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到底是怎麼影響你的

2020-11-22 三聯中讀

原文@李科蒙 載於中讀App

作為一個音樂迷,很多年以來,我都有聽搖滾樂的習慣。我甚至覺得,在大學期間,我從搖滾樂上學到的東西比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多。比如,我有段時間參加辯論比賽,為了克服怯場的毛病,在比賽之前,我會故意聽一些我喜歡的特別燥的音樂。每次聽完,我都能變得更冷靜,也覺得更自信。

我聽搖滾樂收穫到的絕對不只是聽覺上的享受。總體上來說,這種音樂教會我用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我原來以為,我的經歷屬於特例。後來我才發現,許多人都有著和我類似的體驗。

搖滾歌手鄭鈞就講過,他上大學的時候,在某節英語課上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搖滾樂之後,終於發現了活著的樂趣。創作人高曉松將很多搖滾音樂家都視為他的「燈塔」。

有新聞介紹說,一位父親帶著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去參加了英國著名樂隊,酷玩樂隊的一場演唱會。在演唱會上,一向很少張嘴說話的兒子居然興奮地哭了,而且一邊哭一邊激動地和其他觀眾大合唱。

這些例子似乎都說明,音樂能調節情緒和心理狀態,好像還能夠參與我們的精神生活。但你一定和我一樣,最想知道的是,這些改變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聽音樂這個行為確實能讓我們感到愉快。音樂能發揮這種功效,是因為它能導致我們的大腦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質。

一些神經系統科學家就發現,當一個人在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的時候,他的大腦中就會產生多巴胺這種有機化學物質。這種物質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我們的愉悅感,同時也負責增強我們的驅動力。這些科學家強調,同樣能產生大量多巴胺的行為還包括性行為和進食過程。所以,我們現在能理解,「音樂是良藥」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性行為和吃東西的重要性,我們很容易明白。這些行為反映的是人類的生理需求。它們直接關乎人類的生存和繁衍進程。也就是說,每一個正常人都需要這兩種行為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一連串的音符怎麼就會讓我們感到高興?畢竟,從表面上看,各種聲音之間的組合顯得沒有什麼特殊意義。

音樂家萊昂納德·梅耶(Leonard Meyer)給了我們一個比較靠譜的解釋。

他說,人類每天最常用的一個技巧就是分析他們周圍發生的事物,包括他們看到的和聽到的。當一個人接觸到一組音符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在潛意識裡開始期待這些音符被呈現的模式。如果它們的變化的模式符合他的預想,他的大腦就會開啟獎勵機制。這種獎勵機制會產生多巴胺。

當他的大腦在「期待」和「符合預想」之間反覆切換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心情舒暢。

而當一首曲子和歌詞相結合,聽眾會有更複雜的體驗。人們解讀信息的習慣,會幫助他們去分析和消化歌詞的含義。

比如,如果一首歌裡含有「山」這個詞,我們很可能在腦袋裡勾勒出高山流水的畫面。而如果一首歌的主題是兩個戀人的分手,我們就會自然地開始聯想,男女之間的結合意味著什麼。

也就是說,聽音樂會提高我們對各種事物的認知能力。因此,和我們的心理年齡相匹配的歌,會促使我們更好地理解什麼是美的東西,生活的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是不是只是為了消除消極的情緒,或者提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的表現,才會選擇去聽音樂的?

其實,很多時候,聽音樂可能和穿衣打扮、自拍行為發揮著一樣的作用。它是建立個人身份的一種手段。

也就是說,一個人決定聽音樂,是因為他想給自己創造一個私密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他會在一個身心鬆弛的狀態下,在腦袋裡反思「自己是誰」、「自己想要做什麼」、「自己有什麼目標」這些問題。所以,一個人每天聽歌的時間,實際上能增強他的自我意識。

我們也可以說,人們欣賞音樂的習慣能影響他們的性格特點。來自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格林伯格(David Greenberg)就認為,一個人的音樂品味能反映出他的一些個性特徵。

比如,經常聽浪漫、舒緩、悲傷或者慢節奏的音樂的人們,他們的同情心更強。與這些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從事數學和科研工作、思維嚴謹、強調事實的人。

格林伯格說,這些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更傾向於根據音樂的創作結構和內容的複雜程度來選擇要聽的類型和曲目。他們更喜歡製作精細、專業水準極高的歌。因此,有一種說法就是,喜歡聽傳統爵士樂和古典樂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教育程度高、鑽研能力特別強的人。

通過這些研究,我們能明白的是,聽歌可能會增強一個人的一些性格特點。或者說,音樂是他塑造自我的一個重要的工具。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在聽過某首歌以後,我們會特別驚喜,然後感嘆,「歌裡講的這些情緒,不就是我正在經歷的嗎」?

