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爾茲海默症越來越「年輕化」?你對認知障礙了解有多少?

2021-01-13 雲齡養老

人一旦老了,生活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而且越往後走,一些身體功能障礙會越來越多,阿爾茲海默症就是其中之一。

據調查表明,我國的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人數高達八九百萬,在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中比例佔據一半之多。

阿爾茲海默症在老年人中的年紀一直在「年輕化」,往常一般都是到了六十五歲之後,才會發現這種認知障礙,如今卻足足往前推了十歲之多。

阿爾茲海默症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

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隨著環境的變化,更多人因為生活習慣的不規律,工作壓力,睡眠質量以及營養均衡等等各方面的影響下,導致像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症等等病症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些因素導致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這也是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相對於阿爾茲海默症,我國在患上認知障礙的人數更是成為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尤其是現在人在長期壓力過大、長期處於應激狀態、時不時的焦慮、抑鬱以及睡眠障礙等等,讓更多的人都提前患上輕度的認知障礙。

那麼什麼是認知障礙,你對認知障礙的了解有多少?和阿爾茲海默症又有什麼區別?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記憶障礙、執行功能障礙、失認症、失用症、體像障礙、忽視症以及痴呆。

其中包括:

對短期內行為的遺忘,不僅是語言,還包括動作,視覺,思維等等方面。對外部接收的指令處於一種游離狀態,無法正常讓身體與大腦協同去作出回應。對視覺、觸覺、聽覺等身體各方面的無法認知。對實際指令無法作出正確的模仿、應答、操作。對自身空間存在位置的模糊意識。對完整性事務認知存在忽略,缺失等等。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認知障礙的表現是多樣性的,而阿爾茲海默症只是認知功能障礙的其中一種表現症狀。

不過,對於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他們的病症都是緩慢變得越來越嚴重的,從能夠自理到半自理再到無法自理的過程,會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屬能夠及時的做出應對的措施,老人也能夠延緩病症的嚴重度。

如何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

要有耐心,時常給予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安慰,讓他們內心的心情得到舒緩。要及時去回應有認知障礙老人的訴求,順著他們,引導他們去完成。要更加仔細地去觀察有認知障礙的老人的日常生活行為,既要保持距離又要保證了解他們的情況。要規定有認知障礙的老人的生物鐘時間,從增加日常活動,到定點睡眠都需要有規律的定製。要組織肢體鍛鍊,安排智益遊戲,促進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大腦與肢體的活躍,延緩認知障礙加重。要在日常衛生上做到乾淨,讓有認知障礙的老人能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當老人有認知障礙上的表現時,家人及護理人員更加需要有耐心,細心以及專心,只要做好提前發現和應對病症的發展,並且及時地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去康復治療,就能夠很有效地延緩病情。

