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愛你,但是我不希望你過得好——婚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2020-12-05 紅兔小豆

有一種行為,存在於很多戀愛關係中,它默默的傷害著兩個人的感情,但是卻不易發覺。

那就是是:打壓和貶低伴侶。

這個現象特別有意思:

它出現的時,一般都表現為男方打壓女方,而很少見女方去刻意打壓男方。

比如之前一位女士來我這裡諮詢,她是一位公立學校的教師,通過家裡相親,五年前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和她這個別人看起來的「文化人」相反,他的丈夫顯得像是個「大老粗」——從小到大一直成績都比較差,當初差點沒考上本科。

之所以兩個人能走到一起,是因為女方被男方身上其他的優點所吸引:由於他意識到自己的學歷是將來的短板,所以索性乾脆沒有打算拿著畢業證去求職,反而在上學時就倒騰各種小生意,機緣巧合認識了幾位服裝廠的朋友,合夥做起了生意,短短幾年內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女方說,雖說丈夫學歷並不高,但是剛和他接觸時卻感覺到他一點都不像個大老粗,不管是言談舉止還是待人接物總是讓人感覺十分舒服得體——畢竟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早就練就出了極高的情商。

而且丈夫對她也表現出來十分佩服和欣賞的態度,兩個人相處時也算愉快。雖說一聽到兩個人之間的學歷對比,周圍人剛開始會有些詫異,但是一看男方在事業上小有所成,也接受了這個設定。

但是時間一長情況好像不對了:男方漸漸的表現出來了暴躁的一面,不僅經常把生意上的負面情緒帶回家,還動輒開口奚落和嘲笑妻子在的地方是個清水衙門,和妻子說她辛辛苦苦的求學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他一天的流水。

直到今年情況徹底惡化:有了孩子之後,丈夫直接提出來了要她辭掉工作在家當家庭主婦,或者自己給她找一個閒職,每個月只需要安安穩穩拿著工資什麼累活都不用幹。她一口回絕,反而導致了丈夫的暴怒,丈夫甚至直接斥責她說她完全是臭清高,圖一個虛名卻不知道為家著想。

在諮詢過程中,她問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麼當初尊敬和佩服她的丈夫,在以後的生活中反而會經常打壓她,對她指手畫腳?

這種問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之前還經常有女生來問我為什麼男朋友要阻止自己去更好的單位工作,為什麼明明自己想多賺點錢補貼家用卻被訓斥不顧家,為什麼自己明明想追求更高的成就卻被男朋友百般阻撓。

一般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直接給她們的另一半扣上一頂「直男癌」的帽子然後對他們口誅筆伐,但是這樣實際上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她們的疑惑幫助她們理解問題所在。

實際上這並不是男生才有的直男癌,這是一種經典的心理現象——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特別矛盾的心理現象:一方面,自戀者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神通廣大,另一方面,自戀者卻是如假包換的低自尊群體,他們稍不如意,就又體會到自我無價值感。對外他們充滿自信,看起來像個王者,但有時他們會對身邊人進行瘋狂的貶低和打壓,就像一個暴君。

現在接受程度比較廣的判斷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標準中,有幾條簡直是這個案例中男方的經典寫照:

1. 有特權者的感覺。他們無緣故地期待著他人對自己應該有特殊的照顧。他們認為「任何人都得圍著我轉」,在人群裡稍有一些「冷落」就會敵視他人。

(對女方掌控欲強,一旦要求被拒絕就暴跳如雷)

2. 常常嫉妒他人和相信他人嫉妒自己,表現一種高傲自大的行為或態度

(奚落,打壓女方的事業,拿著自己的成績去貶低別人)

3. 缺乏共情的能力,他們看起來有些時候挺理解人,但他們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平等的互動關係。

(口口聲聲說犧牲女方的工作是為了給家庭做貢獻,卻隻字不提自己應盡到的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來看,他們當中似乎很容易誕生「成功者」:不服輸的精神,高度的自信,對認同的渴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心氣兒讓他們覺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們覺得自己生下來就是要做大事的人,所以往往會對自己在事業上高標準嚴要求,直到打拼出符合世俗意義的成功才罷休。

