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年不差1秒 國產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實現商品化

2020-12-03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 吳傳明)1秒,在手錶裡不過是幾個齒輪的轉動和「喀嚓」一響。對銫原子鐘而言,這意味著9192631770次的電子躍遷振蕩。

11月7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2號展廳,中國電科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奧電子」)首次發布了一款名為TA1000的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

一個三四十釐米長寬,十幾釐米高的「黑匣子」,外表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它可以做到30萬年不差1秒。不僅如此,這也是國內首臺實現商品化的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生產線就在四川。」

原子鐘是產生最高時間頻率基準信號的高技術產品。廣泛應用於航天測控、衛星導航、數字通信、金融與證券、國防等領域,地位舉足輕重。銫原子鐘是原子鐘中重要的一種。國際上普遍採用銫原子的躍遷頻率作為時間頻率的標準。北京時間,也是由銫原子鐘來產生和保持的。

天奧電子技術總監楊林介紹,TA1000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是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支持下,由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和中國電科第十二研究所等國內優勢單位,採用先進雷射抽運和雷射檢測技術研製而成。產品從研製到商品化歷時八年,歷經原理樣機研究、環境試驗考核、權威機構計量檢測,8家國防、電力、通信等專業用戶的試用,工程樣機鑑定、小批量生產驗證等科研過程。目前,該產品已能實現量產,技術指標具有國際先進性。前不久的第20屆(2018)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該產品還榮獲創新金獎。

使用壽命更長,更經濟也是其亮點之一。「一臺可用10年時間。」 楊林表示,該產品從充銫量、吸銫材料、雷射器三個方面解決了影響銫鐘壽命的主要問題,具有長壽命、高可靠性、頻率準確度高、穩定度好、寬工作溫度範圍、豐富接口功能等特點。

發布會現場,不少行內專家也表示,該產品實現國產商用,是我國時間頻率技術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可為軍民融合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提供保障。