相關焦點

  • 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學兇手們
    2019年,美國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提供了約186億小時的照護,價值接近2440億美元,且護理人員則面臨著越來越多情緒困擾,和嚴重的身心健康風險。據預測,到本世紀中葉,美國65歲以上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將從如今的580萬躍升至1380萬,給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 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是腦變性疾病,患者有什麼表現?如何預防?
    導語:腦變性疾病是一種慢性損害腦神經的一種疾病,它包括很多種疾病,但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兩種最常見的: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是大腦神經元的異常大量丟失。帕金森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這兩種都不是一種致命疾病。
  • 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被發現 阿爾茲海默症是怎麼回事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美國人曾經這樣的下定論「你們做不出來」,而今,我們的科學家用事實證明了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的科學家將整個病毒的生長的過程完整的完成,證明了這種病毒的存在,因為研究這種病毒有很好的前景,我們知道的阿爾茲海默症就和這種病毒有關,如果能夠攻克這種病毒,那麼意味著阿爾茲海默症可能會得到治癒。
  • 再生密碼:NMN11000,讓阿爾茲海默症症狀減緩甚至從根源避免
    記憶障礙、失語、認知障礙、執行功能障礙、視覺空間技能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全面性痴呆等。臨床表現為因為其對大腦造成的不可逆性傷害和對生活造成的嚴重困擾,成為了當今科學界舉力攻克的重要目標。(圖片來自大型公益類關愛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節目《忘不了餐廳》)提前補充NMN可實現NAD+對神經元氧化的修復作用,避免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確能夠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方法,在阿爾茲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
  • 專訪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梁京:阿爾茲海默症與...
    據了解,2018年全球共有5000萬餘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又稱中老年痴呆症),平均每3秒,就會新增一位患者。今年「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的主題是「從容面對,不再迴避」,實際上「從容面對」阿爾茲海默症並不容易。儘管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阿爾茲海默與其他失智症列入全球前五大致死原因,但人類始終對阿爾茲海默症束手無策。
  • 患了阿爾茲海默症,我的大腦怎麼會變成這樣?!
    阿爾茲海默症是認知症最常見的類型,約佔認知症患者總數的六成。從病理學角度看,阿爾茲海默病的主要特徵包括膽鹼乙醯轉移酶(ChAT)和乙醯膽鹼(Ach)顯著降低,腦中有大量由 Aβ蛋白構成的老年斑點,神經元細胞內神經纖維纏繞,神經元細胞大量丟失,這些病理現象主要發生在大腦皮層和與學習記憶功能密切相關的海馬區域。所以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進展性記憶喪失和認知功能障礙。
  • 又有研究表明40赫茲閃爍光有助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據報導,照明研究中心(LRC)開展了一項新研究表明40赫茲紅光或有助於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這一項新研究表明,向健康年輕人睜開的眼睛照射40赫茲的紅光刺激可增強大腦伽馬振蕩(一種腦波,Gamma oscillations)。
  •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的「老年痴呆」可能離我們並不遠
    事實上,阿爾茲海默症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記憶能力下降也只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前驅症狀。那麼,什麼是阿爾茲海默症,早期症狀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今天就和阿虎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這些問題,揭開阿爾茲海默症的神秘面紗。
  • 2019年終盤點:阿爾茲海默症研究進展
    阿爾茲海默症的預防與治療一直以來是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近年來,研究者們也對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將對2019年度阿爾茲海默症領域的相關研究進行簡要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的探索在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方面,很多研究揭示了其病症的起源以及惡化的根本原因。
  • 愛的力量:日本科學家發現愛情激素催產素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等認知...
    愛的力量:日本科學家發現愛情激素催產素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等認知障礙 2020-07-29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夏宏光團隊發現靶向MCL-1誘導線粒體自噬來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1.52 億。當前,全球每年用於治療、護理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的費用已經達到1萬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將在2030年達到目前的兩倍。
  • 夏宏光組發現靶向MCL-1蛋白誘導線粒體自噬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AD)是一種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以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減弱為主的症狀,並伴有情緒調節障礙以及運動能力喪失,極大地影響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的發展。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1.52 億。
  • 重大發現,阿爾茲海默症竟與常見病毒感染有關!
    圖丨Joel Dudley 「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非常高興,因為這又是一個支持阿爾茲海默症發作與微生物有一定關係的文章,而且這類文章現在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推斷,這些病毒有可能是導致某人特別容易得阿爾茲海默症的環境因素。」 為什麼是這兩種病毒?大部分人都在幼年的某一時間段時間感染 HHV-6A 和 HHV-7 病毒,其在兒童身上引起的常見症狀是輕微的玫瑰疹皮膚病。
  • 最新研究:只需幾滴血,能提前30年預測阿爾茲海默症
    「勤懇工作,埋頭苦幹原來是會有回報的。」這一認知給愁雲慘霧的日本社會打了一劑強心針,田中耕一也一舉成了「國民科學家偶像」。走到哪裡都有人索要籤名,要求合影,無時無刻不沐浴在聚光燈下,所到之處歡聲雷動。然而田中耕一自己卻越來越不能接受這一現狀。因為他的獲獎成果,純屬意外。
  • MIT團隊改變阿爾茲海默症幹預規則:不打針不吃藥——無創治療!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學家讓類似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小鼠模型聽聲音、照光,證明這種組合療法可以改善認知和記憶障礙。
  • 蔡立慧:探究 DNA損傷背後的機理成因,是人類克服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
    Li-Huei Tsai 實驗室的主要負責人、MIT Picower 學習與記憶研究所所長董事 Li-Huei Tsai 教授,以及在實驗室展開系統性研究的 Ping-Chieh Pao 博士,Tsai 教授對阿爾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研究有超過 20 年的豐富經驗,她本人也是美國國家發明院院士。
  • 尿液氣味有望檢測早期阿爾茲海默症
    最近有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尿液氣味檢測出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為這種常見痴呆症帶來一種非侵入式的檢測方法。  據研究的作者,美國農業部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化學生態學家Bruce Kimball博士介紹,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一些證據表明尿液氣味特徵,會因為大腦中由阿爾茲海默症引起的變化而改變。這一發現也可能用於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檢查當中。
  •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9 12:58:2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Arthur Konnerth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進展。
  • 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識別與預防
    11月18日,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鄭州市心理醫院四病區主任蘇國鋒做客鄭州經濟生活廣播《品牌會客廳》周三特別節目《尋醫問藥幫你辦》,和主持人嘉璐一起以《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識別與預防》為題向大家分享心理疾病相關知識。
  • 企業的「阿爾茲海默症」,該怎麼治?
    前一陣子有部很火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由範偉主演的《最後一課》。範偉飾演了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記憶回退到了1992年,望溪村支教時最後一節課的課堂上。以幫範老師找回記憶為線索,講述了一個關於教育和師生情的打動人心的故事。  其實不只是人,同樣企業也會得「阿爾茲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