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成立於1988年9月,由原地理學系、地質學系和大氣科學系3個系組成,是我國綜合大學最早成立的由地球與環境科學組成的學院。現設城市與資源規劃系(地理系)、地球科學系(地質系)、大氣科學系、環境科學系4個一級學科系、環境科學研究所、河口海岸研究所2個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遙感應用中心、地球與環境科技應用研究中心3個中心和自然災害研究中心、近岸海洋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規劃設計研究院4個掛靠學校管理的機構。
本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19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18人,教授3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0人、高級工程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47人,碩士學位77人。目前,學院已形成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比較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團結合作的師資隊伍。1996年被評為「廣東省文明單位」。
本學院現有地理學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人文地理學,氣象學,環境科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自然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6個博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水文學及水資源,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環境科學,巖土工程11個碩士點。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城市規劃、地質學、大氣科學、環境科學6個本科專業。人文地理學、環境科學為廣東省重點學科。「熱帶亞熱帶資源、環境與人文地理學」學科群被列為學校「211工程」學科建設項目中的重點學科。
本學院一直承擔大量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科研課題,並取得顯著的科研成果。建院以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600多篇,出版專著131部;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2項;承擔國際和地區合作項目、國家攀登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與面上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省部級基金項目共243項,經費2445萬元;橫向科技開發項目338項,經費3000多萬元。
本學院一貫重視教學工作,注重本科教育,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建院以來,共培養出研究生300多人,本科生1200多人,大專生600多人,外國留學生10多人。目前有在校博士生52人,碩士生162人,本科生1029人,大專生76人。1998年被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學院。
本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工作條件。學院擁有一座建築面積為1.45萬平方米集教學、科研、行政於一體的綜合大樓,包括各類實驗室15個。學院圖書分館及資料室藏有圖書資料16萬多冊,地圖4萬多幅。
編輯: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