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中的「復仇女神」:男性話語下女性的自我認知和選擇

2020-11-23 澎湃新聞

《邪不壓正》中的「復仇女神」:男性話語下女性的自我認知和選擇

2020-11-20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民國1#中國近現代史50

姜文的電影從不吝嗇對女性的崇拜與讚美。所以,在剛剛上映的《邪不壓正》中關巧紅美得一塌糊塗,屋頂之上,太陽照耀,連絨發都抖著精神,微風輕撫,笑容清爽乾淨,但眼神卻透著宛如鋼刀般的鋒利。

引子:關巧紅與施劍翹

如同姜文之前的電影,女性永遠是男性的女神,關巧紅在李天然的復仇之路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她像一位母親般帶領他,給了他勇氣和決心,她是他靈魂上的伴侶、精神上的導師。就是這個女人,身上背負著殺父之仇,她的父親是一個軍人,被軍閥殺害,砍下頭顱,懸掛城牆下三日,她救助親人,卻無人響應,有個男人聲稱替他報仇,她嫁給了他,生了兩個孩子,那男要她打消報仇的念頭,於是,她毅然決然離開,在北平開了家裁縫鋪,放纏足,苦練技能,等待仇人的到來。

電影《邪不壓正》中關巧紅

關巧紅身上被投射了民國著名女刺客施劍翹的影子。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其父施從濱,在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時任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的施從濱,被孫傳芳俘虜後梟首示眾,施劍翹在求助族兄、丈夫報仇無望後,於1935年11月13日,在天津一座佛堂,對孫傳芳連擊三槍,孫傳芳當場斃命,施劍翹親自報了十年的殺父之仇,隨即她散發傳單《告國人書》表明其是「為父報仇」,並轉身投案自首,最終,經過一系列的周折,施劍翹被政府特赦,毫髮無損地走出了監獄。

關巧紅原型施劍翹與被刺殺的孫傳芳

男性構建下的女性符號

與女性的自我體認

關於其為何能從謀殺罪中全身而退,世人給予了太多的猜想和推斷,在男性操控的文本下,施劍翹也被賦予了更多的符號——「孝女」、「女權旗幟」、「愛國主義」、「民族使命」,然而在這些冰冷、臉譜化了的符號之下,作為女性的施劍翹,其內心情感又是如何?

在留存於世的施劍翹自己的表述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比男人還要剛硬的施劍翹,她說:「我不顧一切,斷然同他結婚,誰知報仇的問題他不但不聞不問,甚至不讓我提一提,他竟是一個自食其言的小人,這時我才覺察到我自己受騙了」,於是,她帶著兩個兒子回到了娘家。

在行刺孫傳芳之前,她寫給丈夫施靖公的遺書中道:你的家庭可另組,兩小孩如有困難,可請娘及則凡(施劍翹弟弟)撫養。在入獄後,她也斷然拒絕了前來探監的施靖公,解放後,施靖公寫了很多希望與其團聚的信,直到他生病,組織上希望她能夠去看望他,都遭到了她的拒絕,最後施靖公去世,他的遺物被郵寄到施劍翹處,她都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可能在她心中,從她離去那一刻起,她與這個人就再也沒有一點關係了」。

建國後施劍翹與兄嫂合影

這樣的施劍翹,顯然不符合傳統的由男性構建的「女性形象」,甚至也不符合那個年代大多數女性的「自我認知」。於是在施劍翹剛剛入獄之時,就有連載小說《俠女復仇》將這一現實案件虛構出一段波折的感情戲:女主為了報仇嫁給了不愛的施靖公,但卻不知不覺愛上了他,為了避免讓丈夫陷入危險的旋渦,最後決定獨自一個人離開走向復仇之路。

民國小報對施劍翹事件的報導

雖然三十年代的鴛鴦蝴蝶派小說與當今的瑪麗蘇電視劇有著異曲同工的荒唐可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世人對作為女性的施劍翹的不解,施劍翹在這個年齡已經有了她該有的東西,她本應該忘掉仇恨、相夫教子,然而她卻走上了一條道路,這條道路對多數人來說是一條不歸路,但對她來說卻是一條自己選擇的重生之路:從依附於男人,到只靠自己;從依附於家庭,到獨立選擇自己的人生。就如同電影中關巧紅所道:「報仇不需要別人相信,一個人,一把槍,足矣」。

