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生恆星到古老黑洞:這15大神奇發現原來全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

2020-12-05 前瞻網

2003年,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如期發射,在沿著地球軌道運行一段時間後,它已經逐漸遠離我們的星球,慢慢向廣袤的宇宙飄去。斯皮策是NASA發射的4架太空望遠鏡中,最後一個進入太空的,最初僅計劃工作2.5年,但它的壽命遠遠超過預期。截至今年8月25日,斯皮策已經工作了15年。在周年紀念日當天,NASA創辦了一個畫廊網頁,展示了斯皮策最偉大的15項發現。

15、第一張系外行星氣象圖

作為一臺紅外望遠鏡,斯皮策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觀測星體的熱輻射。雖然項目研究者們一開始並沒有打算用它來研究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在工作中,其紅外視覺被證明是這一領域中的無價之寶。

2009年5月,科學家們利用斯皮策傳回的數據,繪製了第一幅系外行星的「天氣地圖」。這張系外行星天氣圖,清楚地描繪了巨大氣體行星HD 189733b表面的溫度分布差異。根據這幅天氣圖,科學家推斷,這顆行星和地球一樣研究,都有巨大的氣流在大氣層中穿行。

14、新生的恆星

相較於可見光,大多數情況下,紅外線可以直接「看穿」氣體雲和塵埃雲。因此,斯皮策望遠鏡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可以透過翻滾湧動的宇宙塵埃,見證恆星的誕生。斯皮策望遠鏡拍攝的這張照片,顯示的正是一顆新生恆星,從孕育它的塵埃雲向外窺視的瞬間畫面。

被天文學家稱為「Rho Oph」的星雲,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孕育空間之一。該星雲位於天蠍座和蛇夫座附近,距離地球約410光年。

13、成長中的星系團

2011年,天文學家利用斯皮策探測到一個非常遙遠的星系群,命名為COSMOS-AzTEC3。有多遙遠?據分析,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它們120億年前的景象。天文學家推測,在觀測時,這個星系群仍處於「原始星系團」的狀態,但它們最終會發展稱現代星系團,或者由引力連接在一起的星系群。在當時,COSMOS-AzTEC3是人類已知的最遙遠原始星團,為研究人員研究宇宙發展演化史提供了寶貴參考。

12、「彗星湯」的配方

2005年7月4日,NASA操縱「深度撞擊」號宇宙飛船故意撞擊彗星坦普爾1號。受創的彗星頓時噴湧出一團含有太陽系原始「湯」成分的物質。天文學家們將來自深度撞擊的數據,與斯皮策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結合起來,分析了這道「湯」的配方,作為研究太陽系行星、彗星和其他天體成分的重要數據。

在飄散開的「湯料」中,許多都是已知的彗星成分,如矽酸鹽或沙子。但也有一些令人驚訝的成分,如粘土、碳酸鹽(通常在海貝中發現)、含鐵化合物和飄揚在燒烤攤和汽車尾氣中的芳香族碳氫化合物。這些物質的發現,為研究太陽系形成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

11、土星的超大光環

壯觀的土星光環早已為人熟知,但直到斯皮策上天,人們才發現,他們還從來沒有觀測到過土星最大的那圈光環。這一環距離星球約600萬公裡(370萬英裡),比土星直徑寬170倍、厚20倍。它的成分是一些粒子,這些粒子圍繞土星遠行形成的環狀條帶,比任何已知的光環都要離土星遠得多。

根據現有的數據,科學家推測,土星最遙遠衛星之一的菲比(Phoebe),可能是大光環的物質來源。土星軌道在離太陽較遠,接收的可見光很少,而光環中稀疏的粒子也無法反射太多可見光,所以人類一直無法用傳統的觀測設備,發現這個光環。在這種情況下,斯皮策的溫度探測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據其傳來的數據,環內的溫度大約是-316℉或-193℃,也就是80開爾文。

