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每個人的無障礙生活安上「平等發展的車輪」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9月22日,第15屆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暨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展示應用推廣活動在浙江大學舉行,釋放了一系列利好信息。此次論壇除了發布《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實施第八周年成果,還設有信息無障礙和無障礙旅遊兩個分論壇,並首次舉行了無障礙設計十大精品案例分享活動。

工作人員操作升降平臺,幫助使用輪椅的人士登上無障礙大巴車。據統計,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了2.4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則有4000多萬人,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也為他們服務,這是一件涉及保護每個人利益的大事。

輪椅人員通過低踏步的無障礙坡板順利上車、平整的路面和零高差的銜接趕走了惱人的顛簸、各種「黑科技」讓視障者與聽障者能夠平等地使用手機……曾經「寸步難行」的殘疾人等來了對他們越來越友好的無障礙生活。

當人們在享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帶來的便利生活時,難免會發問:每一個人都能無障礙地生活了嗎?日新月異的科技能否為他們安上「平等發展的車輪」?

答案是令人欣慰的。

9月22日,第15屆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暨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展示應用推廣活動在浙江大學舉行。

「無障礙環境建設體現人文關懷,是對生命的關切,也是提高生活質量的方法。」論壇一開始,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對無障礙事業發展送上視頻寄語。她說,希望從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同志和朋友多調研,「帶著親人般的感情,到殘疾人身邊去傾聽,了解他們的願望和需求,制定最科學、最人性化的標準,推廣最好的設計」。

「我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老年人的數量和佔比都在上升,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也為他們服務。因此,建設無障礙環境涉及到保護每個人的利益,需要加強宣傳,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公眾的共鳴。」在評價杭州市的無障礙公益訴訟時,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張蘇軍肯定地說,以公益訴訟保障殘疾人出行,能有效提升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讓無障礙成為全社會的自覺意識。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索「無障礙」一詞背後的真正含義。如何發現相關人群對無障礙環境的真實需求,並一一滿足?建設無障礙環境是靠人文關懷還是靠科技創新?打造無障礙環境背後,又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四五」規劃的哪些題中應有之義?

這些問題不僅事關8000多萬同胞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決定了無障礙出行如何與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同行。

「我們不是只適合待在家裡」

「之前覺得條條路都通暢,坐上輪椅後卻發現處處有關卡。」深圳市暢行無障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洪堅感慨說,只要公共設施在設計之初考慮得足夠充分,市場上出現更多相關產品,他們完全可以生活得跟平常人沒有什麼區別。

「沒有人是只適合待在家裡的,但是很多障礙仍然尚待解決。」他舉例說,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了2.4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則有4000多萬人。對普通人來說,地上一個兩三公分高的小坎兒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那些腿腳不便,需要藉助輪椅出行的人來說,一道小坎兒可能就是一隻「攔路虎」。「比如,我的電動輪椅雖然可以越過這種小坎兒,但其實是有一定安全隱患的。」

令人欣喜的是,此次論壇除了發布《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實施第八周年成果,也釋放了一系列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最新政策與實施項目的利好信息。

會議期間,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管理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高人民檢察院八廳、中國殘聯維權部、浙江省殘聯、中國聯通等單位和高校研究機構分別介紹了在各自行業的無障礙研究成果、創新做法與經驗。

據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與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同頻共振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一是信息無障礙融入全民防疫抗疫新形勢;二是民生無障礙融入全面小康新時代;三是智慧無障礙打造中國特色新未來;四是發展無障礙傳遞新境界、新使命、新擔當;五是提升無障礙推動「杭州模式」新探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也是國務院《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的第八年。」此次論壇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政策密集出臺。

從民法典首次在國家基本法律中規定無障礙環境建設內容,到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指導意見;從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到完善鐵路購票服務等系列政策……在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我國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穩步提高,為促進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奠定了基礎。

不過,「因為缺乏技術的支持,視障人獲取信息受限」「老人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車拒載」一類的新聞提醒著人們,信息無障礙、出行無障礙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

「新時代小康生活呼喚信息無障礙的春天。」名為「無障愛使者」的青年志願者團體在此次論壇上發出了《做「無障礙天下」使者》的倡議。

他們來自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中國青少年無障礙發展使團、全國無障礙通用設計研修營和浙江大學。正如倡議中寫道:「我們希望不同年齡、性別、文化、宗教、社會生活習慣和身心功能狀態的人都能自由、平等地獲取和處理信息。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共享信息革命所帶來的紅利,共享新時代科技與人文相融的溫暖。」