造成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一種就是,音樂創作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反映一些普遍存在的故事或者人生體驗,所以,你對一些歌產生共鳴的機率並不低。

另一個原因就是,這首歌發揮了教育的作用。它實際上是提醒了你,你的身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並能幫你更準確地判斷你的情感狀態和生活現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告訴你音樂如何影響我們
    Levitin博士是一名神經學家,也是一名音樂家,在他的《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這本書中,他寫到:「通過更好地理解音樂是什麼,音樂從哪裡來,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人類的動機、恐懼、欲望、記憶,甚至是廣義上的溝通。」 事實上,音樂的影響是很多樣的。近年來,科學家在研究大腦處理音樂的機制和聲音如何影響心理和身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 到底什麼才是HipHop音樂裡的「音樂性」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關於音樂性,討論音樂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其實在落筆前我也搞不清楚什麼叫音樂性,你要這麼問我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音樂性這一詞,大家其實非常常見。在很多HipHop自媒體文章中,關於任何一首帶有旋律唱段的歌的評述,你都可以看到這個詞。音樂性一詞被用成形容旋律優美的形容詞,包括我自己也經常用。
  • 音樂胎教你到底了解多少?
    作者:寶寶知道 花開花落自有時準媽媽曉聞自從懷孕後就開始給腹中的胎寶寶聽各類音樂,曉聞覺得越早給胎寶寶做音樂胎教,就能讓寶寶智力高人一等。於是,不管何時何地,曉聞總是抓緊時間給胎寶寶聽音樂,這讓曉聞的老公十分惱怒,兩人為此爭執不斷。那麼,對於音樂胎教,我們到底了解多少呢?
  • 2020抖音怎麼上傳音樂 怎麼導入原創音樂
    18183首頁 2020抖音怎麼上傳音樂 怎麼導入原創音樂 2020抖音怎麼上傳音樂 怎麼導入原創音樂 來源:www
  • 剪映怎麼剪輯音樂:剪映剪輯音樂教程
    現在大家使用手機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手機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的便利,今天小編也來說一下這個剪映怎麼剪輯音樂:剪映剪輯音樂教程相關的文章,這個操作其實不複雜,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剪映怎麼剪輯音樂:剪映剪輯音樂教程,一起來看看吧:
  • 《給你宇宙》用音樂和星空治癒你,或隱形成為旅行宣傳節目
    《給你宇宙》(韓語:)為韓國Channel A於2018年3月推出的音樂旅行綜藝節目,由俞世潤、輝晟、藝聲、Car The Garden、東雲、金珉碩共同主持,六位音樂人、歌手,在深夜尋找星星的音樂旅程,在漫天星光的夜空下,唱歌聊天分享音樂,充滿感性音樂、美麗畫面的治癒節目。
  • 那些在抖音上面火了的音樂到底是什麼歌
    美好的生活又怎麼能離開音樂。但是這些音樂原來的版本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三、聽起來是這樣「噔 噔 噔 噔 噔 噔 噔 噔 噔 噔」一首節奏稍慢的電音(這麼看來,看來電音更容易在抖音火起來),這首純音樂的名字是《Fade》,由挪威DJ、音樂製作人艾蘭·奧拉夫·沃克(Alan Olav Walker)於 2014年11月推出的一首純電音。
  • 音樂分享|郭頂《保留》怎麼還有你的樣子
    音樂分享|郭頂《保留》怎麼還有你的樣子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高一時觀看的十佳歌手決賽上,一位學長所唱。依稀記得學長是第四個上場的,學長人緣很好,剛上臺底下就有一大群人喊著他的名字。但不知道是因為設備原因還是其他的原因,我在觀眾席聽不太清他在唱什麼。
  • 中國第一張賽博朋克概念音樂合輯,到底是什麼水平?
    所以,你聽朱婧汐的賽博朋克世界,它是如此緊張的,朱婧汐對未來抱著懷疑和時刻自省的態度,最後那句「Don't trust anyone」進入drop段,低音的設計搭配著「anyone」不斷循環往復,是這首歌畫龍點睛的部分。在《賽博中國》裡另一位我的老朋友L+R王璐,他同時擁有多種身份:DJ、流行音樂製作人、播客博主、音樂極客玩家。
  • 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中國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認知能力的?
