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大氣頂短波輻射產品RSR應用和評估

2020-12-06 中國氣象局

  颱風胚胎91W在南海附近海域形成

  圖1 2020年7月29日14:00 FY-4A真彩圖

  2020年7月出現了1949年以來首次無颱風記錄,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抬,新的颱風胚胎91W於2020年7月底在南海附近生成。由29日風雲四號靜止衛星雲圖可見,南海及菲律賓地區雲系非常活躍,而江淮地區對流雲團活動減弱。

  南海地區對流雲輻射增強

  圖2 2020年7月27日(左)和28日(右)12:00(北京時)風雲四號大氣頂反射短波輻射通量

  副熱帶高壓北抬後,西南風將進入南海和菲律賓以東洋面,颱風活躍即將開始。大尺度對流活動與大氣頂反射短波輻射通量(RSR)相聯繫,RSR表示被地氣系統反射的太陽能量,由於對流雲和積雲將大部分入射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衛星RSR的高值區往往與活躍的對流雲和積雲有很好的對應。由FY-4A大氣頂反射短波輻射通量小時產品(圖2)可見,27日主要的對流雲系盤踞在江淮區域,形成一條東西向的帶狀雲系,而赤道及西太平洋地區僅有較為零散的對流雲團。隨著副高北抬,28日江淮區域雲系對應的短波輻射減弱,其東西向的雲帶與青藏高原地區的雲系脫離。而與此同時,西太平洋地區的對流雲發展,雲對應的短波輻射增強,發展的對流雲團西移到菲律賓鄰近地區,形成颱風胚胎。副高北抬後,29日(圖3)菲律賓地區形成有組織的對流雲系,使得91W颱風胚胎活動有所發展,對流雲系對應的大氣頂反射短波輻射進一步增強。30日該颱風胚胎雲系進一步西進至南海地區,強輻射區域覆蓋了整個南海海域,南海周圍海洋能量充沛,將有利於該胚胎雲系的發展,但是該雲繫結構鬆散,不太利於發展成颱風,但是它的環流寬廣,水汽充沛,會帶來暴雨或大暴雨。綜上,基於FY-4A衛星產品雲輻射產品的分析表明,該熱帶系統逐漸活躍將影響我國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會帶來較大風雨天氣,需要密切監測其發展動態。

