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黃麴黴素?4樣常見的物品,一旦黴變趕緊扔掉吧

2020-12-03 每天一點健康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都知道通過食療的方式可以為身體補充營養成分,還能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尤其是對減肥期間的人,非常在意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但是今天小編想要說的是,不知道你在日常飲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食物中黃麴黴素的含量,像黃麴黴素和胡蘿蔔素的各種含量,幾乎是很少有人關注的,但其實這些東西比脂肪什麼的更為重要,而且獲取他們相對來說還比較困難。

什麼是黃麴黴素?4樣常見的物品,一旦黴變趕緊扔掉吧

黃麴黴素也就是由黃黴素產生的代謝產物一般在潮溼的環境下最容易出現,同時最易發生在花生,玉米以及稻穀等糧油食品當中,而且這種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是不利的,具有一定的毒性。

4樣常見的物品中可能有黃黴素呢?一旦黴變趕緊扔掉吧

發黴了的花生,對於這樣的花生千萬不要捨不得,到一般花生中有一個發黴後就要把所有的都丟掉了,正所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黃麴黴素最喜歡藏在發黴的食物中,而且黃黴素又是以孢子形式傳播的。

因此當一顆花生出現發黴的症狀後,很可能會導致其他的花生也遭受汙染,這樣的花生在食用以後很可能會帶來身體不適感,嚴重的引起中毒。

很多人都喜歡吃堅果,生活中我們發現再吃一些瓜子,或者其他堅果類的零食時,不小心會吃到發苦的堅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了就應該立刻吐出來,因為這樣的堅果苦味兒就是黃麴黴毒素。

泡了很久的木耳,生活中對於家裡的一些老人總是習慣性的多準備一些菜,尤其是有親朋好友走訪時。就比如木耳會選擇性的多泡上一些,這一頓吃不完可以下一頓,再與其他的菜品烹飪翻炒。

要知道泡了很久的黑木耳會產生一些微生物毒素,其中就包括黃黴素。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長期泡發的黑木耳,很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感,而且出現的一些不是症狀,我們在一些新聞中也有所聽說。

因此建議大家在使用黑木耳時一定要吃多少泡多少,如果泡久了,千萬別捨不得直接倒掉的好。

沒洗乾淨的筷子,對於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所忽視的。其實我們日常用到的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素,但是平時在用的時候上面會有食物的殘留,如果長時間就會導致黴變產生黃麴黴素。

