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分以下高考生數量龐大,前途暗淡:家長何苦非要逼著孩子考大學?
整個社會有兩種狂熱情緒!
第一種是對優秀學生的仰慕和追捧,特別是每年高考發榜那一段日子,整個家長群都瀰漫著一股熱潮,對高考高分學生的頌揚。學校的宣傳、媒體連篇累牘地報導,其他家長們熱切羨慕的目光,人們的一切熱情都聚焦於優秀學生;基本沒有人去關注那些高考的低分者,或者叫做高考的失敗者。
人們不關注的一個原因是無論高考分數高低,讀個大學似乎還不成問題,也就忽視了那些低分考生的真實分數,這就帶來了社會上的第二股情緒。
第二種情緒就是對教育部要求各地嚴格執行普職比情緒上的嚴重牴觸。教育部有過文件,要求各地嚴格執行1:1的普職比。也就是說,初三畢業生一半學生讀普高,將來參加高考;另一半學生分流到職高中專類學校,將來只能參加對口招生。
家長們對這一規定很是牴觸,因為家長們都有一種誤解,認為現在讀個大學很容易,於是想方設法要讓孩子讀普高。初中階段,明知孩子成績不咋樣,也要拼命讓孩子補課,期望中考考出好成績:這也就造成了現在全員補課的「繁榮」局面;中考後,即使成績不達標,仍想著花重金給孩子找個高中讀。
我想和家長們嘮叨一句話:家長朋友們,該醒醒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讀書的料,並不是所有的初中畢業生都適合讀普高的!不要逼著孩子走高考這條路,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今年河南高考生115萬,100-300分考生達15.8萬,100分以下考生沒公布;江西高考生38.94人,100分以下近1萬;廣東高考生78.8萬,160-300分考生達10.3萬;黑龍江考生18.3萬,300分以下4.9萬;據說還有大量零分考生。具體為何是零分,原因不得而知。
雖然說學生成績有高低很正常,但總分750分的試卷,折算成100分試卷的話,300分以下實質只有三四十分;這樣的分數恐怕不能以試卷難作為藉口了罷,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都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高中考大學的;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說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走讀書這條路的。
辛辛苦苦讀了三年高中,就考那麼一點點分數,學生自己也覺得汗顏;然而這些低分學生的出路在哪裡?無非是讀一個高職類學校;再然後會怎樣呢?畢業後找工作依然困難重重,有極個別的掌握了一門技術,絕大部分人讀了幾年高職和沒讀沒啥區別。
與其這樣,為何中考後非要考普通高中呢?當初就有選擇地讀一個職高不是挺好嗎?可以省卻許多不必要地折磨,也可以省去多少補課費,而且及早學習技術,及早走上工作崗位;就為了考一個大學,走上一條有點迷茫有點自不量力的道路,多年後發現從終點回到了起點。
要改變當今這個尬尷局面,自然需要家長轉變觀念,學校要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考試成績差並不代表整個人不行,這是個簡單的道理。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職高中專類學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要適合社會發展辦學!這是一個系統宏觀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