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認知障礙

2021-01-17 華山虹橋院區護理部


參考文獻:

[1]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五):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17):1294-130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7.003.

[2]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三):痴呆的認知和功能評估[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15):1125-1129.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5.002.

[3]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一):痴呆及其分類診斷標準[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13):965-970.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3.003.


相關焦點

  • 認知功能障礙(二)
    10月11日下午認知功能障礙論壇上,各位專家分別匯報了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一系列內容,下面分享部分專家的精彩報告!認知障礙的篩查與評估(肖衛忠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認知功能障礙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分為兩大類: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老年性痴呆。神經心理測驗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篩查、診斷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簡便易行、省時、易於推廣;規範化、數量化,便於資料的交流和比較。
  • 關注認知障礙症(健康關注)
    早期發現認知障礙意義重大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從認知正常到痴呆這一連續病程中,還會經歷「臨床前期主觀認知下降」和「輕度認知障礙」兩個早期階段。因此,識別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對該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 所謂前期主觀認知下降,是指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的認知水平較以前有所下降,但是客觀的神經心理學檢查卻沒有達到輕度認知障礙或痴呆的程度。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雖然已經確定痴呆患者睡眠障礙發病率的增加,並且認為可能由退行性病變所導致,但目前研究焦點已經轉變為睡眠障礙是否同樣能夠增加認知障礙以及痴呆的風險。所以本文,對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間的關係進行探討,繼而評估了睡眠改善研究中認知功能方面的潛在收益與涉及的生物學機制。
  • 老年認知障礙(痴呆)的早期識別
    什麼是認知障礙?     認知是大腦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從而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功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認知障礙指上述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它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會使老人的記憶力、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大腦功能退化,人就會智力減退。在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早期,是有十大表現的。了解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就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效治療老人認知障礙症。
  •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世界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國際失智症日。世界痴呆日的設立是為了關愛失智症患者,預防老年痴呆。
  •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市一醫院康復專家表示,認知與我們的語言行為表現分割不開,我們會將認知訓練、語言訓練和肢體運動訓練相結合,從而整體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最終回歸生活、家庭和社會。
  • 認知障礙篩查工具——SCS簡介
    但由於認知症發病隱匿,病程時間長的原因,會使老年人產生一種「這是年老的正常現象」的錯覺,等真正發現時卻已為時已晚,所以老年痴呆的篩查和幹預已變得刻不容緩。老年痴呆不僅使患者本身遭受了巨大痛苦,更使家屬承擔了巨大壓力。難道面對這種疾病我們真的只能束手無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目前雖然還沒有找到明確的治療手段,我們卻能通過前期幹預延後發病時間,進而達到預防老年痴呆的目的。
  • 不可不知: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五大進展
    最近的幾項相關研究從各個方面對認知障礙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本文將對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病理生理學、遺傳學和管理的最新進展進行概述。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最近的一項研究納入了141名在基線時認知功能正常的PD患者,發現近一半的受試者在5年內發展為認知障礙,發生MCI的個體100%在5年內發展為痴呆。與其他最近的研究一致,從認知正常進展到認知障礙的預測指標包括男性性別、更高的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運動評分和較差的基線認知評分。
  • 老年痴呆常見誤解:記憶喪失就等於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是大腦退化性疾病,該病具有漸進性和不可逆性,但是並非是衰老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專家表示,事實上大多數人不會發生認知障礙。 摘要:   今年1月份是加拿大「認知障礙症宣傳月」,而為了讓市民更多的了解認知障礙症。8日加拿大「生活放大鏡」網站最新載文,刊出「對認知障礙症的十大誤解」。
  • 吃蘑菇可降低患認知障礙風險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阿爾茨海默病》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每周食用超過300克蘑菇的老年人,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可降低一半。  輕度認知障礙是指老年人出現輕度記憶或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但未達到痴呆標準的認知損傷狀態。
  • 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易轉換成老年痴呆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1480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是老年痴呆症的最高風險人群,提醒老人及其家人警惕一些早期症狀。老年痴呆症,醫學上稱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原發性的退行性腦變性疾病,早期發病症狀隱匿不易察覺,而且病程緩慢不可逆,發病後腦細胞不斷受損直至死亡。
  • ​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你掌握多少?
    原創 Liny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整理自瑞金神內教授辛曉瑜《小卒中與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講座目前卒中後認知障礙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卒中研究和幹預的熱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卒中後認知障礙發病率日漸增高,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 認知障礙兒童,該怎麼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
    但是對於認知障礙的人群來說,認識世界是一個幾乎無法達到的夢想,甚至認識世界的標準對他們而言僅僅是認識周圍的事物。相比較於認知障礙人群,我們對於世界認知的標準應該是怎麼樣的?也許這個標準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吧不過,關於認識世界的問題咱們可以以後慢慢討論,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認知障礙吧!
  • 認知功能出現障礙,除了痴呆,還會出現什麼問題?
    認知是什麼? 百度告訴我們,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 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 你對認知障礙了解有多少?
    相對於阿爾茲海默症,我國在患上認知障礙的人數更是成為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尤其是現在人在長期壓力過大、長期處於應激狀態、時不時的焦慮、抑鬱以及睡眠障礙等等,讓更多的人都提前患上輕度的認知障礙。那麼什麼是認知障礙,你對認知障礙的了解有多少?和阿爾茲海默症又有什麼區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認知障礙?
  • 預防為主 人文關懷: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 中國科大發現糖尿病相關認知障礙發生新機制與診斷標記物
    但是引起糖尿病人群認知損傷的機制還不清楚。並首次提出BACE1不僅通過促進澱粉樣蛋白(Aβ)的產生、且可能通過促進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認知損傷發生風險。 該課題組通過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科康冬梅、葛餘浩和張薇薇主任等合作開展的臨床隊列研究中發現,傳統上認為只有在認知障礙病人血液內增加的BACE1蛋白水平及其切割β-澱粉樣前體蛋白的活性,同樣也在二型糖尿病人群中增加。
  • 認知、雙相情感障礙和自我拯救「專家觀點」
    對這些患者來說,阻礙他們的不是抑鬱或躁狂,而是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症狀。在症狀緩解後,記憶、注意力和判斷力、社會直覺等高級結構障礙會持續存在,大約30%-60%的病例都是如此。與情緒症狀相比,認知問題更難治療,但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幹預。 評估 第一步是識別。
  • 上海正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
    今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將主題定為「記憶3秒鐘」,因為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個老人陷入認知障礙的困境。當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健康論壇上獲悉,上海正在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市民可以通過地圖查詢到床位信息、收費標準,以及醫保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