所以我們在選擇筷子的時候,最好是使用鐵質的,如果是木製的要做好徹底清洗,最好用熱水泡一泡,做到勤更換。

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食物放置過久或者容易引起黴變,出現黃麴黴毒素。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註: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黃麴黴毒素是什麼?這些食物出現黴變,就別再吃了!
    因為有些食物發黴之後,其發黴的地方存在有黃麴黴毒素,而這種物質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一級致癌物當中。而下面這些食物一旦出現黴變,就很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別再吃了,趕緊扔掉吧!■黃麴黴素是什麼?這些食物出現黴變,就別再吃了!
  • 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 這種致癌物家裡處處有
    我們生活中有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它就是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都藏在哪些食物中呢?我們可以怎樣去除食物中的黃麴黴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黃麴黴素通常都藏在發黴的食物中,尤其是澱粉含量多的食物,例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類等。因為澱粉會在高溫和潮溼的作用下發生黴變滋生出黃麴黴菌,所以一旦發現這些食物有味道,就不要吃了,因為裡面很可能已經含有黃麴黴菌了,吃了會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
  •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科技日報 | 2020-10-23 09:33:27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
  • 家裡4處地方「黃麴黴素」最喜歡的,看完後,趕緊去清理吧
    癌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癌症卻不知原因,很有可能是家中這種物質在作祟——-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一種天然的公認的強致癌物質,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所以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黃麴黴素的那些事!
  • 黃麴黴素這種一類致癌物,毒性不一般!日常這幾類物品要小心
    殊不知,到了如今有一種毒素的毒性遠遠超過了砒霜,甚至是其的68倍之多,它就是著名的「黃麴黴素」!根據臨床的研究來看,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達到了致癌量,其中和黃麴黴素最為相關的癌症種類就是「肝癌」!而20毫克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就能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其毒性遠超過了氰化鉀和砒霜。黃麴黴素的致癌並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7年,就已經將黃麴黴素列入了一類致癌物中!
  • 黃麴黴素是最強的生物致癌劑,這幾種食物中就有,別捨不得扔
    應該算是吃過吧。 C:沒吃過。我爸媽在食物保存上相當有嚴謹,只要稍微有些壞了,立馬扔掉。聽說吃發黴的食物會致癌…… 雖然平時在飲食上很注意,但或多或少會有「失誤」的時候。比如像小B說的,有些堅果看似正常,但內部已經黴菌叢生,一不小心就會吃進嘴裡。其實發黴食物確實是不能吃的,它其中含有黃麴黴素,它是一種致癌物。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1發黴的花生玉米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比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 提醒:一級致癌物黃麴黴素,這幾種廚房內的東西,更容易滋生
    不過,除了這兩種常見的原因之外,還有一種「毒素」也是誘發肝癌的原因,早在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將其列入了一級致癌物中,它的名字就是「黃麴黴素」!該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而且,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已經達到了致癌劑量!
  • 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摘要]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也就是說米飯變質了也一樣含有黃麴黴素。一旦米飯有異味就不要再食用了,因為已經含有黃麴黴素,所以愛吃剩飯的人更容易感染黃麴黴素。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原標題: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有一種物質在廚房裡非常常見,而且它的毒性可以說是砒霜的68倍,它就是黃麴黴素。究竟黃麴黴素存在哪些食物裡?又該如何去除黃麴黴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 黃麴黴毒素,能否被「殺死」?吃了黴變食物,如何降低危害?
    大豆小麥或花生堅果類,非常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這是因為黃麴黴毒素最喜歡待在它們的黴變物質裡。所以發黴的大豆花生大家一定不要吃。那麼黃麴黴毒素可以被「殺死」,也就是可以被去除嗎?如果不小心誤吃了怎樣降低危害?下面我就來講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是黃麴黴毒素能不能去除的問題,這個比較困難。
  • 3種廚房裡暗藏的「黃麴黴素」,都是誘發肝病「元兇」,一定留意
    廚房裡暗藏的"黃麴黴素",都是引發肝癌的"兇手",一定留意1.黴變穀物家裡平時都會多買一些穀物,但由於米等穀物的保存不當,發生黴變,就會滋生出黃麴黴素。這樣的米不能吃。所以在家庭保存中,穀物的存放要在通風的地方,避免黴變。
  • 一家9口聚餐7人死亡,是黃麴黴素中毒?我們日常飲食哪些要小心?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因黃麴黴素中毒的人體病例不多見常見的是哺乳動物中毒的案例黃麴黴素到底是啥,如此致命?據文獻報導,黃麴黴素最早發現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英國一家農場的10萬隻火雞因食用黴變的穀物,相繼在幾個月內死亡,而後的研究證明,致死因素就是黃麴黴素。
  • 趕緊丟!這些食物有劇毒!
    三 黃麴黴素在哪裡常見呢? 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傷害極強!這是因為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黃麴黴素,所以黴變的花生、玉米、馬鈴薯、大米都不能吃。 建議:a.不要囤積太多的食物,食物也要好好保存;b.黃麴黴素會以芽孢的形式傳播開來,並且在水中的溶解度也特別低,所以說即使只有一粒花生、一粒米黴變了,都要將整個袋子裡面的食物扔掉;c.盤子裡面的食物殘渣也要洗乾淨。
  • 發黴的筷子、案板會產生黃麴黴素?真正會致癌的,是廚房這2樣!
    即便我們每天都在清理廚房,保持一塵不染,但事實上廚房不少小物品「暗藏」著健康隱患,嚴重可能還會致癌?然而,他們並沒有將其丟棄,而是放在陽光下暴曬、將黴變部位去除後繼續食用。 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黃麴黴素是一類致癌物質,1毫克黃麴黴素攝入就達到了可致癌的劑量,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經將黃麴黴素列入了一類致癌物,長期接觸可增加患肝癌的機率。
  • 家裡5樣東西暗藏黃麴黴毒素
    而生活中,黃麴黴毒素其實並不少見,尤其是在廚房,最容易滋生這種毒素。  5樣傷肝東西暗藏於廚房  5樣東西暗藏「黃麴黴毒素」,多存於廚房,如果有,應儘早扔掉。  1、久泡的木耳:木耳,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木耳已經成為了一種家庭必備食材。
  • 黃麴黴素是肝癌的誘因之一!不想得癌的,3種食物一點都不要碰
    黃麴黴素是一種真菌,在水、土壤等環境中都存在,如果天氣潮溼、食品儲存過久或不當導致發黴變質,黃麴黴素就會大量滋生而汙染食物。黃麴黴素經常能在玉米、花生、棉花籽以及某些乾果中被檢測到,其中特別是以花生和玉米汙染最為嚴重;此外家庭內自製的發酵食品、植物油等也能被檢測出黃麴黴素,一些高溫高溼地區的糧油和自製品中的檢出率更高。
  • 黃麴黴素「一級致癌物」!提醒:「5處」,易是黃麴黴素的藏身處
    而黃麴黴素就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黃麴黴素列在了強烈致癌物的清單中。家中的菜板如果經常不徹底清洗或位置放置不當,是很容易發生黴變的,也是黃麴黴素的最好藏身之處。所以一旦發現菜板發生黴變或出現黴點,可用強鹼進行清理。因為研究發現黃麴黴素不耐鹼,並可殺死黃麴黴素。另外建議每周都應用刀將板面的殘渣刮淨,撒上食鹽進行一次殺菌,菜板應放置在陰涼、通風處。
  •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這些錯誤的「常識」。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錯。黴變花生不能吃,但未必有黃麴黴素。舉個例子,如果花生是因為被汙染上根黴而產生黴變的,那就沒有黃麴黴素。
  • 致命毒物黃麴黴素,就隱藏在這些食物裡~
    有一種毒素, 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 是目前發現的穩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 一旦形成,很難去除。 它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黃麴黴素」。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最容易藏有黃麴黴毒素,如玉米、花生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特別是花生最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如果一包花生裡有一顆花生黴變,最好將整包花生都扔掉,因為黃麴黴菌是以孢子形式傳播的,