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天,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的這篇論文就已被下載12000多次!

2021-01-11 科教頭條

2020年4月18日,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在國際心血管領域頂級雜誌Circulation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Association of Inpatient Use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with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明確回答了繼續使用ACEIs/ARBs類藥物不僅不會增加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風險,相反還可能降低此類患者的死亡風險。此研究成果,將為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用藥,提供了關鍵性的決策依據,為全球11億高血壓患者,解決了新冠疫情危機下如何用藥的問題。

研究成果發表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巨大反響。最新數據顯示,此研究成果在Altmetric(論文的社會化影響力指標,追蹤包括微博、Twitter或者Facebook等在內的社交媒體對某課題的影響力)上得分為1047分。已有9家國際新聞媒體報導,如美國 《Science News》中報導該研究成果,並指出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不會使COVID-19惡化。

同時,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的Microbiology Community 以及BMJ 等博客對此進行了重點介紹,引發Twitter轉發討論1390次,在維基百科的ACE2的詞條介紹中,還特地將此論文的研究成果引入。此論文發布不到10日,就已累計被下載12000多次。

此論文得分在Altmetric可以追蹤的論文中,已成為最具影響力排名前5%的研究成果。此外,在Altmetric可以追蹤的Circulation Research 所發表的六千多篇研究論文中,排名第一,創造了此領域內,新的最高得分紀錄,而且此研究成果的得分,還在持續上升中。

1、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用藥的廣泛爭論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截至目前(4月24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75萬例,死亡人數達19萬。疫情引發的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和各種政治動蕩遠超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重點介紹

現有流行病學調查提示,心血管疾病(CVD)和高血壓患者更易感染SARS-CoV-2病毒,高血壓患者的肺炎程度比血壓正常者嚴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合併高血壓較多。因此,高血壓是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危險因素,會顯著增加患者的重症病率和死亡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中的關鍵元素,RAS在高血壓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阻斷RAS系統有利於控制高血壓。目前,AECIs/ARBs類藥物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高血壓治療,服用此類藥物能夠引起機體ACE2水平的上升;而新冠病毒正是通過其表面的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結合受體蛋白ACE2進入細胞進行感染。基於上述理論,部分學者提出服用ACEIs/ARBs類藥物會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

文章影響情況

但是,相反的觀點則認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ACE2的水平明顯下降,RAS系統的平衡向ACE/AngⅡ/AT1R軸傾斜,繼而導致組織損傷和疾病進展。而ACEIs/ARBs的使用,可將RAS系統平衡轉向ACE2/RAS軸,發揮抵抗炎症和組織損傷的作用。因此,有學者認為,此類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組織損傷,可能是新冠肺炎的潛在治療藥物,所以強烈建議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應繼續使用ACEIs/ARBs類藥物。以上兩種相反的觀點,嚴重影響了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救治,從而引起了全世界學者及醫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與爭論。

2、迫切需要嚴謹的臨床研究提供臨床用藥決策依據

全球高血壓患者已超11億,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範圍內呈指數級蔓延,ACEIs/ARBs作為高血壓的常規治療藥物,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使用策略和安全性問題除了引起全世界學者及醫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外,也受到全世界醫學相關組織的關注。近日,國際高血壓協會(ISH)、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心力衰竭協會(HFSA)、歐洲高血壓學會(ESH)、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加拿大高血壓協會等多個國際重要醫學組織相繼發表聲明,強調目前沒有直接的臨床或研究證據闡明ACEIs/ARBs對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作用及影響。

研究成果總結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等大量國際頂尖的醫學雜誌也連續發文,呼籲廣大研究人員提供確切的臨床證據來解決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用藥問題。然而到目前為止,國際上缺乏大樣本的臨床分析和嚴謹的臨床研究來回答上述問題。此外,當今自媒體的流行導致一些帶有偏向性的報導將ACEIs/ARBs用藥的安全性問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而且部分高血壓患者因缺乏對ACEIs/ARBs和新冠肺炎關係的正確認識,開始私自停藥,從而產生嚴重的後果。因此,從患者生命安全的角度,同樣亟需大樣本臨床研究提供正確的用藥指導,以消除他們不必要的擔憂。

