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Trax機器學習分類模型有效應用於認知障礙的診斷支持

2020-10-21 brainnews

來源:邁睦睿



2020年9月4日,國際著名期刊《阿爾茨海默病(AD)雜誌》印刷前發布標題為「MemTrax和機器學習建模在輕度認知障礙分類中的效用」的論文,這也是MemTrax在中國應用的臨床研究成果發表的SCI文章。


我們在「MCI全球專家共識:數位化認知測評工具MemTrax有利於大規模自我認知評估篩查」一文中已經討論了早發現MCI和AD的重要性以及全球專家工作組列舉MemTrax為現有居家認知評估顛覆性產品範例之一。


MemTrax是一款使用圖像識別、非常簡便易用的網際網路記憶認知測評測試工具,可以在居家和醫療場所使用。我們對中國兩家醫院招募的259名成人患者進行了橫截面研究。我們主要研究目標是:驗證MemTrax 測試結果-識別正確率和反應時間,相關人口統計學和健康特徵能否有效地用於機器學習開發的預測模型對蒙特婁認知評估 (MoCA) 界定的認知健康進行分類(正常人群與 MCI患者)。以及上述機器學習模型能否有效地應用於臨床診斷確定的認知障礙患者嚴重程度(輕重度與嚴重性)的預測。

參與研究的每位患者在同一天接受了中文版MoCA和MemTrax記憶認知測評。基於MoCA閾值作為MCI評判標準,MCI的機器學習預測分類模型使用2個 MemTrax 測試指標(識別正確率和反應時間)以及8項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和病史等數據進行構建,並使用接收器操作特性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的曲線下面積(AUC)評估模型性能。AUC數值越大,診斷準確性越高。結果表明,使用10個數據用 Naéve Bayes方法建模的表現最佳,預測MCI的整體AUC為 0.9093。此外,如果僅使用4個數據(年齡,受教育程度和MemTrax的識別正確率和反應時間)建模,Naéve Bayes方法建模預測MCI的AUC為0.9119,優於使用所有 10 個數據建模。同時,如果使用有臨床診斷的病人數據建模,Naéve Bayes方法建模區分AD和MCI-AD的AUC為0.7810,區分血管性痴呆(VaD)和MCI-VaD的AUC為0.8044.


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使用MemTrax 數據建模預測認知障礙應用中的下列關鍵點:

用廣為使用的MoCA作為MCI評判標準, 包含 MemTrax結果的預測模型可以可靠地對認知健康狀況(正常認知健康或 MCI)進行分類。

結合臨床診斷數據,我們的分類建模可以對不同階段的痴呆症進行分類,揭示了利用 MemTrax 測試結果在區分痴呆症診斷嚴重程度中的應用潛力。

研究結果支持將MemTrax 測試結果指標集成到早期認知障礙的分類預測模型的篩選應用程式中。


這些新的發現為基於 MemTrax的機器學習分類模型可以有效的應用於認知障礙患者的診斷支持和患者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確鑿的證據。我們的研究成果在MCI和AD等認知障礙疾病的早發現方法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並為認知障礙的規模化篩查和普查奠定了基礎。

文獻:

[1] Bergeron MF, Landset S, Zhou X, Ding, T, Khoshgoftaar TM , Luo M, Zhao F, Du B, Chen X, Wang X, Zhong M, Zhong L, Liu X, Ashford JW (2020) Utility of MemTrax and Machine Learning Modeling in Classification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 Alzheimers Dis. 77:1545-1558

文獻下載地址:

Utility of MemTrax and Machine Learning Modeling in Classification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跨物種機器學習可提升精神疾病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性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徵研究組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赫然課題組合作完成,整合靈長類動物模型和臨床精神疾病患者的功能磁共振影像數據,國際上首次設計猴-人跨物種的機器學習分析流程,利用從轉基因獼猴模型上學習的特徵構建臨床精神疾病患者的分類器模型,進而深入解析人類自閉症和強迫症的神經環路機制
  • 人工智慧視域下機器學習的教育應用與創新探索
    學生建模包括學生模型和診斷模型,學生模型存儲學生知識的數據結構,診斷模型執行診斷過程並更新學生模型。其中,領域模型是學生模型的基礎。例如,Yudelson等通過使用自動化方法提取領域模型來支持大學生程式語言的學習,在解決程序練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知識進行建模,以支持系統推薦下一個解決問題。
  • 走進認知障礙
    參考文獻:[1]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五):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17):1294-130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7.003.
  • 如何應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
    漏鬥模型基本上是做所有分析時都或多或少會用到的工具,本文結合一些簡化的虛擬案例,來跟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先講個例子,來自肖恩埃利斯的《增長黑客》:一家食品商店App的增長團隊發現了一個問題:App上線後,通過各種推廣,短時間內就獲得了19萬用戶,但是到最終在App內完成購買的用戶只有不到7000人。
  • 人工智慧在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人工智慧|肺結節|特異度|分類器|...
    1   人工智慧應用現狀和進展1.1   人工智慧鑑別肺結節的良惡性肺部體檢篩查經常發現許多不確定的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純磨玻璃密度結節,這些早期病變中只有一小部分最終被診斷為惡性。結節良惡性的確定是指導治療的基礎,可以有效防止惡性結節的進一步發展和減少良性結節的過度醫療[7]。
  • 數據建模中分類與預測模型
    三、常用的分類與預測算法  常見的分類與預測算法如表1所示。由於對於新入學者而言,掌握人工神經網絡、貝葉斯網絡、支持向量機三種模型所要求的數理統計算法難度較高,牽扯到的數理知識也較為複雜,因此本文後面在介紹分類模型時主要介紹回歸分析與決策樹。
  • 算法應用|機器學習python應用,簡單機器學習項目實踐
    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機器學習的簡單知識,還有python中進行機器學習實踐需要的生態環境,接下來將會通過鳶尾花分類這個例子對機器學習做一個簡要的介紹。通過一步一步地實現這個項目來介紹以下內容。導入和使用python中機器學習的各個方面的類庫。導入數據,並通過描述性分析、可視化等對數據進行分析。創建六個模型,並從中選擇準確度最高的模型。
  • 機器學習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
    機器學習可以應用於drug-develop的所有階段,包括靶標驗證,預後生物標記物的鑑定和試驗中數字pathology數據的分析。目前許多公司已經將投資目標轉向機器學習領域,通過支持機器學習方法的開發,促進drug-develop研發。
  • 基於功能磁共振和機器學習的疼痛神經標誌研究進展
    然而實際臨床情況複雜多樣,金標準評估法仍有一些局限性:其一是客觀性不足,人體對疼痛的感覺在不同時間會受不同認知、記憶狀態影響,長期疼痛病人還會產生痛覺過敏,這些情況會使評估結果不準確;其二是對治療有效性的敏感度不高,僅當病人初始評分和療後評分有一定差異時,才可確認治療的有效性;其三是不利於對部分病人群體的診斷,如嬰兒、老人、意識不清或有認知障礙的病人無法提供準確的評分報告。
  • 使用Flask部署機器學習模型
    介紹我記得我早期在機器學習領域的日子。我喜歡處理多個問題,對機器學習項目的各個階段都很感興趣。和我之前的許多人一樣,我被模型整個生命周期的構建所吸引。我和領域專家談過,項目經理和所有相關人員確保他們的投入被包括在模型中。但後來我遇到了一個障礙——我到底該如何把我的模型交給我的客戶呢?我不能給他們一個Jupyter notebook!
  • 中國科大發現糖尿病相關認知障礙發生新機制與診斷標記物
    但是引起糖尿病人群認知損傷的機制還不清楚。並首次提出BACE1不僅通過促進澱粉樣蛋白(Aβ)的產生、且可能通過促進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認知損傷發生風險。 該課題組通過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科康冬梅、葛餘浩和張薇薇主任等合作開展的臨床隊列研究中發現,傳統上認為只有在認知障礙病人血液內增加的BACE1蛋白水平及其切割β-澱粉樣前體蛋白的活性,同樣也在二型糖尿病人群中增加。
