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就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澳機構涉華報告等答問

2020-12-18 中國網

中國網12月17日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為記者會文字實錄:

2020年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會議將於12月18日晚以視頻形式舉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諮詢委員會由包括前政要和專家學者在內的國際知名人士組成,主要職能是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及相關國際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中新社記者:今天凌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表面採樣後順利返回地球。歐洲航天局官員近日表示,此次探月意義重大。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今天凌晨,嫦娥五號結束23天的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電祝賀。我們大家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任務得到了包括歐洲航天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在內的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協助,中方對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中方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路透社記者: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世衛組織預計明年1月派團來華,同中方專家共同進行新冠病毒溯源調查,你能否證實?報導稱,專家組希望進行為期6周的訪問,並前往武漢,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疫情發生以來,中方本著開放、透明、負責任態度,率先同世衛組織開展溯源合作。世衛組織專家兩次來華考察,中方專家同世衛組織及國際專家組舉行多次視頻交流,積極分享中國溯源成果和抗疫經驗。世衛組織也向中方提供了全球溯源研究進展。雙方合作正穩步推進。中方願繼續同世衛組織加強合作,推進全球溯源工作,為人類早日戰勝疫情作出中國貢獻。

法新社記者:還是關於世衛組織派團訪華的問題。你能否提供更多細節?比如什麼時候來華、將訪問哪些城市、專家組成員是否需要隔離?

汪文斌:我剛才已經介紹過,中方一直在積極同世衛組織開展合作,包括溯源方面的合作。我們將繼續同世衛組織加強相關合作。

深圳衛視記者:日前,第二次中國和加勒比建交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副外長級特別會議成功舉行,能否介紹一下會議成果?下階段中國同加勒比國家將採取哪些措施應對疫情?

汪文斌:2020年12月16日,第二次中國和加勒比建交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副外長級特別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和多米尼克外長達魯共同主持會議。多米尼克總理斯凱裡特出席並致辭。中國及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巴哈馬、多米尼克、格瑞那達、蓋亞那、蘇利南、千里達及托巴哥、牙買加等9個加勒比國家代表與會。會議發表了聯合新聞稿。

中方在會上介紹了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積極評價第一次會議以來雙方抗疫合作成果,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同加勒比建交國守望相助,開展了富有成效的抗疫合作。中方此前宣布援助的防疫物資已交接到位,雙方舉辦的衛生專家視頻會有效分享了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中加傳統友誼在抗疫合作中得到升華。中方將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實好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支持加勒比國家防控疫情、恢復經濟,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推動雙方全面合作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

加方與會各國代表感謝中方為加勒比國家提供的支持和幫助,高度評價中方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表示願同中方開展疫苗研發和使用方面合作,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拓展經貿、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等領域互利合作,恢復並擴大人文交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促進加勒比國家同中國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發展。

中方將同加方一道落實好本次會議達成的重要共識,推進雙方疫情防控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持續向前發展。

今日俄羅斯記者: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在一份聲明中稱,中方代表未出席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相關高級別視頻會議。你能否證實?中方代表為何拒絕出席這次會議?

汪文斌:經了解,中美兩軍尚未舉行2020年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有關會議的責任完全在美方。美國軍方有關指責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具體情況建議你向中國國防部了解。

彭博社記者:周三晚,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主任拉特克利夫稱,本應向國會提交的關於美國大選受外國影響的機密報告未能按時提交。據稱,若報告不能充分反映中國對美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拉本人將拒絕籤署。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首先,我想向你介紹一個事實。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前不久曾經聲稱中國是美國的「頭號國家安全威脅」。但是日前有美國媒體指出,這樣的判斷缺乏數據和事實支撐,而有關數據和事實恰恰表明,中美應當合作而非對抗。

我願再次重申,中方一貫奉行不幹涉內政原則。有關中國影響美國大選的說法純屬無中生有。

法新社記者:聯合國人權專家瑪麗·勞勒昨天發表聲明稱,中國對人權維權者的「鎮壓」表明中方漠視人權,這令人震驚。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中國是法治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或組織都不能凌駕法律之上,這才是真正的法治精神。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辦案,並保障每個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權利,不存在所謂「失蹤」、「酷刑」的情況。中方敦促人權理事會有關特別機制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公正客觀履職,停止幹涉他國內政和司法主權,真正為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做些實事。