10、宇宙中的巴基球

巴基球是一種一種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它具有60個頂點和32個面,其中12個為正五邊形,20個為正六邊形,因其與建築師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設計的測地線圓頂相似而得名。巴基球的發現者、英國化學家克羅託提議,用巴克敏斯特·富勒的姓名加上一個詞尾-ene來命名這一系列碳原子簇,稱為Buckminsterfullerene,簡稱Fullerene,也就是富勒烯。,它們在醫學、工程和儲能領域都有應用。

斯皮策是第一個在太空中辨別出布基球的望遠鏡。憑藉獨特的「眼光」,它在一顆瀕死恆星(或行星狀星雲)周圍的物質中,準確識別出這種球體。這顆位於Tc1中心的恆星,曾經和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的外層開始脫落,只留下一顆高密度的白矮星。天文學家相信,這些巴基球是恆星上吹下來的碳層形成的。利用斯皮策的數據進行的後續研究,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多地了解了,這些自然界中獨特碳結構存在的普遍性。

9、太陽系中的星體「硬碰硬」

斯皮策已經在太陽系遙遠的深空中,好幾次發現了巖石碰撞的證據。據推測,這些碰撞在我們太陽系早期非常常見,甚至是行星形成的原因之一。

而在一系列特別的觀測中,斯皮策偶然發現了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噴發現象,這很可能是受到2顆大型小行星撞擊的結果。正好,在爆炸發生時,科學家們已經盯上了這個恆星系統。斯皮策的發現,讓科學家們首次收集到了恆星塵埃噴發前後系統的數據。

8、首次「嘗鮮」系外行星大氣

2007年,斯皮策成為了第一個直接識別系外行星大氣分子的太空望遠鏡。當時,科學家們用一種光譜學技術,來鑑別2顆不同系外氣體行星的化學分子。這2顆被稱為HD 209458b和HD 189733b的所謂「熱木星」是由氣體(而非巖石)構成的,但它們的軌道和恆星的距離,要比太陽系中的氣體行星離日距離近得多。能夠直接研究系外行星大氣組成,或許能極大推進在探究巖石系外行星上生命跡象的步伐。在上面的圖畫中,藝術家展示了概念中的熱木星的可能樣子。

7、遙遠的黑洞

在大多數星系的核心,都潛伏著一個質量超大卻無法看到的星體。利用斯皮策望遠鏡,科學家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遙遠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讓我們得以一窺宇宙中星系形成的歷史。

黑洞通常被塵埃和氣體包圍,它們為黑洞提供「食物」,維持黑洞的運轉。這些黑洞和圍繞它們的圓盤狀物質被稱為類星體。這2個類星體發出的光經過130億年才到達地球,這意味著,它們在宇宙誕生後不到10億年就形成了。

6、最遠的行星

2010年,斯皮策的「千裡眼」,幫助科學家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測得的最遙遠行星之一,距離地球約13000光年。在此之前,人類觀測到的系外行星,距離地球大多為約1000光年。上面圖中就是二者的直觀對比。

除了斯皮策本身的觀測能力,在那次任務中,它還得到了地面望遠鏡的配合。與此同時,一種叫做微透鏡的行星搜尋技術功不可沒。這種方法依靠的是稱為引力透鏡,即光線會被引力彎曲、放大的現象。從地球上看,當某顆星體從一顆更遙遠的星體前方穿過時,前景星球的引力會彎曲並放大後方星體發出的光。

這顆行星的發現,為一些科學家提供了新線索。有不少人的研究方向,就是看看銀河系的不同區域,行星的數量是否相似,或者是否不同於我們附近的觀測結果。

5、系外行星的第一束光

在很長時間裡,人類知道系外行星的存在,但由於觀測技術不足,大家只能通過間接手段分析它們的運作。斯皮策則榮耀地成為了首架直接觀測系外行星光線的望遠鏡,開啟了系外行星科學的新紀元,是探索地外生命路程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2005年發表的2篇研究報告稱,藉助斯皮,科研人員成功直接觀測了2顆熱木星的熱紅外發光,這2顆熱木星分別被稱作HD 209458b和TrES-r1。熱木星是類似於木星或土星的氣態巨行星,但其位置非常靠近母恆星,因此比較「熱」,會在紅外探測器下發出明亮的光芒。

