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投影散斑的原理、消除方法

2020-11-28 電子產品世界

  王得喜,陳俊傑(康佳集團 多媒體研發中心,深圳 518053)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10/406436.htm

  摘 要:介紹了雷射顯示散斑的產生原因、並討論了消除雷射散斑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雷射顯示散斑消除電視

  0 引言

  雷射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新的科學技術,雷射電視最早是由前蘇聯科學物理研究所提出,1965年美國TI公司研製成功首臺單色雷射顯示器。1970年中科院物理所研製成功我國彩色雷射電視。雷射顯示因為它的一些技術特性,是近來發展最快、成果最多、學科滲透廣、應用範圍大的綜合性高技術。應用涵蓋醫療、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發展迅速。

  相比非相干的普通光,雷射具有高單色性、高方向性、高亮度的特點,同時具有色域範圍廣、壽命長、環保、節能等優點。所以雷射顯示是繼黑白顯示、彩色顯示和超高清顯示後的第四代顯示技術,更是第五代顯示技術——全息顯示的基礎。雷射顯示在高技術科技上佔有重要地位,是顯示領域的一次革命。

  雖然雷射光源的高相干性以及單色性拓寬了測量方面的應用以及提高顯示色域,但是這也帶來了散斑這一棘手問題。由於在雷射投影顯示、全息顯示方面,散斑的存在嚴重降低了顯示圖像的質量,因此抑制散斑成為雷射顯示必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散斑產生原理

  相比於普通光源發散角大、方向性不好,雷射具有高度單色性、相干性、方向性的特點。由於雷射的光輻射集中在很小的立體角範圍內,因而光線能在發射方向上集中起來。

  光具有波動性,當兩個光源的兩列波在空間重疊時,會出現幹涉現象,每個點的振動是兩列波在該點震動的合成。當雷射照射到投影屏幕表面時,根據惠更斯原理,粗糙表面可以理解為無數多個點(面源)組合,各個點(面源)對入射光進行反射或者透射,不同的點(面源)的反射光或者透射光會產生不同的相位,不同點(面源)光線相遇後就會發生幹涉。由於點(面源)數量巨大,且彼此獨立,各光線隨著空間變化而產生劇烈無規則的強弱變化。幹涉後的光線就形成了無規則的散斑(如圖1)。經過反射或者透射,在自由空間傳播下,將形成三維的散斑空間分布。散斑圖樣分布是由投影屏幕表面特性、雷射照射角度、雷射波長以及用戶觀看角度決定的。

  如果我們在投影屏幕前放置一塊高解析度的平板讓其散斑曝光,然後按常規顯影、定影處理。會看到明顯的散斑圖樣(如圖2)。

  根據散斑的不同產生方式、性質,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分為不同的種類。主要取決於投影屏幕表面的結構性質和雷射光源的相干性。根據屏幕表面的粗糙程度,分為強散射屏幕對應的高斯和弱散射屏幕對應的非高斯散斑。根據光源的相干性,分為完全相干散斑和部分相干散斑。根據光線傳播,分為遠場散斑、近場散斑和鏡面散斑。根據觀察條件,分為主觀散斑和客觀散斑,主觀散斑是鏡面散斑,近場散斑和遠場散斑是客觀散斑。遠場散斑的相干光線原點近似看成來自無限遠處,屬於夫琅和費衍射區,近場散斑的光線原點和屏幕的距離相隔不遠,位於菲涅爾衍射區。我們觀察到的散斑強弱主要是散斑的強度大小,而不是散斑的相位分布,因此我們需要正確理解散斑強度。

  在雷射顯示發展過程中,不少科研人員曾提出不同的抑制散斑的方法,如利用不同波長的光源,諸如單光纖或者纖維束照明來降低雷射光源的相干性,從而減弱散斑;利用脈衝雷射的疊加,移動散射體,移動孔徑光闌,屏幕的震動等方法來減弱散斑。這些方法都是通過降低雷射的時間或空間相干性並且在近距離情況下抑制散斑。

  本文提出了目前減弱散斑的方法,在不改變雷射束性質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抑制雷射投影散斑。

  2 散斑消除方法

  2.1 消除散斑的原理方法

  目前雷射投影電視採用藍色光源+螢光粉+色輪技術,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散斑出現。這是因為這種設計方案的雷射器只有藍色一種顏色雷射顆粒,而藍光+螢光粉激發出的綠光和紅光,沒有相干性,這種單獨藍色雷射的散斑效應非常不明顯,從而可以忽略單獨藍色雷射產生的散斑現象。

