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滴水:來自丹江口 是背負著重任的水

2021-01-15 人民網

  我是一滴水,來自丹江口。

  丹江口,丹江與漢江在這裡交匯。這裡,有亞洲曾經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這片浩瀚的水域水量豐富,水質優良。它,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身份——世紀工程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源頭。

  我是一滴水,是背負著重任的水。我的目的地是北京。

  我和同伴們從丹江口水庫出發,一路北上。首先通過河南南陽淅川陶岔渠首閘,接著經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然後沿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再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最終到達北京。這條全新開挖的輸水乾渠和古老的大運河一樣,都是人工力量的偉大結晶。丹江口水庫海拔高於華北平原,供水總落差達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因此來自丹江口的水可通過總乾渠全程自流到北京。如果在高空俯瞰遼闊的大地,你不得不驚嘆,這條渠道是如此美麗,宛如一條碧綠的絲帶,在田野中蜿蜒,在山川間穿梭。

  這是一條千裡水道,全長一千二百七十六公裡。這一路,我們邊走邊唱,我們向前進,我們也流向四方。我們要給首都送水,但也沒有忘記滋潤沿途經過的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的二十多座城市——南陽、漯河、周口、許昌、鄭州、新鄉、濮陽、安陽、邯鄲、邢臺、石家莊、滄州……那一個個北方大地上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我們給予,只因我們聽見因缺水而乾渴的北方大地在呼喊!

  我是一滴水,我的身上流淌著建設者的汗水。

  渡槽、倒虹吸、暗涵……因為地形地貌等環境狀況的差異,為了讓江水北上,建設者採用了多種方式。不難想像,在這些工程專用術語的背後,建設者們付出了多少智慧、心血和汗水。

  中線工程中,最值得一說的是穿黃工程。穿黃工程的任務是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向黃河以北地區供水,同時在水量豐沛時向黃河作生態補水。它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投資較大、施工難度最高、立交規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築物,也是目前國內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我來到這裡時,已經無法看到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和建設者矯健的身影,無法聽到盾構機隆隆開掘前進的聲音,因為當我從黃河下面的隧洞經過的時候,已是竣工以後的日子。

  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叫陳建國,是河南水利一局南水北調方城6標項目經理。他的母親和大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先後去世,但他因為忙於工地而沒能回家。老家只剩下了父親,留守的老父無人照顧,為了不影響工地施工,他毅然決定帶著父親修乾渠。有人問他,修了這麼久工程,等到正式通水時,最想做什麼?他回答,想帶著父親去北京團城湖看看。北京團城湖,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最後一站,這裡有一段八百米明渠。這段明渠,也是工程在北京境內唯一在地面上的輸水通道——北京的人們,如果想看看從南方千裡迢迢趕來的長江水,就去那裡吧。其實,整個工程裡,何止一個陳建國?我對他們太熟悉了,因為,他們的汗水早已和我融一體。

  我是一滴水,我的身上也融著移民者的淚水。

  當移民們帶著收拾好的家當,坐上大巴、揮手告別故土的那一刻,我看見,他們流淚了。他們的淚流到了我的心裡。丹江口庫區移民何兆勝,搬了一輩子家,一生輾轉三省四地。二十三歲遠赴青海,後返流河南淅川,三十歲遷往湖北荊門,然後又返老家,2011年5月,七十多歲的他再次搬遷到黃河以北太行山下的河南輝縣常村鎮沿江村。搬往輝縣的那天,渡船走的時候,老人望著家園,揮著手,哭了。2012年老人去世。讓人意外的是,這個搬了一輩子家的「老移民」,生前卻有這麼一句話——「如果國家還用我這塊地,我還搬!」根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體規劃,河南、湖北兩省共需搬遷三十四點五萬人,這是繼三峽工程之後最大的移民搬遷,三峽移民用了十年左右時間,而南水北調移民卻要在兩年多時間內完成搬遷。拆房、砍樹、騰地,家園被淹沒了,只為一泓清水北去……