但是和他們在一起,你也要有足夠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扛得住他們的陰暗面:浮誇型自戀的憤怒與自視過高;脆弱型自戀的焦慮與孤獨;表現型自戀的過度自負和張狂......隨便一個都可以讓人感覺在他們身邊坐如針氈。

而自戀型人格障礙,或者說類似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往往和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

雖然丈夫經濟實力強,但是一聽到低學歷,做服裝生意,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反應:土老闆。

而妻子雖然經濟實力不如丈夫,但是她具備了很大的優勢: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女性,在社會總體評價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參見女老師在相親市場上有多受歡迎就知道了)。

事實是什麼不重要,人言可畏。這樣長此以往,丈夫心裡難免會有自卑的情結在,那麼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在一些事上對妻子進行打壓:他自己本身可能並不是針對妻子,而是借著這個機會,抒發之前受到不公平看法的怨氣。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戀愛中很多男生「見不得女朋友好」:因為從小到大,錯誤的輿論環境讓他們認為男人一定要壓制女人,男人才是頂梁柱,才是關係中的強者。而一旦女性的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上升,甚至取得了比他們更高的成就,他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感覺自己的特權地位受到了挑戰,會不由自主的對女生進行打壓和限制。

這好像不合邏輯:女權的崛起,男性也是受益人,案例中那些優秀的女孩子最終的目的都是能夠成為讓另一半驕傲的人,能夠為家庭分擔負擔,為什麼明明對他們好,他們還要這麼抗拒?

是因為在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世界裡,你找不到「英雄惜英雄」的存在,他們的態度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別人一定要聽我的,別人一定要服從我。還想和我平起平坐?你算哪塊小餅乾?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在過去錯誤的觀念中,男性一旦在社會的綜合評價中低於女性,就會承受很多的壓力和閒言碎語,而這恰恰碰到了自戀型人格的雷區:感到受傷和受挫時,自戀型人格障礙便會啟動「貶低」的自我防禦機制,這讓他們能體驗到優於冒犯者的感受,以此來修復其受傷的自我。

這不僅怪他們,也要怪過去錯誤觀念的引導。

我們可以給這種行為找到理由,但是並不能認為因為有原因,我們就可以認為這件事的發生時正常的,我依舊認為這是戀愛中男生特別掉價的行為。

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著一些心理上的缺陷,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完美無缺的,如果傷害過對方後就可以用一句「我有心理問題」來解釋,那麼那並不是反思,而是赤裸裸的佔對方的便宜。

我看過一個人的朋友圈,說的很有道理:「誰不是帶病生存?麻煩把自己的破事收拾乾淨再出來談戀愛,兩個人之間不說共同進步,最起碼也要同病相憐吧,我不是閒著沒事幹來給你當心理醫生的。」

因此,如果你的伴侶是這種人格,那麼我希望你能夠清楚的認識到:一碼歸一碼,就事論事。

的確,他們十分要強,也有著不錯的成績,他們也確實可能經歷了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坎坷,那些事的確給他們心中種下了陰影。他們的確有可憐之處,但是這種行為也依舊可恨。

愛情意味著要攜手共進,甚至有時要為對方做出一些犧牲。而僅僅因為自己戰勝不了疾病,就任由情緒泛濫,對好心上進的另一半進行瘋狂打壓來維護自己脆弱自尊的行為,令人不齒。

如果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者不能早日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另一半也有她的成長環境中塑造出來的生活思維方式,不願意發自內心的去接受別人,真誠的祝福另一半,那麼他們會永遠生活在痛苦之中。

一個不懂得給予,卻渴望受到認同,尊重和稱讚的人,就好像一個演技拙劣的小丑,即使他在臺上面目猙獰暴跳如雷,那些曾經坐滿人現在卻空蕩蕩的座位也不會回饋給他一點點掌聲。