相關焦點

  • 首臺商品化雷射銫原子鐘驚豔亮相 30萬年不差1秒
    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電科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一款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這是國內首臺實現商品化的雷射抽運小型銫原子鐘,從外觀上看,僅僅是一個三四十釐米長寬,十幾釐米高的「黑匣子」,但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它可以做到30萬年不差1秒。
  • 中國成功研製銫原子鐘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研製銫原子鐘2000萬年不差1秒 蘋果首次將數據存在中國大陸 聯合國與百度共建大數據聯合實驗室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雯婷):本周,中國成功研製NIM5銫原子噴泉鍾,可運行2000萬年不差1秒,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
  • 中國原子鐘2000萬年不差1秒 成為國際基準鍾
    可對大多數人來說,往往只知道年、月、日、時、分、秒和時區,對時間究竟如何而來、1秒鐘如何產生並不清楚。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為此,本臺記者專訪了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同時也是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中國代表李天初院士,請他對銫原子鐘的工作原理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進行介紹。
  • 1500萬年不差一秒銫原子噴泉鍾:讓時間準一些
    本報記者 林莉君 通訊員 劉旭紅  新聞緣起  我國自主研發銫原子噴泉鍾1500萬年不差一秒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自主研製的「NIM5可搬運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日前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鑑定
  • 「時間工匠」趙杏文: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銫原子鐘
    大家都知道時間是連續的和流逝的,一分一秒不能中斷的;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守住時間的工作,就是由銫原子鐘來完成的。作為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間準到1分鐘也就夠了。隨著技術的發展,通信、電力甚至軍事等領域,對時間的要求更高,甚至要精準到百萬分之一秒,千萬分之一秒。為了適應這些高精度的要求,人們製造出了一系列精密的計時器具,銫原子鐘就是其中的一種。
  • 世界最準銫原子鐘首次實現國產 入選工博會「創新金獎」
    原標題:世界最準銫原子鐘首次實現國產  >>>第二十屆中國工博會  世界上最準的時鐘終於國產了!記者昨天從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主辦方獲悉,數十萬年才會誤差一秒的銫原子鐘,今年已在我國實現量產,將大大增強我國高技術領域的自主性,對於通信、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技術的發展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 【中國科學報】追求30億年不差1秒的精度
    守候時間30年  時間頻率基準重點實驗室首席研究員董紹武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了整整30年。記者是在一個裝滿儀器的實驗室裡見到董紹武,後來才知道實驗室裡那些儀器上跳動的紅色數字就是中國標準時間。目前的世界時通過地球自轉測量獲得,比原子時慢35秒。  董紹武介紹,從1958年1月1日開始,原子鐘時間與地球自轉時間對準,但因為地球自轉的減慢,導致1秒的長度發生變化,不再「準時」,於是就需要隔一段時間人為給原子鐘時間增加或減少1秒,即閏秒。  別小看了這樣1秒,在通信、證券、航空、地震勘探等領域,這1秒的影響無法忽視。
  • 成都女子定義北京時間:直面生死打破美國壟斷,造出銫原子鐘
    而校對全國時間的「工作」就是由銫原子鐘完成的。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國第一臺國產銫原子鐘是由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組織研發的,而趙杏文,則是這個項目的骨幹成員。趙杏文是一個和「時間」較勁的人,她主攻的銫原子鐘的研製列為「十三五」期間重要的工作內容。2009年與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組建了雷射抽運銫鐘項目組,成立聯合實驗室,雷射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在實驗室裡,風扇巨大的轟鳴聲是唯一的背景音。
  • 北鬥導航銣原子鐘,如何做到每300萬年只差1秒?
    如果是差了一秒鐘的話,偏差是不可想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衛星以7.9km/s的速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繞地心做勻速圓周運動。真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如果衛星定位不準確,那還要來幹嘛呢?那問題就來了,衛星是如何做到時間的絕對精確的呢?據說我國的北鬥衛星系統做到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沒有聽錯是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是不是唬我?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人類現階段是怎麼做到對這些時間做計算的呢?
  • 我國自主研發「銫原子噴泉基準鍾」 約等於5400萬年不差1秒
    在計時儀器方面,從古代的日圭、刻漏,發展到近代的機械擺鐘,直到現代的石英鐘和原子鐘。中國計量院攻克了冷原子製備、冷卻和探測、超穩微波產生、時標駕馭等關鍵技術,研製出銫原子噴泉基準鍾(NIM6)約等於5400萬年不差1秒。項目成果為北京衛星導航中心時間頻率系統標準時標的產生、保持、改進和比對提供計量支撐。
  • 「時間工匠」趙杏文:耗時八年研發「銫原子鐘」 「北京時間」將由...
    2009年,從四川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畢業後,25歲的趙杏文加入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銫原子鐘研究。去年,她和團隊歷時8年研發了全球首款商品型雷射抽運型銫原子鐘,一舉打破了過去半個世紀的僵局。目前,由他們所研發的銫原子鐘已經進入量產階段。這也意味著,今後,「北京時間」將不再由美國銫鐘來保持,真正實現了成都製造守住「北京時間」。
  • 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雨、朱宛玲):現代社會,時間對人類極為重要。它滲透於人類活動、科學實驗、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的各個領域。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
    2000萬年不差一秒我國銫原子噴泉鍾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為國際統一時間作修正    8月7日,國際計量局(BIPM)正式通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被接收為國際計量局(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原標題: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根據原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當原子從一個能量態躍遷至低的能量態時,它便會釋放電磁波。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根據原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原子是按照圍繞在原子核周圍不同電子層的能量差,來吸收或釋放電磁能量的。當原子從一個「能量態」躍遷至更低的「能量態」時,它便會釋放電磁波。這種不連續的電磁波的頻率,就是人們所說的共振頻率。同一種原子的共振頻率是一定的——例如銫133的共振頻率為每秒9192631770周。原子鐘就是使用雷射來測量原子的共振頻率,從而實現精準計時。
  • 350萬年不差1秒 中國首臺銫原子噴泉基準鍾問世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成功的銫原子噴泉基準鍾在北京通過了鑑定。據悉,銫原子噴泉基準鍾鐘的時間頻率基準達到8.5×10-15,相當於350萬年不會誤差一秒  兩院院士王大珩擔綱的鑑定委員會的專家一致認為,銫原子噴泉鐘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的量子計量學技術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科學時報】中國計量院銫原子噴泉鍾千萬年不差1秒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自主研製的「NIM5可搬運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日前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鑑定。經鑑定,NIM5銫原子噴泉鐘的頻率不確定度達到2×10-15,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噴泉鍾直接駕馭氫鍾產生地方原子時。 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將時間單位秒(s)的定義從天文秒改為基於銫原子躍遷的原子秒。從此,實驗室型銫原子鐘復現秒定義,成為時間頻率計量的基準裝置。
  • 最後時刻打破西方封鎖,北鬥導航做到了每300萬年只差1秒
    如果是差了一秒鐘的話,偏差是不可想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衛星以7.9km/s的速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繞地心做勻速圓周運動。真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如果衛星定位不準確,那還要來幹嘛呢?那問題就來了,衛星是如何做到時間的絕對精確的呢?據說我國的北鬥衛星系統做到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沒有聽錯是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是不是唬我?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人類現階段是怎麼做到對這些時間做計算的呢?
  • 「1秒」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幾十億分之一秒真的可以測定嗎?
    銫鐘又叫「銫原子鐘」。一起來看一下吧。銫原子鐘是什麼銫原子鐘是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間準到1分鐘也就夠了。但在近代的社會生產、科學研究和國防建設等部門,對時間的要求就高得多。它們要求時間要準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萬分之一秒。
  • 北鬥導航在最後時刻打破西方的封鎖,北鬥導航做到300萬年只差1秒
    如果是差了一秒鐘的話,偏差是不可想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衛星以7.9km/s的速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繞地心做勻速圓周運動。真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如果衛星定位不準確,那還要來幹嘛呢?那問題就來了,衛星是如何做到時間的絕對精確的呢?據說我國的北鬥衛星系統做到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沒有聽錯是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是不是唬我?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人類現階段是怎麼做到對這些時間做計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