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老了,生活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而且越往後走,一些身體功能障礙會越來越多,阿爾茲海默症就是其中之一。
據調查表明,我國的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人數高達八九百萬,在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中比例佔據一半之多。
阿爾茲海默症在老年人中的年紀一直在「年輕化」,往常一般都是到了六十五歲之後,才會發現這種認知障礙,如今卻足足往前推了十歲之多。
阿爾茲海默症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
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隨著環境的變化,更多人因為生活習慣的不規律,工作壓力,睡眠質量以及營養均衡等等各方面的影響下,導致像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症等等病症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些因素導致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這也是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相對於阿爾茲海默症,我國在患上認知障礙的人數更是成為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尤其是現在人在長期壓力過大、長期處於應激狀態、時不時的焦慮、抑鬱以及睡眠障礙等等,讓更多的人都提前患上輕度的認知障礙。
那麼什麼是認知障礙,你對認知障礙的了解有多少?和阿爾茲海默症又有什麼區別?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記憶障礙、執行功能障礙、失認症、失用症、體像障礙、忽視症以及痴呆。
其中包括:
對短期內行為的遺忘,不僅是語言,還包括動作,視覺,思維等等方面。對外部接收的指令處於一種游離狀態,無法正常讓身體與大腦協同去作出回應。對視覺、觸覺、聽覺等身體各方面的無法認知。對實際指令無法作出正確的模仿、應答、操作。對自身空間存在位置的模糊意識。對完整性事務認知存在忽略,缺失等等。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認知障礙的表現是多樣性的,而阿爾茲海默症只是認知功能障礙的其中一種表現症狀。
不過,對於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他們的病症都是緩慢變得越來越嚴重的,從能夠自理到半自理再到無法自理的過程,會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屬能夠及時的做出應對的措施,老人也能夠延緩病症的嚴重度。
如何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
要有耐心,時常給予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安慰,讓他們內心的心情得到舒緩。要及時去回應有認知障礙老人的訴求,順著他們,引導他們去完成。要更加仔細地去觀察有認知障礙的老人的日常生活行為,既要保持距離又要保證了解他們的情況。要規定有認知障礙的老人的生物鐘時間,從增加日常活動,到定點睡眠都需要有規律的定製。要組織肢體鍛鍊,安排智益遊戲,促進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大腦與肢體的活躍,延緩認知障礙加重。要在日常衛生上做到乾淨,讓有認知障礙的老人能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當老人有認知障礙上的表現時,家人及護理人員更加需要有耐心,細心以及專心,只要做好提前發現和應對病症的發展,並且及時地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去康復治療,就能夠很有效地延緩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