3、ACEIs/ARBs可顯著降低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風險

為了迫切解決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面臨的臨床救治問題,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對來自湖北省9家醫院的3430例新冠肺炎確診住院患者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中包括1128例合併高血壓的患者。通過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實驗室檢測指標、胸部CT嚴重程度、住院幹預手段、院內死亡率以及合併的器官損傷等指標的綜合評價,利用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評估合併高血壓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風險;並進一步對1128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亞組分析,通過控制混雜因素構建混合效應模型,系統研究了在院期間使用ACEIs/ARBs類藥物對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素,與患者死亡率顯著相關;在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中,繼續使用ACEIs/ARBs類藥物不僅不會增加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風險,相反還可能降低此類患者的死亡風險。此外,本研究對於慢性心衰,糖尿病等臨床上除高血壓外的其他具有ACEIs/ARBs用藥指徵的患者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4、研究成果一經發表,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

在國內,作為向外公開發行的,以報導科技新聞和信息傳播的中央主流新聞媒體科技日報,第一時間在其公眾號平臺發布題為《高血壓必看!這類降壓藥和新冠病毒「是敵是友」?終於有人搞清楚了》新聞報導,向社會大眾普及了這次研究成果的科學知識。

同時,新華社、人民網,學習強國平臺、光明日報、澎湃新聞、大公網等媒體紛紛跟進報導此研究成果,《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解決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用藥問題》,《武大領銜研究團隊: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這類藥不能停》。《科研人員破解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用藥問題》等各媒體報導累計引發數百萬次閱讀與轉發,轉瞬間,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破解高血壓合併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用藥問題這一重大消息,席捲網絡。諸多報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武漢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也通過「武漢發布」,正式向全武漢市民宣告了此研究成果。