新華社記者:「金磚之父」、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和中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脫貧事業提供了保障。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奧尼爾的話反映出一個事實,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數字最能說明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50多萬名幹部擔任第一書記,派出300多萬名幹部駐村幫扶。目前,在崗第一書記有20多萬名、駐村幹部有近90萬名。這充分彰顯了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和犧牲奉獻,也是對個別外國政客詆毀中國共產黨、試圖挑撥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關係的有力回擊。

總臺央視記者: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持續努力對澳大利亞媒體進行影響和審查。報導同時還提到了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接受澳國防部和美國國務院資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我注意到,澳大利亞媒體已經多次揭露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長期接受美國國防、外交機構和軍火商的資助,炮製各種反華謠言。

一個最新的例子是,《澳大利亞人報》今年8月刊發一篇報導,引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員周安瀾題為《中國國防院校跟蹤者》的報告,誣稱澳大利亞高校參與中國「千人計劃」的32名學者「為中共接觸其技術發明提供了機會,而且可能被用於軍事和情報目的」。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根據這個所謂的報告要求相關大學調查有關學者,但是調查結果顯示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澳大利亞獨立媒體「APAC新聞」近日披露,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上述報告得到美國國務院19萬澳元的資助,有關指控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報告撰寫人周安瀾也為此公開道歉。

這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服務其「金主」利益、充當遏華反華工具的又一例證。這個研究所炮製的各類涉華報告無論花樣如何翻新,都改變不了其「謠言製造機」的實質。我們希望澳大利亞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都明辨是非,共同抵制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倒行逆施。

法新社記者:對於澳大利亞就中方對澳大麥加徵關稅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一事,你昨天已經作出了回應。外交部在這個問題上有無進一步信息可以提供?

汪文斌:關於澳大利亞方面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的問題,建議你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

我願重申,中方遵守世貿組織規則,按規則辦事。澳方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希望澳方採取實際行動加以糾正。

彭博社記者:路透社援引兩處消息源稱,美國警告太平洋島國警惕華為公司參與海底光纜建設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華為海洋」目前由香港「亨通光電」控股。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美方有關說法完全是對中國企業的抹黑,是為自己無理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編造藉口。中國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通過安裝「後門」等形式為中國政府採集或提供外國的數據、信息和情報。中國華為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承諾願籤署無「後門」協議,也是唯一接受第三方檢測和監督的電信公司。

恰恰是美方自己,從「稜鏡門」曝光至今,在全球範圍內對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網絡竊密,是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和「竊密帝國」。前不久,丹麥媒體曝光美方有關機構對丹麥政府部門實施監控,對途經丹麥通訊光纜上的隱私數據和信息進行搜集。美國這套污衊別人、美化自己的伎倆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無論美方如何抹黑,都掩蓋不了其對競爭對手進行政治打壓的事實,也阻擋不了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腳步。

********************************

昨天晚上,第十二屆「大愛無國界」國際雲義賣直播帶貨活動順利舉行。外國駐華使節和高級外交官、外交部駐雲南省金平、麻慄坡縣扶貧代表走進淘寶「央視新聞」直播間與央視主播共同推介義賣貨品。據統計,累計有近500萬人次的中外各界愛心網民觀看了本次直播帶貨活動。本次活動所籌得的善款將用於資助在雲南省金平和麻慄坡兩縣生活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本次雲義賣活動將持續至12月19日。在此,我們衷心感謝各界人士對外交部「大愛無國界」國際義賣活動的鼎力相助,希望今後繼續得到大家的關愛和支持。