來源:紅兔情感

相關焦點

  • 「沒有安全感、喜怒無常,我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不,你不是」
    在最新一期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有一段藍盈盈和張含韻的對話。藍盈盈說:「我全身散發的都是我要成長、我要讓我這一輩子過得有滋有味(的訊息)」。這句話令我很感動,「終生成長」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重要且必須的。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就是我
    對於心境障礙相信很多人多少是知道一些的,比如抑鬱、焦慮、強迫,其實這些心境並不難解決,有些人說神經症的康復率不是在75%嗎?只要積極去解決不是可以好起來嗎?為什麼我卻沒有?其實我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些神經症會伴有人格障礙,就比如今天給大家要講述的邊緣性人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這樣一類人,ta們很希望和你交往,可是深交後彼此很痛苦,即使你心平氣和的和這類人溝通,最後一定會情緒失控,甚至是歇斯底裡。
  • 雖然我知道你背叛婚姻了,但是,我依舊想聽你親口說你不愛我了
    但是,他們結婚後沒多長時間,阿健生活中就出現了另外一個女人,他對那個女人的態度跟對待小冉的態度截然不同,不僅很主動,而且死纏爛打,要多卑微有多卑微,因為在他看來,那個女人才是真正適合他的人,雖然他一直不明確,但遇到了就明確了。而在小冉看來,他就只是背叛了婚姻,不顧小冉的感受愛上了別人。
  • 戀愛腦的婚姻:像我愛你那樣,來愛我,你為什麼就是做不到?
    我從來都沒有感覺,我在他心裡重要過,我把他擺在我心裡第一位,可是為何他卻可以輕輕鬆鬆就告訴我:我父母需要我,我的工作需要我,我的朋友需要我,所以,先讓我處理好這些事,你可不可以多體諒我一點?  那意思就像:他的父母比我重要,朋友比我重要,工作比我重要,而我是他心裡最不重要的人。
  • 16型人格:你的人格類型,怎麼決定了你的專業和擇偶選擇?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全球通用、也是人力資源最愛用的一種人格分類方法。你去一個大公司求職,沒準就會被人力小姐姐要求做一下MBTI測試,看看你的「深層氣質」是不是符合崗位的要求。所以呢,選專業或者職業,不要光想著什麼賺錢多,也要考慮你擅長什麼、人格特質是不是匹配。今天八段錦就給大家介紹一下MBTI的來源、背景和16型人格,來看一下你是哪種呢?
  • 那些生長在我觀念中的自戀幻覺,你身上有嗎?
    投射性認同的遊戲中,藏著這樣一個句式:「你必須如此,負責……」這是一個這也是一個威脅性信息,完整的表達是:「我以我認為好的方式對你,你也必須以我認為的一種特定的好的方式對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了。」不過,玩這個遊戲的人,有時只意識到了前半句,就是「我對你好,你也該對我好」,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出的威脅信息。但作為被投射的一方,就會清晰的感受到這種威脅。武老師把投射性認同稱為「自戀幻覺的ABC」來解釋一下這個邏輯:我做了a,你就得還以b,否則我就會使出c。
  • 怎樣才能和自戀的人好好相處?
    在任何一種關係中,如果對方總是指責你、抱怨你、攻擊你、欺騙你……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不美好了。與自戀者在一起,就是這種感受。作為一個與自戀者打了十幾年交道的人,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我決定把自戀型人格障礙作為自己的一個研究方向。無他,就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 面對自戀型人格該怎麼辦,讀完這份案例報告或許會給你一些啟發
    讀文獻,長知識,心理書單陪你讀文獻!這次要講解的文獻是一份心理諮詢案例報告,刊登在《心理諮詢理論與實踐》上面。提起這份雜誌,我覺得有必要多說幾句, 雜誌創刊於2018年,主辦單位是三倉學術。那麼回到這份報告本身,這篇報告的全稱是《一例自戀型人格大學生的心理諮詢案例報告》。開始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戀型人格。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常被誤解的複雜人格障礙,基本特徵是對自我價值感的誇大。
  • 愛的正確打開方式|心理學分析:我愛你,為何你卻總是讓我失望?
    剛過了結婚紀念日的閨蜜小溪也在為自己的「好心沒好報」而煩惱。原來,小溪的丈夫石頭因為熬夜和疏於體重管理,這一年裡成功實現了「幸福肥」——體重足足增加了10kg!看著日益圓滾的石頭,小溪很是擔心他的身體,於是常常勸他早睡和運動。石頭每次嘴上都「哦哦哦」地答應,但卻從來不付諸行動。對此,小溪大為惱火:都是為了他好,怎麼就這麼不領情?!