來源:iNature 綜合網絡報導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李紅良被免兩職正接受審計,系研究喝茶抗癌小學生之父
    同時,李紅良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不過,事實上武漢大學官網早在5月6日已發布消息稱,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此外,根據武漢大學8月28日發布的通知,武漢大學審計處已派出審計組,從2020年9月1日開始,對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期間為2016年12月20日至2020年7月31日。
  • 饒毅「實名舉報」一年後,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武漢大學知情人士透露,該校教授李紅良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換屆大會上主動辭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一職。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6日,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就發布通知,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
  • 被舉報學術造假、女兒研究遭質疑……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職務
    健康時報記者向武漢大學求證,一位工作人員表示,9月15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舉辦換屆大會,李紅良確實提出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李紅良。圖片來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免職並非第一次,質疑尚未有回應這並不是李紅良第一次遭遇免職。據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5月6日,李紅良已被免去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III實驗室主任職務。
  • 武漢大學李紅良被免去兩重要職務,並主動辭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據公眾號bio生物世界援引梨視頻爆料: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這兩個職務。另外,根據武漢大學審計處公布的通知,武漢大學審計處已派出審計組,從 2020 年 9 月 1 日開始,對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 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
    李紅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確認,李紅良自今年5月至9月15日,接連失去了三項行政職務,分別為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簡稱A3實驗室)主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IMA)所長、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目前,A3實驗室官網現任領導資料已更新,由49歲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病毒學專家藍柯教授接替46歲的李紅良。
  • 李紅良被武漢大學免去兩職務,並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近日,有媒體爆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 / ABSL-III 主任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兩個重要職務。此外,據公眾號 Bio 生物世界所述,在 9 月 15 日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換屆大會,李紅良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但目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尚未更新此信息。進一步,我們在武漢大學官網對李紅良教授的一系列任免進行了查詢,發現早在 5 月 6 日,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便公布了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 ABSL-Ⅲ 實驗室主任職務的通知。
  •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疑25篇論文涉嫌不端,時間橫跨20多年
    (DeepTech 梳理)目前,詹啟敏團隊已對四篇論文進行了回復,另有四篇進行了勘誤。25篇論文中,實驗圖像形似或重複的論文有15篇。對於其中一篇圖像重複的論文,詹啟敏團隊回復稱,是因為不同的實驗錯誤地放置了同一幅實驗圖所致。而對於另一篇圖像重複的論文,論文作者回復其實圖像並不相同,是因為解析度過低,還有一篇論文,作者致歉稱,是對圖像排序時導致了錯誤。但對於更多論文,尚未進行答疑。
  • 李紅良被免雙職,曾因其女「喝茶抗癌」研究獲獎受爭議
    今年7月,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正就讀於小學的女兒被曝出通過完成「喝茶抗癌」實驗研究獲獎,但該研究的操作的難度遠遠卻超過小學生的能力。對於李紅良在此其中有無「代勞」,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爭議。9月16日,有消息稱李紅良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以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 李紅良被武漢大學免去兩職務,並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日前,梨視頻爆料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這兩個職務。此外,在9月15日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換屆大會,李紅良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目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尚未更新信息。武漢大學知情人士透露,該校教授李紅良9月7日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和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至此,李紅良在武漢大學沒有在行政職務。
  • 李紅良被武大免職、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曾被饒毅質疑造假
    進一步,我們在武漢大學官網對李紅良教授的一系列任免進行了查詢,發現 早在 5 月 6 日,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便公布了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 ABSL-Ⅲ 實驗室主任職務的通知。
  • 武漢大學李紅良別開生面的大健康通識課
    7月1日,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實驗室裡,基礎醫學院院長、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李紅良教授正在對兩隻小鼠進行解剖並講解,學生們認真地圍觀,生怕漏掉了每一個細節。 這是第三學期的《現代醫學與健康》通識課課堂,95%的在場學生都是非醫學背景。當日,李紅良的授課內容是「脂肪肝與公眾健康」。
  • 已被免職的院長李紅良再登熱搜,不經讓人質疑天才到底是怎樣的
    近日,網友們比較關心武漢大學的李紅良被免兩職,正接受審計儀式。經過記者查詢,武漢大學官網其實早在5月6號就已經發布了相關的消息。那究竟為何時隔4個多月,這事兒為什麼會再度引發媒體和網友的關注呢?而李紅良恰好是這兩名小學生的父親。公眾質疑的重點是這個實驗涉及到腫瘤剝離,給裸鼠注射腫瘤細胞等實驗操作難度非常大,小學生是很難以完成。這一曝光是李紅良的孩子給人們猜想的空間那就更大了。我們不懷疑這個世界上有天才的存在。更有理由相信,專家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有條件探索科學的奧秘。但是民眾的智商不可能跌到失去簡單的邏輯判斷,特別是李紅良本人此前曾多次身陷學術不端的風波,更讓人遐想連篇。
  • 身陷學術造假爭議 武大基礎醫學院李紅良去職院長
    圖/武大新聞網網站 文丨記者 黃晏浩 多次陷入爭議漩渦的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被免、去職多項行政職位。財新記者從武漢大學方面確認,9月15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領導換屆,李紅良主動辭去院長職務。據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5月6日,李紅良已被免去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III實驗室主任職務。
  • 武漢大學院長回應自己小學女兒「喝茶抗癌」研究獲獎:毫無問題
    上述提到的兩名小學生,一個是李某怡,一個是李某卿,兩人都是武漢大學醫學院院長李紅良的女兒,這件事情被曝光後,李紅良非常憤怒,認為自己的兩個女兒完全具備博士能力,能夠做出這種級別的實驗,對網友的曝光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回覆。李紅良:「我認為這次研究和申報都是非常規範的,並且我們也已經開始進行調查,請大家不要傷害孩子們。」對此也發出了很多兩名孩子實驗的操作過程。
  • 武漢科技大學一科研團隊在Top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近期,我校「超分子材料與分子納米器件團隊」梁峰教授課題組以合成化學作為基礎和核心,積極拓展與相關學科和領域的交叉融合,在新材料精準化製備和應用研究方向取得進展,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利用金納米顆粒的可塑性,梁峰教授課題組可控制備了低鈀含量的星狀金鈀雙金屬納米顆粒。
  • 教授被指學術造假17年:用SCI篇數來論英雄、評職稱,被指有弊端
    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在網絡剛剛熱炒,就迅即被有關部門回應,稱其舉報早有定論。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表明,被指17年持續學術造假的李紅良團隊,舉報者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一樣,高度重視質疑耿美玉論文造假的問題。據有關報導,耿美玉所在的藥物所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
  •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大學校長如此怒髮衝冠
    11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舉報李紅良等三人論文造假,請該委核實此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學術界最不能容忍的現象,就是學術造假。這次饒毅舉報的三個造假者每一個身份都很不簡單,全部是學術界的領軍人物: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該院官網介紹,李紅良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這位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舉報了,就在去年也被武漢大學的同事舉報過。裴鋼院士,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
  • 武漢教授團隊,入選多篇ESI高被引和熱點論文
    6篇、全球Top 0.1% ESI熱點論文3篇,其中陳漢新教授新增4篇高被引論文和3篇熱點論文、肖波齊教授新增2篇高被引論文。截止目前,陳漢新教授團隊已有10篇ESI高被引論文和6篇ESI熱點論文。ESI高被引論文分別為工程學2篇、計算機科學2篇、材料學1篇,化學1篇,數學4;ESI熱點論文分別為工程學1篇,計算機科學2篇,數學3篇。團隊成員龍龔博副教授是其中2篇高被引論文的通訊作者,陳漢新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是其中1篇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的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