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雙相情感障礙和自我拯救「專家觀點」

2021-01-11 騰訊網

Frederick Goodwin, MD和Kay Jamison, PhD所著的裡程碑式教科書《躁狂抑鬱症》中,有一句話使我們在治療雙相情感障礙方面取得的大部分進展黯然失色:「完全的症狀緩解並不能確保功能恢復。」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治療症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患者將重獲新生。緊張的婚姻、坎坷的工作經歷和失去的友誼成為常態。

對這些患者來說,阻礙他們的不是抑鬱或躁狂,而是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症狀。在症狀緩解後,記憶、注意力和判斷力、社會直覺等高級結構障礙會持續存在,大約30%-60%的病例都是如此。與情緒症狀相比,認知問題更難治療,但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幹預。

評估

第一步是識別。

臨床醫生應該問這樣的問題:「現在抑鬱症和躁狂症已經消失,你覺得你的大腦在充分工作嗎?或者生活中還有哪些領域沒有完全發揮作用?」從那些薄弱環節評估職業功能(如完成任務,確定優先級和時間管理)和家務(如帳單,購物,清潔和基本衛生)。也可以詢問興趣愛好、娛樂、家庭、人際關係、性生活和社交生活,如是否失去興趣、是否享樂減退、是否能跟上電影的情節、人際關係中是否存在問題等。

雖然主觀評估很重要,可以提供生活質量方面的信息,但客觀測試也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認知問題。連線測試(TMT)和數字符號轉換測試(DSST)操作簡單,結果有意義。現在可以通過一個免費軟體包THINC-it(可在progress.im上在線獲得),這個軟體包可以用來跟蹤進度。

患者教育至關重要。要跟患者解釋,在主要問題解決後這些問題仍然繼續存在是很常見的。同樣,讓他們知道認知恢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他們的積極參與。家庭需要為患者提供機會,讓他們重新獲得在無判斷力區域的技能,並接受這些嘗試帶來的錯誤。

患者通常將認知問題歸因於情緒穩定劑。儘管這一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更大的負擔來自事件本身。認知障礙最有力的預測因素是過去發作的次數,長時間發作或有精神病特徵的發作會造成特別的傷害。因此,恢復要從預防開始。通過向患者解釋「每次發作就像一個小的頭部損傷,發作的次數越多,這些認知問題就會越嚴重」,確保患者理解這一點:你的大腦需要時間來恢復,但如果反覆發作,就無法恢復。

接下來,設定一個具體的合理目標。通過詢問患者「如果這些症狀改善了,你最想做什麼?」來吸引患者。

認知療法可以改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它並沒有在客觀的認知測試指標上帶來有意義的改進。取而代之的是,患者會制定一些策略來彌補這些缺陷,並在現實世界中實施這些策略。他們學會使用日曆、待辦事項清單、提醒,並把複雜的任務分解成更簡單的步驟。如果沒有康復治療師,患者可以借用這些技術,通過設定目標,並在臨床醫生的支持下解決治療過程中的問題。

生活方式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症狀,很少有其治療方法的研究,我們所了解的大部分是從精神分裂症和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等相關疾病中借鑑而來的。

一般的方法是通過良好的新陳代謝、心血管和晝夜節律系統支持大腦和身體的健康。對不同人群的認知能力有最好證據的3種幹預措施是: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45分鐘)、飲食(地中海、北歐或日式)和睡眠。

如果鍛鍊太困難,可以從散步開始。研究顯示,與在城市或郊區的環境中散步相比,在樹林中散步60-90分鐘可以改善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健康大學生的認知能力。

要解決飲食問題,首先要介紹一些對大腦有益的食物。在小型對照試驗中,一些簡單的幹預措施,比如每天增加1-2份蔬菜、堅果或水果(尤其是藍莓)的攝入量,可以改善認知能力和情緒。使用這些食物後,加工、油炸、含糖和快餐的攝入就會減少,這些食物會損害認知能力。

睡眠可以鞏固記憶,提高注意力、處理問題的速度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幸的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不容易入睡,強迫自己入睡只會適得其反。相反,患者應該在他們可以控制的晝夜節律周期內進行幹預。在臨床研究中,夜間的黑暗有助於穩定躁狂,而不依賴於睡眠;在動物研究中,夜間黑暗有助於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