4、監視小型流星

斯皮策的紅外視力,使它成為觀測極遠物體的不二之選。不過同樣的,在研究地球附近的小物體上,這臺望遠鏡也足以勝任。斯皮策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是,幫助NASA科學家識別和監測近地小行星(NEA),確保它們不會撞向地球。

之所以需要動用斯皮策,因為小行星並不會發出可見光,只是在高速移動過程中從太陽反射陽光,在這種情況下,用其他設備觀測到小行星,並不一定是它的真實大小。相比之下,紅外望遠鏡能探測到小行星直接輻射的紅外光,這是無從掩蓋的。因此,斯皮策常常被用來監視許多寬度小於110碼(100米)的近地小行星。

3、一張前所未有的銀河系星圖

2013年,科學家們綜合斯皮策10年裡拍攝的超過200萬張圖片,製作出了迄今最大的銀河系星圖。這張星圖的數據主要來自銀河遺產GLIMPSE360項目。

在這個項目中,斯皮策的紅外觀測功能再度發揮了作用,因為在廣袤的銀河系中,無處不在的塵埃往往會阻擋可見光,以至於大部分地區都無法觀測。紅外光能比可見光更好地穿透塵埃區域,揭示後面的隱藏部分。利用斯皮策的數據,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了銀河系螺旋結構和中心恆星「條」的分布。

2、「大寶貝」星系

早期形成星系一般離地球很遠,它們發出的光需要數十億年才能到達地球。正如前文所說,這是斯皮策發揮長處的領域。除了之前的幾項成就,在這一領域,最令人驚訝的發現之一是「大寶貝」星系,即那些比科學家認為的早期形成星系更大、更成熟的星系。科學家認為,大的現代星系是由小星系逐漸合併而成的。但是,「大嬰兒」星系表明,在宇宙歷史的早期,可能一開始就有大量恆星聚集形成的星體。

1、新的7星星系

科學家們通過斯皮策,確定了之前發現的1個星系中,確實存在7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著被稱為TRAPPIST-1的恆星運行的狀況。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在單個星系中發現最多地球大小行星的一次,而且,其中三顆行星位於恆星周圍的「宜居帶」,那裡的溫度可能適合支持行星表面的液態水。