選擇復仇的施劍翹,背後只有自己的影子

歷史學家西塔拉曾說:歷史不只是戰爭、成就以及發明,也是唇上之吻、歡笑、美酒與歌聲。換言之,歷史不僅是男人的事,還有女人的世界。施劍翹不止有外界所賦予她的冰冷的符號化形象,她還有內心的情感。

我們很難想像當作為少女的她看見自己父親屍首暴曬街頭時如同墮入地獄般的絕望,也許仇恨佔據了她整個生命。我們也無法想像她在面對兩個曾信誓旦旦要助其報仇的親人勸她放棄時的憤恨,也許遭受「背叛」讓她置之死地而後生。我們也不可知在她扣動手槍那一刻,十年的仇恨是否永遠得到釋然還是開始一段新的心緒難安,也許皈依佛門讓她最終得到了解脫。但不管怎麼說,離開男性敘事中的各種符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獨立的情感、思考和自我認知,並最終選擇自己道路的女性的形象。

電影《邪不壓正》中的關巧紅與李天然

電影《邪不壓正》中,屋簷之上,乾淨明亮,有黃瓜,有西紅柿,有飛馳的少年,李天然和關巧紅滿臉純真,然而姜文不會讓其成為一個愛情故事,關巧紅最後在李天然喊叫中自己飛走了,消失了,剩下了李天然,因為這是一個關於俠的傳奇,俠,註定要孤獨。施劍翹,一個堅強、剛毅、狠厲的女人,一個被世人賦予「俠」的女人,孤獨也須就是其命運的另一面吧,「這是命運,也是性格」。最重要的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道路。

文史君說:

獨立選擇與所謂「女權」

也許放在今天這個社會,「復仇」這種行為已經顯得獵奇和格格不入。也許作為現代社會的人,我們也確實不該再去提倡這樣的行為。但借著電影《邪不壓正》中的關巧紅形象,當我們再去審視她的原型施劍翹的事跡的時候,剝開「女人」、「復仇」等等符號化的外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獨立地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人」的形象。

誠然,在男性話語主導的輿論環境中,強調與之對應的「女權」,這種表述方式本身無可厚非。但是,過度地將關注的重點集中於「女」(以及相對應的「男」),最終的結果將會是焦點的偏移。畢竟,所謂「女權」其強調的重點始終應該是「權」,或曰「平權」。從根本上說,其思想的核心應該是,個人擁有獨立做出選擇的權利,並同時擁有獨立承擔這種選擇之結果的勇氣與義務。而這一點,其實是作為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現代人,不論男女,都應該具備的。這也是施劍翹以及影視化的關巧紅形象,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作者:浩然文史· 劉小花博士)