  說到移民,不得不說到另一個特殊群體——「移民幹部」。在移民工作中,移民幹部衝在最前面,自然承受最多的辛苦甚至是委屈。為了做一位移民的工作,一位「80後」移民幹部每天清晨五點之前就趕到對方家中,幫助剁菜做家務,最後對方終於籤下了搬遷合同。因為土地徵遷時壓到了自家的祖墳,一位移民的情緒非常激動,一定要移民幹部給燒香磕頭,為了儘快平息移民的情緒,移民幹部二話沒說就跪下了,恭敬地在對方的祖墳前磕了三個頭……

  我,是一滴水。我一路北上,帶去了一泓清水,捎來了庫區百姓的願望。

  受水區的人們啊,請不要忘記那千裡之外的人們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如果可以,也請給予水源區更多的生態補償、對口幫援、政策支持,那裡有他們的未來。

  我是一滴水,來自丹江口。

  我要從南走到北,從西走到東。我期待,在今年10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的時刻,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路奔流到北京。

  我盼望著,我整裝待發。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14日 24 版)

相關焦點

  • 丹江口庫區的水有多好喝?院士和撒貝寧現場「乾杯」
    一起來看看鈕新強院長的介紹吧一渠清水送北方中線「上天入地」橫跨1000多公裡南水北調中線從長江支流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越1276公裡到達北京團城湖,途中分流至天津段156公裡,全長1432公裡。雖然中線可以實現全程自流,但因為沒有現成的河道可以藉助,所有輸水乾渠都需要新建。
  • 背負造句和解釋_背負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背負(bēi fù)。用肩背馱。[馮雪峰《苦力父子》:「他們的工作是用自己的肩和背,替商人從碼頭上把非常沉重的一大包一大包的貨物背負到堆棧裡去。」]2、選別人少走的路的人,要背負最沉重的枷鎖。3、為了我背負的東西,我必須不擇手段。4、他背負著沉重的行囊,走在路上。5、我們都背負著傳承固有文化的重責大任。
  • 滴水觀音夏天怎麼澆水,滴水觀音多久澆一次水
    滴水觀音喜歡潮溼的生長環境,因此對於水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很多人在養殖滴水觀音的時候,不知道滴水觀音夏天怎麼澆水,這樣也就影響植物正常生長,所以澆水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能澆多也不能澆水,不然會直接導致植物死掉,那麼滴水觀音多久澆一次水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 文伏波院士: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的諸多創新是屈從於時代的產物,不值得提倡
    實習期間,他親眼目睹了長江洪災哀鴻遍野的慘狀,「深感作為一名水利工作者肩上的重任」,「搞水利工程……一定要有質量重於泰山的意識」。自此,文伏波開始執著地追求水利工程的質量,直至窮其一生。文伏波從設計科副科長升為為科長,再從科長成長為水工建築物室副主任、專業設計室副主任、施工設計室副處長,其設計業務水平和設計領導能力,皆得以全方位提升。
  • 再議:一滴水從萬米高空自由落下,能不能砸死人?
    前幾天的一篇文章《物理思維:一滴水從一萬米的高空落下,能不能砸死人?》引起了一些爭議,其中最主要的是對綜合分析那段中,「如果一滴水從萬米高空中自由墜落(無空氣阻力)情況下,到達地面大約為1.5倍音速,不能致人死命,也會傷到人」,這個結論有很多的異議。
  • 全球瀕臨滅絕,丹江口發現一神奇生物!它的出現意味著...
    此外,專家還介紹稱,巨齒蛉還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水棲昆蟲。甚至很多地方,幾年都發現不了一隻,丹江口白楊坪林區能夠發現這種巨齒蛉,真的非常少見。
  • 匠心堅守 精準如一——一滴水的旅行
    中國江蘇網訊 水是大自然最美麗的景觀,能靜能動,有剛有柔。靜則波瀾不驚一碧萬頃,動則激流鼎沸浪湧波翻。取自自然經過提純淨化的自來水,更是生命的源泉、生產的伴侶,人類的生產生活不可或缺。南通濱江達海、水網密布,自來水原水取自長江南通段。
  • 丹江口水庫水質監測數據顯示: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二類標準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理略)昨日,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了2006年至2014年丹江口水庫水質監測數據(包括重金屬監測數據)。除了近9年的數據外,該監測數據還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丹江口水庫水質情況,水中均未檢測出鉛、砷、汞,且水質達到二類水標準。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雲湧千山。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裡,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 為什麼衛生間吊頂老有冷凝水往下滴?解決辦法很簡單,立馬不滴水
