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格相傳是唐代歐陽詢所創造的非常方便練習者使用的一種格子。清代書法家劉熙載曾經盛讚「欲明書勢,須識九宮」。之後在九宮格的基礎上又誕生了米字格等書寫方式。
不過,你真的會用九宮格嗎?很多人用九宮格並不是參照著九宮格來寫字。他們練字時雖然是在九宮格內書寫,可是仍寫得隨心所欲,這就使九宮格喪失了意義。還有些人雖然有心參照著九宮格練字,但是並不掌握九宮格的要點。
那麼究竟該怎樣利用九宮格進行寫字呢?這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考慮漢字的比例關係。
九宮格的直接作用就是均勻分布字中的筆畫。清人包世臣說:「字有九宮。九宮者,每字為方格,外界極肥,格內用細畫界一「井」字,以均布其點畫也。」
漢字之間的結構是有比例關係的,比如左右、上下一般可以有三等分、二等分、黃金分割等比例關係劃分,這樣能夠形成字體的優美。《書法三昧》中說:「布置如'中'字孤單則居中。'龍'字相併則分左右為二停。'衝'字則分為三停。'雲'字則分為上下二停。凡四方八面,點畫皆拱中心。」(元/佚名)
九宮格的一大作用就是確定漢字比例關係。清人黃小仲說:「書之道,妙在左右有牝牡相得之致。」所以,在練字時看一看例字的比例關係,考慮一下應該怎麼分割,這對於寫字是大有好處的。
第二,要考慮點畫之間的穿插關係。
漢字比例關係將漢字拆分進不同的格子,但實際上書寫過程中,各個不同點畫又要穿插深入到其它格子內部。這樣才能夠在「分」「合」之中,聚散自如,錯落有致,形成良好的辯證統一關係。讓漢字結構更加緊密勻稱好看。董其昌說:「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
書法結構中經常提到的「中宮收緊」,使字體呈作內緊外松之態,這就是點畫之間的一種穿插。啟功說:「中心部位筆畫緊湊、穿插勻稱,而後向四方擴展,必然好看。」此外,點畫穿插中還有「左緊右松」、「上緊下松」等法則。
利用九宮格寫字時還要考慮好點環之間的穿插關係。在九宮格之後流行的米字格,在這個方面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它容易看出橫撇捺的變化。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云:九宮結構,隨字點畫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畫分布,以便臨摹。
第三,要考慮好點畫的參差關係。
孟子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書法創作點畫忌同。唐人盧肇說:「平直相似,狀如算子,此畫爾,非書也。」所以,要寫好點畫之間參差錯落的變化。唐代張懷在《用筆十法》中說:「點畫編次,無使齊平,如鱗羽之參差之狀。」所以,正確地使用九宮格,還必須考慮好點畫之間的參差變化。如「橫左延(豎往右放),豎下延(橫往上放)」,同樣的點畫要按「小大, 大小」或「小大小,大小大」等節奏進行交疊變化。
清代王澍《翰墨指南》云:「結構之法須用唐人九宮式,則間架密緻,有鬥筍接縫之妙矣。九宮者,每一格中有九小格如井字樣,臨帖時牢記某點在某格之中,某畫在某格之內。記熟則出筆自肖法帖,且能伸能縮,惟我所欲矣。」
與米字格相比,九宮格的優勢主要是能夠很好地利用——「中宮收緊」這個法則!以此法則來安排漢字,可以讓漢字顯得內緊外松,秀勁飄逸,這是歐陽詢字風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概有「收」則有「放」,歐字有內緊之俏,更兼外縱之姿,就顯得俊秀飄逸!
相比之下,顏字講究外緊內松,講究「中宮空靈「,產生了一種宏大自然的氣魄,於是書寫風格就和那種俊秀飄逸劃清了界限,拓展中國書法史的廣闊天空。
所以,當你考慮了漢字的比例、收放、參差等的關係,九宮格就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字也就容易寫好了,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