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2020-12-02 山東新聞網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世界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國際失智症日。世界痴呆日的設立是為了關愛失智症患者,預防老年痴呆。有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每3秒鐘就會新增一個認知障礙症病人;全球2/3的人對痴呆症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

  魯網10月24日訊 世界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國際失智症日。世界痴呆日的設立是為了關愛失智症患者,預防老年痴呆。有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每3秒鐘就會新增一個認知障礙症病人;全球2/3的人對痴呆症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

  骨刺、骨性關節炎已經被中老年人所熟知,那是關節老化退行性病變。人的關節會老化,大腦同樣也會老化。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大腦發生老化,是痴呆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如今人們稱之為認知障礙症,一般來說,該病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輕度痴呆期。患者出現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複雜的問題。病程一般為1~3年,但是家屬常常無法界定患者起病的時間。

  第二階段為中度痴呆期。患者出現各種神經症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病程一般為2~10年。

  第三階段為重度痴呆期,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程一般為8~12年。

  雖然造成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目前還無法確定,但診斷認知障礙症還是比較簡單的,通過CT、核磁共振、簡短精神狀態量表(MMSE)、蒙特婁認知評估等相關的檢查就能確診。如果您發現家裡老人出現記憶障礙、情緒失常等情況,建議儘早到醫院尋求神經內科醫生的幫助。

責任編輯:韓黟瞳

新聞關鍵詞:

認知障礙症;病程;老化;失智症;老年;界定;關節;大腦;預防;神經

相關焦點

  • 關注認知障礙症(健康關注)
    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的輕度認知障礙在65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為10%至20%,向阿爾茨海默病轉化的累積概率為33%,因此是痴呆發生的基礎。 郭燕軍說,對於存在主觀認知下降及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需要及時到記憶門診就診,了解認知下降的情況,判斷有無可以治療的病因,評估進展為痴呆的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留下您的認知功能基礎數據,以便今後判斷認知功能有無改變。
  • 杭州發布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 長徵橋社區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有...
    都市快報訊 你知道什麼叫認知障礙症嗎?「就是老年痴呆吧?」「我媽媽已經完全不認識我們了。」「我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了!」同時,杭州設立認知症照護專區的有32家養老機構、認知症照護床位僅2100餘張,居家養老中存在對認知症認識不足、照護能力欠缺等難題。住在長徵橋社區的王奶奶89歲,與孫女相依為命,平時孫女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奶奶,近來,王奶奶跑出去幾次發現找不到回家的路,經診斷,患上了認知障礙症。
  • 老年痴呆常見誤解:記憶喪失就等於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是大腦退化性疾病,該病具有漸進性和不可逆性,但是並非是衰老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專家表示,事實上大多數人不會發生認知障礙。 摘要:   今年1月份是加拿大「認知障礙症宣傳月」,而為了讓市民更多的了解認知障礙症。8日加拿大「生活放大鏡」網站最新載文,刊出「對認知障礙症的十大誤解」。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的輕度認知障礙在65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為10%至20%,向阿爾茨海默病轉化的累積概率為33%,因此是痴呆發生的基礎。郭燕軍說,對於存在主觀認知下降及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需要及時到記憶門診就診,了解認知下降的情況,判斷有無可以治療的病因,評估進展為痴呆的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留下您的認知功能基礎數據,以便今後判斷認知功能有無改變。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深入理解強迫症作者:新雨流泉壹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與正常人相比,強迫症病人不能按照個人意志結束消極想法(強迫思維)。大多數強迫行為(不是全部)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形成。簡單地說,大多數的強迫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強迫思維,這便造成減輕強迫思維的意圖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強迫行為。
  • 日本2018年因認知障礙症走失者達1.69萬人 創新高
    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20日,日本警察廳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稱,2018年警方接報的因認知障礙症或疑似該症而走失者達16927人,為統計開始的2012年(9607人)的1.76倍。據悉,自統計以來,該數據逐年增加,屢創新高。
  • 認知障礙篩查工具——SCS簡介
    但由於認知症發病隱匿,病程時間長的原因,會使老年人產生一種「這是年老的正常現象」的錯覺,等真正發現時卻已為時已晚,所以老年痴呆的篩查和幹預已變得刻不容緩。老年痴呆不僅使患者本身遭受了巨大痛苦,更使家屬承擔了巨大壓力。難道面對這種疾病我們真的只能束手無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目前雖然還沒有找到明確的治療手段,我們卻能通過前期幹預延後發病時間,進而達到預防老年痴呆的目的。
  • 你對認知障礙了解有多少?
    相對於阿爾茲海默症,我國在患上認知障礙的人數更是成為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尤其是現在人在長期壓力過大、長期處於應激狀態、時不時的焦慮、抑鬱以及睡眠障礙等等,讓更多的人都提前患上輕度的認知障礙。那麼什麼是認知障礙,你對認知障礙的了解有多少?和阿爾茲海默症又有什麼區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認知障礙?
  •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會使老人的記憶力、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大腦功能退化,人就會智力減退。在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早期,是有十大表現的。了解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就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效治療老人認知障礙症。
  • 【社區減壓】認識認知症與阿爾茨海默氏症 --社區減壓項目心理推送系列
    同樣,在國外認知症也有著一些蔑視性的名字,比如被稱為「活死人」(living death)或者「空殼人」(empty shell)等。大家所熟悉的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佔認知症患者的50%至70%,除此之外還有血管型認知症、路易體認知症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高,人體的機能會下降,心智功能也會降低。當年齡超過65歲,很多人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忘。
  • 老年認知障礙(痴呆)的早期識別
    什麼是認知障礙?     認知是大腦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從而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功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認知障礙指上述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它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到社區一線篩查、引入醫院「秘密武器」,上海「認知症友好社區...
    這兩年上海從全市層面選擇一些街道作為「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通過友好環境建設、家庭支持、預防宣教等,實現認知症老人早篩查、早幹預。據平涼知友之家負責人蘇立透露,這些運動看似基礎,但能為篩查出來的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提供早期幹預服務。
  • 如何巧妙與認知症老人相處?這些技巧很實用!
    如何對待認知障礙症長者  1、接受事實  許多人難以接受家中有親人罹患認知障礙症的事實,所以帶長者看醫生時,往往病情已經發展多時,這種情況很能理解,但是這改變不了長者的病情。冷靜地接受現實,與醫護人員一起理智地思考對策並實行之,才是正確的決定。家庭成員應當學習有關認知障礙症的知識,大家共同配合應對長者帶來的問題。
  • 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
    兒童閱讀障礙症是什麼?有什麼表現?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它?家庭和教育體系又該如何幫助這一群體?在閱讀成為全民熱議話題的今天,大部分人對兒童閱讀障礙症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甚至簡單地將之與孩子故意逃避學習、智力低下、懶惰、笨小孩等畫等號。如同抑鬱症、自閉症一樣,兒童閱讀障礙症同樣渴望得到正視。
  • |阿爾茨海默病|認知症|湯彬|陳梁
    他們中不乏有向王陸一樣,因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而導致出現認知障礙的退伍老兵。這些患有認知症的老兵,也因此進入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新戰爭。遺忘,在奪取老兵們人生的榮耀;生活無法自理,則在摧毀著老兵們當下的尊嚴。
  • 強迫症有救了?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作者 | 小柯機器人特別愛洗手、出門前看n遍門上沒上鎖……這些習慣你有嗎?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 阿斯伯格綜合症你了解多少?
    這是一種廣泛的神經發育障礙的一種類型,也是屬於孤獨症一種類型。以前將其和一般的孤獨症當作兩種疾病來對待,近年來這個概念叫孤獨症譜系障礙,像一般的孤獨症,以前的孤獨症和阿斯伯格綜合症都是孤獨症譜系障礙裡面的一種具體表現情況。
  • 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特別愛洗手、出門前看n遍門上沒上鎖……這些習慣你有嗎?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 走進認知障礙
    參考文獻:[1]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五):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17):1294-130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7.003.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您是否時常感到焦慮不安、情緒不寧、抑鬱或者是失眠,更不喜歡出去社交?是否在職場上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幹些什麼?是否經常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