「讓大家意識到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並爭作『無障礙天下』的使者,就是我們的工作。」作為志願者團隊的一分子,吳冰冰直言,當數位化應用遍及各行各業,當大數據包攬各個方面,總有一些人不知所措、窘迫犯難。在她看來,要想「不讓一個人掉隊」,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信息交流和出行的障礙。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破除各種障礙也需要久久為功。

從事志願服務工作6年後,唐佔鑫發現,現在大家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關注度明顯提高了。「不僅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開始參與到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中來,也有很多人開始學習無障礙的專業知識,他們從最初的受益者變成了推動者。

從2014年起,唐佔鑫與團隊的小夥伴們一起從殘疾人的角度去體驗北京市各個角落的無障礙設施,並且學習無障礙的專業知識。「久而久之,大家能夠更精準地表達自己的訴求,推動當地社區無障礙設施等不斷改進。比如無障礙通行的坡道,什麼角度、什麼材質的坡道更友好,大家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在設計的源頭立下「通行」原則

在此次論壇上備受好評的全國無障礙設施設計十大精品案例,就是一個明證。

榮登榜單的既有無障礙專項設計等實體項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無障礙系統設計、杭州西湖湖濱區步行街無障礙環境改造、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北京市殘疾人職業康復和託養服務中心,也有反映城市、交通、校園中無障礙環境建設設計的最佳方案——《北京無障礙城市設計導則》、冬帕運會無障礙技術指南圖冊,《高鐵雄安站無障礙設計圖示圖集》、《清華大學校園總體規劃無障礙專項》、《西湖大學無障礙環境建設指南及圖示》等。

「從飛機到高鐵到地鐵,從福利設施到冬帕運會場館,這十大精品案例均是涉及我國的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評委表示,這些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首次將無障礙在設計環節落地見效,探索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新方法、新路徑和新機制。

「設計為建設之本,設計也為無障礙之源。通過樹立樣板,建立機制、健全責任,能夠保證無障礙理念的融會貫通、指導實踐,也才能避免彎路、避免返工、避免浪費、避免留憾。」有專家指出,在設計之初就立下「通行」原則,可以使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源頭做起,避免以往「反覆調整、反覆修改,卻難以達標」的資源浪費。

不妨參考一下較早推行無障礙化的日本吧。公開資料顯示,1990年,在東京470個地鐵站裡,無障礙電梯數量幾乎為零。隨後,在社會各界的呼籲和推動下,地鐵、電車和公交車等公共設施開始迅速無障礙化。

按計劃,在2020東京奧運會舉辦前,東京地鐵將會在98%的車站實現無障礙出行,並在所有車站修建無障礙衛生間。此外,在日本街頭常見的福祉車也被視為「科技造福生活」的體現。

以本田奧德賽銳混動福祉車為例,其第二排右側固定座椅被調整為可移動升降式座椅,它可以一鍵實現電動升降、旋轉和調整高度。當座椅伸展至車外,其高度可與輪椅高度相匹配。待用戶坐穩後,座椅會上升轉入車內,復位在相同位置,全程運行僅需30秒左右。

事實上,本次論壇與活動選址杭州,本身就具有城市無障礙的示範作用和典型意義。目前,浙江省及杭州市正舉全市之力落實「迎亞(殘)運」無障礙環境建設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三年行動。

從成為「全國商業步行街樣板」的杭州西湖區湖濱步行街無障礙環境建設,到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實現信息無障礙服務,打造「智慧城市大腦」,杭州市湧現出一大批具有首創意義的「無障礙市鎮」「無障礙街區」「無障礙社區」典型案例。

有人說,一座城市的無障礙化友好程度,直接體現了城市管理者、建設者的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識。但其實,在打造無障礙環境的過程中,暖心的語言與「黑科技」同樣重要。

「我們要加強對通用無障礙理念的宣傳,將『平等、融合、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每一項科技發明都以『通用』為出發點。」正如《做「無障礙天下」使者》所倡議的那樣,每個人都可以為推廣通用獻智慧,都可以成為無障礙的行動者。

「在大學的課堂講『通用』,在設計師的腦海紮根『通用』,在工程施工人員的心中強化『通用』,用我們的智慧為科技無障礙增光添彩。」吳冰冰暢想說,總有一天,讓聽障人「看」見聲音,讓視障人「聽」見文字,讓肢障人暢行天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回到公司後,羅洪堅立馬和電動輪椅研發團隊開始了「頭腦風暴」。他期待著推出下一代新產品。「希望下一代電動輪椅更安全、更輕便、動力更強,售價更便宜,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體驗到無障礙出行的快樂!」

在回北京的高鐵上,唐佔鑫還在為剛剛成立的「無障礙建築師志願使團」忙碌著。「對於從設計源頭打造無障礙環境這件事來說,專業建築師的加入可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她看來,創建無障礙城市是一項不折不扣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聯動,也需要全民參與共創。