認知練習可以有所幫助,但效果不如之前的策略。謎題和字謎遊戲有一些輕微的好處,但並不能明確轉化為功能上的改變。對於對輕度認知障礙,研究的最好的一些遊戲是靈巧性遊戲和所謂的「練習遊戲」,如Wii Bowling。這些以動作為導向的遊戲進一步強調了體育鍛鍊對認知健康的重要性。

雙相情感障礙與幾種可能損害認知能力的疾病有關,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睡眠呼吸暫停。在糖尿病方面,有證據表明二甲雙胍和利拉魯肽都能改善情緒障礙患者的認知能力。單純皰疹病毒-1在雙相情感障礙中與較差的認知相關。在一項小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中,伐昔洛韋即使在沒有生殖器病變的情況下也改善了這一人群的認知能力。

情緒穩定劑

在情緒穩定劑中,拉莫三嗪具有最有利的認知功效。在大型開放標籤研究和對照試驗的事後分析中,它改善了認知。另一方面,拉莫三嗪會導致詞彙識別問題,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或者當劑量超過150毫克/天時。

鋰鹽既有認知風險,也有益處。儘管大多數情緒穩定劑具有神經保護作用,但鋰的作用範圍更廣,5個對照試驗的證據表明,鋰可在較低劑量範圍(血清水平為0.25至0.5 mEq/L)下預防痴呆。另一方面,一項對臨床數據的薈萃分析表明,鋰可導致短期記憶和創造力的較小損傷。

關於鋰鹽對認知影響的精心設計的試驗很少,但一項研究觀察了61名首發躁狂患者的認知結果,這些患者被隨機分為鋰鹽組和喹硫平組。一年後,服用鋰鹽的患者比服用喹硫平的患者語言表達更流暢。為了在實踐中驗證這一點,可以請患者在一分鐘內說出儘可能多的以字母「P」開頭的獨特單詞。

雖然一些研究發現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會損害認知能力,但一項小型、精心設計的試驗對魯拉西酮卻有不同的解釋。該研究包括情緒正常但有認知問題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開放標籤的魯拉西酮(平均劑量48mg/天)或常規治療。6周後,與正常治療組相比,魯拉西酮治療組患者在一系列認知測試中表現明顯更好,效果值為0.8。

丙戊酸鹽和卡馬西平與注意力、短期記憶、學習和運動速度的減退有關。沒有證據表明這兩種抗驚厥藥物能改善認知能力。此外,在一項自然主義研究中,它們對認知狀況的影響比鋰鹽或拉莫三嗪更差。

總的來說,情緒穩定劑會造成很小但真正的認知障礙。拉莫三嗪、鋰和魯拉西酮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善認知能力,而在另一些方面使其惡化。這些反應因患者而異,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微調劑量並在必要時更換情緒穩定劑。

是多動症嗎?

情緒障礙患者通常認為他們的認知問題是ADHD造成的。大約15%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同時患有ADHD。然而,如果症狀在成年期就開始了,並且隨著情緒發作而加重,那就不太可能是多動症的問題。

在實踐中,這很難區分,但一些跡象可能會有所幫助。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往往使患者更加亢奮,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的語言特點是節奏狂躁、起伏不定,而且他們經常變換話題(即使不是輕度躁狂)。相比之下,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缺陷感覺較慢,類似於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健忘、惰性和優柔寡斷佔主導地位。

根據臨床經驗,興奮劑對多動症患者有鎮靜作用,因為它們能治療多動症。相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服用興奮劑後更有可能感到精力充沛。興奮劑最多能改善與雙相情感障礙相關的認知症狀6到12個月,然後產生耐受性。在最壞的情況下,它們會導致躁狂、混合狀態和精神病。

當真正的ADHD和雙相障礙並存時,莫達非尼、阿莫達非尼、可樂定和胍法辛是更安全的選擇。託莫西汀,類似於去甲腎上腺素能抗抑鬱藥,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認知增強劑

除了前面討論的情緒穩定劑外,很少有針對雙相情感障礙認知症狀的對照藥物治療試驗。痴呆症的治療已經失敗(多奈哌齊和加蘭他敏),普拉克索、n-乙醯半胱氨酸和亞甲基藍也失敗了。雖然莫達非尼和阿莫達非尼尚未針對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症狀進行測試,但這些藥物改善了其他人群的認知,並對雙相情感障礙有積極作用。

