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學院

2021-01-09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學院是中國地球科學人才教育與培訓的重要基地。地球科學學院學科方向涵蓋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海洋科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等5個一級學科,18個二級學科。著名遙感學家、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院士擔任院長,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石耀霖院士擔任常務副院長。地球科學學院包括地球系統科學中心、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地球科學學院各位導師的科研方向和承擔的課題都是科學上重要的、國家急需和適合中國特殊條件的。五年來,地球科學學院實到總經費 1270萬元。其中,國家級任務946萬元,佔總經費74%,各位導師人均經費106萬元。2004年度科研經費:「973」子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科學院院長基金1項,基金委主任基金1項,研究生院院長基金1項,北京市科技項目1項等15項,年度到位經費269.46萬。地球科學學院設有「研究生普通獎學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獎學金」、「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和多種冠名獎勵金。2008年度我院研究生仍然不收費,且實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學助理」制度,每人可以獲取相當數額津貼,成績優良者可獲得更多獎勵。2008年預計招收碩士研究生22人。 網址:http://earth.gucas.ac.cn

相關焦點

  • 研究生院舉辦現代計算地球科學國際研討會
    7月1日至2日,一年一度的現代計算地球科學國際研討會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動力學實驗室召開。研討會圍繞當前地球科學中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會代表紛紛表示這次會議為當前地球科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技術交流平臺,對促進我國現代計算地球科學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並增加了與國際學者的交流和合作。
  • 研究生院排名出爐,第一名不是清華北大!中國科學院大學拔得頭籌
    幾乎所有的985高校的研究生院排名都很靠前3.排名第一的不是清北,而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全國遙遙領先。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是國內第一所研究生院。雖然沒有985等頭銜,但也是一所綜合實力強勁的大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選址公示 中科院物構所地址
    福州市城鄉規劃局  2018年6月4日  新聞多看點  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將設這些學院  去年12月20日,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福州籤署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協議根據共建協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將建成國際上獨具影響力的「一流的學院、一流的學科、一流的教師團隊、一流的教學體系」,朝著小規模、有特色方向發展,每年輸送畢業研究生500—700人,在滿足區域發展的同時,輻射全國。
  •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贈送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 2019-01-30 新華網 汪亞雄 【字體:大 中 小】
  • 人居學院召開「地球與人居環境科學及工程」
    人居學院「地球與人居環境科學及工程」交叉學科博士一級學位點現場評估會3月24日上午舉行。南開大學鞠美庭教授擔任專家組組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穆興民教授、西安理工大學李懷恩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彭黨聰教授、西北大學宋進喜教授擔任專家。
  • 中國研究生院排行榜發布 中國科學院大學居首
    報告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全國居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列二至五位。而中國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湖北省和浙江省。  國科大研究生教育水平遙遙領先  在對62個國家級研究生院(2011年以前國家批准設立的研究生院和國家級科學院的研究生院,軍事院校的研究生院除外)進行的評估中,從評分來看,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位列第二的北京大學相差近14分,研究生院教育水平在全國遙遙領先。
  • 中國科學院大學也有分校?當然,北京以外還有14個二級直屬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科教融合為特色的創新型高等學府。中國科學院大學實力超群,自成立之日起就成為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並肩的國內一流名牌大學,校區坐落在北京市。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科學企業家開學典禮成功舉辦,首開大灣區班
    4月11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科學企業家開學典禮在惠州華潤大學成功舉辦。本次開學的兩個班級除了常規的科學企業家5期班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面向大灣區的科學企業家6期班。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呂本富: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網絡經濟專家。200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2006至2012年任國科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學術和社會兼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 呂本富也是國內電視節目的財經評論嘉賓,參與央視《對話》和《財經評論》近100期的節目策劃和評論。主要研究領域:網絡經濟和網絡空間戰略、創新創業管理、管理智慧與謀略。
  • 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
    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成立於1988年9月,由原地理學系、地質學系和大氣科學系3個系組成,是我國綜合大學最早成立的由地球與環境科學組成的學院。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院士考察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院士考察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人民網海口2月14日電 2月1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院士,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王穎,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高隨祥,中國科學院辦公廳秘書處副研究員董欣欣等一行4人,在海南省教育廳曹獻坤廳長、黎嶽南副廳長、三亞市政府王鐵明副市長等陪同下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參觀考察,並就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研究所與我校深化合作等事宜進行了商談。
  • 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訪問國科大地星學院
    4月19日上午,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以下簡稱「臺中大地學院」)院長朱延祥教授一行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國科大地星學院」)。國科大地星學院副院長孫文科教授、黨委書記周元澤教授等在玉泉路校區會見了來賓,陳運泰院士應邀出席了會議。
  • 中國科學院吳培亨院士報告會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舉行
    中國科學院吳培亨院士報告會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舉行
  • 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誰最牛?學姐:中科大研究生院是第一所研究生院
    而且有的大學不止一個研究生院,比如清華大學就有兩個研究生院,而北京大學也是有2個研究生院。很多人以為是清華北大,其實錯了,最早的研究生院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後倆中國科大研究生院演化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再後來變成了中國科學院大學
  • 帶你了解中國科學院大學,該校在很多省份高招錄取分數都進入前十
    #加油吧考生#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發源於中國科學院,1950 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研究實習員的招考和培養工作。1964年9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試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77年,中國科學院率先恢復研究生招生,為適應各研究所招收和培養研究生的需要,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1978年,恢復招生後的首批研究生入學。1982年,中國科學院黨組批准研究生院同時使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兩個名稱。2000年12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國科學院管理幹部學院併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廣東省熱管理工程...
    1 招聘需求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廣東省熱管理工程與材料重點實驗室孫波研究組招聘博士後1-3名,課題組研究方向:固體材料導熱的所有方向
  • 喜訊||瀋陽化工大學將與中國科學院旗下六家學院、研究所聯合培養...
    中國教育在線 訊 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緊密合作、共謀發展」的原則,瀋陽化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為充分整合雙方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建立共贏合作聯合體,經友好協商,達成了一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與重慶郵電大學聯合創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3日5時23分訊(李婷婷劉春容)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菁英班開班儀式在重慶郵電大學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院長袁家虎、教務處處長李向東,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馮勇、副所長尚明生、研究員羅辛、教務處業務主管張雷、秘書王清秋,以及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林金朝,教務處副處長胡學剛,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夏英、執行院長張清華、黨委副書記石竹屏等重郵相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菁英班輔導員、班導師、導師、學生共同參加了此次開班儀式。
  • 關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的40個真相!
    國科大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2012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翻開了科教融合的嶄新篇章。
  •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201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是支撐科技自主創新、服務國家創新體系、促進科學文化傳播的國家級科技文獻情報機構,集科技情報服務、文獻情報研究與圖書館學情報學學位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