張海迪說,無障礙環境不僅要建設好,更要管理好。「建設文明科學完善的無障礙環境,需要各個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需要發揮不同行業的優勢和潛力。」

她說,自己有一個願望,「讓愛護無障礙設施成為道德規範和公民自覺。」在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所有人都應該享受平等和尊重。在一個愈發富強、自信的中國,無障礙出行、無障礙地享受公共服務和社會經濟發展成果,也應該是每一個人的權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京輝】

相關焦點

  • 【翔宇·傳祺】老廣造車記:車輪上的美好生活
    如今,老廣車輪上生活也發生巨變,從依託自行車出行,到轎車逐步走入千家萬戶,再到無人駕駛已不再遙遠。這背後則是廣東幾代汽車人通過不斷拼搏,不斷實現產業升級,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從那時起,廣東開始搭建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汽車產業集群效應不斷凸顯,老廣車輪上的生活也越來越精彩。目前,廣東機動車保有量為3252萬輛,位居全國第一,廣東高速公裡總裡程預計年底也會突破10000公裡。而最讓陳建偉高興的是,馬路上看到越來越多廣州自己品牌的汽車在路上跑。
  • 「無障礙天下」使者為無障愛奮鬥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全國殘聯積極凝聚多方社會資源,將無障礙發展理念推廣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無障礙的「種子」,以此引起全社會更廣泛的關注,幫助行動或感知不便的群眾更平等地融入社會。
  • 經濟發展特徵、住房不平等與生活機會
    本文在梳理既有理論成果基礎上,主要論證住房對個體生活機會影響的重要性問題,進而回答為什麼住房不平等,特別是房產差異是中國城市社會分層研究的基礎問題。這意味著以職業為核心的社會分層在反映中國城市社會不平等整體特徵上存在缺陷。第二,住房對社會分層極為重要。在投資驅動經濟發展模式下,住房等不動產成為分享發展紅利的重要途徑,住房的投資屬性得到彰顯(陳彥斌、邱哲聖,2011)。政府主導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促進了土地和房價升值,城市住房成為財富分配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中國社會情境下,住房研究對社會不平等與社會分層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 2018年中國鋁合金車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車輪是介於輪胎和車軸之間,承受負荷的旋轉組件,通常由輪輞和輪輻兩個主要部件組成。輪輞是在車輪上安裝和支承輪胎的部件,輪輻是在車輪上介於車軸和輪輞之間的支承部件。輪輞和輪輻可以是整體式、較久連接式和可拆卸式。車輪產品一般以A*B表示,A代表輪輞標定直徑,B代表輪輞標定寬度,一般均以英寸為計量單位。
  • 看不見的「重男輕女」正在蔓延,表面上平等,實際上卻區別對待
    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一些多個孩子的家庭中,父母如何平等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孩子,在安足夠安心感的環境下成長,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看不見的重男輕女」?網上出現了「看不見的男輕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對話價值觀(6)·(平等篇):發展成果 全民共享
    在市場經濟中,交換雙方要實現交換、達成契約,都必須以平等為基礎。可以說,市場經濟的實踐真正把平等的觀念變成了人們生活的規範和標準,把平等的價值觀灌輸到每個人的頭腦中。   在人類發展歷史中,平等的內涵和外延始終在不斷變化。什麼是平等?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和條件來討論。比如我們反對平均主義,認為平均主義是一種不平等,但在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等領域,我們又提倡均等化,要求平均。
  • 李立新丨獨立與平等:婚姻家庭立法對女性發展的平衡支撐
    在身份關係的調整上,1980年新婚姻法專門增加了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的約定可互為對方家庭成員的條款,是1980年婚姻法相較於1950年婚姻法的一大進步,同時也為加強女性獨立、男女平等掃除了一些障礙。在財產關係的調整上,增加了適應80年代新情況的新規定,即約定財產制等。
  • 鍛造鋁合金車輪發展需求、特點、現狀、前景
    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鍛造鋁合金車輪的安裝率為0.07%左右。    2011-2015年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純電動車;至今鍛造鋁合金車輪的安裝率為32%左右;重卡市場的鍛造鋁合金車輪安裝率也達到了18%。    2012年5月,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項目每年將獲10-20億元資金支持。
  • 彩禮要100w,男女就不平等嗎?平等道路路任重而道遠
    導讀:追求男女平等很難嗎?勸你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和印度的女人地位,看完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國家女人是真的幸福。當婚姻夢破滅,多少人還能始終如一每個人在結婚之前都期望有一段幸福的婚前生活,可有部分人結婚後,很快就會對婚姻生活感到失望,沒有想像中的平等婚姻生活,有的人因此後悔、有的人甚至想離婚。
  • 「畫」說男女平等(上)|男女平等 你我同行