一個積極的發現來自於南非醉茄(ashwagandha)的提取物。在一項隨機的安慰劑對照試驗中,這種提取物改善了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記憶、反應時間和社會認知能力,這些患者心境正常但有認知問題(n=53;效應值為0.26-0.62)。

不幸的是,這個實驗尚未得到重複,但它得到了實驗研究的支持,該實驗發現南非醉茄對海馬體有神經保護作用。該提取物可以在帶有「Sensoril」標籤的產品中獲得,目標劑量:500mg/d,起始劑量:第一周250mg/d。

結論:拯救自我

雙相情感障礙是由其症狀定義的,但是使其成為一種疾病的是各種損害。畢竟,它的症狀也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高興、悲傷、易怒、疲勞和精力充沛。對許多患者來說,雙相情感障礙最痛苦的部分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大多數人寧願失去對自己右臂的控制,也不願失去對那些自我的控制:他們的行為舉止、他們的言論、他們的想法和感覺。

認知症狀將這種失控延伸到躁狂和抑鬱的發作之外。Linda Logan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她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上寫了一篇她與雙相障礙抗爭的文章,這篇文章在網上瘋傳。她解釋說,這些缺陷對她的身份構成了威脅。即使在她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她也「失去了能力感……單詞檢索既困難又緩慢……清晰的思想、記憶和專注力都已經離開了我。我正在慢慢地消失。」

而此時精神科醫生需要做的就要及時詢問「自我的哪些部分消失了」,並按照我們以上所說的幹預針對性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Goodwin FK, Jamison KR. Manic-Depressive Illness: Bipolar Disorders and Recurrent Depress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Burdick KE, Millett CE, Bonnín CDM,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investigating neurocogni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ICONIC-BD). Bipolar Disord. 2019;21(1):6-10.

3. Torrent C, Bonnin Cdel M, Martínez-Arán A, et al. Efficacy of functional remedi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Am J Psychiatry. 2013;170(8):852-859.

4. Serra MC, Dondero KR, Larkins D, et al. Healthy lifestyle and cogni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Curr Nutr Rep. 2020;9(2):64-74.

5. Berman MG, Kross E, Krpan KM, et al. Interacting with nature improves cognition and affect for individuals with depression. J Affect Disord. 2012;140(3):300-305.

6. Travica N, D』Cunha NM, Naumovski N, et al. The effect of blueberry interventions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moo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rain Behav Immun. 2020;85:96-105.

7. Conner TS, Brookie KL, Carr AC, et al. Let them eat fruit! The effect of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young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One. 2017;12(2):e0171206.

8. Ren M, Zhang H, Qi J, et al. An almond-based low carbohydrate diet improves depression and glyco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rough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glp-1: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utrients. 2020;12(10):E3036.

9. Harvey AG, Soehner AM, Kaplan KA, et al. Treating insomnia improves mood state, sleep, and functioning in bipolar disorder: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15;83(3):564-577.

10. Bedrosian TA, Vaughn CA, Galan A, et al. Nocturnal light exposure impairs affective responses in a wavelength-dependent manner. J Neurosci. 2013;33:

13081-13087.

11. Heo JY, Kim K, Fava M, et al. Effects of smartphone use with and without blue light at night in healthy adul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placebo-controlled comparison. J Psychiatr Res. 2017;87:61-70.

12. Henriksen TE, Skrede S, Fasmer OB, et al. Blue-blocking glasses as additive treatment for mania: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Bipolar Disord. 2016;18(3):221-232.

13. Hill NT, Mowszowski L, Naismith SL, et al. 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Psychiatry. 2017;174(4):329-340.

14. Guo M, Mi J, Jiang QM, et al. Metformin may produc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through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depress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4;41(9):650-656.

15. Mansur RB, Ahmed J, Cha DS, et al. Liraglutide promotes improvements in objective measures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mood disorders: a pilot, open-label study. J Affect Disord. 2017;207:114-120.

16. Jancin B. Valacyclovir improves cognition in bipolar patients. Clinical Psychiatry News. June 5, 2013.

17. Khan A, Ginsberg LD, Asnis GM, et al. Effect of lamotrigine on cognitive complaint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I disorder. J Clin Psychiatry. 2004;65:1483-1490.

18. Daban C, Martínez-Arán A, Torrent C, et al.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bipolar patients receiving lamotrigine: preliminary results.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6;26:178-181.

