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得拉望遠鏡發現地球附近最年輕黑洞(圖)

2021-01-20 和訊科技

  北京時間11月16日凌晨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發現地球附近最年輕的黑洞,這個黑洞形成只有30年,它為觀測這類嬰兒期天體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

  此前曾有媒體宣稱NASA的此次宣布的發現「足以震驚全人類」,引發網友廣泛關注,錢德拉望遠鏡的官方網站也因為訪問量過大無法訪問。

  天文學家發現,這個形成只有30年的黑洞是距離地球約5000萬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 1979C的餘燼,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大質量恆星是如何爆炸的,哪些恆星爆炸後留下的是黑洞還是中子星,以及我們這個星系和其他星系黑洞的數量。

  從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Newton望遠鏡和德國ROSAT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顯示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這個X射線源在1995年到2007年這段觀測期內一直非常穩定。這顯示這個天體是一個黑洞,正吞噬這顆超新星或一個雙子伴星落下的物質。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丹尼爾-帕特諾德表示:「如果我們的解釋沒錯的話,這是我們觀測到的最近的一個黑洞誕生的實例。」

  超新星SN 1979C發現於1979年。科學家認為,它是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20倍的恆星坍塌後形成的。以前,科學家通過伽瑪射線爆發,探測到遙遠宇宙中的許多新黑洞,但SN 1979C不同,因為它距離地球更近,屬於一顆不太可能與伽瑪放線爆發有聯繫的超新星。相關的理論預測,宇宙中的黑洞應該是在恆星的星核坍塌後形成的,而且也不會發出伽瑪射線。

  劍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亞伯拉罕-朗布表示:「這可能不是我們首次觀測到黑洞以我們常見的方式形成,但探測到這種類型的黑洞難度極大,因為需要對X射線進行數十年的觀測才行。」

  新發現的這一黑洞的觀測年齡只有大約30歲,這個觀點與最近天文學界提出的理論是一致的。2005年,天文學家提出,這個超新星的明亮的光由一個黑洞的噴射流推動,而這個黑洞無法穿透這顆恆星的「氫外罩」,形成伽瑪射線爆發。對SN 1979C的觀測結果符合這一理論。

  儘管有證據證明SN 1979C中有一個新形成的黑洞,但研究人員也在考慮另一種很吸引人的可能性:這些X射線可能是一顆帶有高能粒子的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發出的。如果是這樣的話,SN 1979C中的這個天體將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年輕最明亮的「脈衝風星雲」,是已知最年輕的中子星。而在此之前已知的明亮的脈衝風星雲蟹狀星雲約有950歲。

  

