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銫原子鐘的實驗室:一秒有多長?
《科學》雜誌近日刊登了美國天體物理學聯合實驗研究所(JILA)葉軍教授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設計的原子鐘頻率準確度誤差不超過10-18。 如果這口鐘在宇宙誕生之時就存在,當它晝夜不停地走到今天,產生的誤差都不到1秒。 在漫長的歲月裡,人類發明了日晷,也用過需要有人日夜蹲守的水鍾。
-
「時間工匠」趙杏文: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銫原子鐘
大家都知道時間是連續的和流逝的,一分一秒不能中斷的;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守住時間的工作,就是由銫原子鐘來完成的。作為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間準到1分鐘也就夠了。隨著技術的發展,通信、電力甚至軍事等領域,對時間的要求更高,甚至要精準到百萬分之一秒,千萬分之一秒。為了適應這些高精度的要求,人們製造出了一系列精密的計時器具,銫原子鐘就是其中的一種。
-
「時間工匠」趙杏文:耗時八年研發「銫原子鐘」 「北京時間」將由...
大家都知道時間是連續的和流逝的,一分一秒不能中斷的;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守住時間的工作,就是由銫原子鐘來完成的。作為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間準到1分鐘也就夠了。隨著技術的發展,通信、電力甚至軍事等領域,對時間的要求更高,甚至要精準到百萬分之一秒,千萬分之一秒。
-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出優質型銫原子鐘
原標題:510所研製出優質型銫原子鐘 50萬年時間誤差不超過1秒 中國甘肅網9月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 何燕 通訊員 潘穎)近日,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即510所)成功研製出優質型銫原子鐘,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檢定測試,天穩定度相當於50萬年時間誤差不超過
-
首臺商品化雷射銫原子鐘驚豔亮相 30萬年不差1秒
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電科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一款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這是國內首臺實現商品化的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從外觀上看,僅僅是一個三四十釐米長寬,十幾釐米高的「黑匣子」,但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它可以做到30萬年不差1秒。
-
高精度可移動定時設備問世 內置銫原子鐘作時基
該設備將應用於防禦系統,保障國防建設。時間是基本物理量,但有精度問題,不同的時間源,精度也不同。如今人們生活中,各種電子設備都是國際標準時間(UTC)進行對時。準確可靠的時間頻率系統是最重要的基礎戰略資源,許多重要領域如交通、金融、智能電網、移動通訊、計算機網絡、衛星導航等,其安全運行都要依靠高精度的時間頻率保障。
-
新民晚報數字報-銫原子鐘首次國產化 衛星導航「全國一張網」
斬獲今年工博會創新金獎的「雷射小型銫原子鐘TA1000」,是我國第一臺銫原子鐘產品,也是國際上第一臺雷射小型銫原子鐘產品。 銫原子鐘是產生國家標準時間的一級原子鐘,廣泛應用於航天測控、數字通信、金融與證券等國家戰略部門,地位舉足輕重。而我國銫原子鐘的研發卻始終受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技術等限制,無法工程化生產,長期依賴進口而受制於人。
-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
-
世界最準銫原子鐘首次實現國產 入選工博會「創新金獎」
原標題:世界最準銫原子鐘首次實現國產 >>>第二十屆中國工博會 世界上最準的時鐘終於國產了!記者昨天從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主辦方獲悉,數十萬年才會誤差一秒的銫原子鐘,今年已在我國實現量產,將大大增強我國高技術領域的自主性,對於通信、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技術的發展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
30萬年不差1秒 國產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實現商品化
對銫原子鐘而言,這意味著9192631770次的電子躍遷振蕩。11月7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2號展廳,中國電科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奧電子」)首次發布了一款名為TA1000的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一個三四十釐米長寬,十幾釐米高的「黑匣子」,外表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
-
成都女子定義北京時間:直面生死打破美國壟斷,造出銫原子鐘
曾經,全世界90%的「時間」都由美國製造的銫原子鐘來制定,中國一個叫做趙杏文的工程師,想要打破這種局面,做出中國人自己的銫原子鐘,為了這個目標,她曾3個月直面生死,在2000伏高壓電擊中提銫,身懷六甲還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
-
雷射促使原子鐘更進一步
時間的計量發展歷程 遠古時期,人們以太陽的東升西落作為時間尺度,因此便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類生活;公元前二世紀,日晷出現,提高了時間的計量精度;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國北宋時期的能工巧匠們設計出水鍾;六百多年前出現了機械鐘;十七世紀,單擺被用於機械鐘的設計,使其計時精度提高了近百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石英鐘誕生,計時精度進一步被提高
-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由「天文秒」時代進入「原子秒」時代
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
-
稀有金屬銫、銣的三大需求增長點:5G、衛星、量子技術
(2)製造:甲酸銫是卡伯特公司研發的特種鑽井液,用於深井、高壓、高溫油井 的鑽井。 這是目前工業上最大的銫應用。(3)電子學:銫的低電離勢被用於光電管設計以及電子學中的光電發射和閃爍裝置。實驗證明,銫蒸氣雷射計算機是用於海底探測和礦產勘查地球物理的磁力 儀的常用設備。 它目前用於紅外光學,並正在發現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太陽能電 池技術。(4)天文鐘:原子鐘——1999 年設計的,精確到 200 萬年一秒——功能基於銫 的恆定原子共振。 它也被用於更接近間距的數據包,倍增光纖電纜系統的能力。
-
世界最薄銣原子鐘實現量產 專為板卡用途設計
日前,航天科工自主研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薄銣原子鐘(以下稱「超薄鍾」),目前已研製完成並實現量產。該超薄鍾厚度世界最薄,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頂尖水平。銣鍾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原子鐘,其體積小、成本低、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好,大量應用於裝備、電信、電力、交通等行業。航天科工203所此次研發的超薄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本體尺寸壓縮到76毫米×76毫米×17毫米,是世界上厚度最薄的高可靠銣原子鐘,能在強振動條件下保持可靠鎖定。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本報記者 馮衛東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而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此前最先進的原子鐘偏差在半秒左右。自從人類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就開始利用周期性現象進行追蹤。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 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 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在衛星導航系統中,1納秒(十億分之一秒)的時間誤差將導致0.3米的距離誤差。要實現如此精密的時間測量,只有原子鐘能做到。王文明說,原子鐘是通過原子這一微小量子構件,實現普通鐘錶一般的「嘀嗒」聲。不同的是,這種「嘀嗒」更均勻,表現為一種電磁波形式,通常聽不見,只有通過微波信號處理技術才能輸出。 如何讓原子鐘的精密測量為我們所用?
-
迄今最精準原子鐘即將「報時」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聶翠蓉)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登了華人科學家葉軍團隊的最新成果:將量子氣體態鍶原子擠壓成一個微型3D立方體,使原子密度提高到之前原子鐘的1000倍,從而設計出迄今最精準原子鐘。
-
我國研發世界最小「晶片原子鐘」 有望運用於全球導航系統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航空、航海、通信、人員跟蹤、消費娛樂、測繪、授時、車輛監控管理和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等方面廣泛使用,而且總的發展趨勢是為實時應用提供高精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