19. Kaye NS, Graham J, Roberts J, et al. Effect of open-label lamotrigine as monotherapy and adjunctive therapy on the self-assessed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I disorder.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7;27:387-391.

20. Dell』Osso L, Del Grande C, Gesi C, et al. A new look at an old drug: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s of lithium salts.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6;12:1687-1703.

21. Forlenza OV, Radanovic M, Talib LL, Gattaz WF.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long-term lithium treatment in older adults with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r J Psychiatry. 2019;1-7.

22. Wingo AP, Wingo TS, Harvey PD, Baldessarini RJ. Effects of lithium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 Clin Psychiatry. 2009;70(11):1588-1597.

23. Daglas R, Cotton SM, Allott K, et al.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 the effects of lithium and quetiapine monotherapy on the trajectory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first episode mania: a 12-month follow-up study. Eur Psychiatry. 2016;31:20-28.

24. Yatham LN, Mackala S, Basivireddy J, et al. Lurasidone versus treatment as usual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uthymic patients with bipolar I disorder: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ilot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2017;4(3):208-217.

25. Dias VV, Balanzá-Martinez V, Soeiro-de-Souza MG, et al.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in bipolar disorders and the impact on cognition: a critical overview.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2;126:315-331.

26. Gualtieri CT, Johnson LG. Comparative 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5 psychotropic anticonvulsants and lithium. Med Gen Med. 2006;23;8(3):46.

27. Nunez NA, Singh B, Romo-Nava F,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djunctive modafinil/armodafinil in bipolar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ipolar Disord. 2020;22(2):109-120.

28. Chengappa KN, Bowie CR, Schlicht PJ, et al.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adjunctive study of an extract of withania somnifera for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J Clin Psychiatry.2013;74(11):1076–1083.

29. Logan L. The problem with how we treat bipolar disorder.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pril 26, 2013.

