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連會
特效練字板的好處被某些商家吹噓的神乎其神。在我看來這種「發明」最大的好處就是用塑料垃圾給製造它的人賺了不少銀子。商業社會了,我也不想對商人的聰明和無良詬病太多。只需要提醒大家一句:用垃圾塑料做出的產品多半兒還是垃圾。
趕緊扔掉各類凹槽特效練字板!
為什麼呢?
這是一個貌似深奧的原理。且聽下文分析。
手和眼都是大腦表現思想最直接的介質,眼睛接受信息反饋給大腦,經過大腦的處理,意識信號在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迅速傳遞,刺激相關肌肉群落實現運動指令,這個過程在瞬間完成,這是動物乃至人類進化所得與生俱來的功能,不是後天誰賜予你的,蚊子的善於飛行能耐也是經歷了億萬年的積累。動手能力可以直觀反映出大腦現階段的功能水平,練字的過程就是通過手、眼、腦的合作來修煉大腦控制手的能力,「眼力」也是信息匯總升華成智慧的體現。無數次經驗在這個修煉過程中無比重要,經驗沒有對錯之分,開始是有樣學樣地模仿,後來是還原再現,依靠不斷的模仿後的大概印象來控制肌肉運動實現記憶中的輪廓,最後是隨心所欲的發揮,完美再現和復原。小孩子剛剛生下來時候做的各種動作都是不太準確的,隨著不斷長大,經驗積累對肌肉的控制越發精準和隨心所欲。正常的手、眼、腦互動見下圖。
比如早期的電子設備無論從功能還是易用的角度都不如後來不斷改進的版本,早期的設備總是看起來「傻大黑粗」,未來的就是不斷進化的。如果在20年前要實現如今智慧型手機能夠輕易完成的功能,那麼當時手機的體積就會比卡車還要大,因為當時效率低下和功能模塊割裂,現在為什麼實現了小型化呢,管理運算的核心處理器小型化的同時速度更快,更節能。在這個能夠快速運算的基礎晶片上幾乎可以無限制延伸各種功能,不斷地進化和完美以後只會更強大。通感,大腦的分析和運算能力同樣是可以訓練並通過不斷地訓練達到進化,進而變得更加強大,一切繞開大腦的學習方式都是無效的。
凹槽起的作用是軌道效果,有軌道就限制了筆尖的運動痕跡,那麼不善於寫字的人和善於寫字的人同時使用這種產品,寫出來的效果幾乎沒有多少差別,原因是在凹陷輪廓裡筆尖被動行走,而非大腦主動控制手部肌肉群書寫和行筆。初學者更是不能通過這樣的書寫過程來獲得足夠的控筆經驗,不能有效通過這種產品來達到練習寫字的目的。這種凹槽類寫字板原理跟十字繡、填墨畫、模具陶藝、數字油畫沒有任何差別,屬於垃圾級別的產品。當然這類產品也不是一無是處,可以作為智力障礙或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復訓練使用。這類教具由於自身特點,不利於正常的4-5歲以上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了良好的空間感覺,如果人為地用空間範圍來限制具有良好空間感覺的人是不對的和完全沒有必要的,必將適得其反,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不足的過程,要讓不足顯露出來,修正不足才能有所進步。這種產品只能起掩蓋不足的反作用,對於學習來講是障礙而非幫助。
凹槽特效練字板割裂了大腦在寫字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那麼根據以上原理和實踐經驗,按照這類產品經銷商吹噓的方法練習漢字書寫,結果就是浪費時間無有所得,甚至南轅北轍。我們寫字就是手、眼、腦三者互動,手、眼是輔助,練腦是根本。可是凹槽類特效練字板恰巧利用了這個原理結構用了最偷懶的眼與手,大腦幾乎不會被鍛鍊,幾乎不會參與書寫這件事,見下圖。
如果割裂這個過程,單純的給手臂一個模式軌道限制,在大腦沒有正向反饋的過程中被動發出運動意識指令,只會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久而久之在沒有大腦積極參與的僅僅是眼手兩者合作,在印象區域的記憶如果強於腦對手的控制所實現的效果區別過大,人就不能客觀認識自己,走向精神分裂也是可能的。
總結一句話,練字其實修煉的是智慧,是大腦的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趕緊扔掉各類凹槽特效練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