  (來源:新浪

科技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錢得拉望遠鏡發現地球附近最年輕黑洞
    北京時間11月16日凌晨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發現地球附近最年輕的黑洞,這個黑洞形成只有30年,它為觀測這類嬰兒期天體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
  • 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看清了黑洞的磁場
    藉助事件視界望遠鏡,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黑洞視界附近的磁場。這一壯舉是藉助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完成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由世界各地的多臺射電望遠鏡聯網而構成,它的效果相當於一臺地球那麼大的巨型望遠鏡。由于越大的望遠鏡能夠提供更多的細節,事件視界望遠鏡最終將有能力分辨小到15微角秒的特徵。(1角秒相當於1度的1/3600,15微角秒就相當於在地球上看月亮表面一顆高爾夫球的大小。)
  • 為了看到黑洞,我們「造」了個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
    那麼這時候大家會意識到,黑洞其實並不真的是全黑的,在黑洞的周圍,有吸積盤、噴流,這些物質都會產生光。可是,在黑洞視界附近,引力非常強,以至於將光線都彎曲了。可以想像一下,本來光子都是直線傳播的,可是到了黑洞附近,不好意思,它能讓你跑的路線都變彎了,還能讓你圍著黑洞繞圈圈,進而在積累效應下形成一個亮環。光環的內側因為顯得比較暗,所以稱作陰影。這個光環的半徑有多大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
  • 離地球最近黑洞被發現:旁邊恆星肉眼可見
    近日,歐洲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黑洞,由於過於接近地球,以至於肉眼都能看到與之共舞的兩顆恆星。
  • 首次發現2.5萬光年外的黑洞附近,每8分鐘爆發一次黑洞風
    天體物理學家在距離地球至少2.5萬光年的一個黑洞附近,發現了一股非常熾熱、密度很高的外溢黑洞風。這種氣體(電離氦和氫)每8分鐘就會爆發一次,這是首次在黑洞周圍發現這種現象,這項發現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研究對象是Swift J1357.2-0933,首次被發現是一個x射線瞬態系統:一個表現出劇烈爆發的系統。
  • 距離地球最近!一顆恆星被黑洞拉成了「麵條」
    黑洞引力之強,相信大家都知道,但究竟能強到什麼地步呢?就算是龐大的恆星,也能被它拉成一根「麵條」!先看動圖感受下: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裡,這顆悲劇的恆星被黑洞慢慢吸引併吞噬,期間亮度逐漸變暗,至少一半的質量被拉成「麵條」,最終消失。藉助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和新技術望遠鏡,天文學家捕捉到了這顆恆星解體發出的強烈閃光,同時以每秒大約1萬公裡的速度,向外拋射塵埃物質。
  • 天文學家發現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肉眼可見與它共舞的恆星!
    近日,歐洲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黑洞,由於過於接近地球,以至於肉眼都能看到與之共舞的兩顆恆星。當然,在星系尺度上,親密是相對的。這個黑洞距離我們大約1000光年,每光年為5.9萬億英裡(9.5萬億公裡)。
  • 人類首次試拍黑洞:所用虛擬望遠鏡大如地球(圖)
    原標題:人類首次試拍黑洞:所用虛擬望遠鏡大如地球(圖)  超級黑洞「人馬座A*」  人類終於要給黑洞拍攝第一張「照片」了。由全球不同地區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的「事件視界望遠鏡」4月5日開啟,這個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將在未來10天內嘗試觀測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人馬座A*」。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是其中部分望遠鏡的資助方,基金會主席弗朗斯·科爾多瓦當天發表聲明說,「事件視界望遠鏡」將嘗試拍攝銀河系中心黑洞的第一張「照片」,這是「一項令人激動並具挑戰性的工作」,將有助驗證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學理論。
  • 發現2.5萬光年外的黑洞附近,每8分鐘爆發一次黑洞風
    天體物理學家在距離地球至少2.5萬光年的一個黑洞附近,發現了一股非常熾熱、密度很高的外溢黑洞風這種氣體(電離氦和氫)每8分鐘就會爆發一次,這是首次在黑洞周圍發現這種現象,這項發現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研究對象是Swift J1357.2-0933,首次被發現是一個x射線瞬態系統:一個表現出劇烈爆發的系統。這些瞬態都是由一顆低質量恆星(類似於太陽)和一顆緻密物體(可以是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組成。
  • 「黑洞照片」摘得年度自然科學突破桂冠,科學家怎樣發現黑洞?
    我們把黑洞的臨界半徑叫作事件視界。給黑洞拍照的望遠鏡其實就叫事件視界望遠鏡。既然我們想拍一拍事件視界附近的情況,這說明我們已經認同了,目前人類無法知道黑洞裡面的情況。那麼這個視界面的大小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把我自己壓縮成一個黑洞,那得壓縮成多小呢?視界面的大小和質量有很大的關係:質量越大,黑洞的視界面半徑越大,反之,質量越小,視界面半徑就越小。
  • 從初生恆星到古老黑洞:這15大神奇發現原來全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
    在周年紀念日當天,NASA創辦了一個畫廊網頁,展示了斯皮策最偉大的15項發現。15、第一張系外行星氣象圖作為一臺紅外望遠鏡,斯皮策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觀測星體的熱輻射。雖然項目研究者們一開始並沒有打算用它來研究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在工作中,其紅外視覺被證明是這一領域中的無價之寶。
  • 新發現最接近地球的黑洞,距離地球有1000光年
    一個新發現的黑洞可能是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您無需望遠鏡就可以在夜空中發現它的宇宙之家。 這個黑洞位於地球的最南端,位於Telescopium的星座中,距離地球有1000光年。它是由兩個伴星組成的系統,它們的亮度足以用肉眼觀察。
  • 探秘12個著名宇宙黑洞:天鵝座X-1雙星系統(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是宇宙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天體。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宇宙中最著名的幾個黑洞候選目標。天鵝座X-1中的黑洞發出的強大噴流已經在這些氣體雲中吹出了一個「氣泡」,向黑洞的北側和西側(右側)膨脹。  3.最強大黑洞噴流最強大黑洞噴流  藉助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以及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空間望遠鏡的數據,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迄今已知最強大的黑洞噴流。
  • 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黑洞,科學家: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新發現黑洞的概念圖這個黑洞位於望遠鏡星座(Telescopium),如果你抬頭望天,該星座大約位於星空的最南端,其中有兩個非常明亮的恆星HR 6819,視星等為5.4級,它們是如此耀眼,你甚至無需藉助望遠鏡,用肉眼就可以看到
  • 新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新聞速遞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提到黑洞, 大家一定不陌生, 近日科學家又有了新發現, 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FAST天眼望遠鏡沒看到黑洞?
    因為很多人猜測的方向從技術角度轉向了政治角度,這明顯是不正確的,那麼我們就從技術角度來說明下天眼為何沒有參與「事件視界望遠鏡計劃」(EHT)上圖是望遠鏡的典型技術參數,當然最明顯的一個特徵是500M口徑,如果能參與EHT計劃的話即使是南方比較低緯度的目標依然具有相當大的有效口徑!
  •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10月11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顆非常奇怪的年輕恆星,其並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行,但卻「表現」的與一般正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相同。
  • 黑洞引力強大 恆星被它拉成一根「麵條」
    黑洞引力之強,相信大家都知道,但究竟能強到什麼地步呢?就算是龐大的恆星,也能被它拉成一根麵條!先看動圖感受下:這次事件被命名為AT2019... 黑洞引力之強,相信大家都知道,但究竟能強到什麼地步呢?就算是龐大的恆星,也能被它拉成一根「麵條」!
  • 盤點十二個著名宇宙黑洞:被拋射出去的黑洞/圖
    原標題:盤點十二個著名宇宙黑洞:被拋射出去的黑洞/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是宇宙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天體。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宇宙中最著名的幾個黑洞候選目標。  3.最強大黑洞噴流  藉助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以及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空間望遠鏡的數據,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迄今已知最強大的黑洞噴流。這一黑洞吹出了一個一個巨大的熾熱氣泡,直徑達1000光年。這比任何其他微類星體要大上兩倍,能量則要高出數十倍。這一黑洞屬於一個雙星系統,可以從這張藝術想像圖上看到它們的樣子。
  • 離地球最近的黑洞究竟有多遠?
    歐洲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同時還可觀察到與之共舞的兩顆恆星。當然,在銀河系尺度上接近是相對的。這個黑洞距離我們約有1000個光年,每個光年為5.9萬億英裡(9.5萬億公裡)。歐洲天文學家託馬斯說,以前最接近的黑洞可能是大約三倍,約3200光年,但就宇宙乃至星系而言,它們都算在我們附近。天文學家利用南半球的望遠鏡群中發現了一個更靠近的黑洞,這表明那裡還有更多的黑洞。他們推測,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億至10億個此類小而稠密的物體。麻煩是我們看不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