(可上下滑動查看)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揭示漢族人群雙相情感障礙的遺傳基礎
    、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患者往往表現出情緒和認知方面的障礙,其正常生活乃至生存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研究團隊首次對我國大陸地區漢族人群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基礎進行大樣本探索,該項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對我國人群雙相情感障礙疾病遺傳風險的認識。
  • 北京治雙相情感障礙的醫院_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
    核心提示:北京治雙相情感障礙的醫院?推薦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北京德勝門中醫院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大街,交通便利,醫院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專業專業。尤其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很多的專家都有著40餘年的臨床經驗,雙相情感障礙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在兩個極端自我折磨。所以,建議患者儘早去專業的醫院就醫診斷。
  • 雙相情感障礙在漢族人群中有什麼遺傳基礎?
    遺傳基礎的大樣本展開探索,相關研究成果12月2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期刊還配發了同期評論,認為該研究對於促進對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基礎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 認知功能障礙(二)
    10月11日下午認知功能障礙論壇上,各位專家分別匯報了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一系列內容,下面分享部分專家的精彩報告!認知障礙的篩查與評估(肖衛忠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認知功能障礙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分為兩大類: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老年性痴呆。神經心理測驗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篩查、診斷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簡便易行、省時、易於推廣;規範化、數量化,便於資料的交流和比較。
  • 「情感淡漠」可能是預測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症狀,該如何預防?
    在控制了年齡、教育水平、認知能力之後腦小血管病患者的情感淡漠和血管性痴呆的關係依然存在。淡漠指的是人對某些事或事物缺乏感知覺、情感、興趣或注意。它是一種冷漠的狀態,也可以說是對注意、興奮、動機或激情等情緒的抑制。既往研究認為腦小血管病患者的抑鬱和痴呆存在關聯,而在該研究中腦小血管病患者的抑鬱沒有顯示出和血管性痴呆的關係。
  • 精神障礙的症狀表現和發病原因?
    精神障礙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精神障礙大多跟個性以及體質因素和環境因素有直接的關係,精神上患者存在太大的生活以及心理壓力,應學會自我調節。   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 ​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你掌握多少?
    圖1 卒中後認知障礙PSCI包括多發性梗死、關鍵部位梗死、皮質下缺血性梗死和腦出血等卒中事件引起的認知障礙,同時也包括腦退行性病變如阿爾茨海默病(AD)在卒中後6個月內進展引起認知障礙。PSCI包括了從卒中後認知障礙非痴呆(PSCIND)至卒中後痴呆(PSD)的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
  • 專家談嚴重智力障礙兒童的臨床表現
    專家談嚴重智力障礙兒童的臨床表現 時間:2020-12-01 17:51上海六一兒童醫院 痴呆是一種程度較重的兒童智力障礙症狀,兒童痴呆症候群是指兒童在意識清醒狀態下,出現的已獲得的職業和社會活動技能減退和障礙,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和喪失
  • 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導致厭學該怎麼辦?
    青少年患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情感障礙在人口中佔一定比例,患者父母著急焦慮這是可以理解的。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情感障礙到底能不能徹底治癒,醫學界和心理學界沒有統一的觀點。就像癌症能不能治癒一樣,有醫生認為早期癌症完全可以治癒,很多早期癌症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好的治療,直到去世,癌症沒有復發。
  •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信念更新,可預測復發時間
    據估計,雙相情感障礙影響約3%的普通人群(美國精神病學協會,2013年)。該障礙的特徵是連續的興奮期(躁狂)和抑鬱期,中間穿插著無症狀期,患者此時情緒正常,處於臨床緩解期。復發之前較短的無症狀期與功能較差、自殺、殘疾、失業和住院的機率增加有關。
  •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市一醫院康復專家表示,認知與我們的語言行為表現分割不開,我們會將認知訓練、語言訓練和肢體運動訓練相結合,從而整體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最終回歸生活、家庭和社會。
  • 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易轉換成老年痴呆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1480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是老年痴呆症的最高風險人群,提醒老人及其家人警惕一些早期症狀。老年痴呆症,醫學上稱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原發性的退行性腦變性疾病,早期發病症狀隱匿不易察覺,而且病程緩慢不可逆,發病後腦細胞不斷受損直至死亡。
  • 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的犬尿氨酸途徑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和治療幾種主要的精神健康障礙,文章最近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徑的代謝及其與精神障礙的關係是精神病學的一個新興領域。研究者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以檢查重度抑鬱症(MDD)、雙相情感障礙(BD)和精神分裂症(SZ)中犬尿氨酸代謝產物的差異。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這種相矛盾的結果還見於兩項回顧性研究中。這些結果的差異可能歸因於研究方法與設計上的異質性,尤其失眠測定與認知預後判斷方法上存在差別。同時由於這些研究的性質(橫斷面、回顧性或是隨訪時長過短),目前無法確定失眠與認知能力下降間的具體關係。
  • 雙相情感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鑑別診斷「臨床必備 」
    環境因素,如兒童早期創傷,似乎在人格障礙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在BPD中尤其重要,BPD的特徵是明顯的衝動和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模式。與雙相障礙相似,BPD也是一種慢性的、高度致殘的疾病。 根據全國酒精及相關疾病調查(NESARC),大約15%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有一種類型的人格障礙,並且6%符合B類人格障礙的標準(反社會、邊緣型、自戀和表演型)。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就是我
    說道這裡相信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ta們要這樣折磨自己和我們呢?其實ta們根本控制不住,ta們很可能是人格障礙患者,甚至是邊緣性人格障礙。那麼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呢?在人格中分為健康和不健康,人格基本分為神經症性人格、人格障礙性人格、精神病性人格,其中神經症性人格處於基本健康,然而人格障礙性人格和精神病性人格是不健康的人格。邊緣性人格障礙處於不健康一類當中,它的特點是情緒極其不穩定。
  • 關注認知障礙症(健康關注)
    輕度認知障礙則是隨著病情的進展,一部分有主觀認知下降的個體會逐漸發展為輕度認知障礙症,這是介於正常衰老和痴呆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患者存在超出其年齡所允許的記憶損害、學習或注意力困難,認知功能檢查出現異常,但日常生活能力仍完好,並未達到痴呆的診斷標準。
  •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世界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國際失智症日。世界痴呆日的設立是為了關愛失智症患者,預防老年痴呆。
  • 認知障礙兒童,該怎麼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
    但是對於認知障礙的人群來說,認識世界是一個幾乎無法達到的夢想,甚至認識世界的標準對他們而言僅僅是認識周圍的事物。相比較於認知障礙人群,我們對於世界認知的標準應該是怎麼樣的?也許這個標準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吧不過,關於認識世界的問題咱們可以以後慢慢討論,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認知障礙吧!
  • 《邪不壓正》中的「復仇女神」:男性話語下女性的自我認知和選擇
    《邪不壓正》中的「復仇女神」:男性話語下女性的自我認知和選擇 2020-11-20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