相關焦點

  • 外交部:期待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都期待嫦娥五號能夠順利平安凱旋歸來。嫦娥五號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後,於6日凌晨實現上升器與軌道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容器已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對此,華春瑩表示:「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16年來,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這一夢想正在成為現實。中國探月全線的工程師、科學家勇於探索、攻堅克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全中國人民都在為中國探月科研人員的努力和智慧感到驕傲。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外交部: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卉】2020年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部分內容如下。問:昨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同日,歐洲航天局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中方表達祝賀。
  •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 嫦娥五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
    (原標題: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嫦娥五號挖土「打包」完成)12 月 3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12 月 2 日 22 時,經過約 19 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外交部: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外交部: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2020年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部分內容如下。 問:昨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同日,歐洲航天局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中方表達祝賀。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國很多民眾都像我一樣關注嫦娥五號的軌跡,同嫦娥五號一起遨遊太空。我們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1日成功在月球著陸並將開展後續工作。
  • 「挖土、打包」完成,嫦娥五號準備返回地球了
    記者 | 彭強1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著陸器配置的月壤結構探測儀等有效載荷均正常工作,按計劃開展科學探測,並給予採樣信息支持。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搭乘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啟程飛往月球,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也是目前為止中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外交部:歷史性一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讓我們一同期待嫦娥五號探測器平安回家!」發言人華春瑩在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說。昨天深夜,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同日,歐洲航天局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中方表達祝賀。對於來自國際航天機構的祝賀,華春瑩表示,我們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
  • 歐洲航天局官員稱嫦娥五號完成月球表面採樣意義重大,外交部回應
    中新社記者:今天凌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表面採樣後順利返回地球。歐洲航天局官員近日表示,此次探月意義重大。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今天凌晨,嫦娥五號結束23天的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電祝賀。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工作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也即將進入最後一個任務階段——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此次任務的「終極挑戰」。
  • 嫦娥五號走過的103小時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著陸哪裡
    嫦娥五號任務被稱為是目前為止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經歷了嫦娥一號到五號,他說,「嫦五」到目前的表現可以打100分。而說到「嫦五」任務的難度,葉院士這麼說,難度就在從採樣、起飛上升、交會對接到帶著樣品返回,都沒幹過。
  • 嫦娥五號順利回到地球,它帶回了什麼?
    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 2 點左右,嫦娥五號正式結束了太空之旅,順利回到地球。11 月 24 日 4 時 30 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往月球。12 月 1 日,它順利著陸月球,成為中國第三個在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間要多少天 嫦娥5號什麼時候回來
    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那麼這臺「月球挖掘機」是如何挖土的呢?  探測器經受住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從任務的操作來看,包括兩次發射——地面發射與月面發射,兩次著陸——月面著陸與地球著陸,兩次封裝——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一次交會對接——月軌對接。  這其中,專家給劃出了重點,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是最新、最關鍵的技術環節。  那麼,嫦娥五號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與嫦娥家族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重量8200公斤,是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的探測器。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採用打水漂方式著陸,令人疑惑
    12月16日早上9點15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地月轉移軌道修正,目前組合體狀態並無異樣!嫦娥五號於今年11月24日升空,現已完成月球採樣並且在返回途中,這期間一共經歷了二十多天,在短暫的二十多天中,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也即將收官!
  • 外交部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是中國進行外空探索的歷史...
    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提問:昨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同日,歐洲航天局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中方表達祝賀。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嫦娥五號月球將採集月壤返回地球
    機器人嫦娥五號任務不久前登陸地球,目的是收集巖石和塵埃的樣本,將其帶回地球。預計著陸器將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對周圍環境進行檢查,並收集表面材料。重8.2噸的嫦娥5號太空飛行器於11月24日(當地時間)從中國南方的文昌航天港發射。它在周末到達月球上空,然後在分裂成兩半之前開始繞著它的軌道旋轉。服務型飛行器和返回艙--停留在軌道上,而著陸器-上升段則為著陸嘗試做好了準備。
  • 月球「挖土」簡史:嫦娥五號將帶2公斤「土特產」返回地球
    月球「挖土」簡史■耿國虎 王鈺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上成功分離,它將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登陸!嫦娥五號採樣完畢,它怎麼回來?要了解它是怎麼回來的,我們得先來了解嫦娥五號的結構,自阿波羅登月以來,幾乎所有在月面上登陸並且重新返回的結構都類似,都是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這不是互相抄襲,而是工程技術上妥協的結果!
  • 月球上沒有發射臺,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機械臂展開取樣示意圖另外為了保護這2千克月巖,還需要容器將其送回來,如何保證這些月巖能到達地球,這又是一套極其複雜的結構,當年前蘇聯第一次無人取樣,帶回來180克左右,還是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所以這2千克是非常不容易的!嫦娥五號採樣完畢,它怎麼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