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功能障礙(二)

2020-12-02 澎湃新聞

認知功能障礙(二)

2020-10-21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卒中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2020(CSA & TISC 2020)於10月9日-10月11日採用線下+線上的會議形式召開。10月11日下午認知功能障礙論壇上,各位專家分別匯報了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一系列內容,下面分享部分專家的精彩報告!

認知障礙的篩查與評估

(肖衛忠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認知功能障礙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分為兩大類: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老年性痴呆。

神經心理測驗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篩查、診斷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簡便易行、省時、易於推廣;規範化、數量化,便於資料的交流和比較。但不能反映智能全貌,不能代替臨床醫師的思維和判斷,診斷痴呆仍需綜合病史、影像學和其他檢測手段。

卒中後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王春雪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大腦不僅是生命中樞,更是情緒睡眠與認知功能的高級中樞,來自生活的種種壓力放大了我們的基本情緒。認知症狀是DSM-5和ICD-10診斷標準的重要條目,且STAR*D研究表明:89.6%的患者存在認知症狀,且更嚴重的認知症狀與更差的臨床結局顯著相關。

一項來自天壇醫院,旨在探討早發卒中後抑鬱的影響因素及其認知功能關係的研究表明:卒中後抑鬱(PSD)緩解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抑鬱/焦慮與多種軀體疾病關係密切,綜合性的管理手段有助於改善情緒睡眠與認知,提高生活質量。長期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增加腦容積營養通過改變腦結構減少大腦疾病。適度的醫學幹預+好的心態(吃好,睡好,玩好)+正能量社交=升級大腦功能,提高主動健康能力。

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腦損傷標誌

(章軍建教授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 VCI早期腦血管病臨床前階段非卒中的血管性腦損傷是VCI早期識別和防治的重點。

• 多模態的結構與功能性影像學及代謝組學等技術為評測腦低灌注、腦連接組學損傷和血-腦屏障破壞等VCI早期腦損傷標誌提供了有效途徑。

• 認知損害早期,血管壁細胞-毛細血管周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表達的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β(PDGFR-β)在腦中表達異常,與Aβ和/或tau無關,即且不依賴於AD的病理變化,表明BBB破壞可能是認知損害的早期生物標誌。

• 明確VCI早期及其亞型中更靈敏的認知損害生物標誌,進一步闡明VCI腦低灌注和BBB滲漏與認知損害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探討有針對性的早期幹預方法,可能為VCI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卒中後認知障礙診治新進展

(鬱金泰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鬱金泰教授從卒中後認知障礙(PSCI)的定義和相關概念、流行病學、發生機制、篩查和評估、預防和治療、臨床挑戰六大方面做了全面詳盡的匯報。