原標題:《《邪不壓正》中的「復仇女神」:男性話語下女性的自我認知和選擇》

關鍵詞 >> 邪不壓正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憤怒書寫,暗含男性對女性的無端畏懼
    但無論是語言的附會還是集體的無意識,神話闡釋裡,女性的存在和話語始終不可或缺。 長久以來,在主流敘述中,正面的女性角色常以溫婉可人的形象出現,並被人們記住和喜愛。
  • 《邪不壓正》中的男女對立:永恆之女性,引領人類前行
    時隔多年,姜文導演帶來了《邪不壓正》。老實說,這是少有的會讓我在影院「失控」的電影。彭于晏的肉體、許晴的風騷、周韻在姜文鏡頭下暈出的光影,滿屏的荷爾蒙很難使人保持冷靜。鏡頭在房上房下跳躍著,我們從滅門開啟復仇之旅,直到最後才漸漸發覺,復仇不過是個「幌子」,電影真正要講的,是男性的成長。主人公叫李天然,長得和彭于晏一樣好看,裸體的八塊腹肌,肉香四溢。他叫天然,天然一副好樣貌,天然一軀好皮囊,天然一身好本事,天然一顆好棋子。
  • 姜文電影中二元的女性形象:蕩婦與神女
    這種優越感在他塑造的一個又一個不管是身體還是智力上都很優越的男性英雄上都可以體現。《邪不壓正》劇照中的周韻 不少輿論分析認為《邪不壓正》塑造出了健康的富有力量的女性形象,認為這部電影塑造出真正有行動力的女性。這種看法的根據來自姜文電影裡對女性一貫的審美的確不同於主流,他更偏好成熟豐滿的樣貌,也因為這部電影展現了女性的性慾望。
  • 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憤怒書寫,暗含男性對女性的無端畏懼|文化客廳No.38
    男神與女神,男人與女人,諸神與人類通過一次次的交鋒,創造出旖旎詭譎的傳奇。有人說,這份瑰麗的想像只是人類語言發展中的附會,也有人說,這些奇幻的故事裡暗藏著人類文明早期的集體無意識。但無論是語言的附會還是集體的無意識,神話闡釋裡,女性的存在和話語始終不可或缺。
  • 看完了《邪不壓正》,你們注意到影片中的女人、火車和屋頂了嗎?
    比如:曾多次在姜文電影中出現的火車、屋頂和女人元素,今天堂叔就藉由這些元素,帶各位去看看姜文電影裡鮮為人知的秘密。行駛的火車《邪不壓正》開場不久,男主角李天然帶著復仇使命從美國回到北平,他在搖晃行駛的火車上,望著北平遍地白雪,玉樹瓊花,老城牆、城門箭樓、天安門城樓,鏡頭在火車上的李天然和北平的景致間切換,一路逐一展現北平昔日風光。
  •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文化客廳
    男神與女神,男人與女人,諸神與人類通過一次次的交鋒,創造出旖旎詭譎的傳奇。有人說,這份瑰麗的想像只是人類語言發展中的附會,也有人說,這些奇幻的故事裡暗藏著人類文明早期的集體無意識。但無論是語言的附會還是集體的無意識,神話闡釋裡,女性的存在和話語始終不可或缺。
  • 美狄亞——一個被拋棄的女性的復仇故事
    然後美狄亞和伊阿宋就開啟了美好的生活(她弟死得不值啊,捂臉),並生了兩個兒子。後來,伊阿宋看上了科任託斯國的公主,要拋棄美狄亞。美狄亞痛苦並且憤怒,使計殺死了科任託斯國的公主(科任託斯國的國王也一起掛掉了),然後把兩個兒子也殺死了,伊阿宋趕來的時候,娃已經死掉了。於是,兩人互相咒罵,伊阿宋不敢跟美狄亞動手,只能眼睜睜看著美狄亞乘著龍車,帶著兩個兒子的屍體走了。
  • 《告白》:復仇女神
    在古希臘神話裡,埃裡尼斯是對復仇三姐妹:不安女神,妒忌女神,報仇女神的總稱。她們的任務是追捕並懲罰那些犯下嚴重罪行的人,她們並非是通過肉體上的受難來折磨罪人,也抑非是像黑衣法官來審判人們的罪行,她們讓罪人的良心受到悔恨的煎熬來贖罪。
  • 復仇女神
    復仇女神   「復仇女神「原是人類傭兵中的一支精英女子部隊,她們參與了對抗生化幽靈的戰鬥。但是由於對抗生化幽靈的經驗不足,她們在戰鬥中節節敗退。很多隊員在與生化幽靈的戰鬥中犧牲了,更是讓剩餘隊員的精神幾乎崩潰。
  • 今日推薦十部女性題材復仇影片,部部「復仇女神」歐美篇(上)
    一般復仇類影片總是讓人大快人心,特別是女性題材,由弱勢轉變到最後的反殺更能讓觀眾熱血沸騰!今天就為大家推十部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歐美影片,如果大家喜歡有時間再整理一下其他地區的女性復仇題材影片,喜歡點讚關注!
  • 《聖經》和神話中的女性:女神、女妖和紅顏禍水的歷史真相
    在各族的神話和歷史中,總有那麼一些形象不佳的女人,比如咱們中國也有妲己、褒姒這些「禍國殃民」的妖女。但是呢,同樣是在世界各族的神話中,也普遍存在著女神的形象,她們或慈祥、或有力,簡直是美貌與智慧的化身!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嗎?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女神的故事。