    "畫"說淄博市婦聯男女平等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婦女也將通過自身發展不斷促進世界婦女運動發展,為全球男女平等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你知道它的起源嗎?
  • 跨越不平等陷阱|不平等是宿命嗎?
    第二,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也並非所有發達國家的不平等程度都出現上升,德國、法國、芬蘭、瑞典、丹麥等國家的不平等程度並無明顯上升,或者僅是溫和上升。第三,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日本、韓國等東亞經濟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四十多年裡實行了「公平的增長」,即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不平等程度保持在低位,並沒有出現不平等程度的持續上升。
  • 《2013年世界社會發展報告》關注不平等現象
    經濟方面,雖然全球範圍內平均收入的差距在減少,但絕對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比方說一個阿爾巴尼亞或者俄羅斯的居民,如果他拿他們國家的平均收入的話,他的收入低於瑞典最底層的10%的人的平均收入,而且瑞典最底層的10%的人的收入是一個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最底層的10% 的人的收入的200倍。所以其實全球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不平等還是相當的嚴重的。
  • 記憶、傳承與發展:以性別研究推動性別平等主流化
    喬傑提出,女性力量既體現在精湛醫術,也體現在她們能運用生活經驗激活各方力量,助力提高整體醫療效果和科研水平,期待有更多人承擔時代擔當,傳承女性力量。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所長杜潔研究員回顧了性別平等納入決策主流的進展。
  • 給人懺悔的機會,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
    佛道求真性,尊重人的自性與本性,這也是佛家中尊重人的地方。佛重視發展人的自身潛能,主張自修自悟。同樣的道理,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應該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努力做到以眾生平等的觀點看待事物。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
  • 人與人之間平等嗎?你遭遇過不公正對待嗎?
    就人格本意來說,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後期也只有高低之分,而無貴賤之別。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生存。沒有人生來就應該是被人奴役的,沒有人生來就不是為自己的幸福努力而所有的努力工作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人生來就是自由的。然而就現實狀況來說,不管處在哪個環境,處處充滿了不平等。如種族歧視。
  • 「人人生而平等」是誰的平等?
    北美殖民地對英國的不滿由來已久,但獨立問題被提上日程始自1765年《印花稅法》。英國原來不怎麼幹涉殖民地事務,無奈英法七年戰爭使英國背了一屁股的債。英國合理地認為,這場仗是為保衛你們各殖民地而打,那麼你們多少也出點血,於是開徵了這個印花稅。這引起了一個爭議:英國議會能否對殖民地立法?北美人對英王一向絕無二心,「不怨皇上怨太監」,他們只是對英國議會頗有微詞。
  • 佛教說的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所有這些看起來在現象上都很不平等,每個人在斷惡修善的功夫上修為不同,所以造成了命運的千差萬別,但是如果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眾生平等,真實不虛。首先,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親口告訴我們,你、我、他,大家都有佛性,所以從這個層面看,眾生平等。人類不要覺得自己是高級動物,就可以去弱肉強食,生命與生命之間要學會彼此尊重,而不是彼此殘害。
  • 過去1萬年的社會不平等,印刻在Y染色體上
    相比之下,男性為每個後代的出生和撫養所投入的時間要少得多,因而從生理上來說,他們能夠同時生育多個後代。因此,從對後代的貢獻情況來看,相比於有權的女性,歷史上有權的男性通常更有機會對下一代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通過基因分析,我們發現這一影響的深遠程度超乎人們此前的想像。成吉思汗的上千萬直系後代?
  • 我很愛你,但是我不希望你過得好——婚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直到今年情況徹底惡化:有了孩子之後,丈夫直接提出來了要她辭掉工作在家當家庭主婦,或者自己給她找一個閒職,每個月只需要安安穩穩拿著工資什麼累活都不用幹。她一口回絕,反而導致了丈夫的暴怒,丈夫甚至直接斥責她說她完全是臭清高,圖一個虛名卻不知道為家著想。
  • 宇宙法則下的眾生平等
    佛說,眾生平等。但我們目之所及,眾生並不平等呀,人與螻蟻就不用說了,人與人之間也是極不平等的,富有與貧窮,健康與病厄,美麗與醜陋,好運與衰運,聰明與愚笨等等。難道是佛說錯了嗎?佛沒有錯。「三世」指過去、現在、將來三個世界,每一世界又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之分,其中阿修羅、人、天是善道,地獄、餓鬼、畜生是惡道。佛教認為,眾生無一例外地要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間無窮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