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在考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和診療救治工作中指出「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於1月22日發布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礎研究」的專項項目指南,並於3月17日完成了申請、評審及資助工作。
近年來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以及此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病,無一不是微生物、人、動物及生態系統相互作用失衡引發的嚴重結果,因此加強相關領域基礎研究尤為迫切。儘管生命科學部在既往的資助工作中對涉及病毒起源、進化,傳播與感染,疫苗研發等領域有過多項資助,但人類對病毒的認知還非常匱乏,對機體感染病毒後的免疫反應機制還有待於深入研究。
生命科學部將在今後的資助工作中,積極鼓勵科研人員圍繞病毒學、病原微生物學、免疫學以及動物模型等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努力推動病毒學及病毒與免疫系統互作研究的前沿理論與技術。注重跨學科交叉研究以及採用新的科研範式針對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開展的研究,鼓勵在研究工作中,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高通量測序等新方法新技術。鼓勵與數學、物理、化學及臨床醫學等學科領域的交叉研究,鼓勵申請者持續、系統地開展下述方向的研究,學部將在資助工作中給與重點關注及穩定支持。
1、病毒起源、進化、宿主和多樣性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2、病毒的結構、功能、穩定性與毒力研究
3、病毒跨種傳播的機制以及人類、動物與環境互作對病毒跨種傳播的作用和影響
4、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宿主以及傳播與演化
5、冠狀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細胞生物學過程和分子機制
6、 冠狀病毒感染致病動物模型和病毒感染誘導的組織、器官病變機制
7、天然免疫系統對病毒感染的反應機制及在病毒疾病進程中的功能
8、病毒感染觸發免疫系統紊亂和炎症因子風暴的機制
9、 病毒感染與免疫記憶及耐受形成機制
10、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逸機制
11、疫苗及疫苗佐劑研究
12、基於病毒學和病毒誘導免疫反應機制的先導化合物研究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