  • 五大維度揭秘機器學習技術「附下載...
    但是這種複雜性也使模型成為黑箱,我們無法獲知所有產生模型預測結果的這些特徵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只能用準確率、錯誤率這樣的評價標準來代替,來評估模型的可信性。事實上,每個分類問題的機器學習流程中都應該包括模型理解和模型解釋。4、 在線學習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是批量模式的,假設所有的訓練數據預先給定,通過最小化定義在所有訓練數據上的經驗誤差得到分類器。
  • 認知功能障礙(二)
    10月11日下午認知功能障礙論壇上,各位專家分別匯報了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一系列內容,下面分享部分專家的精彩報告!認知障礙的篩查與評估(肖衛忠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認知功能障礙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分為兩大類: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老年性痴呆。神經心理測驗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篩查、診斷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簡便易行、省時、易於推廣;規範化、數量化,便於資料的交流和比較。
  • 獨家 | 機器學習中的四種分類任務(附代碼)
    分別是二分類、多類別分類、多標籤分類、不平衡分類,並提供了實戰代碼。 標籤:機器學習機器學習是一個研究領域,其涉及到從示例中學習的算法。分類是一項需要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去學習如何根據問題域為示例分配類標籤的任務。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是將電子郵件分為「垃圾郵件」或「非垃圾郵件」。在機器學習中,你可能會遇到許多不同類型的分類任務,並且每種模型都會使用專門的建模方法。
  • 【深度】機器學習進化史:從線性模型到神經網絡
    從1995年到2005年,很多人專注在自然語言,搜索,以及信息檢索領域。機器學習工具比如今我們使用的要更加簡單,他們包括邏輯回歸分析,SVMs(支持向量機),支持向量機內核,網頁排名等。利用這些技術,Google獲得了巨大成功,比如Google News就非常成功,還有Gmai垃圾郵件分類器,它利用易分布式算法進行排名和文本分類。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些技術已經變得十分成熟了。
  • 一文探討可解釋深度學習技術在醫療圖像診斷中的應用
    然後,結合三篇文章具體分析了可解釋深度學習模型在醫療圖像分析中的應用。作為一種領先的人工智慧方法,深度學習應用於各種醫學診斷任務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人類專家。其中,一些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最新技術已經應用於醫學成像任務中,如阿爾茨海默病的分類、肺癌檢測、視網膜疾病檢測等。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現糖尿病相關認知障礙發生新機制與診斷標記物
    但是引起糖尿病人群認知損傷的機制還不清楚。並首次提出BACE1不僅通過促進澱粉樣蛋白(Aβ)的產生、且可能通過促進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認知損傷發生風險。  該課題組通過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科康冬梅、葛餘浩和張薇薇主任等合作開展的臨床隊列研究中發現,傳統上認為只有在認知障礙病人血液內增加的BACE1蛋白水平及其切割β-澱粉樣前體蛋白的活性,同樣也在二型糖尿病人群中增加。
  • WeGene與國家神經系統研究中心達成戰略合作,推動認知障礙研究
    該協議就基因組學技術在認知障礙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領域展開全面的戰略合作,聯合推動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等認知障礙疾病的研究發展。一、共同推動多中心認知障礙隊列的建設在國家中心的牽頭作用下,微基因 WeGene 將通過臨床門診、直接面向消費者基因檢測(DTC)以及生物樣本庫等多種形式,展開多中心認知障礙隊列的建設、維護和研究,並提供基因組檢測和數據分析、隨訪信息系統的建設、運營等方面的支持,務求達到基礎研究和相關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
  • Python機器學習10:機器學習中的六種分類算法及實現(上)
    在機器學習中,可以使用多種算法模型解決同一個問題,那麼如何從中選擇出最佳的算法模型呢?當然,這個問題沒有一種固定的答案,需要根據不同的問題,嘗試使用多種機器學習方法,比較各種算法模型在該問題上的效果,最終才能決定究竟選擇哪一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