    很多家庭中,衛生間出現冷凝水是很常見問題,尤其是吊頂還出現滴水的情況,真的帶給我們很多的困擾。一想到洗澡時,會有水突然滴到身上,我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所以為什麼衛生間吊頂老是有冷凝水往下滴呢?今天飛墨君特意請教了老師傅,聽聽看他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  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雲湧千山。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裡,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 一滴水放大一億倍,200倍有芝麻狀物質
    而在生活中,水是大家天天接觸的,那你知道一滴水放大一億倍是怎樣的嗎?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看看。一滴水放大一百倍 在看一滴水放大一億倍前,我們先來看看一滴水放大一百倍。一滴水放大兩百倍 如上圖所示,是一滴水放大兩百倍後的樣子,我們可以從裡面看到很多像芝麻一樣的小點點了。
  • 滴水觀音「滴水」到底好不好?其實有利有弊,你知道嗎?
    滴水觀音「滴水」到底好不好?其實有利有弊,你知道嗎?
  • 滴水生電
    今年2月,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關於新型水滴發電機的研究成果,該文章指出,在此發電機的運作模式下,每一滴水可產生足夠電能以點亮這一水滴發電機(droplet-based electricity generator)由來自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教授王鑽開、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曾曉成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合作研發而成。
  • 物理思維:一滴水從一萬米的高空落下,能不能砸死人?
    見到有一個人提問:一滴水從一萬米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會不會砸傷?或砸死?群裡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風力,阻力,重力,加速度等等的討論,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這時,某人默默的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 "樹化玉"現身昆明 10萬年前一滴水賣價5800元
    水膽瑪瑙要價不菲   樹木經過億萬年的演化不僅能變成煤或石油,還能變成玉石?5800元就能買到10多萬年前的一滴水,你信嗎?昨日,記者在北京路一珠寶商城的"樹化玉"專櫃裡不僅目睹了大量的"樹化玉"和「樹化石」構築的神奇空間,而且還聽到了了這滴"儲藏"在一塊水膽瑪瑙中"古老"的水晃動的聲音。
  • 滴水觀音風水作用有哪些,滴水觀音的作用與功效
    滴水觀音不僅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還有一定的風水作用,據說將滴水觀音養殖在家裡能夠招財,除此之外滴水觀音風水作用有哪些呢?其實還能有效的淨化室內空氣,給人們帶來好心情,所以在家裡養殖一盆滴水觀音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滴水觀音的作用與功效吧。
  • 丹江口現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號稱「水中大熊貓」
    丹江口大壩前水域發現的桃花水母資料圖近日,筆者在丹江口大壩前水域發現桃花水母,這是丹江口水庫水質不斷優化的結果。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古老而珍稀的腔腸動物,有幾億至十幾億年以上生存歷史,被譽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桃花水母通體透明,無頭無尾呈圓形,直徑長約2釐米左右,柔軟如綢,中間長著五個呈桃花形分布的觸角狀物體,遊動起來就像飄落水中的桃花在表演「花樣遊泳」。
  • 一滴水在顯微鏡下放大25倍後,你還敢喝嗎?
    看看一滴水放大25倍之後……美國著名攝影師David Littschwager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將一滴沒有用淨水器過濾的自來水放在顯微鏡底下放大25倍,感覺就像是一個生物圈一樣,是另一番景象。這一滴看似小小的水,卻包含了螃蟹的幼蟲、菌類、魚卵、浮遊動物、蟲子和一些更多種我都沒見過,不知名的生物。放大25倍都如此,如果放大200倍、2000倍那又如何呢?
  • 好背包看背負,優秀背負是啥樣?
    背包是戶外裝備裡面除了鞋子之外最重要的類別,而衡量一款戶外功能性背包是否舒適好用,首看其背負系統。雖然現在裝備輕量化概念盛行,但負重背包在很多時候依然有用,比如周末腐敗出行,自駕並不能直接到達目的地,下車後還需要背負各種腐敗物資走一段山路;再比如無補給艱苦環境的多日長線徒步等。所以負重型背包依然有它的存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