  在雷射投影顯示中,RGB三色雷射投影的色域更高,幾乎100%達到BT.2020標準,可以還原自然界70%以上的色彩。因此隨著產品升級,三色雷射逐漸成為高階雷射電視的代表。但是因為RGB三色雷射光源都有相干性,散斑在RGB三色雷射光源投影系統體現得特別明顯。因此雖然RGB雷射電視效果最好,但是散斑問題的解決卻是最難的。

  從原理上綜合來講,一種是通過改變雷射波長、變化雷射照射角度等方法來降低雷射光源相干性,另一種是通過多幅獨立非相關的散斑圖樣的動態疊加實現散斑的抑制。第1種方法是根據散斑形成過程解決,就是雷射電視屏幕散射光線相干產生散斑,所以可通過降低雷射的相干性來抑制散斑的產生,主要從雷射的波長、照射角度方面來降低雷射的時間相干性和空間相干性。第2種利用人眼特性,人眼對圖像的響應時間大約為24 ms,在響應時間內人眼接收到的圖像會進行疊加。這就是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當多幅獨立非相關的散斑圖樣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疊加時就會達到視覺平均的作用,從而減輕了人眼觀察到的散斑。獨立非相關散斑圖樣可以通過動態改變光源入射角、改變雷射偏振態,或者可以在光路中加入動態散射器件、隨機相位板等方式來獲得。

  2.2 消除散斑的實際應用

  而RGB雷射投影散斑問題的實際應用解決方法主要是兩種。

  一種是銀幕震動幹涉,通過電動馬達對雷射電視投影屏幕的震動,從而改變雷射照射在屏幕的不同散射點,消除在雷射光源下的屏幕塊狀散斑,使雷射投影屏幕反射的圖像顏色看起來自然、豐富、亮度均勻、畫面清晰。這種方式的特點是雷射光源的光電轉換效率不受影響,沒有雷射模組散熱的特殊要求。投影屏幕震動結構為機械裝置,維護直觀簡單,技術門檻低,這種消除散斑的應用較多。還有一種類似屏幕震動的衍生方法是震動光源,同樣是通過雷射器的震動來實現光源不用電照射角度的改變,從而改變當前的散斑圖像。但是因為無論屏幕震動還是光源震動,在某個時間點都會存在散斑,此方法只是利用人眼視覺特性。這種還不能根本解決雷射散斑問題。

  第2種方法是雷射波長幹涉。根據三色雷射的各自特性,並通過以上分析了解到,散斑的主要發生是在綠光(綠色雷射)波長環境下,所以我們對綠光波長進行幹涉,通過分解綠光連續波長來實現散斑的消除。但是這種方案因為設計複雜,要求設備精度高,技術門檻低,因此並沒有大面積的應用。

  其實震動屏幕的方式也消耗電量,整體來看消除散斑的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更完美的RGB雷射光源還需要進一步的針對散斑問題進行優化。

  3 結束語

  雖然投影產品中,RGB三色雷射最先進,顯示效果最好,但是RGB三色光源投影的散斑也是最難解決的。雷射投影業界一直在投入研究解決散斑這個問題。目前對於散斑已經有了很不錯的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單一方法還沒有完全徹底解決散斑,實際需要從多個方面以及綜合利用不同的方法來最大限度地解決散斑問題。

  作者簡介:

  王得喜(1982— ),男,首席設計師,研究方向:投影技術研究及應用;

  陳俊傑(1990— ),男,硬體工程師,研究方向:整機設計、無線通信。

  參考文獻

  [1] 許祖彥.雷射顯示——新一代的顯示技術[J].雷射與紅外,2006,36:737-741

  [2] GOODMAN J W.光學中的散斑現象:理論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 REDDING B,CHOMA A M,CAO H. Speckle-free laserimaging using random laser illumination[J].LETTERS,2012,6(10),355-359

