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為主 人文關懷: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2021-01-14 新華網客戶端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愛老家園,在專為輕度和中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開設的「愛老家園」集中康複課堂上,美術老師指導老年人通過圖畫填色進行康復訓練。

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

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健康驛站,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在集中學習。該小組由居民自願報名參加,每期十周,每周集中學習一次。

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

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健康驛站,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居民通過「講故事」項目進行語言能力訓練。該小組由居民自願報名參加,每期十周,每周集中學習一次。

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

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愛老家園,在專為輕度和中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開設的「愛老家園」集中康複課堂上,一位老年人通過玩小遊戲進行認知訓練。

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

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愛老家園,在專為輕度和中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開設的「愛老家園」集中康複課堂上,一位老年人在通過圖畫填色進行康復訓練。

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

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相關焦點

  • 到社區一線篩查、引入醫院「秘密武器」,上海「認知症友好社區...
    這兩年上海從全市層面選擇一些街道作為「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通過友好環境建設、家庭支持、預防宣教等,實現認知症老人早篩查、早幹預。楊浦區的平涼路街道和大橋街道今年年初也正式啟動試點,平涼路街道現有戶籍老年人口33934人,社區老齡化佔比約40.85%。2020年4月,平涼路街道引入第三方專業社會組織剪愛公益開展認知症關愛項目,季阿姨在居委會遇到的,就是志願者在社區的宣講、早期篩查。從4月開始,平涼路街道已完成了300多位居民的早期篩查。
  • 杭州發布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 長徵橋社區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有...
    都市快報訊 你知道什麼叫認知障礙症嗎?「就是老年痴呆吧?」「我媽媽已經完全不認識我們了。」「我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了!」……11月23日下午,「守護愛的記憶」——打造認知症照護服務杭州樣本主題活動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舉辦,現場發布杭州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根據認知症患病率測算,杭州179萬多的老年人口,認知症患者達到了9.5萬。多數認知症老人選擇居家養老。
  • 上海正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
    今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將主題定為「記憶3秒鐘」,因為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個老人陷入認知障礙的困境。當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健康論壇上獲悉,上海正在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市民可以通過地圖查詢到床位信息、收費標準,以及醫保等信息。
  • 老年認知障礙(痴呆)的早期識別
    什麼是認知障礙?     認知是大腦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從而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功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認知障礙指上述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它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關注認知障礙症(健康關注)
    早期發現認知障礙意義重大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從認知正常到痴呆這一連續病程中,還會經歷「臨床前期主觀認知下降」和「輕度認知障礙」兩個早期階段。因此,識別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對該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 所謂前期主觀認知下降,是指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的認知水平較以前有所下降,但是客觀的神經心理學檢查卻沒有達到輕度認知障礙或痴呆的程度。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對老年患者自我報告形式的睡眠抱怨問題進行研究,產生不同結果,但能夠提示睡眠質量的下降與認知預後的惡化間具有關聯。一組社區內老年群體的研究顯示,睡眠質量更差(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檢測/PSQI)的個體,工作記憶、注意定勢轉移以及抽象問題的解決能力更差,但處理速度、情節記憶能力沒有區別。
  • 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4] 我國老年殘疾人口規模如此之大、增長如此之快是擺在政府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要解決這麼龐大老年殘疾人群體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首先要研究這個群體的特徵,分析其特點,做到有的放矢,為保證未來這個群體的生存和生活早做準備、提前預防,採取有力應對措施。 三、異質性:老年殘疾人的特點 老年殘疾人既是老年人又是殘疾人。我國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做了界定。
  • 【銀康新聞】我想更懂你——老年失憶症的預防、早期發現、治療和護理公益講座
  • 「情感淡漠」可能是預測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症狀,該如何預防?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淡漠本身並不是痴呆的危險因素,而是因為腦小血管病導致腦白質網絡的損傷從而出現了淡漠和認知障礙。那麼什麼是腦小血管病?腦小血管病該如何預防。是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和功能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認知障礙篩查工具——SCS簡介
    在眾多的老年疾病中,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已經有不少疾病找到了解決方案,使老年人減輕了對相關疾病的心理壓力。可是終究還是有一些疾病至今沒有找到解決方案,阿爾茨海默症便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目前在世界上每過3秒就會確診一名老年痴呆患者。
  • 【社區減壓】認識認知症與阿爾茨海默氏症 --社區減壓項目心理推送系列
    21世紀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與之相關的很多問題也日益凸顯,比如,許多疾病的發生與老齡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認知症以及更為人們熟知的阿爾茲海默氏症就是其中之一。認知症,也就是常被大家俗稱為老年痴呆症,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有10%的人會在有生之年發病。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李小琳代理事長,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周宇輝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精神衛生處張樹彬處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劉廣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李凌江主任委員,中國老年痴呆及相關障礙協會于欣副主席等嘉賓出席本次大會。
  • 科學理性vs人文關懷,水火不容?
    蘇格拉底把愛智慧的探索中心從自然「原因」拉向人的「價值」,後繼者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建立了融合理性求知和人文關懷的龐大哲學體系。著名哲學家懷特海曾如此評價,「西方2000多年的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科技革命改變了一切從19世紀開始,科學技術一路高歌猛進,20世紀世界大戰的毀滅性力量給人類留下了永久性創傷,而遲到的人文關懷顯得孱弱可笑。
  • 為每個人的無障礙生活安上「平等發展的車輪」
    據統計,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了2.4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則有4000多萬人,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也為他們服務,這是一件涉及保護每個人利益的大事。輪椅人員通過低踏步的無障礙坡板順利上車、平整的路面和零高差的銜接趕走了惱人的顛簸、各種「黑科技」讓視障者與聽障者能夠平等地使用手機……曾經「寸步難行」的殘疾人等來了對他們越來越友好的無障礙生活。
  •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世界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國際失智症日。世界痴呆日的設立是為了關愛失智症患者,預防老年痴呆。
  • 杭州民政局調查顯示:75歲以上老人認知功能障礙者佔比77.2%
    首份《社區認知症白皮書》在杭州發布(夏學民)中國報導訊 2020年11月23日,杭州發布《社區認知症白皮書》。據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趙胡明介紹,今年8至9月該中心用時40天,組織20多名調查人員對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長徵橋社區75周歲以上老年人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共調查719名老人,實際收回有效問卷465份,調查內容為認知症篩查和養老服務需求調查。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早期發現認知障礙意義重大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從認知正常到痴呆這一連續病程中,還會經歷「臨床前期主觀認知下降」和「輕度認知障礙」兩個早期階段。因此,識別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對該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
  • 衛健委舉行《關於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會
    目前,上海的社區衛生服務佔全市醫療機構診療總次數的佔比逐年增加,2018年已達到37%,連續三年獲得「滬上十大行業服務質量評測」首位。第二,安寧療護的理念廣泛普及,全民的認知程度非常高,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樣子的,臨床關懷的理念得到廣泛的推廣。還有阿片類藥物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得到。在公共衛生政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國家的這個政策當中是有完整構架的。第三,完整的教育和研究的體系。最後一個是具有全國性的安寧療護學會。我們現在參照這樣的一個標準去看,我國的安寧療護整體還處在起步階段。
  • 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易轉換成老年痴呆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1480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是老年痴呆症的最高風險人群,提醒老人及其家人警惕一些早期症狀。老年痴呆症,醫學上稱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原發性的退行性腦變性疾病,早期發病症狀隱匿不易察覺,而且病程緩慢不可逆,發病後腦細胞不斷受損直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