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德令哈再度成為光熱產業聚光點,行業閃耀仍待規模效應

2021-01-10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盧謙/文在高達5.7億千瓦的2016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面前,2.8萬千瓦的太陽能光熱發電裝機容量顯得微乎其微。儘管如此,在諸多行業機構、媒體看來,2016年仍然可以稱為光熱發電的產業發展元年。

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相繼發布光熱上網標杆電價及第一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名單。雖然千呼萬喚、姍姍來遲,但無論1.15元/KWh的上網標杆電價,還是首批20個共計超過134.9萬千瓦、技術路線覆蓋塔式、槽式、菲涅爾式等當下熱門方向的光熱示範項目,都一定程度上刺激著相關產業資本的入局。

緊隨其後,一場引得政府、企業、專家等各方共聚的光熱行業大會,便在有著「我國首座成功投運的規模化儲能光熱電站」之稱的中控10MW塔式熔鹽光熱電站所在地——德令哈召開。

德令哈,這座曾因詩人海子詩歌《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聞名國內的西部小城,正憑藉當地資源和要素稟賦、借力產業政策暖風,打造「光熱高地」。

時隔一年,德令哈的光熱大會已經為業界探討與研究產業政策、發展路徑、技術路線、產業標準、市場規則的重要平臺。當光熱領域的參與各方再次聚首德令哈,除了期待已久的龐大市場,謀划行業規範、有序發展,成為光熱人更加迫切的事情。

李創軍:對首批光熱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的研究價格聯動機制,擇機啟動第二批示範項目

在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看來,太陽能熱發電具有可調節,啟動時間短的優勢,可替代火電機組,形成規模後有利於增強系統調峰能力,有利於風電光伏的消納,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開發中的新興力量。

「目前許多發達國家都在搶抓這個重要發展機遇,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具有太陽能熱發電集中開發的資源潛力約3億千瓦。」李創軍稱,首批20個太陽能熱發電示範名單,總裝機134.9萬千瓦,涵蓋了三種主流技術路線,項目地點也基本代表了國內適合太陽能熱發電的主要區域。

據李創軍透露,截止到目前,去年公布的示範項目已完成備案工作,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下一步我們一方面要推動第一批示範建設加快建設進度,力爭2018年底前建成投產,對不能按期投產的研究價格聯動機制。」

與此同時,李創軍表示,另一方面還將進一步組織企業、科研院所加強技術攻關,提高關鍵器件與主體裝備的國產化水平。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爭取國家有關方面在土地、財稅及信貸方面給予熱發電更多支持,進一步完善示範項目操作方式和運作模式,做實示範項目科研等前期工作。

「在認真總結第一批示範項目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擇機啟動第二批示範項目建設。」李創軍稱,將通過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擴大市場,儘快使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具備完備的產業鏈、降低造價成本,為今後太陽能熱發電在國內的大規模發展和走出去打好基礎。

高原小城的光熱產業探索

「聚焦清潔能源高地,打造世界光熱之都」,這是自去年德令哈開辦光熱大會就打出的旗號,「光熱之都」也是當地政府對於當地光熱產業未來發展的期冀。

在今年的光熱大會上,中共海西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書記孫立明表示,德令哈市將立足於新能源多技術路線並存、全產業鏈發展的現實基礎,充分發揮好光照和土地資源等優勢,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建成2GW光熱裝機容量,並以此帶動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等相關產業鏈。

據了解,作為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的建設基地之一,德令哈市已基本構建起「技術試驗—裝備製造—發電站」為一體的新能源全產業鏈格局,將成為全國首個具備新能源全產業鏈集中發展條件的地區。除光熱電站項目外,一批生產儲熱新材料、支架、鏡面等與之相關的上下遊企業也紛紛進駐德令哈,光熱產業集群效應初具規模。

儘管海西州光熱裝機容量目前僅佔當地總裝機容量的0.21%,海西州發改委主任欒風江認為,當地光熱開發步伐正在加快。去年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10MW光伏電站在海西建成,欒風江贊其為「全國第一個投入商業運行」的光熱電站,「驗證了規模化高聚光樓式熔巖電站技術路線以及應用的可靠性,也是繼西班牙、美國之後全球第三座投入運行的具備規模化運營的塔式光熱電站。」欒風江稱。

在海西州能源局新能源研究所所長易代新看來,當前海西州太陽能熱技術發展歷程已經從「高原型實驗階段」進入「商業化建設階段」。他指出,截至目前,當地2016年獲得國家第一批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有3個共計235MW,分別為:中廣核槽式50MW、青海中控塔式50MW、黃河上遊塔式135MW,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1億元。