  [4] 惠更斯.惠更斯光論[M].蔡勖,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本文來源於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9年第11期第34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最新技術:實現通過雷射散斑流變學,對組織力學進行光學成像!
    現在,雷射散斑流變學(LSR)提供了一種新的非接觸式光學方法。雷射散斑流變學使用一種與普通雷射指示器類似的廉價雷射器,將雷射照射到組織上: 哈佛醫學院皮膚病學副教授西曼蒂尼·納德卡尼(Seemantini Nadkarni)在威爾曼光醫學中心實驗室開發了雷射散斑流變學,雷射散斑圖案在傳達組織硬度方面的作用:在柔軟、柔順的標本中,光散射顆粒快速移動,導致散斑圖案以更快的速度波動。相比之下,在堅硬的標本中,密集的纖維網絡限制了這些運動,導致散斑斑點閃爍緩慢,通過測量散斑波動率,雷射散斑流變學能夠測量組織的複雜材料屬性。
  • 最新技術:實現通過雷射散斑流變學,對組織力學進行光學成像!
    現在,雷射散斑流變學(LSR)提供了一種新的非接觸式光學方法。哈佛醫學院皮膚病學副教授西曼蒂尼·納德卡尼(Seemantini Nadkarni)在威爾曼光醫學中心實驗室開發了雷射散斑流變學,雷射散斑圖案在傳達組織硬度方面的作用:在柔軟、柔順的標本中,光散射顆粒快速移動,導致散斑圖案以更快的速度波動。相比之下,在堅硬的標本中,密集的纖維網絡限制了這些運動,導致散斑斑點閃爍緩慢,通過測量散斑波動率,雷射散斑流變學能夠測量組織的複雜材料屬性。
  • 哈佛大學醫學院:雷射散斑流變學用於組織力學的光學圖像研究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大多數的疾病如: 癌症、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神經組織退化、骨科疾病,其發生時均伴隨著組織僵硬化的發生。臨床醫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依靠對有懷疑的區域進行人工觸診以確定是否發生了組織僵化來進行診斷。
  • 雷射幹涉原理在振動測量中的應用
    由於雷射的方向性、單色性和相干性好等特性,使雷射測量技術廣泛應用於各種軍事目標的測量和精密民用測量中,尤其是在測量各種微弱振動、目標運動的速度及其微小的變化等方面。1. 雷射幹涉測振原理  雷射幹涉測振技術是以雷射幹涉原理為基礎進行測試的一門技術,測試靈敏度和準確度高,絕大部分都是非接觸式的。
  • 什麼是全息投影,簡單幾點闡述各部分原理~
    請注意,全息圖是由散斑模式描述的,而不是「波浪」線模式。全息照相是一種技術,它使光場(通常是光源散射到物體上的產物)在原始光場由於原始物體的缺失而不復存在時,可以被記錄下來,然後再進行重建。全息可以被認為有點類似於聲音記錄,通過振動物質(如樂器或聲帶)產生的聲場被編碼成這樣一種方式,它可以在沒有原始振動物質存在的情況下被複製。
  • 全息投影原理
    下面小編就分別來講解一下全息投影原理和偽全息投影原理。  拍攝過程利用的是光的幹涉原理,一部分雷射照射被攝物體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雷射照射到全息底片上與物光束疊加產生幹涉將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為空間上變化的強度,進而利用幹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再經處理後便可形成一張全息圖。
  • 淺析雷射電視投影屏幕
    相比之下,雷射電視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佔用太多投影機與屏幕之間的距離,且不易被中間的障礙物或者經過的人遮擋影像,可以輕鬆實現100英寸的超大畫面,是家庭影院的首選。市面上雷射電視專用抗環境光屏幕品牌眾多,性能各異,詳細分析了主流的雷射電視專用抗光屏的技術原理和優勢。
  • 3d全息投影技術原理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又被叫做虛擬成像技術,是3D技術的一種,原指利用幹涉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隨著科幻電影和宣傳引導,全息投影概念逐步發展到舞臺演繹、展覽會館等商業活動。我們平時看到和接觸的全息投影嚴格來說其實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只是採用珮珀爾幻像、邊緣消隱等方法實現3D效果的一種類全息投影技術。
  • 雷射電視=投影?錯了!從海信看雷射電視的「屏」「距」
    雷射電視作為一種創新技術,擁有傳統液晶電視無可比擬的優勢,發展相當迅猛。那麼,何為雷射電視?雷射電視是否等於高級投影?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目前市場上很多電視商家搭載「雷射電視」的便車,打著「家庭影院」的旗號,以混淆雷射技術和投影技術的概念來實現自己的營銷,從而讓不少消費者陷入了雷射電視等同於投影的誤區。
