當人為地改變環境時,比如:使它們飢餓、改變水溫、降低水的鹽度以及對它們人為損傷,這些情況下,它們會由水母體變為水螅體。這種情況叫做分化轉移。
成為水螅體的燈塔水母繼續發育成長,當變成水母體之後,如遇到以上情況,它又會變為水螅體。而正是這種類似於「永生」的生存方式,千百年來吸引著人們不斷追逐研究!
燈塔水母的「永生」符合自然規律嗎?
文中開頭也說了,「生老病死是常態,能量守恆是定律」。如果燈塔水母真能永生,那就是打破了這種規律,但是燈塔水母這種方式不是永生,所以它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燈塔水母的「返老還童」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分化轉移的過程。在老細胞受傷或者其它外力的影響下,一般進行分裂重組,產生一個新的個體,只不過這個過程是在體內進行的。當新個體產生之後,就意味著老個體的消亡。這是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的。
這種方式和怎麼人類生孩子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都是為了種族的延續。新生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和人生軌跡,和老個體是沒有一點關係的。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永生應該是靈魂的本質不變和肉體的返老還童相結合的,燈塔水母的這種情況顯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