光熱項目的接連上馬也在促進著當地相關裝備配套產業的完善。易代新稱,目前當地已建成格爾木大成化工一期1萬噸儲熱熔鹽項目、青海愛能森科技有限公司一期30萬噸儲熱熔鹽項目、海西華匯機械有限公司新能源非標件設備和壓力容器製造、青海博昱德令哈一期100MW太陽能槽式鏡面項目,海西州太陽能熱裝備製造項目正有序推進,裝備配套產業正在形成。

光熱產業的下一步

「我們國家經過十幾年的研究開發和實驗運行,已經基本掌握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認為,利用西部地區的荒漠和戈壁,建設大規模太陽能發展基地可有效提高我們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有利於實現我們國家能源替代和碳減排的發展目標。

然而,對於當下的光熱產業發展現狀,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許淳結合當地實踐,認為當前海西乃至整個青海省的光熱產業仍然薄弱。

在德令哈,「技術試驗—裝備製造—發電站」為一體的新能源全產業鏈格局已經初步形成,許淳則指出,「基礎產業鏈薄弱,配套能力不足。」在他看來,目前青海省的光熱產業規模小,大企業少,中小企業佔絕大多數,產業能相關配套設施上遊產業項目在省內還沒形成。

其次則是部分關鍵技術還沒有突破。許淳認為,以青海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還處在起步階段,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不夠健全,研發機構不完善,高層次人才缺乏,自主研發能力比較差。

人才問題同樣存在。「高技術平臺和有職業技能的產業工人缺乏,太陽能產業需要高素質的科學人才和職業技能的工人隊伍。」許淳感慨,由於歷史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氣候等因素,與太陽能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不同,成為制約因素之一。

放眼全國光熱發展形勢,特別是當前首批光熱項目的進展狀況,孫銳則建言,地方政府應做好土地及相關政策的扶持。

「政府要做好光熱發電基地規劃工作。」孫銳提議,對於近期規劃的目標一定要腳踏實地,落實各項建設條件,並建議地方政府在用地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在光熱領域普遍存在的資金問題,孫銳表示,建議國內的銀行能夠給予,特別是國內政策性銀行能夠為光熱發電提供優惠的貸款;建議主管部門鼓勵和相關的企業能夠利用世界銀行主權貸款。

由於國內目前光熱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孫銳建議國內發展工程起步晚、經驗少,所以要充分借鑑國際上成功的經驗,要加強國際合作。