科學家們用斯皮策望遠鏡觀察了TRAPPIST-1系統超過500小時,以確定有多少行星在圍繞這顆恆星運行。由於TRAPPIST-1的溫度比太陽低很多,該望遠鏡的紅外觀測結果非常理想。因為在這種情況下,7顆行星從經過前方遮擋TRAPPIST-1時,TRAPPIST-1紅外輻射的下降會比較明顯。斯皮策的觀測也讓科學家們了解了這些行星的大小和質量,可以用來判定行星的組成範圍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盤點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13個重要發現,這顆太空望遠鏡終於退役了
    ,下面來看看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所取得的13個重要發現。3、最遠的行星由於行星本身不發光極難被觀測到,科學家在2010年通過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距離地球13000光年的行星,這也是人類目前觀測到最遙遠的行星之一,在此之前觀測到的系外行星基本都在1000光年的範圍內。
  • 服役16年,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退役!
    大質量恆星可能會對其周圍造成嚴重破壞,從美國宇航局(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船底座星雲的這張新照片中可以看出這一點。  棒螺旋星系NGC 1097中心的「眼睛」是由一個大黑洞造成,這個黑洞看不見,卻被一圈恆星和猖獗的恆星誕生星雲所包圍。在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彩色編碼紅外圖像中,這個看不見的黑洞周圍區域為藍色,星環是白色的。
  •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12張最佳圖片,這才是真實的銀河系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是NASA在2003年發射升空的大型空間望遠鏡,這枚太空望遠鏡原本運行壽命只有5年,但直到今年因為設備冷卻液耗盡而不得停止運行,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提供了許多精確的宇宙圖像,下面是一組由NASA認為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的最佳圖片。
  • 16年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將於1月30日退役!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於2003年發射升空,任務是研究紅外線中的宇宙。在經歷了16年令人驚嘆的圖像和科學發現之後,美國宇航局(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任務將於2020年1月30日結束(退役)。
  • NASA的韋伯望遠鏡將如何利用斯皮策號望遠鏡留下的寶貴財富?
    :「由於斯皮策帶來的新發現,我們對太空產生了許多新疑問,所以很高興能有韋伯望遠鏡這麼強大的後續項目會對此進行深入研究。」韋伯望遠鏡和斯皮策望遠鏡都配有專業的紅外檢測儀,可以檢測到人眼不可見的紅外光線。而因為巨大的鍍金鈹鏡和九項新技術,韋伯望遠鏡的檢測能力是斯皮策望遠鏡的1000倍左右。這臺即將問世的望遠鏡將推動斯皮策的科學發現推向新的前沿,從分析識別系外行星大氣層的化學物質到定位第一批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的星系。
  • NASA的韋伯望遠鏡將如何利用斯皮策號望遠鏡留下的寶貴財富?
    而那些由第一扇窗戶觀察到的星球、恆星以及星系,通過第二扇窗戶,我們可以觀察得更細緻。 美國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於2020年1月30日結束任務,完成長達16年的探索之旅。斯皮策發現了許多超出其設計者想像的新事物,例如位於太陽系外的系外行星以及形成於宇宙早期的星系。而預計在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會對這些發現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 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探察最活躍的恆星工廠
    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捕獲了穿透塵埃雲的紅外光,讓科學家對其進行了觀測。1958年,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了星雲「W51」,它距離地球17000光年,位於天鷹座(Aquila)方向上。W51直徑達約350光年,是銀河系中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之一。
  • 再見啦,斯皮策太空望遠鏡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任務正式結束。自從2003年發射升空以來,斯皮策望遠鏡就在紅外波段觀測著宇宙,經歷重重考驗,最後退役。作者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斯皮策望遠鏡拍下的照片,並介紹了圖中的恆星得有關情況。褐矮星的質量比行星大,比恆星小,它們發出的強烈光芒,使其很容易被斯皮策望遠鏡選中。星系離我們極其遙遠。當星系發出的光到達地球時,宇宙已經過了數十億年,宇宙膨脹把這些光的波長延伸得更長,使得人們能通過紅外線窺探其中奧秘。
  • 「恆星工廠」!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銀河系一個區域正在快速形成恆星
    「恆星工廠」!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銀河系一個區域正在快速形成恆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此前拍攝的圖像發現了銀河系的一個區域,其正在快速形成恆星。
  • 五大功能最強望遠鏡:斯皮策穿透宇宙塵埃觀測
    到現在,在地面和空間中的望遠鏡能夠對宇宙進行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全波段探測。以下是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盤點的世界功能最強5大天文望遠鏡。  哈勃太空望遠鏡服役19年來對太空中的2.5萬個天體拍攝了50多萬張照片。科學家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撰寫了7000多篇科學論文,這使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為人類製造的最高產的科學儀器之一。服役期間,哈勃還幫助測定了宇宙年齡,證實了主要星系中央都存在黑洞,發現了年輕恆星周圍孕育行星的塵埃盤,提供了宇宙正加速膨脹的證據以及幫助確認了宇宙中存在暗能量。
