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儋州》消息 走進木棠鎮梁宅村委會,乾淨的環村道路,嶄新的民居與獨具特色的石頭屋鱗次櫛比,房前屋後,有長勢茂盛的果樹環繞,村民坐在樹下休憩,微風吹來,帶來果香花香的同時,也帶來一片歡笑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在訴說著村子的蛻變。在這蛻變中,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木棠鎮梁宅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符朝政。
2018年6月,市委組織部派任符朝政到木棠鎮梁宅村委會當駐村第一書記。自駐村工作以來,他天天奔走在貧困村落、工作隊隊員與群眾之間,想隊員群眾之所想,急隊員群眾之所急。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工作部署入手,牢抓班子嚴帶隊伍,慎辦實事為民解憂,主動帶頭抓發展,大力整改村容村貌,讓梁宅村委會重新煥發生機。
黨建先行
狠抓隊伍實幹之風
「阿伯,腿腳的風溼好點了嗎?天開始變冷了,要記得多穿件衣服,有什麼需要可以和我們說,我會安排駐村工作隊隊員為您解決。」記者第一次見到符朝政時,他正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走訪貧困戶,略帶黝黑的皮膚,黑色邊框眼鏡下的眼睛犀利有神,整潔乾淨的純白襯衫上別著黨徽,簡單的西褲,腳下穿著一雙老舊的皮鞋,脊背挺得直直的,整潔幹練的著裝下面帶溫和的笑容。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組織渙散戰鬥力必然不足。如今,符朝政就是梁宅村的「車頭」。
此前的梁宅村,村「兩委」黨員學歷普遍偏低,年齡偏大且能力不足,整個支部組織較為渙散,2017年,成為全市軟弱渙散黨支部整頓對象之一,村「兩委」各項工作更是停滯不前。駐村後,為了徹底扭轉局面,符朝政直接勸退了2名紀律性不強、能力差且不幹事的村幹部和1名年邁的支部書記,同時聘用3名有能力的村民來擔任村幹部,大大充實了村「兩委」班子隊伍力量。
目前,梁宅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8人(預備黨員1人),其中,女性黨員6人,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10人。村「三委」幹部5人,其中,黨支部班子3人(包括第一書記);村委會班子4人,交叉任職2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3人。
班子隊伍力量強了,符朝政便積極帶領村「兩委」幹部積極推進黨建工作,首先從抓支部建設入手,通過時常和支委談話,了解支委思想,引導支部班子統一思想,形成凝聚力,嚴肅黨組織生活,嚴格落實「兩學一做」「三會一課」制度,並逐步形成常態化。
此外,通過抓理論強思想、抓機制強組織、抓制度強民主「三抓」,強化陣地建設,進一步激發和培育基層黨員民主意識、擔當意識。值得一提的是,符朝政在梁宅村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由村黨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來對村級事務進行民主決策,最後再把決議結果和實施結果公開,切實保障了扶貧工作中納貧和清貧工作的透明性和規範性,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村『兩委』陣地建設是黨在農村各項工作和全部戰鬥力的基礎,只要黨員一條心,遇到再大困難都不怕。」符朝政說。
立足村情
形成合力真幫實扶
「第一書記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扶貧不僅是要幫助貧困戶脫貧,最重要的是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讓大家為了脫貧致富一起努力」。這是符朝政的扶貧工作理念。
經過多次走訪,符朝政發現梁宅村老百姓不僅生活貧困且思想保守落後,大多數貧困戶普遍存在「等靠要」懶散思想,如何在扶貧工作中避免出現「養懶漢」現象,是扶貧工作的「難關」。「要解決這個難題,關鍵在於打開貧困戶的心結,培養『志』與『智』的內生動力。」符朝政說。
梁宅村貧困戶吳克為,今年36歲,家中有母親與兒子共三口人,老婆因為家庭貧苦離家,至今未歸,老婆離家後他精神受到打擊,整天在家好吃懶做。了解情況後,符朝政多次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上門做思想工作,引導吳克為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此外,他們還合力幫助吳克為積極落實危房改造等「三保障」政策。吳克為對家裡安裝水電不上心,符朝政就親自帶隊員上家裡幫忙裝水裝電並布置打掃房屋;吳克為家裡樓梯修繕不完善導致經常漏雨,符朝政便幫助其修繕樓梯……在符朝政與駐村工作隊隊員堅持不懈的合力開導與耐心幫扶下,吳克為幡然醒悟,主動外出務工,目前在三亞機場一家餐館工作,月收入3000餘元。
「如果沒有符書記對我的幫扶,我這輩子都只會是個『懶漢』,十分感謝符書記,永遠不會忘記符書記。」吳克為在接受採訪時動情地說。
像吳克為這樣的「懶漢」在符朝政結隊幫扶的貧困戶中不是少數,但在符朝政、駐村工作隊隊員以及村「兩委」幹部的真情幫扶下,許多貧困戶開始逐步樹立起脫貧致富信心,一些年輕貧困戶開始外出務工,靠雙手努力掙錢,爭取早日脫貧。
經過近一年半的努力,梁宅村委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戶128人,已脫貧27戶125人。因為脫貧攻堅工作表現出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成效,今年,梁宅村被推薦為省級衛生村。
談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符朝政說,目前,村黨支部正帶領廣大黨員群眾,以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大力推進「三清兩改一建」工作,將梁宅村打造成宜居、宜遊、宜創業的美麗鄉村。(記者羅鑫 編輯王藝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