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引出的發明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08-26 一個講感情的人

20世紀50年代,美國密執安大學有個教授,名叫格拉澤。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原子物理,研究對象是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基本粒子。

唐納德·格拉澤

格拉澤教授有個愛好,那就是每天午餐都要喝一杯啤酒,這成了他午飯前的「必修課」。1952年的一天,格拉澤一早就開始做實驗,直到他覺得飢腸轆轆時,抬頭一看牆上的掛鍾,都十二點了。於是他連忙收拾一下,準備吃午飯。

還是老習慣,啤酒是不能少的。格拉澤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著杯中的啤酒冒出一串串氣泡。啤酒冒泡,這實在是熟視無睹的現象,可是格拉澤卻對它產生了興趣:他當然知道,這些氣泡是溶解在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在「逃」出來,如果用匙子在已經不再冒泡的啤酒裡攪拌幾下,又會有許多氣泡冒上來。

他發呆地看著啤酒中的氣泡,突發奇想·能不能利用啤酒冒泡的原理,來顯示基本粒子運行的徑跡呢?於是,他匆匆吃完飯,回到了實驗室,用乙醚來代替啤酒 做起了實驗。當他把成射性同位素鈷-60小心地放入乙醚溶液時,裡面果然產生了許多小氣泡。格拉澤知道,這是鈷-60放射出伽瑪粒子的證明,那些小氣泡顯示出伽瑪粒子的徑跡。

接著,格拉澤又把喝啤酒獲得的啟發,用到帶電粒子射進液態氫的研究中,發明出原子物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氣泡室。氣泡室實際上是一種高能粒子徑跡探測器,它裡面裝有受到高壓而變得溫度很高的液態氫。當壓力突然下降時,就像啤酒瓶被打開的瞬間,液態氫會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這時,如果有高能粒子穿過液態氫,就會產生氣泡,並被拍攝下來。這樣,研究者就可以在照片上看到原本無法看見的微小粒子的徑跡。

1960年,格拉澤憑藉發明氣泡室並用它來顯示基本粒子運行軌跡的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在後來,不少科學家正是利用了氣泡室,輕而易舉地發現了更多新的基本粒子。

相關焦點

  • 20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究竟什麼來頭
    就在剛剛手機上彈出一條消息,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單公布,作為一名物理學專業學生這是小編最關注的一件事。我們知道這次獲得者分為兩組,三人共享諾貝爾獎,一組是美國物理學家亞瑟·阿什金,因為光鑷極其生物系統中的應用獲得此獎,另外一組是法國物理學家傑拉德·莫羅和加拿大物理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因為發明高強度、超短雷射脈衝獲得此獎。今天就了解了解這三位科學家究竟是什麼來路。亞瑟·阿什金,出生於1922年的美國物理學家,掰指頭數數年齡已經96歲高齡。
  • 卡拉ok是日本人發明的,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是搞笑諾貝爾獎,而不是諾貝爾中的搞笑獎。它頒獎典禮更像是一場科研相聲。 為了烘託氣憤,他們還規定獲獎者在臺上只有一分鐘的發言詞。如若超時就會被臺下負責監督的8歲女孩大喊:請停止!我好煩!像是今年,就有十位獲獎者得此殊榮——醫學獎:吃披薩可以抗癌醫學教育獎:用訓狗子的方法訓練醫生生物學獎:死蟑螂的磁化比活蟑螂強心理學獎:咬筆不能使人開心化學獎:5歲的小朋友一天能分泌500ml口水經濟學獎:羅馬尼亞貨幣更能傳播細菌解剖學獎:男性右邊蛋蛋比左邊溫度高和平獎:撓痒痒時,抓腳踝、背部和前臂最爽物理學獎:袋熊拉方形便便是因為它的大腸末端是方形的工程獎:自動嬰兒換尿布機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下同)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來源/諾貝爾獎官網(下同)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
  • 55年後,女性科學家第三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朱心宇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2日中午11時54分(北京時間17時54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Ashkin) 、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共同獲得該獎,為表彰他們在電子雷射領域做出的突出性貢獻。
  • 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這位96歲打破諾獎紀錄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因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共同獲得該獎項。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盤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獎。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發現,相對論的一般理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爐了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盤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據了解,1901年至2020年共頒發了114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只有25歲。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已有4位女性獲得了物理學獎,其中包括今年獲獎的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此外還有1903年的居裡夫人,1963年的瑪麗亞·格珀特·邁耶和2018年的唐娜·斯特裡克蘭。
  • 【物理諾獎】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知識
    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已走過百年曆程,記錄了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無數個裡程碑,已成為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已家喻戶曉,但其背後的一些趣事或許並不為人所熟知。近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為人們梳理了這些信息。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總共頒發了110次。
  • 你的孩子要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需要這兩步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獎項得主相繼宣布。受新冠病毒大流行影響,百年諾獎今年的打開方式不得不發生改變——取消頒獎晚宴,全程採用線上直播方式頒獎。在中國,也有位科學家因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名揚四海。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年的候選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學院的瑞典或外國院士、諾貝爾物理和化學委員會的委員、曾被授予諾貝爾物理或化學獎金的科學家、在烏普薩拉、隆德、奧斯陸、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大學、卡羅琳醫學院和皇家技術學院永久或臨時任職的物理和化學教授等科學家推薦。
  • 黑洞突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位科學家因了解黑洞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David Haviland)說,今年的獎項「慶祝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物體之一」。黑洞是引力非常強的空間區域,甚至沒有光可以從黑洞中逸出。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2014年,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獲獎,理由是「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體(LED),並因此帶來的新型節能光源」。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8年) ▲ 112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2次。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而在過去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就見證了人類百年的探索領域,從腳下的這顆星球,擴展到頭頂的星空。2019年,隨著該獎項被同時授予宇宙學和系外行星學兩個領域,作為天文學分支的天體物理學迎來高光時刻。再加上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2017年的引力波,過去五年中,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已經三次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天文領域的研究者屢屢摘得諾獎桂冠,這在半個世紀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情。因為,那時的天文研究,還很難入諾獎的「法眼」。
  • 比利時與英國科學家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標題:比利時與英國科學家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利時與英國科學家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來源:新華網 我有話說 圖表:比利時與英國科學家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新華社記者陳琛 編制  比利時與英國科學家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網北京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2019年,隨著該獎項被同時授予宇宙學和系外行星學兩個領域,作為天文學分支的天體物理學迎來高光時刻。再加上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2017年的引力波,過去五年中,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已經三次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天文領域的研究者屢屢摘得諾獎桂冠,這在半個世紀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情。因為,那時的天文研究,還很難入諾獎的「法眼」。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學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獲獎,獲獎理由是「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
  • 全世界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改變了一個時代
    自1990年設立以來,全世界僅有4位科學家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居裡夫人:1903年,發現放射性,和丈夫共同獲得物理獎;1991年,發現鐳元素,獲得化學獎。萊納斯·鮑林:1954年,揭示化學鍵的本質,獲得化學獎;1962年,反對核武器,促進核不擴散,獲得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