  •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並不容易
    赫珀茲等人的研究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杏仁核活動相對活躍,這意味著,即便是低水平的刺激也會導致他們強烈的應激反應,並且這種反應消退得更慢。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杏仁核會調節感覺皮層,從而使患者對周圍環境中的相關刺激更為敏感,更容易觸發情緒變化。一旦注意力被這些情緒刺激抓住,大腦中的認知程序會被打斷,從而對情緒的表達失去控制。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處於長期缺席的狀態,這就導致他對愛的需求無法得到很好的滿足。當他成年之後,他會通過各種努力獲得愛,從而彌補這個空白,但是當他真正得到了愛,他又會惶恐於失去,害怕自己落回兒童時期沒有人愛的困境。
  • 我不愛你,但我也不能放過你!
    大多數學員的答案都是「因為我愛TA」;有的人會很誠實地說,我怕找不到更好的了;而很多挽回婚姻的人會說,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而我的學員安娜告訴我:我不愛他,但我也不想放過他。不愛為什麼要做情人那麼久呢?用安娜的話來說:他為我擋酒,我給他當情人,是為了報答他。這個「報答」,有一股施捨的味道,這說明,安娜從骨子裡是看不上梁先生的。我問安娜喜歡梁先生嗎?安娜說喜歡他對她好,細心,體貼,照顧。
  • 孩子小心眼愛記仇,「偏執型人格障礙」影響心理,家長不可忽視
    過了幾天之後,張姐想著孩子應該是忘記了被推倒的事,於是想要帶著孩子去鄰居家串門,可是孩子卻死活不同意,一直說「我討厭他,我不要和他玩!」張姐心想,孩子這麼小就這麼記仇呢!但是為了不傷害孩子自尊心,張姐最終也沒有去成鄰居家。但是怎樣讓孩子心胸開闊一點卻讓張姐很是為難。當家長發現孩子特別愛記仇時,先不要責備孩子過分的小心眼。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一、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的路並不容易
    赫珀茲等人(Herpertz et al., 2001)的研究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杏仁核(amygdala)活動相對活躍,這意味著,即便是低水平的刺激也會導致他們強烈的應激反應,並且這種反應消退得更慢。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杏仁核會調節感覺皮層,從而使患者對周圍環境中的相關刺激更為敏感,更容易觸發情緒變化。
  • DSM5分裂型人格障礙 (STPD) 診斷標準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徵是一種社交和人際關係缺陷的普遍模式,表現為對親密關係感到強烈的不舒服和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減弱,且有認知或感知的扭曲和古怪行為
  •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
    李雪琴的媽媽是一個容易焦慮且情緒很不穩定的女人,婚姻的不幸,讓她的壞情緒達到了頂峰,女兒則成了她唯一的發洩口。 那段日子,家裡籠罩著一層陰鬱的氣息,李雪琴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惹怒了媽媽。有一次,她寫完作業看會電視,沒想到媽媽瞬間就爆發了。
  • 521,我愛你!老公我希望給我堅持下去的勇氣,一輩子有你
    有人說『愛不愛你,結個婚試試!嫁沒嫁對人,生個孩子試試』。婚姻就是一面鏡子,好不好一眼就能看穿!我們一直在糾結他到底愛我不愛我,愛我有多深。每次的堅持,每次的試探都是想要一個結果,一個回答!女性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個體,也是一個矛盾體。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有時候覺得我挺好的,值得一個更好的人。有時候覺得我挺差的,覺得這輩子能有個人願意要我就不錯了。有時候覺得你挺好的,三生有幸,好感激有你。有時候覺得你挺糟糕的,悔不及當年眼瞎,好想換掉你。有時候覺得單身挺好的,自由自在。有時候覺得挺絕望的,好想找個人來疼愛。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以情感、人際關係、自我形象的不穩定及衝動行為為臨床特徵的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是第一本寫給邊緣性人格障礙者親友的療愈的書,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發起者蘭迪·克萊格合作撰寫。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全部取材於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