  • 美「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正式「退役」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30日宣布,已服役超過16年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當日正式終結任務。 「斯皮策」項目工程師當日下午確認望遠鏡進入安全模式,停止了所有科學運轉。項目負責人約瑟夫·亨特在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任務控制中心宣布「斯皮策」正式「退役」。 美國航天局副局長託馬斯·楚比興說,「斯皮策」讓人類對於宇宙有了全新的認識,幫助人類進一步了解了宇宙的運行方式,以及宇宙起源等問題。「斯皮策」的觀測數據為今後對宇宙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
    2020年1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服役16年後退役。斯皮策是美國宇航局四大天文臺之一,與哈勃、錢德拉和康普頓太空望遠鏡共同致力於用紅外線研究宇宙。它為我們的宇宙提供了新的見解,並使我們能夠研究原本不可能的物體和現象。
  • 盤點五大功能最強望遠鏡:斯皮策穿透宇宙塵埃觀測
    1609年,伽利略將望遠鏡第一次指向天空,這個開創性的偉大發現所觸發的科技變革深深地影響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到現在,在地面和空間中的望遠鏡能夠對宇宙進行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全波段探測。以下是美國《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雜誌盤點的世界功能最強5大天文望遠鏡。
  • 斯皮策拍到「迷人的宇宙之眼」
    本報訊 美國宇航局(NASA)所屬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近些天來非常活躍,據《今日物理》雜誌7月28日在線新聞報導,NASA之前公布了斯皮策所拍攝的一張非常壯麗的圖片,其中一個距離地球大約5000萬光年的螺旋星系,呈盤旋的「巨蛇」狀橫亙在天際。由於該天體中央是一個質量約為太陽1億倍的巨型黑洞,恰似美人的瞳孔,因此也有天文學家將其稱為「迷人的宇宙之眼」。
  • 這張1000光年外的星雲圖,很美,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最後的傑作!
    這張鑲嵌圖是由那些圖像製成,這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後一張鑲嵌圖,也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一生中捕獲的數百張鑲嵌圖之一。可見光來自星雲中的氣體,由附近英仙座一顆極大質量恆星加熱。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紅外圖像,顯示了一個不同的特徵:與氣體混合的溫暖塵埃,其濃度類似於菸灰。塵埃吸收附近恆星的可見光和紫外光,然後將吸收的能量重新發射為紅外光。
  • 這張1000光年外的星雲圖,很美,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最後的傑作!
    這張鑲嵌圖是由哪些圖像製成,這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後一張鑲嵌圖,也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一生中捕獲的數百張鑲嵌圖之一。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紅外圖像,顯示了一個不同的特徵:與氣體混合的溫暖塵埃,其濃度類似於菸灰。塵埃吸收附近恆星的可見光和紫外光,然後將吸收的能量重新發射為紅外光。這張鑲嵌圖顯示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很大程度上與天文學家看待它們的方式相同:
  • 斯皮策空間望遠鏡
    圖1 斯皮策望遠鏡示意圖斯皮策空間望遠鏡(Spizer圖3 斯皮策望遠鏡發現的(4)探測隱藏的黑洞:科學家使用斯皮策望遠鏡觀測了32個核球較小或者沒有核球的星系,其中有7個擁有黑洞,這表明沒有核球的星系也能形成黑洞。
  • NASA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發現「恆星工廠」
    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此前拍攝的圖像發現了銀河系的一個區域,其正在快速形成恆星。這些所謂的 「恆星工廠」充滿了氣體和塵埃,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恆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恆星死亡,使物質飛揚,為新恆星的形成提供「燃料」。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正在強調一張特別令人驚嘆的圖像。
  • 除了韋伯望遠鏡,未來4大巨型太空望遠鏡
    這不僅包括目前計劃於2020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還包括將於本世紀30年代部署的其他先進太空飛行器。美國宇航局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提供更多關於先前探測到系外行星的信息,2020年以後更多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將在其發現的基礎上建造,圖片NASA這是2020年天體物理學的十年之際研究主題,其中包括目前正在研究的四個旗艦任務概念。
  • ...斯皮策望遠鏡服役 16 餘年後完成使命,最後一張星雲圖曝光
    發射星雲附近的恆星發出的紫外線會電離星雲內的氫氣(HⅡ regions)等,令其發光——星雲的顏色取決於具體的化學組成和被游離的量,由於在星際間的氣體絕大部分都是只要較低能量就能游離的氫,所以不少發射星雲都呈紅色。如果有更高的能量電離其他元素,那麼綠色、藍色都可能出現。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最後捕獲到的「加州星雲」便是一種發射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