    他們採用一種叫作「經顱磁刺激」的神經調控方式,也就是在你的頭皮某一個部位施加一個連續微弱的磁刺激就可以興奮或者抑制某一個腦區。然後他們讓你聽不同的音樂,讓你去評價對這個音樂的喜好程度,以及願意出價的金錢額度。
  • 中外音樂大咖的教育經 孩子音樂怎麼學?
    一個頗傷腦筋的問題是——到底要不要讓這麼小的孩子學習演奏樂器?孩子缺乏耐心忍受不下去時,靠逼有用麼? 中國青年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伊頓公學前音樂總監拉爾夫·奧伍德(Ralph Allwood)和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黨委書記史明陽,請兩位中外音樂界的大咖來為家長答疑解惑。
  • 莫扎特K448: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
    ‍依照最新的醫學研究,‍‍能夠讓人長壽的第一原因,‍‍不是飲食,不是養生,‍‍也不是運動,‍‍竟然是音樂,尤其是唱歌。‍‍有的音樂讓人會激動, ‍‍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平靜,有的讓人喜悅,‍‍有的讓人哀傷。‍‍那麼,有沒有音樂‍‍聽了以後會讓人變聰明呢?‍‍‍‍
  • 你被音樂治癒過嗎?
    以上是不同背景的人們在生活中使用音樂的情形,它們都和音樂、和療愈有關,但它們都不是music therapy。音樂怎麼進行治療?是什麼特質使音樂具備療效?首先,聲音是我們對聲波震動的感受,它的傳導除了空氣,還可以通過皮膚、骨骼實現。所以,音樂不只限於聽,還有體感等多重體驗。利用這個特點,音樂治療可以幫助到有視覺障礙的人。
  • 抖音怎麼自己上傳原創音樂視頻方法分享
    經常在抖音刷視頻的小夥伴,不難發現在視頻的左下角的位置會顯示背景BGM的來處,那麼顯示的原創音樂是怎麼做的?抖音原創音樂怎麼弄,怎麼上傳原創音樂呢?就讓小編帶你GET全新的知識點吧。  抖音原創音樂怎麼弄  1、首先我們要用自己的音樂在手機上錄好音樂視頻。
  • qq音樂你的2019年度歌單在哪裡看 怎麼查看2019年度歌單介紹
    2019QQ音樂年度聽歌報告哪裡看?今年QQ音樂的年度報告也出爐啦,快去看看你的年度歌曲是哪個吧,小編分享了歌單查看方法給大家:  QQ音樂2019年度歌單怎麼看?  搜索進入  打開手機QQ音樂,搜索輸入「年度回顧」,即可找到年度歌單活動入口。
  • 音樂品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現代科研結果證明,音樂的神奇力量確實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育,並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一項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發起的研究表明,音樂與學生的SAT(美國高考)成績直接有關。數學使人學會思維,語言使人獲得知識,音符使人富於想像;而當代一系列的科學實驗表明,從小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不僅可以使他們收到藝術美的薰陶,還對其身心健康和成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音樂除了最基本的陶冶情操,在以下幾點的促進作用也得到了研究證實。
  • 蝦米之死:健康的音樂商業模式到底在哪?
    「版權只能解決一部分人的事情,唱片公司的人和寫歌的人,但所有跟音樂產業鏈相關的人你能想出一百種人。」產業鏈上包括錄音師、編曲、樂手、演出商等各種人都有問題需要網際網路解決。宋柯設想,「明年的狀態是,傳統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在誰家,我們根本不 care。我不是光要你生產出來的東西,我需要你的生產過程,你的消費過程。」
  • 學音樂到底有沒有用,為家長打開多年疑惑
    學音樂到底有沒有用,這是一個始終圍繞著家長和孩子的問題,家長即使給孩子報名後,同樣還會存在這樣的的疑慮,首先先來分析一下家長們的疑慮根源出現在哪裡:第一條-孩子到底能不能堅持下去,後來沒有興趣了半途而廢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習慣
  • 抖音怎麼發圖片配音樂 抖音要怎麼加圖片配上音樂發視頻
    18183首頁 抖音怎麼發圖片配音樂 抖音要怎麼加圖片配上音樂發視頻 抖音怎麼發圖片配音樂 抖音要怎麼加圖片配上音樂發視頻
  • 為什麼成年人學音樂,總是被「歧視」?
    成年人在音樂學習領域中,是備受「歧視」的!「現在是學習的要緊時間,這些課外的玩意兒長大了隨便你怎麼玩」,結果等你長大成人,可以把控金錢,有了點空餘時間,你想培養點自己的興趣,又聽到周圍的人以你年紀大為由反對。那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培養興趣的最佳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