  • Astra深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其本質就是產生一張紅外雷射編碼圖(IRLight Coding lmage),透過紅外線投影機打到空間中,也就是用紅外線發出發射前經過編碼後,肉眼不可見的紅外線斑,打到空間中,使得空間中被加上標記,由於散斑具有高度的隨機性,因此空間中任何兩處的散斑都會是不同的圖案。接收器在截取空間中的紅外線影像後,把影像交給orbbec晶片進行計算,算出深度圖。
  • 3d全息投影原理_3d全息投影視頻 - CSDN
    尼古拉斯·菲利普斯改進了光化學加工技術,以生產高質量的全息投影圖片。全息投影可以分為如下若干類。透射全息投影,如利思和烏帕特尼克斯所發明的技術,這種技術通過向全息投影膠片照射雷射,然後從另一個方向來觀察重建的圖像。後來經過改進,彩虹全息投影可以使用白色光來照明,以觀察重建的圖像。彩虹全息投影廣泛的應用於諸如信用卡安全防偽和產品包裝等領域。
  • 為什麼雷射電視要分單色、雙色、三色?完美雷射電視還有多遠
    雷射電視單、雙、三色之分有門道  從原來的CRT電視到液晶電視,再到如今的雷射電視,無論是什麼樣的顯示技術,它們色彩呈現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所以無論是單色、雙色還是三色雷射電視,基本色彩組成都是紅、綠、藍。
  • 雷射全息投影的「前世今生」及新進展
    1947 年,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技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一直到 1960 年雷射的發明後,全息投影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 全息投影技術的原理及特點解析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屬於3D技術的一種,原指利用幹涉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 G20晚會全息投影原理原來是醬紫啊!
    比如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會晚會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在西湖水上表演了舞蹈《天鵝湖》。全息投影拍攝過程:第一步:利用幹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此即拍攝過程:被攝物體在雷射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此技術來源海市蜃樓的原理,將圖像投射在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上,由於分子震動不均衡,可以形成層次和立體感很強的圖像。雷射束投射實體的3D影像:這種技術是利用氮氣和氧氣在空氣中散開時,混合成的氣體變成灼熱的漿狀物質,並在空氣中形成一個短暫的3D圖像。這種方法主要是不斷在空氣中進行小型爆破來實現的。
  • 雷射顯示技術革命性突破 二代LPD技術震撼面世
    同時,由於紅光和綠光是由螢光粉激發出的螢光相干性消失,不存在散斑效應,藍色雷射散斑效應不明顯,從而大大降低了消散斑的難度與成本,是目前最主流的雷射顯示光源技術。混合光源技術由於LED光源與雷射螢光光源衰減不同步,使用中容易出現色漂移問題,目前只有卡西歐一家企業採用。
  • 萬元內百吋4K雷射電視,含菲涅爾柔性屏!
    而雷射電視,顯示上同樣能達到4K解析度,搭配上頂級投影屏幕後顯示效果也不錯,最重要是價格遠遠低於液晶電視。 推薦理由一:核心科技系原創,源頭品質可控 ALPD雷射顯示技術是光峰自主原創的核心光源技術,採用"雷射+螢光"的模式,攻克了雷射顯示在性價比、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技術難關,該技術具備高效率、色彩好、對比度高、無散斑、高亮度、壽命長、可靠性高等優點,是革命性的新型顯示技術,被國際同行視為雷射顯示的主要發展方向,目前國內有19000+專業影院使用該技術
  • 揭秘內部結構 雷射投影技術到底有多炫
    相關文章連結:iPad無線投影 明基雷射互動應用方案明基藍核光引擎在京發布 解密雷射技術明基雷射投影藍核光引擎五大優勢全解從雷射投影到解決方案 明基直播專訪篇藍核光引擎 首臺雷射投影明基LX60ST評測雷射是終極殺手? 2012年投影市場前瞻  雷射投影機,第一感覺就是高科技,第二感覺就是神秘。
  • 雷射三角測量解決各種成像任務
    對於雷射三角測量,沙姆定律(Scheimpflug principle)很有用。該原理定義了如何通過在鏡頭後啟動傳感器的精確傾斜來在特定的傾斜平面上達到相機前面的焦點。在雷射三角測量中,通過將成像器傾斜在透鏡後面,可以完美地聚焦測量(雷射)平面。即使使用較大的鏡頭光圈來捕獲更多的光,這也可以創建最佳聚焦。大多數帶有內置雷射器和光學器件的雷射三角測量產品都使用此原理來創建最佳條件。
  • 3D全息投影系統原理是怎樣的?
    3D全息立體投影設備不是利用數碼技術實現的,而是投影設備將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進口的MP全息投影膜上,讓你看到不屬於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圖像,從而實現真正的3D全息立體影像。3D電影需要眼鏡才能觀看出效果,而3D全息投影是不需要的,這也是它的優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