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三情」解糾紛 「以新調新」促和諧 「小邵工作室」專治新居民「疑難雜症」
「小邵啊,要是沒有你,這事不知道還要僵持多久,太感謝你們了。」日前,在濮院鎮永樂村新居民自治工作站——「小邵工作室」內,安徽人楊某拉著調解員邵齊斌的手,一臉感激。
原來,一個月前,楊某的裝修公司在為濮院鎮凱旋路與九龍港交叉口的一居民樓裝修時,往上運送物料的吊繩意外斷裂,吊車直接從三樓墜落,砸傷了路過的環衛工人徐某。徐某隨即入院接受治療。
在接受治療的一個月內,徐某拒絕接受調解,並要求楊某賠償16萬元,這讓楊某犯了難。也就在這時,楊某想到了同為安徽老鄉的邵齊斌,忙向「小邵工作室」發起了求助。
經過交流,邵齊斌得知徐某老家位於安徽皖南地區,隨即在安徽老鄉的微信群內找到了與徐某同一地區的老鄉苗某。在徐某出院後,邵齊斌召集楊某、徐某和苗某一起前往「小邵工作室」,以地區兩兩「分組」,做起了思想工作。最終,徐某同意楊某隻需承擔治療費用及日後的營養費用共計37000元。
一個小小的工作室,在解決新居民矛盾上派上了大用場。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濮院吸引了大批新居民來此務工、定居。人多了,矛盾的產生在所難免。在調解過程中保證「一碗水端平」,促進新老居民和諧共處,是濮院司法所在開展調解工作中始終秉持的理念。
濮院司法所所長張興強坦言,在產生矛盾糾紛時,若遇到其中一方或者雙方是新居民的情況,一些新居民對本地籍的調解員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不信任,認為本地調解員會袒護本地的居民和單位,這種想法也確實給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帶來了難度。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2018年3月,濮院在各村(社區)成立了新居民自治工作站,在19個新居民聚集區成立新居民自治工作聯絡點。其中,永樂村目前登記在冊的新居民有近4萬人,戶籍人口僅4000餘人,新居民人口比例在全鎮排名靠前,且作為永樂村綜治隊副隊長的邵齊斌,不僅調解矛盾的經驗豐富,也是桐鄉市28名新居民聯絡員中的一位,可以說,在永樂村開展新居民調解新模式的試點工作,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就這樣,今年年初,「小邵工作室」在永樂村正式成立,工作室內目前有15名調解員。
「這15名調解員分別來自永樂村的5個網格,在各自網格的村民心裡具有一定的信服力和威望,而且都是不同籍貫的新居民。」張興強說,藉助「老鄉效應」,邵齊斌及工作室其他成員已成功化解矛盾20多起。
「小邵工作室」不僅把新居民調解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還承擔著法治宣傳、法律服務、隱患排查、新居民黨建等多項職能。平日裡,他們還經常走村入戶,了解新居民的工作生活情況,幫老鄉們排憂解難。
今年年初,「小邵工作室」的新居民信息收集組在開展農民工工資欠薪排摸過程中了解到,永樂村新居民聚集區紅星新村88號加工點老闆拖欠17名員工工資,金額高達18萬元左右,但老闆已經逃逸。為此,邵齊斌專門尋訪了該加工點的員工,但這17名新居民員工已經放棄討薪,各自去別處找工作了。
看著這些自五湖四海來濮院務工的新居民,邵齊斌心裡很不是滋味,他下定決心,要為大家討回血汗錢。經過一番周折,邵齊斌終於召集齊了十幾名新居民,並正式向桐鄉市勞動局申請立案,最終為大家要回了工資。
「『小邵工作室』是濮院在探索『以新調新』機制中的一次有益嘗試,各方麵條件成熟後,我們還計劃建立一個鎮級層面的新居民服務工作室,將分布在村(社區)農民新村、企事業單位中有威望的、熱心的新居民及商會協會會員納入到該工作室,與全鎮的調解委員會深度融合,形成聯動。」張興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