原標題:《認知功能障礙(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雖然已經確定痴呆患者睡眠障礙發病率的增加,並且認為可能由退行性病變所導致,但目前研究焦點已經轉變為睡眠障礙是否同樣能夠增加認知障礙以及痴呆的風險。所以本文,對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間的關係進行探討,繼而評估了睡眠改善研究中認知功能方面的潛在收益與涉及的生物學機制。
  • ​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你掌握多少?
    原創 Liny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整理自瑞金神內教授辛曉瑜《小卒中與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講座目前卒中後認知障礙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卒中研究和幹預的熱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卒中後認知障礙發病率日漸增高,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 認知功能出現障礙,除了痴呆,還會出現什麼問題?
    認知是什麼? 百度告訴我們,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 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 三種腦功能成像技術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
    國內外應用此技術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有很多方法來研究BOLD-fMRI數據,如獨立成分分析法、局部一致性分析法、低頻振蕩振幅法、功能連接法等。
  • 認知功能障礙篩查系統獲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
    本報訊(記者郭猛 通訊員吳煥軍)日前,由秦皇島市惠斯安普醫學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認知功能障礙篩查系統成功取得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這是該公司繼HRA健康風險評估系統、EIS紅細胞影像系統和PMR微循環修復系統3款功能醫學設備之後,第四款取得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功能醫學設備。
  • 麻醉藥導致術後認知功能障礙的海馬內機制研究進展
    術後認知功能障礙(POCD)包含了一系列的臨床表現,特點是麻醉和手術後神經生理學表現下降。程度可能從輕度、短暫的臨床症狀到嚴重、持久的損害。雖然臨床證據顯示POCD可能與手術關係更密切,但是齧齒動物研究顯示POCD的發生可能與麻醉對中樞神經的刺激直接相關,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麻醉與認知疾患發展的關係。
  • 走進認知障礙
    參考文獻:[1]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五):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17):1294-130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7.003.
  • 研究發現六個月的運動或能逆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近日一項研究發現,六個月的有氧運動訓練能夠逆轉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症狀。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特徵是輕微喪失認知能力,比如記憶和推理能力。MCI患者很難記住事情、做出決定,或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
  • 杭州發布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 長徵橋社區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有...
    都市快報訊 你知道什麼叫認知障礙症嗎?「就是老年痴呆吧?」「我媽媽已經完全不認識我們了。」「我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了!」……11月23日下午,「守護愛的記憶」——打造認知症照護服務杭州樣本主題活動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舉辦,現場發布杭州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根據認知症患病率測算,杭州179萬多的老年人口,認知症患者達到了9.5萬。多數認知症老人選擇居家養老。
  • 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展到痴呆,體育活動起到什麼作用?
    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展到痴呆,體育活動起到什麼作用?2021-01-08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劉翔 寶山精衛 愛記憶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展
  • 老年認知障礙(痴呆)的早期識別
    什麼是認知障礙?     認知是大腦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從而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功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認知障礙指上述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它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市一醫院康復專家表示,認知與我們的語言行為表現分割不開,我們會將認知訓練、語言訓練和肢體運動訓練相結合,從而整體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最終回歸生活、家庭和社會。
  • 關注認知障礙症(健康關注)
    早期發現認知障礙意義重大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從認知正常到痴呆這一連續病程中,還會經歷「臨床前期主觀認知下降」和「輕度認知障礙」兩個早期階段。因此,識別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對該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 所謂前期主觀認知下降,是指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的認知水平較以前有所下降,但是客觀的神經心理學檢查卻沒有達到輕度認知障礙或痴呆的程度。
  • 杭州民政局調查顯示:75歲以上老人認知功能障礙者佔比77.2%
    首份《社區認知症白皮書》在杭州發布(夏學民)中國報導訊 2020年11月23日,杭州發布《社區認知症白皮書》。攝影 夏學民認知症篩查問卷使用了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量表)。MMSE量表被國內外廣泛應用,是痴呆篩查的首選量表,能全面、準確、迅速地反映被試智力狀態及認知功能缺損程度。
  • 認知障礙兒童,該怎麼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
    但是對於認知障礙的人群來說,認識世界是一個幾乎無法達到的夢想,甚至認識世界的標準對他們而言僅僅是認識周圍的事物。相比較於認知障礙人群,我們對於世界認知的標準應該是怎麼樣的?也許這個標準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吧不過,關於認識世界的問題咱們可以以後慢慢討論,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認知障礙吧!
  •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會使老人的記憶力、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大腦功能退化,人就會智力減退。在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早期,是有十大表現的。了解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就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效治療老人認知障礙症。
  • 不可不知: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五大進展
    帕金森病痴呆的患病率和自然病史帕金森病(PD)中認知障礙的臨床特徵涉及了廣泛的認知領域,包括執行功能、視覺空間推理、記憶和語言功能,並且還可能包括視覺幻覺,偏執和注意力的波動。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反,PD的認知障礙中記憶損傷佔主要地位。
  • 認知障礙篩查工具——SCS簡介
    但由於認知症發病隱匿,病程時間長的原因,會使老年人產生一種「這是年老的正常現象」的錯覺,等真正發現時卻已為時已晚,所以老年痴呆的篩查和幹預已變得刻不容緩。老年痴呆不僅使患者本身遭受了巨大痛苦,更使家屬承擔了巨大壓力。難道面對這種疾病我們真的只能束手無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目前雖然還沒有找到明確的治療手段,我們卻能通過前期幹預延後發病時間,進而達到預防老年痴呆的目的。
  • 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易轉換成老年痴呆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1480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是老年痴呆症的最高風險人群,提醒老人及其家人警惕一些早期症狀。老年痴呆症,醫學上稱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原發性的退行性腦變性疾病,早期發病症狀隱匿不易察覺,而且病程緩慢不可逆,發病後腦細胞不斷受損直至死亡。
  • 吃蘑菇可降低患認知障礙風險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阿爾茨海默病》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每周食用超過300克蘑菇的老年人,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可降低一半。  輕度認知障礙是指老年人出現輕度記憶或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但未達到痴呆標準的認知損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