  • 姜文4年磨一部《邪不壓正》口碑卻兩極化
    因為對於《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從畫面、攝影、美術設計、布景、人物表演、音樂、劇情等元素來看,唯一能夠讓觀眾挑刺的就只有劇情了,《邪不壓正》的故事並不複雜,但這麼簡單的劇情姜文導演並沒有按照類型片的方式來講述,而是在其中揉進了很多他個人對於歷史和人性的思考,這些暗藏在情節中的點對於專業的影評人來說,是加分的,但對於普通觀眾,有些看起來就顯得有點「故弄玄虛」。
  • 《戰神》系列中的希臘神話元素(七):復仇三女神
    遊戲中對於復仇三女神的設定與希臘神話中的原型相比基本一致,不過遊戲對於她們分別的形象和能力進行了細節化處理,整體形象更為具體及豐滿。這三位復仇女神誕生於泰坦大戰的狂盛怒氣之中,她們完全中立,無論是泰坦、神明還是人類和怪物,復仇三女神不會歸屬於任何一方。她們是尊嚴的守護者、刑罰的執行者、叛徒的制裁者。
  • 為什麼現代性總是和男性相關,而懷舊總帶有女性氣質?
    正如現代概念在不同的文本語境中性質和內涵有所不同,女性形象的意義和隱喻關係在世紀末的各種話語中也歷經變化。然而,除了審視這些差異,我也期望能夠通過比較社會學和心理分析的一些基本假設,在這兩種話語域之間找尋相似性,探究它們相似的女性氣質觀(即女性氣質是未分化的前現代之物),因為它們都源自文化參考點和參照框架的共有聯結。
  •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電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早春二月》中的陶嵐都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她們敢於衝破封建社會的束縛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獲得女性自身的話語權力,獨立並且不受制於男性。本文通過對十七年電影女性形象的分析來認識女性在五四運動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後對自我意識的認知和自我價值的追求。
  • 女性主義視域中的《雙城記》女性形象 ——論完美露西的虛幻與德伐...
    為了在《雙城記》中塑造出令主流價值觀垂憐傾心的女神形象,狄更斯盡力避免一切有可能使她有玷汙嫌疑的地方,對露西的外相和人物作用描寫百般琢磨:男人們用沾滿泥土和塵埃的真實的臉接觸霧和雨的現實,另一些鄉女農婦則以粗短臃腫和面色蒼白的身體混跡在塵世間,而唯獨露西有一頭漂亮的金色長髮和一雙迷人的藍色明眸,即使面對窮兇極惡的社會狂潮,她溫柔的前額下也時時露出動人的表情。
  • 女神節,我們專注「性別」,而不僅僅是「女權」
    在《壞女孩:違背道德規則的認同》一書中,美國黑人女孩常常使用違背道德規則的語言習慣或假裝她們具有但實際上不一定具有的超越罪惡的能力,來挑戰西方現有的一些霸權分類,例如白人、男性、中產等。這種通過語言來展現性別特徵,抵制某種話語的行為體現了個體能動地應對話語的過程。這些年,性別話語有了很大改變。Gauntlett對男性和女性雜誌進行了分析。
  • 復仇女神雙面人生 暢談諾娃與黑百合的前世今生
    在暴雪的設定觀下,有這麼兩位出色殺手或特工,她們同樣擁有不幸的遭遇,背叛、洗腦、重生、復仇或救贖、希望與改變。她們是威風,任意一個男性都對她敬畏三分;他們是殺手,面對敵人,絕不手軟;她們更是女性,擁有光鮮美好的過去和美麗的容貌,在玩家中極具人氣,但命運卻使她們變得不幸,猶如一朵高領之花,立於孤高和不敗之處。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兩位復仇女神的前世今生,「黑百合」艾米麗與諾娃泰拉。
  • 男性弱者的「紅色藥丸」:全球視野下「女權壓迫男性」的迷思
    而紅色藥丸,本身又是國際網際網路上蜇伏多年的「男性權利運動」的旗下一支。 反對女性平權的男性權利運動(MRM)早在 1970 年代就初露雛形,直到進入博客年代後達到鼎盛。十多年前,一波網絡寫手開始浮現,他們鼓吹說現代男性受到了女性的壓制和威脅。這些人有的實名、有的匿名,在網絡空間種下了最初男權意識形態的種子。
  • 太陽還有一顆伴星,被稱作「復仇女神」,它一出現便會引發災難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叫做厄裡倪厄斯的復仇女神。她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人間犯下嚴重罪行的人類進行懲罰,無論罪人逃到哪裡,復仇女神都會如影隨形的跟著他,並且進行非常可怕的懲罰,在希臘神話中,復仇女神與罪惡同在。雖然這個故事看來,不過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