  圖3 2020年7月29日(左)和30日(右)12:00(北京時)風雲四號大氣頂反射短波輻射通量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氣象衛星在氣候和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氣候和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遙感資料在我國氣候和氣候變化業務中的應用進展較快。目前,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反演的海表溫度、長波輻射、積雪和海冰產品已經成為全球和區域氣候與氣候變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信息。
  • 氣象衛星在農業與生態監測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農業與生態監測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資料已在植被指數、乾旱指數和農作物長勢監測中得到廣泛應用,風雲衛星全球植被指數產品為開展全球農作物長勢動態監測和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估產提供了關鍵支持;隨著氣象衛星遙感儀器的技術進步,氣象衛星資料在農業監測中的應用逐步深入,光合有效輻射(FPAR)、陸面溫度(LST)、雲覆蓋率等衛星遙感產品已在各類農業遙感監測與評估模型中得到使用
  • 氣象衛星探測海面溫度和射出長波輻射
    本報訊 由衛星氣象中心開發的氣象衛星探測海面溫度(SST)和射出長波輻射(OIR)產品目前已經北京氣象中心氣象線路播出,提供全國各省氣象臺使用。  氣象衛星海面溫度(SST)是指從衛星輻射計的輻射測量資料反演而得到的海洋表層的水溫。它在短期、中期、長期天氣分析和預報。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衛星定量產品種類更加豐富 風雲氣象衛星目前可通過數十個遙感儀器從太空獲取陸表、海表、大氣以及近地空間的輻射值和遙感數據,經過數據預處理生成1級數據,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數百種氣象衛星產品,產品種類更加豐富,覆蓋雲和大氣、陸表、海表、冰雪、輻射、閃電和空間天氣等多種類型,可直接應用於多個領域。
  • 氣象衛星在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
    如今,氣象衛星已廣泛地應用於我國的天氣預報業務中。  氣象衛星雲圖在我國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開始於70年代初。當時的中央氣象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聯合衛星雲圖接收和分析小組,最早開始研究探索衛星雲圖在業務中的應用。以後,很快就在全國進行應用培訓和推廣。
  • 短波紅外應用領域大揭秘—天文領域
    目前市場已逐步認識到,SWIR波段高光譜成像儀在眾多應用領域的發展前景已超越了軍事、遙感及科學技術等傳統利基領域。在夜裡使用短波紅外還有一個大的優點。被稱為夜間天空輻亮度的大氣現象所發出的光照度比星光強5至7倍,這種光照幾乎都處在短波紅外波長區。
  • [科研進展] 中國東南部春季雲短波輻射效應的年際變化特徵
    雲強烈調控著大氣的輻射能量收支,通過反射與散射太陽短波輻射對地-氣系統起到輻射冷卻作用。
  • 中國東南部春季雲短波輻射效應的維持機制及其年際變化研究獲進展
    雲調控著大氣的輻射能量收支,通過反射與散射太陽短波輻射對地-氣系統起到輻射冷卻作用。最新的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平均的雲短波輻射冷卻效應約為-46Wm-2,其中海洋邊界層區和中緯度層雲區的雲對雲輻射冷卻效應有很大貢獻。
  •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更新衛星數據產品
    中國氣象報訊 近日,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數據中心對第二代氣象衛星氣象數據進行更新,正式對外發布了更新後的大氣運動矢量、晴天空輻射及全天空輻射等氣象衛星數據產品。
  • 短波紅外應用領域大揭秘—能源領域
    前幾期我們分別講解了短波紅外成像在安防,工業,醫學領域的應用,本期講解能源領域當中的短波紅外應用 。石化產品的組成與結構(豐富的C-H基團)決定了其非常適合用短波紅外檢測,原油的發射光譜與反射光譜相似,在1700 nm, 1760 nm,特別是2310nm和2350 nm 中有顯著的吸收峰。
  • 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應用突破三項技術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0月30日,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基於通用輻射傳輸(CRTM)改進的資料同化和遙感應用」項目通過驗收,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解決了三項關鍵技術。
  • 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具有除一般衛星的基本結構和部件外,還攜帶各類遙感儀器,包括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儀、射電探測儀、多譜段探測儀、氣象雷達以及數據傳輸設備。遙感器能夠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的可見光、紅外與微波輻射,並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電信號復原繪出各種雲層、地表和洋面圖片,進一步處理後就可以發現天氣變化的趨勢。
  • ——揭秘各國(組織)靜止氣象衛星的獨特優勢
    「在三萬五千多公裡的靜止軌道上,用跟人類視覺特性相似的可見光通道俯瞰地球,而且圖像星下點解析度達到1公裡,可以說,這展示了『向日葵』氣象衛星的成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張志清說。  同時,他也表示,國際同期發展的新一代靜止衛星之間並沒有質的差距,而且都各具特色。
  • 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
    正是由於短波紅外雷射的以上特徵,使其已經成為雷射軍事應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尤其是隨著微型鉺玻璃雷射器和小型摻鉺光纖雷射器技術的日益成熟,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必將會越來越廣泛。根據短波紅外雷射產生機理的不同,有三大類的短波紅外雷射器,分別是半導體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和固體雷射器。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隨著「風雲家族」發展壯大,衛星應用效益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國初步建成了涵蓋各級氣象部門,面向行業和國際用戶的衛星遙感綜合應用體系。發展了雲、輻射、大氣、陸表、海洋以及大氣成分等上百種遙感產品,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各行各業提供了精細化的衛星數據產品服務。風雲衛星發展成為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高、離百姓最近的衛星。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他說,相較於其他國際先進水平靜止氣象衛星將成像儀器和探測儀器分置於兩顆衛星的普遍做法,風雲四號的這種設計大大節省了研製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對大氣的多手段綜合觀測。    具體來看,與目前業務運行的風雲二號衛星相比,風雲四號配備的掃描成像輻射計通道數量增加了2.8倍,達到14個。
  • ...周末最高接近20℃-春分 最高氣溫 輻射 冷空氣 短波輻射-上海...
    隨著低渦逐漸東移入海,今天上午偶落些小雨,到了下午和傍晚時分,天氣將轉為陰到多雲。氣溫和昨天相差不大,在6-9℃,風力依然較大,為4-5級風,陣風6級。  昨夜今晨,將是這輪降溫的「谷底」。江蘇、安徽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雨夾雪。中國氣象愛好者科普微信表示,這可能是當地2018年上半年「最後一雪」,也可以說是南方的「最後一冷」。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②:對我國及周邊大氣垂直探測僅需1小時
    大氣CT機:搭載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紅外探測儀,1個小時便能完成一次對我國及周邊區域大氣的垂直探測。捕捉器:我國首次在衛星上安裝靜止軌道閃電成像儀,可對我國及周邊區域的閃電頻次和強度進行探測。監視器:能夠對地球同步軌道的帶電粒子輻射和磁場環境進行實時監測。
  •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增加03批衛星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在軌運行的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向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實現連續、穩定的過渡。整個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在軌運行並提供應用服務的時間到2015年前後。        到2007年為止中國已成功發射四顆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其中01批兩顆衛星FY-2A和FY-2B已停止工作,脫離了地球同步軌道。
  • 氣象衛星-資訊-中國天氣網
    氣象衛星具有除一般衛星的基本結構和部件外,還攜帶各類遙感儀器,包括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儀、射電探測儀、多譜段探測儀、氣象雷達以及數據傳輸設備。遙感器能夠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的可見光、紅外與微波輻射,並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電信號復原繪出各種雲層、地表和洋面圖片,進一步處理後就可以發現天氣變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