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五水共治」(河長制)辦公室聯合印發《浙江省全面推進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到2022年底前,全省重點園區全面完成「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向水而興的浙江,再次揚起以治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徵帆。
先行先試再發力 全域攻堅零直排
調查工業企業129家,核查內容點近1000個,監測布點近800個。
在浙江先行創建「汙水零直排區」的啟動區之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針對區域重化工業發達、工業汙水排放強度大的問題,園區歷時4個月對工業企業排水現狀進行了調查,累計投入資金約6億元啟動了汙水管道明管化改造。如今,工業汙水不再「藏」在地下,而是全部在地面上「跑」,一目了然。
「『五水共治』工作推進之初,第一階段的治水多是『治表』,而沒有『治本』。『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是治汙的根本性舉措,只有做到『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全覆蓋了,才是真正實現了治汙的標本兼治。」浙江省副省長陳奕君表示。
「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是推進碧水攻堅戰的基礎性、標誌性工程之一,而工業園區汙染負荷最重、整治任務艱巨,其建設成效直接決定「汙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的成敗。
據了解,自2018年啟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以來,浙江省已累計完成300餘個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有效促進了園區環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企業環保責任的落實。在各地的經驗探索之上,全省將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全面鋪開,應納盡納、應建盡建,要求各類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產業集聚區、工業集中區等各類工業園區均納入「汙水零直排區」建設。
根據《方案》,浙江省將全面推進重點園區及工業企業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建設和雨汙分流改造,建立完善長效運維管理機制,確保園區汙水「應截盡截、應處盡處」,為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提供堅實保障。在建設進度上,《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省級及以上園區基本完成建設、省級以下重點園區全面啟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40%完成「汙水零直排區」建設;2021年底前,80%完成建設;2022年底前,全省重點園區全面完成「汙水零直排區」建設。
聚焦短板巧施策 實現管控零盲區
最高標準,最嚴舉措,浙江全域攻堅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建設的路徑圖已然明晰。
據了解,《方案》對建設標準進行了細化,要求各地以統籌謀劃、整體推進,聚焦重點、攻堅克難,標本兼治、突出長效為原則,系統推進全域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
《方案》實施分級管理,將128個省級以上園區和201個化工、電鍍等主要涉水行業所在園區列為重點建設園區,突出歷史欠帳多、環境基礎設施薄弱、環境問題突出的重點區塊,集中力量,全力攻堅。
為確保每一滴水都有管可入,《方案》聚焦短板發力,要求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採用「點、線、面、網」結合的方式,對園區所產生的各類汙、廢水,包括各類涉水排放的工業企業,開展地毯式排查。排查重點包括園區雨汙分流、排水管網和泵站建設運行等情況,編制園區及企業「汙水零直排區」建設「一點一策」治理方案,並按照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的要求,實施對標整改。
《方案》還突出質量優先規範建設,要求對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組織開展第三方專業評估,對已完成「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的園區實施不定期回頭看,抽查發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複查不合格的,應重新建設。
上下聯動成合力 技術支撐提成效
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時間緊、工程任務重,如何才能「治」在必得?浙江省從頂層設計入手,壓實責任主體,推動《方案》落到實處。
《方案》指出,各級政府和園區管委會是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的責任主體,組織開展底數摸排、問題排查、問題整改、建設實施、長效機制建立與完善等工作。各級治水辦(河長辦)負責建設工作的指導協調、督查、考核。
同時,浙江省將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將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納入美麗浙江(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行動計劃)和「五水共治」考核內容,定期調度園區建設工作進度,對建設工作組織、進度、質量、成效等進行督查,對工作不力、進展滯後的地區要加強督查督辦。
記者了解到,《方案》還配套出臺了《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技術要點(試行)》和《園區工業企業「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技術要點(試行)》,涵蓋重點排查內容、重點問題整改、長效管理措施,工業企業一般性要求以及化工、印染、鉛酸蓄電池和造紙等重汙染行業企業特殊要求,分類指導,精準施策。
「我們從工業園區和園區工業企業兩個層面設計了技術要點,連同已經實施的《浙江省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評估指標體系》一起,形成『1+3』的工作體系,為規範化、標準化推進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