此外,孫銳還倡議,相關部門應儘快啟動第二批示範項目。

對此,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李海峰同樣呼籲,國家進一步加大青海光熱發展的支持力度,德令哈市繼續增加光熱開發規模,積極開展多樣化技術試點,努力促進技術成熟和造價降低,儘快形成規模效應。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座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追光逐日德令哈
    這裡是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晚秋時節,本報記者趕到這座位於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祁連山腳下的「光熱之都」,探訪中國首個大型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  勾勒金色之城天際線新高度  上午10時,我們乘車出發,趕往位於距離德令哈城區約7公裡的太陽能光熱產業園區。
  • 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建成 一文帶你了解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
    百兆瓦級電站建成,實現歷上最大的裝機增長率2018年12月27日,中國首個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在甘肅敦煌光電產業園區建成,這是我國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電站之一,也是全球聚光規模最大、吸熱塔最高、儲熱罐最大、可連續24小時發電的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 一文看懂太陽能光熱發電原理及分類
    碟式系統的聚光比非常高,從幾百至上千都可達到,聚焦溫度甚至可以達到1000℃以上,效率較高,對於地面坡度要求也更為靈活。但成本上還缺少優勢,技術上也有待於完善。碟式系統較適用於邊遠地區獨立電站。可以單臺使用或多臺並聯使用,適宜小規模發電。
  • 中國光熱行業為何不夠「熱」?
    2020-11-20 眾所周知,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始自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 高倍聚光光伏光熱一體化系統項目取得新進展
    ,佔地面積小,是光伏產業的重點革新方向。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傳熱傳質研究中心近年來基於高強度傳熱技術研製出高倍聚光光伏電池的控溫冷卻方法,在高倍聚光光伏光熱產業中取得新進展。這種光伏光熱一體化系統,適合於鄉村校舍、醫院、廠房等公共建築,偏遠鄉村和別墅區用戶,海島、邊防站以及光伏農業等,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針對高倍聚光光伏光熱一體化系統,課題組完成了聚光光伏發電及餘熱利用系統的熱力學建模和優化分析,確定了最佳運行參數和方案。
  • 光熱發電:中國下一張「國家名片」?
    在這四種光熱發電方式中,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利用槽型拋物面聚光反射鏡加熱其上方集熱管中的導熱油,再利用導熱油加熱鍋爐產生蒸汽,驅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組發電;菲涅爾式與之類似,只不過用來反射太陽光的不是拋物面聚光反射鏡,而是鏡面陣列,同時其集熱管是固定式的;盤式(又稱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用圓形的拋物面聚光反射鏡聚焦陽光作為斯特林發動機的外部熱源
  • 世上最大聚光太陽能坐落南澳洲 2030年達成100%再生能源發電
    眾所周知,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始自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其目的是保留碟式聚光器高聚光比優勢,探索光熱規模化利用或發電的可能性。上世紀80年代又在克裡米亞建立5兆瓦實驗裝置。
  • 光熱發電為何熱不起來?
    截至2018年底,僅有中廣核德令哈槽式50兆瓦項目等3個項目併網發電,累計併網規模200兆瓦,佔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總規模的14.83%。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介紹,目前我國光熱產業設備國產化率已超90%,主要產品產能同步迅速提升。通過自主研發,龍頭企業已掌握塔式聚光集熱系統等關鍵技術。「打通產業鏈僅僅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只有實現了規模化,才能實現市場化。示範項目是目前支撐我國光熱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上述研究員告訴記者。
  • > 光熱發電的前景和弊端 - 光熱發電
    2020-11-20 眾所周知,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始自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 太陽能光熱發電 產業發展大幕將啟
    據了解,太陽能光熱發電從1986年就開始出現,但裝機一直較少。2008年起,全球光熱發電裝機量開始快速攀升,2014年新增裝機92.5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435萬千瓦。其中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是西班牙,佔比57%,美國以38%居第二。2014年新增裝機美國第一,印度第二。
  • 國內外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此外,光熱發電設備生產過程綠色環保,光熱發電產業鏈中基本不會出現光伏電池板生產過程中的高耗能、高汙染等問題,這也是其他發電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太陽能光熱發電被視為未來取代煤電的最佳備選方案之一,已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開發應用的熱點。尤其是最近十年,光熱發電發展步伐迅速。太陽能資源開發相對較早的美國、西班牙兩國,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商業化進程,都在全球位列前茅。
  • 光熱發電的前景和弊端分析
    3)碟式又稱盤式,其主要技術特徵是採用盤狀拋物面聚光集熱器,它也是一種點聚焦集熱器,其聚光比可以高達數百倍到數千倍,因而可以產生非常高的溫度。在其接收器上安裝熱電轉換裝置,比如斯特林發動機或朗肯循環熱機等,從而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可以單臺使用或多臺並聯使用,適宜小規模發電,所以比較適合偏遠山區、遠離電網地區,進行分布式離網供電。
  • 聚光太陽熱能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區域快訊  本報訊 (記者杜英 實習生葛南南)聚光太陽熱能產業關鍵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日前在蘭州揭牌。該中心致力於聚光太陽熱能系統、光熱發電示範系統、綠色鍍膜技術等聚光太陽熱能產業研發,優化太陽熱能和光熱發電系統結構,實現低成本產業化推廣。
  • 能建技術帖|一文讀懂光熱發電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提起太陽能發電大家就會想起光伏其實,除了光伏還有一種太陽能的利用方式那這就是光熱今天小編就來跟你聊聊光熱發電那些事兒一般來說太陽能熱發電形式有槽式、塔式、碟式、菲涅爾式四種系統1.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稱為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並聯的排列加熱工質,產生高溫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
  • 光熱發電,太陽能利用的下一個蛋糕
    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產業規模,工程造價較高,技術裝備製造能力弱,缺乏系統集成及運行技術,為推動產業加快發展,攻克關鍵技術裝備,形成完整產業鏈和系統集成能力,國家能源局在2015年9月30日印發了《國家能源局關於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建設的通知》(國能新能〔2015〕355號)(以下簡稱《通知》),組織一批以槽式和塔式為主的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開展建設
  • 凱盛大明太陽能光熱聚光材料及深加工項目預計明年三四月份投入生產
    據玉門方面消息,甘肅凱盛大明公司太陽能光熱和光伏發電用聚光材料及深加工項目熔化工段底板鋼筋綁紮已完成90%,綜合原料及其它車間正在進行土建工程施工。預計明年三四月份投入生產。
  • 德令哈,正在追夢的戈壁新城
    上個世紀80年代末,詩人海子途經德令哈,寫下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首充滿孤獨與溫情的詩作,成為文壇不朽的絕句,也使「金色世界」德令哈被世人記住,由此,海子同德令哈這座城市發生了最緊密且久遠的生命聯繫。 海子詩歌陳列館內的陳設。
  • 如何看待光熱發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定位與價值?
    2020-11-20 眾所周知,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始自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 以色列Ashalim聚光太陽能光熱電站的四大技術優勢
    眾所周知,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始自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其目的是保留碟式聚光器高聚光比優勢,探索光熱規模化利用或發電的可能性。上世紀80年代又在克裡米亞建立5兆瓦實驗裝置。
  • 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從**年全球光熱市場發展來看,光熱發電技術和應用市場正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過渡,包括南非、印度、摩洛哥等新興經濟體,都開始陸續推進光熱發電技術研發和項目建設,各國在建光熱發電項目規模均達到200-300MW。  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起步較晚,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視,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